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詞 誦讀伴成長——《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021-01-18 齊河之聲


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大三班宸宸小朋友朗誦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在當時封建社會裡,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平日裡思鄉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麼強烈,那麼,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而現在呢,詩人隻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圓的節日裡不禁想到了家鄉裡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時的美好回憶,種種回憶觸發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並且越想越思念,以致於一發不可收拾。這句寫得自然質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遊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詩人從直抒胸臆,轉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想,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登上高山,身上插著茱萸,該是多麼的快樂。如果詩人單單是想到親人們的歡樂,倒可以緩解詩人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最後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來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和親人們歡度佳節,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現少了一個人,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溫馨提示】尊敬的家長朋友們: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朗讀,請關注「齊河之聲qihezhisheng」微信公眾平臺,您提供素材我們給您編輯推送,讓孩子在誦讀中浸潤詩香。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寶貝們保留美好的記憶!


聯繫請加微信:zhijiaoxinfeng


相關焦點

  • 【用日語讀唐詩】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日本各地有許多「詩吟會」,他們不僅誦讀日本傳統的和歌、俳句,也包括「漢詩」。「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起來欣賞吧。
  • 經典重陽節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經典重陽節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016-10-01 10:54: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 九月九日,遍插的茱萸竟然是花椒?
    吳茱萸:芸香科吳茱萸屬,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產秦嶺以南各地。我們從小學課本裡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知道了古人九月九頭插茱萸的習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茱萸到底是什麼植物?  知道茱萸,是從小時候背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裡來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讓身處城市的兒童知道了有茱萸這種植物,知道了在唐朝,過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還要遠足、登高、爬山、佩戴茱萸。
  • 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3首有關親情的古詩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中有3首有關親情的古詩詞,本文簡單賞析。13.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到了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
  • 九月九日 讓我們一起心懷感恩回到老地方陪伴老人家
    ­  「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九月九自古便是秋日大節。唐代詩人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自此不僅登高懷遠、遍插茱萸的風俗為婦孺老幼皆知,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一語道破國人心中的節日情懷。­  或許是「愛重九之名」的緣故,單單知道「詩佛」筆下飽含鄉思的重陽還不夠,像愛一個人,我們也愛了解他的過去且一併愛上。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推十首關於親情的古詩詞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十首關於親情的古詩詞,讓我們在這份人間至情中感受愛的溫暖!01.《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0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我與家長誦讀古詩詞
    通訊員林雅茜 攝為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興趣,品味經典魅力。近日,湛江市赤坎區華陽實驗學校組織開展「我與家長誦讀古詩詞「活動。該活動不僅使學生在父母帶領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現古詩詞中蘊藏的諸多精髓,更能夠促進學校與家庭結合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在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誦讀聲中,一年級的古詩詞誦讀活動拉開了序幕。
  • 開學啦心情說說不想開學個籤 九月英文怎麼寫你好九月句子詩詞
    九月的詩詞參考:  1.《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憶長安九月》唐 範燈  憶長安,九月時,登高望見昆池。  上苑初開露菊,芳林正獻霜梨。  更想千門萬戶,月明砧杵參差。  3.《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 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4.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我就在海峽兩岸奔走,傳授閩南語古詩詞吟唱,帶來臺灣推廣閩南語的經驗。」蔡金安告訴記者,閩南語是泉臺共同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  創造「蔡氏吟誦法」推動閩南語進課堂­  多年來,蔡金安先是創作了500多首閩南兒歌,後來又收集了唐詩300首,依平仄、押韻等進行編曲,唐詩優美的文字與閩南語動聽的旋律相結合,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聽覺效果。
  • 12首膾炙人口的描寫兄弟之情的詩詞,每首都有經典名句,千古流傳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寄江南兄弟唐 白居易分散骨肉戀,趨馳名利牽。一奔塵埃馬,一泛風波船。忽憶分手時,憫默秋風前。別來朝復夕,積日成七年。花落城中地,春深江上天。登樓東南望,鳥滅煙蒼然。相去復幾許?道裡近三千。平地猶難見,況乃隔山川。
  • 小提琴伴古詩?這些《我愛古詩詞》海選小選手有點酷!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一段集體誦讀,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們對詩詞的熱愛。李柄傑今年10歲,是北京東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不僅會讀詩、背詩,還常常用文言文寫詞作文。他說,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古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陽數相重的日子,漸漸都形成了節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從小才華出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是他十七歲的時候寫的。
  • 九月九日 重陽之茱萸的秘密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到一年的重陽節,每年重陽節都有登高望遠的習性,古人有插茱萸寄情相思,但你知道嗎?茱萸不僅可以吃,還有不錯的滋補效果。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