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綠能曝內控漏洞逾10億資金流向未經授權程序批准

2020-09-05 光伏能源圈

熊貓綠能曾因熊貓電站(以熊貓為造型的光伏電站)而名聲大噪,如今卻又與之漸行漸遠。


8月3日,熊貓綠能公告披露,其更名議案獲投票通過,公司名稱將變更為「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另一方面,在去年6月,熊貓電站的推動者、熊貓綠能原董事會主席李原就已宣告離職。如今,時隔一年之後,審計機構畢馬威的一則調查報告,又將李原拉回熊貓綠能的一場內控風波當中。


調查報告指出,熊貓綠能未經授權支付的兩筆款項(6.86億港元、人民幣5億元)的流動及使用由李原或熊貓綠能原財務執行官李宏指示或批准。其中,6.86億港元大部分資金已用於收購熊貓綠能股份,且約1200萬港元已支付予李原的個人帳戶。


對此,記者嘗試聯繫熊貓綠能、李原、李宏方面採訪,但未獲回應。熊貓綠能主要的境內投資主體——聯合光伏(常州)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保證調查的獨立性,公司暫不便接受採訪。


接近李原的業內人士李中華告訴記者,目前李原本人在香港,「5·31新政」出臺之後就生病了,應該還在吃藥。「他低調了,隱身了,不想再去拋頭露面,也不想別人去打擾他。」


原高管佔用資金買股票?


7月19日和31日,熊貓綠能分別披露畢馬威調查報告草擬本和最終調查報告結果,稱所進行的調查並無跡象顯示任何現有董事涉及或授權向NEX及相關實體支付6.86億港元及向深圳智遠支付人民幣5億元。


熊貓綠能成立於2000年,曾是中國領先的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和運營商。2013年以來,熊貓綠能背靠招商局,快速擴張,並因熊貓電站理念而名噪一時。2020年2月,在熊貓綠能接連兩年虧損後,北京能源集團(以下簡稱「京能集團」)入主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本次調查的背景正是發生在京能集團入主熊貓綠能3個月後。


5月10日,熊貓綠能收到有關其向可再生能源(香港)交易有限公司(NEX的附屬公司)和深圳智遠分別預付按金5.9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22億元)和人民幣5億元的函件。


其中,NEX主要從事發電站項目及相關環節的採購及建設,2019年1月,李原的全資公司Magicgrand Group Limited 持有NEX約11.05%的股份。天眼查顯示,深圳智遠是熊貓綠能旗下杭州燦鴻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杭州燦鴻」)的控股子公司。


這也是2019年熊貓綠能形成巨虧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19年底,熊貓綠能的按金和有關NEX及其相關實體的其他應收款項確認減值費用共計約人民幣10.22億元。


為調查按金減值問題,2020年5月和6月,熊貓綠能專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委聘畢馬威為獨立外部專業顧問進行相關調查。


7月19日和31日,熊貓綠能分別披露畢馬威調查報告草擬本和最終調查報告結果,稱所進行的調查並無跡象顯示任何現有董事涉及或授權向NEX及相關實體支付6.86億港元及向深圳智遠支付人民幣5億元。


按照調查報告草擬本的說法,2014~2017年,這共計6.86億港元的款項是根據李原的口頭指示支付,且該等款項的用途並無於付款請求文件中明確指示,然而證明文件似乎在款項支付後擬備。上述大筆資金主要流向六個渠道,且大部分資金已用於收購熊貓綠能股份,其中約1200萬港元已支付予李原的個人帳戶。而資金流動及使用由李原或李宏指示。


此外,一筆向深圳智遠支付人民幣5億元的資金同樣受到關注,且涉及擔保風險。


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4月,經李宏批准,熊貓綠能通過兩附屬公司向杭州燦鴻注入人民幣5億元。5月,杭州燦鴻支付人民幣4.85億元作為股東貸款及人民幣1500萬元作為對深圳智遠的名義股權投資,隨後5億元注入深圳智遠的有限合伙人嘉興華僑吉乾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嘉興」)。


杭州燦鴻與深圳智遠就收購電力項目訂立一份無日期協議連同一份補充協議(「項目協議」)。熊貓綠能現任管理層表示,項目協議及付款人民幣5億元尚未按熊貓綠能的授權程序予以批准。李宏在最初調查中表示,人民幣5億元尚未根據項目協議所載用途動用,且隨後出於會計目的而擬備項目協議。


關於5億元的付款資金流,調查報告草擬本指出,2017年4月,名為Sunshine Business Invest-ments Limited的公司因收購新現代管理有限公司(熊貓綠能股東之一)99%股權向Speedy World-wide Logistic Limited借款11億港元。對Sunshine借款而言,嘉興與深圳智遠訂立一份無日期的擔保協議,據此嘉興就Sunshine借款提供擔保,深圳智遠則根據擔保協議/反擔保向嘉興提供其於嘉興的合夥權益(價值人民幣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Sunshine借款已到期卻未能作出償付,這也要求深圳智遠履行關於擔保協議/反擔保項下的責任。


對於上述調查問題,記者聯繫李原方面求證,西藏藏能公司(李原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人士告訴記者,李原本人在香港辦公,不便聯繫,可以聯繫熊貓綠能。不過,熊貓綠能方面未對記者作出回應。


8月6日,京能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熊貓綠能(財務)仍沒有並表,有關調查也不便多說。


巨虧與「沉寂」


「熊貓綠能領導換了,項目也變少了。去年一年公司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有些項目也是在掃尾。」


如果不是上述按金減值調查,可能業內並未意識到曾經叱吒商場的風雲人物李原已沉寂許久,而熊貓綠能也在巨虧陰影下熬過兩年。


「『5·31』新政之後,他就生病了,應該還在吃藥。」李中華告訴記者,目前李原在香港很大部分時間仍在養病,不過內地和香港的公司仍在打理。


對於上述李原和李宏在熊貓綠能可能存在的「隱性操作」,李中華表示並不知情。他反問:「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怎麼會這樣了?」


熊貓綠能是招商系旗下公司,李原曾一度希望利用強大的融資平臺,聯合行業龍頭,通過電站併購模式,打造一個中國最具規模效益及最專業的光伏電站運營平臺。


2013年6月,熊貓綠能通過借殼登陸資本市場,並快速走向擴張道路。2013年~2018年,熊貓綠能電站裝機容量從140MW擴大至2.3GW,6年時間成長16倍。2016年,李原還提出「熊貓100計劃」,即未來5年,在全球範圍內建設100座熊貓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GW。


一路狂奔的同時,事實上熊貓綠能也表現出無可比擬的融資能力。到2017年,熊貓綠能的大股東陣容已經囊括了招商局、亞開行、歐力士集團、中國華融、民生銀行、復星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特約觀察員紅煒曾對李原和熊貓綠能作出評價:「李原是新能源產業中一位富有遠見、能成就事業、金融意識典型的企業家,熊貓綠能則是新能源產業中一個典型的金融資本代表企業,二者的結合相得益彰。」


不過,上述「熊貓夢」卻隨著國內「5·31」新政的出臺戛然而止。「『5·31』新政出來之後,招商局方面希望把新能源板塊從李原手裡收回去,可能是價格沒有談妥。當時,招商集團下屬招商銀行及多個租賃公司都不願貸款了。」李中華透露。


彼時,熊貓綠能不僅面臨著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擴大,而且承受著巨大的償債壓力。截至2018年底,熊貓綠能應收帳款40.93億元,其中電價補貼應收帳款為29.29億元。並且,其總負債249.05億元,一年內銀行及其他借款和相應利息67.6億元。


無奈之下,2018年下半年以來,熊貓綠能通過配股引資,還通過出售多個光伏電站,以優化債務結構,緩解現金流壓力。


在此背景下,隨著李原、李宏等熊貓綠能原高層於2019年6月辭職,熊貓綠能在光伏圈的存在感也逐漸走弱。


「熊貓綠能領導換了,項目也變少了。去年一年公司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有些項目也是在掃尾。目前京能的人接手,應該又新招聘了一些人,也沒有太多項目。」曾與熊貓綠能有業務往來的某光伏企業負責人王美麗如是表示。


後「熊貓」時代


易主後的熊貓綠能將翻開新的一頁,邁向後「熊貓」時代。


如今的熊貓綠能,儼然已經進入後「熊貓」時代。


今年2月,熊貓綠能迎來京能集團入主。彼時,京能集團通過境外投融資平臺公司——京能香港成功認購熊貓綠能增發的71.77億股份,持股32%,成為熊貓綠能第一大股東。


「從開始談合作到2月18日,歷時10個月左右時間正式完成交割,京能的加入對於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今年2月25日,在熊貓綠能集團召開的全體員工電話會議上,熊貓綠能原董事會主席盧振威如是表示。


京能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控股京能清潔能源、京能電力、昊華能源、京 能 置 業四家上市公司。目前,京能集團形成了煤、電、熱一體化的大能源格局,涵蓋電力能源、熱力供應、煤炭經營、地產置業、節能環保和金融證券等多個板塊。


截至2019年底,京能清潔能源總資產600億元,控股總裝機962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207萬千瓦,佔比21.5%。


不難發現,京能集團積極布局清潔能源步子正在變大,資本動作也更為明顯。7月6日,京能清潔能源披露私有化意向。在業內看來,這將進一步整合京能集團新能源資產,謀求全面協同發展。


熊貓綠能新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及執行長張平表示,京能集團認購熊貓綠能,是北京市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實質性舉動,是京能集團獲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之後,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的主要著力點,是京能集團清潔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的一個重要布局。


而在熊貓綠能方面看來,引入戰略投資者是熊貓綠能長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熊貓綠能方面曾認為,引入北京能源集團,能夠提升信貸評級,減少融資成本及改善公司流動資金狀況。


熊貓綠能公告顯示,京能集團方面入主後,其關聯公司已先後與熊貓綠能達成協議,提供擔保、融資租賃、存款、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


除此之外,熊貓綠能董事及高級管理層迎來一波人事變動。2月21日,新上任的張平及財務長黃慧等關鍵性人物均為京能集團所派駐。


8月3日,熊貓綠能公告表示,其更名議案獲投票通過,不出意外的話,新名稱將變為「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在熊貓綠能過往的發展歷程中,其名稱曾多次變更,從太益控股、金保利新能源,到聯合光伏、熊貓綠能,再到如今的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易主後的熊貓綠能將翻開新的一頁,邁向後「熊貓」時代。


但從業績表現看,熊貓綠能的境況難言樂觀。目前,熊貓綠能尚未發布2019年財報,其曾公告預計,2019年取得約36億元的綜合淨虧損,相比2018年同期綜合淨虧損約4.54億元,進一步擴大。2019年底,熊貓綠能及其聯營公司電站裝機總容量約2GW,累計建成山西大同、西藏昌都、安徽鳳臺等熊貓電站僅6個,較2018年12月31日裝機容量減少約15.9%。


來源:中國經營報

相關焦點

  • 熊貓綠能曝內控漏洞 逾10億資金流向未經授權程序批准
    如今,時隔一年之後,審計機構畢馬威的一則調查報告,又將李原拉回熊貓綠能的一場內控風波當中。調查報告指出,熊貓綠能未經授權支付的兩筆款項(6.86億港元、人民幣5億元)的流動及使用由李原或熊貓綠能原財務執行官李宏指示或批准。其中,6.86億港元大部分資金已用於收購熊貓綠能股份,且約1200萬港元已支付予李原的個人帳戶。
  • 熊貓綠能被曝內控漏洞:巨額支付款項未經審批...
    熊貓綠能被曝內控漏洞:巨額支付款項未經審批和關聯交易,前CEO和CFO牽涉其中   7月20日,資本邦獲悉,港股公司熊貓綠能(00686.HK)發布畢馬威關於公司預付按金、關聯交易等若干注意事項的調查進展。
  • 【企業動態】熊貓綠能被曝內控漏洞:巨額支付款項未經審批和關聯交易,前CEO和CFO牽涉其中
    然而,該等付款及有關協議並無根據集團授權程序獲批准,而付款亦未按照相關協議所載用途動用。此外,於二零一五年六月至十月,熊貓綠能集團向可再生能源香港支付港幣5800萬元及招商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支付港幣3000萬元,共合計港幣8800萬元。
  • 熊貓綠能引入京能集團 國企股東攜手拓行業布局
    來源:現代電視FinTV在光伏行業處於調整之際,熊貓綠能(00686-HK)於11月19日發布公告,公司與認購人北京能源集團籤訂認購協議,向北京能源集團增發71.77億股,總代價金額為17.9億港元。交易現正履行審批程序,待獨立股東於12月30日投票批准。
  • 又一個光伏企業:熊貓綠能,被國資接盤,迎來新的曙光?
    不過,隨著熊貓綠能最大一筆融資塵埃落定,這場巨大的危機或將暫緩。 2月18日,熊貓綠能成功增發高達71.77億股股份,籌得17.9億港元資金。京能集團通過京能香港成功認購熊貓綠色增發的71.77億股份,持股32%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熊貓綠能也因此正式宣告易主京能集團。
  • 熊貓綠能(00686-HK)採納獨立調查委員會建議的措施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熊貓綠能(00686-HK)公布,於2020年5月13日,公司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草擬本的主要結果調查報告草擬本的主要結果載列如下:未經審批的境外支付款項(港幣598百萬元及港幣88百萬元);支付合共港幣686百萬元(港幣598百萬元加港幣88百萬元)相關之資金流主要流向六個渠道,且大部分資金已用於收購本公司股份,其中約港幣12百萬元已支付予李原先生的個人帳戶;向深圳智遠支付人民幣500百萬元;付款資金流總額人民幣500百萬元;向NEX關聯買方出售兩間附屬公司
  • 京能集團欲斥資17.9億港元認購熊貓綠能股份
    京能集團欲斥資17.9億港元認購熊貓綠能股份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1月21日,穆迪已將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熊貓綠能(00686)$(Panda Green Energy Group Limited,簡稱「熊貓綠能」的「Caa1」企業家族評級(CFR),以及2020年1月到期的3.5億美元債券的「Caa2
  • 紅煒:熊貓綠能來了
    10月10日,熊貓綠能發起的規模百億的絲路新能源基金宣布成立。特別是後兩條消息,就像商量好似地接踵而來,讓老紅確信:「熊貓」來了。李原是新能源產業中一位富有遠見、能成就事業、金融意識典型的企業家,熊貓綠能則是新能源產業中一個典型的金融資本代表企業,二者的結合本來是相得益彰。但在老紅看來,一年多前,「英雄無用武之地」應是李原的痛點。
  • 熊貓綠能引資紓困 北京能源或斥資近18億港元接盤
    記者注意到,這並不是熊貓綠能首次引資。2019年3月,熊貓綠能曾引入青島城投的投資平臺公司——華青光伏。由於長期存在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及高負債等問題,疊加2018年「5·31新政」的重創,在國內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電站重資產運營商普遍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數據顯示,2018年熊貓綠能淨利潤虧損4.54億港元,同比減少396.73%。
  • 熊貓綠能高層換血 或引國資紓困
    如今,在「熊貓100計劃」未竟之際,熊貓電站的推動者、熊貓綠能董事會主席、李原卻宣告離職。6月27日晚間,熊貓綠能發布公告,稱包括李原在內,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共4人辭職。 未竟的「國寶」夢李原在2016年提出「熊貓100計劃」:未來五年,在全球範圍內建設100座熊貓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GW。公開資料顯示,熊貓綠能成立於2000年,是全球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和運營商。公司名稱幾經易名,先後歷經太益控股、金保利新能源、聯合光伏和熊貓綠能發展階段(註:不同發展階段,均以熊貓綠能稱呼)。
  • 熊貓綠能與京能集團籤訂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9年8月2日,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686.HK,「熊貓綠能」)正式宣布,與北京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京能集團」)就戰略合作事宜籤署諒解備忘錄
  • 熊貓綠能正式更名為北京能源國際,積極推進平價項目開發及併購
    9月15日,熊貓綠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由「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對於此次名稱變更熊貓綠能董事會表示,更改公司名稱將更好地反映新的企業形象,有助於集團多元化、國際化的業務推進,同時也符合公司與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 中國華融(02799)再度現身熊貓綠能(00686) 一份公告價值1444萬元
    日晚間,熊貓綠能(200686)連出兩份公告,但這兩份公告背後的影響卻被市場低估了。智通財經APP查閱資料了解,孫少傑為廣東錦峰集團董事長,其與中國華融(02799)屬於一致行動人,此舉則意味著後者持續看高熊貓綠能發展前景。這並不是中國華融首次增持熊貓綠能。僅僅在2017年,孫少傑已連續三次增持熊貓綠能股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時間點分別為4月28日、8月11日,彼時孫分別斥資1.6億元、2088萬元增持熊貓綠能股權。
  • 讓熊貓的微笑保衛藍天 熊貓綠能「充電」美麗中國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門妍) 2017年10月27日,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686.HK,「熊貓綠能」)2017路演活動在北京舉行。熊貓綠能執行長李原先在活動現場與嘉賓分享了熊貓綠能深耕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成果及未來展望。
  • 國企「白衣騎士」接盤 熊貓綠能2019年綜合淨虧損36億元
    熊貓綠能指出,虧損原因主要歸因於附屬公司虧損及資產減值,包括無形資產之減值支出,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支出,若干應收帳項之減值支出以及金融工具之公允值虧損。其中,兩項無形資產減值評估主要是特許權太陽能電站項目及西藏、四川省區太陽能電站項目開發權。
  • 熊貓綠能正式更名為北京能源國際,積極推進平價光伏項目開發及併購
    9月15日,熊貓綠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由「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熊貓綠能第三次更名!
    日前,熊貓綠能再次官宣更名的消息引發光伏業廣泛關注。據悉,此次公司將改名為「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能源國際」。根據梳理發現,此次更名後,將是公司成立以來擁有的「第四個」公司名稱,即公司已累計完成三次更名。
  • 專訪熊貓綠能執行長李原:熊貓電站布局「一帶一路」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索煒)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686.HK, 以下簡稱「熊貓綠能」,即此前的「聯合光伏」)近日宣布,位於山西大同的全球首個熊貓電站已經併網,正在試運行。熊貓電站已經引起海內外普遍關注,新華網近日也採訪了熊貓綠能的執行長李原。  新華網:能介紹下熊貓電站的一些情況嗎?
  • 熊貓綠能擬向國企華青光伏折讓近35%配股 今早復牌
    熊貓綠能(00686)宣布,擬分別與華青光伏,四位主要股東招商新能源集團、華融、歐力士及亞太,各自訂諒解備忘錄,擬分別向各方配發不逾32.1億股、13.5億股、9.4億股、6.9億股及3.6億股,而確切數目仍需進一步磋商。
  • 熊貓綠能與中國華融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 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
    (2017年8月27日,香港)全球領先的生態發展解決方案供應商——熊貓綠色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0686.HK,「熊貓綠能」,前稱「聯合光伏」)執行長李原,在其戰略股東中國華融海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新總部,與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華融海外董事長楊弘煒、華融海外執行長袁良勝等,就全球的「熊貓電站」布局,「一帶一路」項目,和其他水電,風能及新能源項目,進一步討論及加強雙方現有的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