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請點擊上方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您還可以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在喜馬拉雅FM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廣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內江人,我是樂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賓人(註:分別代表)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
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
一首四川話版的鄉愁有沒有勾起你對四川的無限回憶或者嚮往呢?你可有聽出來,朗誦這首《鄉愁》的正是鄉愁的作者----余光中。
【2』12」-3』18」余光中讀《鄉愁》】
余光中先生10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來到了四川,他說自己是地道的「川娃子」,會講四川話。余光中先生的夫人範我存女士年少時在四川樂山念書,在四川的生活成了他們珍貴的回憶。後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夫婦兩人的對話用的都是四川話,「鄉音無改」。余光中先生說:夫婦兩人說的四川話,加起來比岷江、嘉陵江都長。
【1』20」余光中:我會講四川話,可是他們聽不出我是哪兒人,四川哪個縣,不知道我講的什麼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維繫的不僅是個人的鄉音和鄉愁,更承載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中國當代作家王蒙說,一種語言並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文化,是活生生的人群,是生活的韻味,是奇妙的風光,是自然風光,也是人文風光。當你情不自禁地說出方言的時候,馬上就和你的童年,和你的故鄉,和你的家人建立了聯繫。而四川方言更是因為生動、機智和幽默的特點,而受到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今年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太乙真人一口川普」「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在眾多熱門影視作品中,四川方言頻頻出現,從最早的《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四川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這些作品中,有的是川籍團隊參與創作,臺詞靈感源於生活,有的是角色需要,有的則完全是神來之筆。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用四川方言?因為四川方言的詼諧幽默、感性直白、罵中含情、俗中見雅,是一種財富。特別是詼諧幽默的特質,常常在影視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川方言》,我們用35期的節目向廣大聽眾和網友們呈現了四川方言的博大精深,讀之悠揚婉轉,聽之意蘊深遠。
有一種閒談叫龍門陣
有一種美好叫巴適
有一種助威叫雄起
有一種裝腔作勢叫假打
有一種搞定叫擺平
有一種打敗叫丟翻
有一種指路叫抵攏倒拐
有一種意猶未盡叫味道長
聽遍了四川各地的方言,你有沒有覺得在中國各省市的方言中,四川方言是最容易聽得懂的呢?因為四川方言雖然是方言,但是它的用字和發音和普通話非常接近,吐字發音除了個別平舌捲舌的區別外,絕大多數字的發音都接近於普通話。甚至是字、詞、句和語法結構,都和普通話沒有太大區別。此外,四川方言的語言特點很精準、很風趣、表述朗朗上口,抑揚頓挫或是鏗鏘有力。四川方言的獨特魅力,更顯示出無限的感染力。
2017年,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將老舍的經典作品《茶館》打造了一個四川方言版,無論是場景中正在採耳的茶客,還是背景音中「冰粉兒、涼糕」的吆喝聲,都會讓你感受到濃濃的川味兒,再加上「春熙坊」、「德仁堂」、「鍾水餃」一個個地標性名稱的出現,還原了一個閒散慵懶的市井生活四川茶館形象。
這部四川方言版的《茶館》對於四川方言的推廣,發揮了創新性與創造性的有效探索,更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從而彰顯出四川人的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35期的《四川方言》節目到這裡就要和你說再會了。我們的耳畔似乎還迴響著「有鹽有味」的四川方言,我們的心裡似乎還湧動著揮之不去的四川情結。「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這是四川省文化和旅遊最新版的宣傳口號。四川不僅有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安逸走四川,更有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帶你一路感受天府文化獨特的魅力。
【各地方言:四川歡迎您!】
結束語:
一樣的四川人,不一樣的四川話,《四川方言》,讓你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特別鳴謝四川師範大學周及徐教授對節目的精心指導!更多精彩內容您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
本節目取材於《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聯合打造。
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
方志四川•音頻電臺
您還可以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在喜馬拉雅FM收聽本期音頻節目
往期回顧
……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6集:南充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7期:廣元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8期:廣安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9期:綿陽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0期:德陽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1期:攀枝花話《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2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一)《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3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二)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4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三)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顧問/審聽:周及徐(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四川省語言協會副會長,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四川省漢語方言保護工程首席專家)
審稿:周亞歐(四川師範大學在讀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劉 心
主播/製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電視在讀碩士研究生)
統 籌: 陳 奎
製片人:羅 鵬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第35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