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上午9時,在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頭死去的江豚,滿身都是被勒過的傷痕,很可能是被漁網纏住後「溺水」身亡,目前原因仍在調查中。
資料圖 新華社
在白鱀豚消失之後,江豚成為長江中僅存的淡水豚類,也是極度瀕危的物種,體態可愛被譽為「微笑天使」。
2005年,全球完成了首例人工飼養長江江豚的成功繁殖。去年6月,中科院研究團隊又成功培育出第二頭人工繁殖的小江豚。
2018年4月11日,長江江豚被升級為獨立物種,令鯨豚類物種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
這也標誌著中國又增添了一個特有物種,長江江豚僅分布於中國長江內2018年4月11日被升級為獨立物種。俗稱「江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貌似海豚。壽命約20 年。
作為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長江江豚如今已僅剩約1012頭,數量已經少於大熊貓,並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估計再過10-15年,長江江豚就將滅絕。」
2018年7月2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
種群現狀
長江江豚面臨的威脅主要都來自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幹流高密度、繁忙的航運輸船隻的噪音和螺旋槳成為江豚的最大威脅,洞庭湖區濫捕亂撈和非法漁具的大量使用、水質汙染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等影響外, 湖區大量使用的定置網具,在枯水季節佔據了大量水面。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水體汙染等人類活動仍在加劇,使長江江豚也面臨著與白鰭豚同樣的威脅,野外數量急劇下降。數量僅有1200-1500頭左右,已經少於大熊貓,並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而且在洞庭湖周圍的江豚滅絕速度是整個長江流域最快的。
當中國對白鰭豚、江豚和其他水生動物採取了保護措施後,它的數量便有所回升,在長江的江面上時常會出現數十隻,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戲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轉體靈活,情景頗為壯觀。更為可喜的是,過往船隻紛紛為長江江豚主動讓道,惟恐江豚受驚,表現了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意識正在逐步提高。
來源:綜合前瞻網 百度百科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