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看了一眼持倉,九成大跌,半數跌停,沒有懸念。」一位期貨投資者感慨道。
2月3日,節後首個交易日,國內期市開盤價格普遍回落,包括鐵礦石、螺紋鋼、原油、棕櫚油、雞蛋等多數品種跌停開盤,僅有黃金、白銀等具有一定避險屬性的品種逆市走強。
商品價格走軟
2月3日收盤,期貨市場大面積收跌,包括燃料油、PTA、鐵礦石、20號膠、橡膠、瀝青、螺紋鋼、熱卷、原油、鄭棉、甲醇、雞蛋、豆油、棕櫚油、玻璃在內的逾20個品種跌停。其中有不少重要的大品種。
以原油為例,2月3日主力合約2003報收415.5元/噸,跌幅8.01%,成交量僅僅771手。美爾雅期貨能化分析師黎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我國各省市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火車停運、高速封路、國道管制,嚴格限制車輛和人口流動,全國成品油消費進入寒冬期。由於中國的需求大幅削弱,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停滯,疲軟的需求現實造成國際油價大跌。而這倒逼煉廠延遲開工,全球原油需求最大的拉動引擎喪失動力,造成實質性的需求疲軟。
同時,春節本是成品油消費旺季,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訪,一下轉入到寒冬,打得地煉企業措手不及。山東地煉汽柴油庫存已經超過超過40%的警戒位置,引發煉廠大幅降價,但成品油市場仍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利潤大幅萎縮,疊加工人不能按時到崗,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開工率下滑至48%,對原油的直接需求大幅下滑。
除原油外,具有顯著金融屬性的銅也是商品期貨市場重要的「晴雨表」。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全線低開,滬銅主力合約Cu2003更是以跌停價44780元/噸開盤,但隨後有色板塊整體收復部分跌幅。截至2月3日收盤,滬銅期貨主力合約收報45040元/噸,下跌6.48%,滬鋁期貨主力合約Al2003收報13605元/噸,下跌3.68%。
國信期貨有色團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節後衝擊顯韌性,有色承壓聚焦反套。雖然單日跌幅較為慘烈,但有色期貨品種無一收於跌停,這相較跌停收盤的部分股指期貨及部分商品期貨表現出較強抗跌韌性。整體來看,當前金融市場在悲觀甚至恐慌情緒下,資金對銅為代表的大宗周期品價格的預判階段性轉向空頭。
「目前國際金屬市場春節長假的價格跌幅及節後首日國內有色金屬價格跌幅,已充分甚至透支了當前新型肺炎疫情對有色金屬產業2月開工的影響。參考2003年SARS期間有色金屬價格強於其他工業品的表現來看,需關注本周市場恐慌情緒衝擊是否充分宣洩、後續疫情影響的拐點。操作上,建議短期以偏空思路對待,但特別推薦關注國內有色品種在跨期結構上『空近多遠』的反套機會。」國信期貨表示。
避險配置需求提升
由於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少數品種收漲,貴金屬期貨價格則逆市上漲。紐約黃金期價累計上漲2.35%,紐約白銀期價累計上漲1.72%。
世界黃金協會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在地緣局勢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再加上低利率等因素,黃金投資的需求在2020年將會進一步加大。此外,各國央行的黃金淨購買量可能仍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渣打也是黃金的支持者。根據最新研報,在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擔憂下,黃金及避險資產將會從中受惠,認為今年下半年金價將持續面臨上行風險。渣打表示,在2003年「非典」爆發時,黃金價格保持穩定,但其他的結構性因素推動了黃金需求及價格。
此外,具備避險屬性的國債期貨也逆勢上揚。歸因於央行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因2月3日105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淨投放1500億元。2月3日國債期貨大幅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1.37%報100.97元,創逾三年新高;5年期主力合約漲0.71%報101.40元,2年期主力合約漲0.23%。
中金公司認為,從債市的機會來看,當前疫情導致避險情緒升溫和未來通脹回落,疊加貨幣政策放鬆都是利好利率債的。春節期間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均出現了不小幅度的回落,目前均回落至歷史低位附近;而主要央行的降息預期顯著上升,今年海外央行可能會再度重啟寬鬆進程。
雖說國債期貨表現亮眼,但金融期貨正在體驗冰火兩重天。截至2月3日收盤,上證50、滬深300主力合約及遠月合計8個合約全部跌停報收,僅有中證500未封住跌停,但是IH2006合約收盤跌幅仍為10%。上一次出現初次「慘烈」的景象還要追溯到2015年A股異常波動期間。
2月3日,從持倉方面來看,上證50期指減倉最為明顯,IC2002合約建倉達12213手,IC2003合約減倉6099手;滬深300主力合約IF2002增倉4264手,同時中證500上市的4個合約均出現增倉。現指方面的表現剛好與期指走勢相反,上證50強於滬深300,滬深300強於中證500。
長線無需擔憂
業內專家強調,從長線看,投資者對於大宗商品走勢無需過度擔憂,相關需求在經歷過一段時期的抑制之後,未來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瑞銀財富管理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基本面因素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因此風險資產在未來6個月應有良好支撐。「在需求反彈和潛在的政府刺激措施下,經濟增長可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反彈」。
從中長期看,疫情出現緩和之後,一些基本面因素仍將重新主導大宗商品市場。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表示,以原油為例,減產等因素將支撐油價。從目前看,主要產油國可能預計全球經濟不會像外界擔心的那樣糟糕,油價能反彈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記者 李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