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70載的臺灣老兵回家了,跪在父親墳前痛哭:兒子不孝回來晚了

2021-01-12 兔子有情飲水飽

90歲的臺灣老兵張萬龍得了老年痴呆,記憶力在慢慢消退,老人清醒時不止一次提起想回河北唐山老家。可是他對家的線索僅存軍籍登記表上一個保甲制的地址,而且經歷44年前的一場大地震,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回那個零星印象的家。

1943年,年僅13歲的張萬龍便參軍入伍,隨著部隊一路南遷,與家人失去了聯繫,1949年從上海搭船前往臺灣,整整70年再也沒有回過祖國大陸。

在一場戰爭中中張萬龍小腿負傷後退伍,接著參加修橋鋪路的基建工作。直到40歲才和一位臺灣本地女子結婚生子。雖然在臺灣成家立業,但是張萬龍卻忘不了遠在大陸那頭的家鄉。

上世紀80年代,兩岸開放交流,張萬龍曾經託戰友幫忙打聽過老家的親人,可當地的行政區劃已經改變,最終家人的情況一無所獲。

又因為妻子體弱多病,張萬龍既要照顧妻子又要養家餬口,便打消了回鄉的念頭,他只能把思鄉之情藏於心底。妻子去世後,張萬龍再也無法壓抑尋根問祖的強烈想法。

尤其是老人患上老年痴呆之後,時常從睡夢中驚醒,夢到他牽掛了70年的唐山。

兒子張建邦理解父親的願望,他發誓無論多艱難,就算是背也要把父親背回家。於是他找到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很快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唐山有一位老人的五姥爺和張萬龍的情況近似,但是他印象中名字應該叫張萬祥,而且保甲制已經消亡,一個過時的地址也無法核對信息。

經過對村民的走訪,志願者從張萬龍的一個小學同學口中得到一個關鍵線索,張萬龍小時候有一個綽號叫『半拉耳朵』,因為他右耳朵上部與腦皮相連,兩個耳朵相差很多。兒子張建邦把照片發過來一看,果然是這樣子。

而且張萬龍老人回憶中老家房子背後有一個小學校和小池塘,村民們覺得完全符合。

張萬龍終於找到了已失散70年的大陸親人,他不顧年事已高,執意要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2019年3月29日,張建邦帶著父親踏上回老家尋根之旅。雖然素未謀面,血脈相連讓兩家人並不感到陌生,他們緊緊相擁在一起。

回家路上,老人出神地望著窗外的風景,嘴裡念叨著「高興!高興!」

家裡已經圍了外三層裡三層的親戚,張建邦和他們一一擁抱,他含淚自責道:「我帶父親回來太晚了,我對不起你們。」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親戚們驚訝地發現張萬龍這麼多年說話還帶著唐山口音。

第二天,張萬龍一早醒了,兒子背著他前往其母親墳前祭拜,路邊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老人出神地望著那片養育他的土地。

見到母親的墓地,張萬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他的眼睛溼潤了,雙手合十作揖。在親友的攙扶下,90歲高齡的張萬龍匍匐在地,長跪不起,嘴裡不停喃喃自語:「娘,兒子回來晚了……」

他13歲入伍離開母親,從此聚少離多,19歲便離開祖國大陸,沒想到一去就是70年,13歲的離別竟是永遠的告別。他覺得虧欠母親太多了,這輩子再也不能報答了。

張萬龍一遍又一遍呼喊著娘,可娘再也聽不到了,因為兒子在外頭,娘在裡頭……

「奶奶對不起,我帶爸爸回來晚了,回來晚了,對不起,對不起……」兒子張建邦一次次叩拜,淚流滿面地訴說。兒子心痛父親為了這個家犧牲了太多,連親生母親都沒有見到最後一面。

臨走之前,張建邦和妻子在奶奶的墓地旁捧起一把家鄉的黃土,小心翼翼地裝到了袋子中,包了起來。他要把故鄉的土帶回臺灣,那不僅是故鄉的熱土,更是父親淡淡的鄉愁。

70年的漫長等待,望穿秋水白了少年頭,無數個日日夜夜思念煎熬的背後,是臺灣老兵濃得化不開的的鄉愁。

張萬龍年紀輕輕便投筆從戎,從熱血少年到鮐背之年,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儘管時間的衝刷讓他忘記了自己有幾個兄弟姐妹,卻仍然記得老宅背後玩耍過的那個小池塘。

哪怕隔絕兩岸,無法相見時,他依然認為根在祖國大陸,可這回家的路一走就是70年。70年分離,70年相思,想家的路沒有盡頭。回家之路一波三折,可張萬龍老人總算了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很多回鄉探親的老兵回到老家,父母已經不在了,只剩下一個墓碑和一堆黃土,這時候他們腦海中會想起余光中那首非常著名的小詩,眼淚止不住往下掉……

與親友談起背井離鄉流落臺灣的種種,無奈、彷徨、惶恐….往事不堪回首。

此去經年,一別70載春與秋,家人杳無音訊,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鄉愁。就像一道反覆撕開又癒合的傷口,時間久了,結痂了,仍感到隱隱作痛。時代弄人,這是一段令老兵難以忘懷的歷史。

這是一位90歲老兵漫長艱辛的回家之路,走出的是兩岸中國人落葉歸根的情結。

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魂!

相關焦點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兒: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於是鄧雪桂立刻收拾東西回家,結果到家之後他才知道,母親早就過世了,後來弟弟帶他到母親的墳前,他在母親的墳前多番懺悔,泣不成聲。 鄉親們非常感謝鄧雪桂,所以之後鄧雪桂每次回來,每家每戶都會邀請他到自己家吃飯,請專門的戲班子到村裡唱戲,放電影,在當時那個年代,鄧雪桂的小恩值得他們用一生去銘記。
  • 父親給女兒每月四百生活費,四年後女兒回家,知道父親早已經去世
    父親每個月只寄400元生活費,四年後女兒回到家,得知父親已經去世了。肖敏上小學的時候,他的家庭很幸福。他的父親是一名礦工,一個月就寄回家幾千元。肖敏上初中時,父親傷了腿,不得不回家。肖敏的媽媽無法忍受,所以就跑了。
  • 老人給兒子託夢,說他不孝,兒子去他墳前一看,嚇傻了
    父親當然是村裡最高興的人了,兒子能夠這麼有出息自己也算是死而無憾了。可是沒想到張力父親的身體真的就在這個時候出事了。可能是過度勞累的結果,畢竟高強度的工作再加上沒有充分的休息和營養補充,身體自然承受不起了。但是為了能夠讓兒子安心讀書,父親並沒有告訴張力自己身上的毛病,而張力也全身心的在學習,他想拿到學校的獎學金,因為那個數字比父親辛苦一個月還多。
  • 《藍色大海的傳說》劇照公開許俊宰父親去世失聲痛哭
    李敏鎬小時候的許俊宰為了找到離開自己的母親毛幼蘭(羅映姬飾)而離家出走,從而自然地與父親疏遠了。兩人再次相遇是在南成俊(樸止一飾)住院的時候,許俊宰雖然看到了父親心軟的樣子,但卻並沒有打開自己的心扉,只是一個完全不知道父親處境的冷淡兒子。然而,兩人再次見面的時候就已經是情況惡化之後了。
  • 臺灣妹子第一次到江西,竟在機場痛哭!
    之後,他隨著部隊輾轉遠赴臺灣,與家鄉親人天各一方。 時代的洪流,衝刷的是每一個人的命運。陳竹生背井離鄉隻身在臺灣,原本只是軍中小兵的他苦讀醫書,後來通過資格考試成為一名軍醫。經歷了無數寒暑的想念與煎熬,1989年兩岸開放交流後,陳竹生獨自回江西見到朝思暮想的家人,之後的幾年也有過書信往來。
  • 老太死後70餘天被民政部門從墳中挖出火化(圖)
    (記者李文學)老太太死後70多天被民政部門從墳中挖了出來,送到殯儀館準備火化,比他們通知上規定的截止日期還提前了兩天。我父母都是這個村的老戶,父親2006年過世,葬在村那邊的墳地裡。母親生前希望死後和父親合葬,我們遵從了她的遺願。"8月30日安葬完老人後,那玉蘭就回了玉泉鎮的家中。  "11月初,我接到大姐的電話,說是阿城區民政局11月3日下了個處罰通知單,讓自行起屍火化,還得交5000元罰款,截止日期是11月18日。"
  • 闊別家鄉70年,臺灣老兵回鄉探親:漫漫回鄉路 濃濃思鄉情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11月10日,87歲的臺灣老兵胡一帆先生在家人的陪護下,回到闊別70餘年的家鄉江西省泰和縣苑前鎮路溪村探親。    已到耄耋之年的他,16歲從家鄉參軍,解放前跟隨國民黨軍隊渡過臺灣海峽,在臺灣安家,獲得國民黨軍中將軍銜,曾任愛國雜誌《贛風》雜誌的總編輯,著有《滄海一粟》一書,受到過前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接見。
  • 兒子五年不回家,每個月寄錢回來,父親假裝去世,知道真相後大哭
    蔡叔叔最近一直喜形於色,因為兒子快結婚了,兒媳婦是城裡人,兩人也很孝順,在城裡的婚宴後馬不停蹄的回家,在蔡叔叔家舉行婚宴,讓村民們好好看看他意氣風發的兒子,蔡叔叔的妻子很久以前就去世了,他獨自撫養兒子上大學,雖然他的兒子現在在城裡工作,但他的工作仍然不穩定,他沒有自己買房子,妻子是城裡人,但家庭情況也一般
  • 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陸,出門時總給逝者買一張票
    她說,父親臨終前,讓她一定要把在臺灣的祖父找回來。她只知道祖父叫楊祥貴,退伍後曾在臺灣中部地區生活。劉德文跑到臺中,找了退伍會、殯儀館和軍人公墓等單位,很長時間都沒有消息,直到去年4月,打聽到這位老兵隨國民黨軍退至臺灣後,已於1963年去世,埋葬在一座荒山裡。那裡雜草叢生,長得比人還高。
  • 因2耳光與父親決裂,離家出走20年杳無音信,回首父親卻早已痴呆
    他的心結,就是自己與父親將近二十年的僵持。因2耳光與父親決裂,離家20多年杳無音信在麥家小時候,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只因為他的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爸爸是you派。所以麥家活得孤獨而無助,面對同學的孤立、老師的羞辱與不公平,麥家度過了一段灰暗而痛苦的歲月。
  • 一位江蘇的父親因飲酒耽擱行程,兒子怒扇耳光,網友:真是不孝!
    一位江蘇的父親因飲酒耽擱行程,兒子怒扇耳光,網友:真是不孝!飲酒誤事已是陳詞濫調,但總有一些嗜酒如命的人,全然不顧事物的重要性,飲酒容易誤事。遇到這樣的人,心裡總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據悉,二人是父子關係,而老人因酗酒耽擱了火車,導致全家不能按時上車,兒子一怒之下,直接扇父親的耳光,令人心痛。這段由網民拍攝的視頻顯示,一位老人癱倒在候車室的座位上,身上散發著濃重的酒味,一個人站在老人跟前,大聲斥責他。這位老人就像一個犯錯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不說話。
  • 【清明祭】兒子戰場犧牲 86歲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戰爭結束後,遠在千裡之外的父親蒲運海盼著與兒子團聚,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明書》。沒看見兒子的遺體和墓碑,固執的老人堅持尋找了38個年頭,依然杳無音信。3月27日,記者獲悉,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在雲南烈士陵園裡發現了蒲仕平烈士的墓碑。
  • 父親生前一直怨我不孝,一別六年,清明相見時,父親已入土為安!
    我當時回家訴求無果,自知父親與大哥長期生活在一起,與大哥朝夕相處,肯定會偏心於大哥,我對此肯定表示抗議的,我說屋地我分少三份,那麼老家的舊房子,我肯定要多要一間(老家有三座舊房子),結果父親也是不從,最後不歡而散,父親還撂下狠話:「你愛住哪兒住哪兒,房子是我的名字,你就不能要。」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下狠心與父親斷絕關係,好兒不要爺娘田,從此我再沒有故鄉可回,當即就買了車票回深圳。
  •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遷臺老兵種志斌:三十四載漫漫回鄉路
    (中國臺灣網 韓靜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西安訊 (記者 扶海濤)「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93歲的種志斌翻出他在1982年於臺北中正紀念堂前留下的黑白老照片,照片背面有他用繁體字寫的一段介紹文字,開頭便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的《回鄉偶書》詩句。這張照片是他專門為寄給遠在陝西省華縣的家人而拍的。
  • 臺灣老兵——大陸人不曾體會過的生活的辛酸和被命運捉弄的無奈
    還有些人在耕田,國民黨的軍隊一過,順手就帶上幾個走,連回家告別的機會都沒有。還有的人,洞房花燭夜到一半,抓壯丁的隊伍衝進來帶走了,在新娘哭哭啼啼的聲中當了兵。國軍被共軍打的不成樣,需要整編隊伍,就抓難民來充數.......太多的人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拉進部隊並且來了臺灣,那是一個出去打醬油都會改變那命運的時代!
  • 日本老兵獨自來華,跪在紀念碑前痛哭謝罪,求倖存者原諒卻被拒絕
    1997年8月,在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前,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來到這裡緬懷革命烈士的人,很多都會為其壯烈犧牲而動容,但哭成這樣的卻實在非常少見。而且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位老人嘴裡念叨的還是日語。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一切還要從56年前說起。
  • 11歲男孩「賭氣」離家背後:一周三天都補課
    孩子出走後,父親李先生安慰痛哭的妻子。24日晚10點,好消息終於傳來:苦尋3天後,在九眼橋撿廢瓶子的鑫鑫和雷雷被警方找到送回家中。雷雷的奶奶稱,雷雷媽媽在雷雷生下來幾個月就離開了他,爸爸在機場工作,平時很少回來。
  • 母親痛哭:兒子你迷路了嗎?
    母親痛哭:兒子你迷路了嗎?龍雲的父母已離異多年,但李女士表示,兒子離家出走跟兩人離婚沒有必然聯繫。「在失蹤的兩天前,也就是12月27號,我還和兒子通過視頻電話,一切都好好的,他也沒有說什麼要離家出走的話。」
  • 聊齋故事:父親招待兒子家中老狗攔住不讓吃,才知是夢|百家故事
    就這樣,田老漢以為田強不見了,和妻子到處尋找兒子,可是他們找了好多天,詢問了許多的人,都沒有找到兒子的下落。田老漢還被妻子埋怨,說他氣走了兒子,因為思念兒子,田老漢的妻子生了重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因為從小就酷愛學武,田強身手靈敏,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總是衝鋒在前,僅僅五年的時間,他便從一個小兵,成為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軍。這年,田強帶著部隊徹底擊退了敵人,雙方議和,田強想著多年未見父母,也不知道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是不是還在生氣他的離家出走。於是他脫離了隊伍,悄然回到了小鎮上。
  • 七旬老人偷挖地洞,裡面有女人的聲音,得知事情經過後兒子痛哭!
    七旬老人偷挖地洞,裡面有女人的聲音,得知事情經過後兒子痛哭!老王今年已經70多歲了,從自己的另一半在兩年前去世之後,他也變得非常的沉默沒有像之前那麼的開朗。總是一副很悲傷的樣子而因為自己的兒子阿強經常在外面做生意,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伴老人,只能等到一些節假日才有時間回來呆幾天,可就算阿強回來也只是跟朋友出去玩,根本就沒有留在家裡跟自己的父親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