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長春市7歲男孩童童(化名)右側耳朵開始疼。媽媽帶他到診所「打針」,針打了,耳朵卻越來越疼。
    8月25日,媽媽領著童童來到長春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檢查,童童雙耳道都可見栓塞,左耳道為淺棕色,右耳為黑褐色。童童媽媽說診所給開的「滴耳油」就是深褐色的,而且只用在右耳。
    童童來院時,耳痛劇烈,時不時嘴角向右側牽扯,右眼不停眨動。媽媽說,孩子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抽動的症狀,的確是因為耳朵太疼了才導致的。
    根據童童的症狀及血液檢查結果,考慮右側外耳道有炎症,但要首先把耳道內栓塞物去除掉,才能進一步檢查。
    傳統耵聹栓塞取出的方法是用專用的耵聹浸泡液進行耳浴,待耵聹軟化後衝洗出來。經過浸泡和衝洗,左耳耵聹順利去除,但右耳道栓塞物卻紋絲不動,而且童童症狀絲毫沒有減輕。
    醫生用耵聹鉤試著鉤取,童童根本無法忍受疼痛。李莉萍副主任認為,這應該不是普通的耵聹栓塞,應該進行進一步檢查。
    經過顳骨CT及耳內鏡檢查,證實童童右側耳道內長了「外耳道膽脂瘤」,而且並發感染,需要全麻下手術取出。
    經過術前評估,童童外耳道膽脂瘤雖然並發感染,但是並沒有骨質破壞,術中面神經副損傷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的手術難度在於既要徹底清除膽脂瘤,還要儘可能保護耳道皮膚及鼓膜的完整。
    李莉萍帶領團隊上臺,一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麻醉清醒後,童童高興地說耳朵不疼了。媽媽也說,孩子再也沒有了歪嘴眨眼的動作。
    外耳道膽脂瘤是什麼?
    李莉萍向中國吉林網記者介紹,外耳道膽脂瘤並不是真正的腫瘤,它是由外耳道皮膚脫屑、膽固醇結晶、上皮包裹等所形成的囊狀團塊,乍一看,確實有點像耳屎。由於膽脂瘤呈膨脹性生長,周圍骨質長時間受壓、破壞、吸收,導致外耳道擴大。
    主要危害是對外耳道、中耳乳突及相鄰骨質的廣泛破壞,引起聽力下降,甚至引起顱內外嚴重併發症,應及時取出。外耳道膽脂瘤早期一般無明顯不適,後期可出現耳堵塞感、聽力下降,若繼發了感染,還會出現耳痛、流膿(血)性分泌物,伴特殊臭味等症狀。如果一旦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應該做顳骨CT明確膽脂瘤侵入範圍,是否有骨質破壞,以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案,尤其注意保護面神經,以免引起面癱。
    那麼該如何預防外耳道膽脂瘤呢?李莉萍表示,注意耳部衛生,戒除使用棉籤頻繁挖耳,長時間佩戴耳機等不良習慣。若耳道內有汙物或痂皮堆積,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取出。
    「如兩側聽力不同、耳悶脹感者最好到醫院檢查耳道和及時清理。兒童遊泳前到耳科常規檢查耳部情況,外耳道阻塞合併外耳道炎症時禁止遊泳。」她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圖片由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