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日前正式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下稱「《方案》」),明確了健康口腔工作2025年總體目標和5個可量化的工作指標。在醫療投資領域專業人士看來,在我國老齡化加劇和較為寬鬆的政策環境支持下,口腔醫療將逐步成為我國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優勢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的出臺或將引領資本對口腔行業的投資,擴大社會辦醫的規模和提高服務標準。不過,隨著市場連鎖機構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如何實現真正的盈利也成為了擺在民營口腔機構面前的難題。
利好政策釋放
《方案》從口腔科普、口腔健康管理、口腔健康能力提升和口腔健康產業4個方面提出了護衛口腔健康的4項行動,強調「預防為主、關口前移」。
此次《方案》對口腔醫療市場意義較大,將對社會辦口腔醫療機構的規模擴大和服務標準等領域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醫療技術規範和標準的提高方面。「未來幾年,社會辦口腔醫療領域將會進行一次洗牌,淘汰掉一批不具備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的企業,同時也會給口腔行業的規範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方案》中主要提到的健康行動工作指標為控制12歲兒童齲患率、12歲兒童齲齒填充治療比等內容,這些治療類口腔項目主要集中在公立口腔醫院,民營口腔醫療機構雖然有此類項目,但由於治療類口腔項目利潤率較低,民營口腔醫療機構更多的是注重種植牙、正畸等高收入項目,此次《方案》對於吸引資本進入口腔市場或有一定作用,但對於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發展是否真的能夠起到作用還不好說。
盈利難題仍在
獲得資本支持就意味著擁有了門店擴張的資本。去年上半年,泰康人壽就以20.6236億元大手筆控股拜博醫療;去年年中,歡樂口腔獲得了4.5億元B輪投資;去年9月,馬瀧齒科已完成2.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兒童齒科診所極橙也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資本的進入讓口腔行業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繁榮景象,但繁榮的背後卻是無法破解的盈利難題。目前新三板上市的口腔機構有拜瑞口腔、小白兔口腔、北京贏冠口腔、可恩口腔以及友睦口腔5家。2018年上半年,拜瑞口腔、小白兔口腔、北京贏冠口腔分別實現淨利64.61萬元、653萬元、364.07萬元,同比下滑73.77%、25.86%、4.45%。可恩口腔虧損2790.89萬元。另據公開資料顯示,拜博口腔2015-2017年淨虧損分別為6.91億元、7.95億元、7.93億元。
近年來在社會資本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入口腔領域後,國內口腔連鎖機構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但真正能夠實現盈利的還很少。「目前的口腔市場主要還是靠市場營銷來拉動銷售額,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真正的醫療要靠口碑的傳播來帶動企業的發展。」
人才短板難補
優質人才短缺是口腔醫療機構難以實現盈利的另一原因。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盧海平此前在美團點評首屆民營口腔峰會上也提到,近些年資本快速湧入口腔醫療市場現象較為顯著,但由於部分資本缺乏對口腔醫療的認識,更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發展的短平快,直接或間接忽略了專業人士在口腔醫療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導致民營口腔市場出現人才短缺、部分消費者對民營口腔信任不足等問題。
事實上,眾多民營連鎖口腔醫療機構已經意識到人才短缺問題並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人才。瑞爾集團創始人兼總裁鄒其芳曾表示,抓住市場機遇的關鍵不在於需求端,而是供給端,中國現在市場上缺乏高質量牙醫,這也是瑞爾今後發展需要面臨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在鄒其芳看來,瑞爾集團600多人的醫生團隊,每人帶出3個醫生,瑞爾集團醫生資源短缺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中國口腔註冊醫師目前僅有12.7萬,助理醫師有12萬左右。也就是說,口腔醫生與人口比例為1:5500,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為1:2000。巨大的社會需求與醫生數量不足成為行業主要矛盾之一,人才培養規模迅速擴張,口腔醫學已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專業。
從口腔健康意識、就診體驗到診療支付保障,口腔醫生培養等政策無不在推進口腔行業的發展。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支撐下,行業的困境終將被解決,沉默的口腔市場何時會被撬動?讓我們拭目以待。
牙友大講堂
華南國際口腔展
官方授權 合作口腔微信新媒體
展會時間
9月16日至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