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2021-01-07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民謠魚乾鋪,ID:minyaoyuganp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

八十年代中學生

01

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

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個許下諾言就會銘記一生並身體力行的年代,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往昔。

八十年代,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是不可複製的美好時代,在開放包容的大潮中,湧現了一大批作家、詩人和學者。

那是一個真正有文學的時代,文人有風骨,學者有思想,文化有氣質。

八十年代的文學體現了海納百川,不問來路,照單全收的風格,這無疑是長期封閉形成的文化饑渴強烈所致。

經典的文學大型刊物有《十月》、《收穫》、《鐘山》、《全國優秀中篇小說選》等,還有學生們愛看的文學雜誌《散文》、《少年文藝》、《兒童文學》等。

從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到改革文學,湧現了王蒙、張賢亮、路遙、劉心武、賈平凹、張承志、諶容、叢維熙、餘華、蘇童、方方、陸文夫、韓少功、馮驥才、閻連科、儲福金、王安憶、張抗抗、史鐵生,梁曉聲、王朔、莫言、陳忠實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過去,思索當下,還有展望未來,可謂朗朗星空,星鬥燦爛,熠熠生輝,令人驚嘆。

02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有充滿感性情懷和理性批判的詩歌年代。

在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之際,面對充滿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詩人開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詩人的夢都在八十年代,關於理想,關於愛情,讀詩的時候,身邊還有嫵媚羨慕的眼神。在物質化年代沒有來襲之前,一壺燒酒就可以暢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闊天空,幾杯下肚,無所不談,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簡單。

北島的冷峻與反思《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舒婷的豐富細膩和清純明淨《致橡樹》: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席慕容的細膩和溫存《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顧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芒克的純粹真實《天空》:太陽升起來,天空血淋淋的,猶如一塊盾牌。日子像囚徒一樣被放逐,沒有人來問我,沒有人寬恕我。

海子的浪漫和靈性《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汪國真的君子謙謙與淡然《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隨著物質化時代的到來,詩人們的理想國被世俗橫流淹沒。

北島在《波蘭來客》感嘆: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海子的理想幻滅,臥軌;顧城的天空塌陷,與愛人同歸於盡;芒克幹起了畫畫的營生;北島遠走歐洲,得以保全自己的詩歌城堡....

詩人已經遠走,詩歌已經死亡。

後來,是一個浮躁與喧囂的時代,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

03

八十時代,人們掙脫枷鎖百廢待興,對外張開懷抱,擁抱一切新鮮空氣和溫暖陽光。

那個時代既有佳麗柔情萬種的愛情故事,也有俠客仗劍天涯幹氣雲霄的江湖傳說。

有瓊瑤亦舒的愛情演義,三毛的流浪情節,有金庸梁羽生古龍三劍客縱橫江湖的俠肝義膽快意恩仇。

瓊瑤的白紗裙隨風搖曳,筆下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愛情,讓人如痴如醉,人們在現實世界尋找著純情故事裡的浪漫情節。

她的很多小說都被拍成了觀眾熱捧的電視劇,劇中演員多是帥哥美女,如秦漢林青霞,這兩位仿佛身陷瓊瑤的小說情節中不能自拔,在現實世界裡演繹了令人慨嘆的兒女情長愛戀故事。

劇中很多主題曲傳唱很廣,成為經典。

亦舒的開司米毛衣,總是那麼獨立小資,筆下男女在故事裡海誓山盟盪氣迴腸,卻又無可奈何,她的故事裡都是都市小資們的繾綣與苦戀。

三毛穿著大朵碎花長裙站在沙漠的風沙裡黑髮飛揚,帶著吉普賽女人般的流浪氣息在四海為家裡尋找愛情的歸依。與大鬍子荷西的那段漫長生死戀,曾令許多人唏噓不已,也曾喚醒多少人夢中的花開花落和詩與遠方。

《橄欖樹》正是她的文字和傳奇一生的寫照。

相比柔情似水的愛情故事,一代大俠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為我們留下了另一個江湖。

有人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金庸的魔筆,寫透人生,那些故事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我們最樸素的正義觀和愛情觀。許多國人最樸素的俠義觀,來自於金庸的江湖。

有人曾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金庸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說:大俠我不敢當,但我喜歡那些英雄。

英雄代表了人間的正氣和擔當,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闊斧的英雄們。

04

八十年代,影視劇同樣閃耀著理想與人性的光芒。這一時期,不僅內地誕生了一些精心製作的電影電視劇,同時從日本、歐美、港臺等外部引進很多經典的影視片,成為八十年代人們業餘生活中的巨大精神享受和美好記憶。

電視劇《上海灘》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復仇故事打動觀眾,造就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曾在香港評選中《上海灘》名列第一位,當之無愧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

由周潤發和趙雅芝扮演的主要人物許文強和馮程程更是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黑帽、風衣、白手套、白圍巾的經典「許文強」形象,瀟灑陽剛,成為無數少女的夢中男神。

梳著麻花辮的「馮程程」少女嬌羞中帶著俏皮, 愛憎分明,清純堅強,成為很多人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記憶。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演員的精彩表演,使得跌宕起伏的上海灘愛恨情仇演繹得扣人心弦。

葉麗儀演唱的那首迴腸盪氣的主題歌,更讓《上海灘》成為典範之作。

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國電視劇歷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和標杆。既有廣闊的歷史背景故事,又有曹雪芹的大家文筆,王立平的深厚藝術功底,以及王扶林導演的精雕細琢,一起創造了這部恢弘的電視劇。

在王扶林導演團隊的精心合作下,完美地再現了這部鴻篇巨著,讓普通人一睹其芳華。他們對藝術的兢兢業業和精益求精,讓這部華麗名著錦上添花。陳曉旭、歐陽奮強、鄧婕等演員精湛投入的表演,至今無人超越。

1987版《紅樓夢》的音樂更被認為無法超越,由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大家王立平先生作曲,歌手陳力傳神演唱的很多歌曲,成為經典。

透過歌曲,靜坐傾聽,人們眼前呈現的仿佛是那個時代大觀園的亭臺樓榭、飛簷鬥角的瑰麗堂皇,以及金陵十二釵的幻生幻滅,盪氣迴腸。

把林黛玉演繹得入木三分的才女陳曉旭,後曾剃度出家,早早香隕人間;半道出家的歌手陳力,夢幻般的天籟之音,將紅樓夢樂曲演唱得盪氣迴腸,後遠走美國。他們的人生故事, 是不是冥冥之中無意暗合了這部巨著的情結?

王立平先生親自操刀演唱的這首《好了歌》,如廟宇梵音,略帶沙啞恰到好處的音色,將甄士隱家業破敗、人情冷暖、世事無常,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如其分。

好了歌王立平 - 紅樓夢 電視連續劇歌曲集原聲帶

1986版《西遊記》曾轟動全國,評價極高,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西遊記》成為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或缺的觀看節目,成為中國人的集體電視記憶。

《西遊記》代表著那個充滿生機,不斷挑戰的八十年代。

唐僧師徒四人組成了最佳的團隊,唐僧慈眉善目的諄諄教導,豬八戒的大大咧咧,孫悟空的武藝高強聰明機智,以及沙僧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闖過了九九八十一關,最終取經成功,修身成佛。一部典型的英勇勵志故事片,在那個呼喚開拓創新的年代,無疑成為人們英雄情結的某種呼應。

由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改編,香港TVB出品的同名電視劇,1985年引進內地播出,造成很大轟動效應。廣闊宏大的歷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美麗而糾纏的愛情故事,扣人心弦的武打場面,讓這部電視劇成為公認的經典武俠劇,也讓很多人的武俠情結深深根植於內心,整整影響了七八十年代兩代人。

黃日華扮演的郭靖,翁美玲扮演的黃蓉、苗僑偉扮演的楊康等螢屏形象生動入心,呼之欲出。演員的精湛演技,配上黃霑等音樂才子的樂曲,讓金庸先生的這部不朽著作走入千家萬戶。

《少林寺》是八十年代一部影響很大的動作電影故事片,講述的是隋唐時少林弟子為父報仇的英雄故事。

男主角覺遠由李連杰主演,女主角白無暇由丁嵐主演,在刀光劍影的武打中,難得地加入了男女主角的默默愛情故事,使得這部影片刀光劍影中充滿了柔情的一面。裡面兇神惡煞般的反面人物禿鷹由計春華扮演,也是演得極其生動逼真,可惜計春華老師英年過世,令人扼腕嘆息。

記得幼年看這部電影時,對禿鷹的壞恨得咬牙切齒;最後覺遠正式出家儀式時方丈詢問他可否戒色,覺遠回望白無暇時那種純真無助,觀眾看了替他揪心惋惜的感覺印象深刻。

如果沒有記錯,這部影片應該是大陸繼另一部動作片《神秘的大佛》之後數一數二的武術動作影片。嵩山少林寺也因此片從此聲名顯赫,真正走入普通人的心裡。

片中那首由著名歌手鄭緒嵐演唱的歌曲《牧羊曲》,旋律優美,正是由紅樓夢音樂的操刀人大家王立平先生作詞作曲。這首歌曲優美動人,傳唱至今,經久不衰,可以看出王立平先生的藝術功底冠絕時代。

《霍元甲》是由香港出品引入大陸的著名電視劇,講述的是清末武人霍元甲武功超群,不畏外敵強暴,在武術上痛擊敵人,為國爭光的英勇故事。這部影片和另一部《陳真》可謂姊妹篇,都是這類反映國人不畏外來強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大大激發了人們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

《魯冰花》是臺灣拍攝的一部兒童題材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有對繪畫具有稟賦的鄉村少年,不被理解,染病夭折的悽美故事。

電影《魯冰花》感人至深,影片中殘缺的家庭、破碎的夢想,反映了當時臺灣農村的清貧狀態,充滿悲劇的故事情節打動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同名主題曲《魯冰花》由甄妮演唱,成為歌頌母愛的經典名曲。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臺灣出品的一部倫理悲劇片,取材於臺灣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尋找失蹤多年的母親的故事。

《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大陸一經播放獲得廣泛共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一部賺取無數人眼淚的影片。在那個精神作品相對貧乏的年代裡,故事中感人的母子情節讓善良的人們難以抑制同情的淚水,在淚水中宣洩著人類天然的母子情深。

拍攝於70年代的日本經典電視劇《血疑》,八十年代引進中國大陸,這部電視曾經曾經成為幾代人的集體回憶,紅透整個亞洲,在中國更是萬人空巷,成為大陸播放的最著名的電視劇。

故事講述日本學生少女大島幸子,因科研事故導致患了白血病,經常需要輸血治療,接受醫學院學生相良光夫通過多次輸血,兩人逐漸產生了愛情。

整個故事情節充滿了日本社會的風俗民情以及樸素的人間親情。

一襲學生裝清爽的短髮,淺淺的笑容,可愛的小虎牙,純情善良的大島幸子,讓演員山口百惠走進千萬人的心中,成為那個時代很多年輕人心中清純聖潔的女神。

由山口演唱的《謝謝你》,哀婉動人,也為這部電視劇增色不少。

山口百惠在紅透東南亞時選擇引退,嫁給了經常一起同臺演出的三浦友和,遠離演藝界,從此相夫教子,這份淡然令人感嘆惋惜和懷念。

八十年代,另一部家喻戶曉的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故事講述的是日本女排備戰莫斯科奧運會,刻苦訓練奮勇拼搏令人熱血沸騰的青春勵志故事。劇中女主角小鹿純子以堅強聰慧清純的形象深入人心,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荒木由美子扮演的小鹿純子和山口百惠飾演的大島幸子,成為八十年代人們對於日本女孩清純善良堅強聰慧印象的典型代表。

八十年代引入大陸的,還有一部緊緊抓住觀眾心靈的美國電視劇《加裡森敢死隊》,講述的是二戰中一夥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犯在敵佔區機智英勇與敵人周旋,屢立奇功的驚險英雄故事。

裡面的幾位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

中尉蓋爾森,英俊帥氣,瀟灑英武;戲子帥氣大方,風流倜儻;髙尼夫鬼怪精靈;卡西諾專橫勇敢;酋長沉默寡言剛正不阿,他們雖然各不同,但都積極樂觀,沉著冷靜,在危險的敵人中間機智周旋,讓觀眾們羨慕且佩服。

這是國內為數不多從美國引進的電視劇,每集獨立成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驚險刺激,引人入勝。在那個電視電影不多的年代裡,這部電視劇魅力指數應該超高。

那時候我們還是學生,差不多每次都是趴在學校商店的窗口看完的,津津有味,回味無窮,對故事裡人物形象愛不釋手,完全感受不到二戰中戰爭的殘酷,反而卻是有趣驚險。大學畢業後,餘興未了,自己還從網站上下載了全套。

每集開頭的那種配樂緊張刺激,扣人心弦,每當音樂響起,觀眾便收緊心情投入故事中那跌宕起伏的緊張情節之中,開始享受故事盛宴。

帥氣的蓋爾森中尉,英氣逼人炯炯有神的雙眼,那句「我是蓋爾森中尉」的口頭禪,令人難忘。

八十年代從外部引進的經典影視劇還有《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米老鼠和唐老鴨》、《大西洋底來的人》、《阿信》、《虎口脫險》、《佐羅》、《追捕》、《姿三四郎》、《大篷車》、《八仙過海》、《羅馬尼亞的復仇》、《巴黎聖母院》,等等,廣為人知。

05

八十年代的體育事業,也是如火如荼,屢屢突破,創造歷史。

最有名的便是中國女排五連冠,主攻手郎平以鐵榔頭著稱,自那時起便有了「女排精神」的稱呼,成為刻苦奮鬥頑強拼搏的代名詞,激勵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成為國人的學習榜樣。女排五連冠,應該是八十年代最令國人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

那時候寫作文,有關努力奮鬥相關的文章,會常常引用中國女排的英雄故事作為論據,幾乎成為一種定式。

跳高運動員朱建華三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是那個年代的有名大事。在田徑賽場上,對於先天身體素質不佔優的亞洲人,朱建華的靚麗成績格外引人注目。朱建華因此獲得了「跳高飛人」的美譽,他也成為我們學生時代作文裡經常出現的人物之一。

著名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國國歌第一次在奧運賽場響起,讓全體國人興奮不已。

從此奧運會概念開始正式進入國人的腦海,後來北京鍥而不捨申辦奧運,應該與我們國人一心想證明自己,亮相世界有關吧。每當人們說起奧運會,便會想到五環旗,也會想到許海峰這個創造歷史的名字。

另一位名字響徹奧運會的是被譽為「體操王子」的李寧。在1982年的世界盃體操比賽以及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體操比賽中,李寧獲得男子體操多項世界冠軍。至1988年退役前,共獲得十四項世界冠軍,一百多枚金牌,李寧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

還有一位大神,就是圍棋界的聶衛平大師,常常獲得圍棋賽的冠軍,為國人爭得不少榮譽,他因此被稱為「聶旋風」,可見棋藝之高,讚譽不絕。

八十年代的體育領域,最值得自豪,值得一說的要數中國足球,可以說是國足歷史上水平相對最好,也是廣大足球迷最解氣的年代。古廣明、陳金剛、沈祥福、賈秀全等優秀隊員,以及蘇永舜、曾雪麟等優秀教練,為中國男足打出了自己的氣勢和水平。

那時候沒有什麼恐韓症,也不怕日本隊,在亞洲穩居一流強隊,人們看球時不用提心弔膽,不用捏把汗,那種睥睨任何對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和氣質,至今令人懷念和追憶。

06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流行音樂領域敞開懷抱,接納來自世界八方之風,尤其港臺的流行音樂極大豐富了大陸的流行歌壇,也推動了大陸原創音樂的生長和發展。港臺的流行歌曲像股清新的風吹遍內地的大街小巷,強烈地契合了年輕人追求個性的內心情緒,大江南北,手提式錄音機播放的流行音樂,讓人們如沐春風,如醉如痴。

那個時代,年輕人最時髦的標準形象,是一身牛仔或者喇叭褲,帶花的白襯衫,爆炸頭,一副太陽鏡,嘴裡哼著當時最流行的音樂。

流行音樂的花園裡,大陸及港臺猶如三朵綻開的花,爭奇鬥豔,交相輝映,繽紛多彩。

影響最大的首推臺灣的鄧麗君,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象徵符號。

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歌手,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裡程碑。凡有華人處,就有鄧麗君的歌。

她的音樂結合了東西方音樂元素,融合了民族性與流行性,甜美的個人形象,溫柔熨帖的聲音,為她創造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對後世影響巨大。

如今再聽她的歌,仿佛在臺灣軟語的歌聲與記憶中搖搖晃晃,重回那個年代,令人回味悠長。

另一位,臺灣音樂教父羅大佑,舉足輕重。

羅大佑的歌曲,對華人世界的影響深遠。流行音樂在他的手上成了一種文化和時代的符號,他將音樂與中華文化緊密結合,無人能出其右。

他的作品中強烈的批判和啟蒙意識,讓人們見識到他的音樂的思想高度和深度;良好的國語文化底蘊讓他將搖滾與東方傳統完美結合,可以看到音樂的美感:良好的時代感融入到音樂,讓人們領略音樂的完美深刻,也讓羅大佑成為華語樂壇的豐碑人物。

許多著名音樂人,如李宗盛、齊秦、蘇芮、周杰倫等,對羅大佑推崇備至,他被尊為臺灣音樂教父,實屬眾望所歸,實至名歸。

他的歌曲,音樂旋律優美,歌詞富有古典韻味,二者完美結合。羅大佑的聲音帶點沙啞,很一般,但是人們對於他唱歌,卻會舒心地接受,不得不說這就是羅大佑音樂的造詣和魅力,讓人們從心裡習慣和認可。

八十年代由臺灣流入大陸的流行音樂中,有一類重要組成部分,是臺灣校園歌曲,也稱校園民謠。

校園民謠起源於日本,興盛於臺灣,八十年代傳入大陸,給大陸平淡的流行樂壇帶來一股清新詩意之風,也直接催生了九十年代風頭正勁的大陸校園民謠。

臺灣校園民謠發起於幾個關鍵音樂人物:葉佳修、李建復、劉文正、潘安邦、羅大佑等,而歌手劉文正以其魁梧英俊的外形和誇張的颱風,對臺灣校園民謠流行的推動功不可沒,成為臺灣民謠的旗手和舉足輕重的代表性人物。

臺灣校園民謠最經典的代表作有《龍的傳人》、《外婆的澎湖灣》、《童年》、《鄉間小路》、《雨中即景》等。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雖不完美,也不富裕,但很豐滿,內心富足。雖然清平,但氣質不凡。

文學、音樂、影視、思想、娛樂、體育,等等,各個領域生機勃勃,海納百川,包羅萬象,從之前壓抑混亂的年代走過來,人們充滿希望,富有理想,飽含熱情,擁抱一切,造就了難得的欣欣向榮。

八十年代,一個覺醒的年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五彩斑斕的年代,一個珍貴的年代。

相關焦點

  • 七八十年代,家家戶戶窮得叮噹響,為什麼如今卻越被更多人懷念
    但是即便物質生活非常的豐富了,但是人們卻越來越覺得生活沒有上個世紀末期那麼舒適和開心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但是就其他方面來說,的確有很多地方讓人覺得不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都是因為現代生活改變了一些東西,讓人們覺得越來越沒有之前的那些良好的感受了。
  • 為何現在的人,開始慢慢懷念起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或許那才叫生活
    個人認為,錢不用多,夠花就好。父母子女健康,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幸福。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好,收入也越來越高,吃喝用度全方面都在提升。但不止一個人在感嘆,依舊在懷念七八十年代,總是認為那時候才是最幸福且甜蜜的時候。
  • 為何現在的人,越來越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也許那時人情味更濃
    有人說七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這也是很多人都嚮往的年代,可那時候沒有這般繁華與方便,為何現在的人們都越來越懷念那個年代的生活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鄰裡之間每個人都認識,見了面也問一句:「吃了嗎?或者是去哪裡呀」,街巷非常熱鬧。空閒的時候,人們也都會聚在一起講著方言說著趣事,小孩子們則在一起嬉戲打鬧,這家有了好吃的,也會叫小孩子給鄰裡街坊送去。
  • 14種令人懷念的八十年代科技產品
    說到八十年代的科技產品,就不能不提起索尼Walkman隨身聽。在這一系列產品中,TPS-L2型號甚至擁有兩個可用於「社群聆聽」(social listening)的耳機插孔。不可否認,這種會說話的可愛小熊玩具真令人有點懷念。
  • 朱偉:八十年代的文學故事是說不完的
    為什麼我們會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概每個人都能給出一個情緒沸騰的答案。而《三聯生活周刊》前主編、作家朱偉,卻會先和你說起一輛綠色的鳳凰牌自行車。「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我記得新華書店開始賣書,賣的很多19世紀的外國書,早上三四點鐘起來到新華書店排隊,買回一堆書,如獲至寶。」  騎車買書,還要騎車串門。八十年代先後供職於《人民文學》《中國青年》的朱偉,他敲開的那一扇扇門,隨便挑出一個名字,都讓現在的讀者羨慕不已。
  • 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2020年12月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神問答|八十年代時,人身上為什麼有那麼多蝨子?網友:生蝨子就一個...
    導語:後來為什麼慢慢就沒有了?關於「八十年代時,人身上為什麼有那麼多蝨子?」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對於ID為「農村人農民工萬歲」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朋友,我想你記事太晚了,人身上長蝨子的年代,是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蝨子基本都快沒有了,要說那個時候為什麼那麼多蝨子,這於愛乾淨不愛乾淨,也可以說沾不上邊,事跡情況是那個年代窮,換洗的衣服不多,到秋後,天漫漫變冷了,也就穿個大腰雙褲,大針角做的
  • 七、八十年代,為什麼人的頭上會有那麼多蝨子?老農道出「實情」
    七、八十年代,為什麼人的頭上會有那麼多蝨子?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頭上都會長蝨子,而且身上到處都有蝨子爬來爬去,令人非常煩惱。那麼,這是為什麼呢?老農道出「實情」,我們一起來聽聽吧!頭上長蝨子一般是說頭蝨病,是指人們的頭髮中寄生了蝨子的疾病。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都非常的貧窮,那時候能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在那個年代,也沒有好房子住,沒有任何條件去幹別的,只是一心掙點錢養活一家人。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 七八十年代,茂名農村婚姻生活,講究的是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
    過去,粵西地區的人婚姻大多數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因為大家都是從事農耕的生活,認識的人都是上下三村,方圓幾公裡的,都是經過七姑八姨介紹認識的人。介紹的不管是父母還是家庭狀況,父母的工作,兒女的為人,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父母都感覺到不錯,不相上下了,不管是家庭條件還是雙方生活都差不多了,這樣就叫媒人介紹。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孔乙己新生嫉妒,憑什麼你的蝨子多。現在的大多數人是無法想像,坐在牆角跟上,捉身上、頭髮裡的蝨子這樣的場景。作為一個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農村人。我非常「有幸」長過蝨子。前幾天,我問我家姑娘,你知道什麼是蝨子嗎?她一臉茫然。
  • 八十年代的風扇那麼好用,為什麼現在市場上卻很難買到了?
    炎炎夏日又到了,外面氣溫太高,只能靠空調電扇才能勉強續命,還記得小時候,一臺電扇就能涼爽一家子人,用的最多是華生牌電扇,蝙蝠、長城、鑽石等牌子的電扇也很常見,這種八十年代的電扇風大不易壞,能用好幾十年,為什麼現在卻很難買到了呢?
  • 8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1大部分沒見過,最後一張讓人懷念!
    8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海鷗牌照相機在八十年代是一款專業型照相機,價格也非常的昂貴,當時擁有這樣一臺專業照相機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沒見過。
  • 致我們遠去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童年生活和遊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兒童,因為那時候的物質生活還不富裕,市面上也沒有多少兒童玩具,男孩玩具頂多就是玩具水槍和沒有裝電池不能遙控行駛或飛行的玩具汽車和玩具飛機,女孩玩具則是洋娃娃。圖:上世紀八十年代街頭的兩位少年那時候兒童的玩具很簡單,很多都是自製的,或者很簡單的玩具,像賣的簡單的玩具除了玩具水槍和玩具汽車、玩具飛機等,更多的孩子買的是玻璃彈珠;自製的玩具不少,如沙包、彈弓、跳繩、鐵圈和彈弓槍等。 圖:上世紀八十年代騎玩具車的孩子們稍大的上小學的孩子則是打桌球、看小人書,電視也有了動畫片,但是是黑白電視機播放的《大鬧天宮》、《聰明的一休》等。
  • 80年代人身上為什麼這麼多蝨子?答案可能你想不到
    那麼,在八十年代,人身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蝨子呢? 八十年代的生活和現在比起來還是很艱苦的。那時候人們的家裡哪有什麼熱水器,洗澡都是自己在家燒點熱水,到了冬天甚至還跑到幾公裡以外的洗澡堂裡去洗澡。因為洗澡條件的限制,所以那時候的人們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洗澡才洗一次澡。
  • 言情小說推薦:年代好文不容錯過、八十年代、穿越、種田、空間
    懶散的楊曉卉一開始這麼想著,一步步從機械廠的臨時工成長為......八十年代記事作者:水晶翡翠肉當前被收藏數:5700一個都市單身女生,穿越到八十年代單身媽媽身上。一句話簡介:都市單身女在八十年代帶娃生活的故事此文半架空,物價、習俗略有不同,架!空!
  • 對話|鍾求是《等待呼吸》:八十年代,人們的理想與彷徨
    《等待呼吸》從八十年代一直寫到2015年,超長的時間跨度也牽連出不同文化的、不同年代的愛情思考。鍾求是認為:「60後面對的社會競爭和壓力相對較輕,我記得八十年代初女排勝利我們都會狂歡,中國足球得一場勝利我們都會跑到街上,我們還展望未來,這些理想的東西在我們心理會紮下根,同時,我也想脫離時代的妥協和庸俗,關照這一代人的人生經歷,書寫這一代人的精神史。」
  • 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怪奇的輝煌
    產生於七十年代末但發揚光大於八十年代的[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六部,開始於1996年的四部[驚聲尖叫]則是八十年代以[猛鬼街]揚名的韋斯·克雷文的作品。連湯姆·霍蘭德都忍不住在1985年的[天師鬥殭屍]中吐槽:「他們現在只想看神經病,戴著面具追殺處女!」
  • 穿越年代文——《八十年代翻身記》
    晚上好呀,今天推一本小吉子昨晚剛看完的小說,書名是《八十年代翻身記》,作者秀木成林。PS:這個作者寫的小說不錯,其他作品也很好看,以後小吉子還會推薦她的其他作品。這本書主要寫女主姜寧穿越到八十年代初,成為一個家境不錯的農村姑娘,原身原本有一個未婚夫,但是未婚夫跟自己的堂姐糾纏在一起,被原身發現,遭受打擊的原身高燒不退,於是女主就穿越過來了。後來女主被家裡人安排跟男主相親,雙方都感覺不錯,於是就結婚了,開始過起甜蜜的婚後生活。男主是一個軍人,長相硬朗,身材超級棒,對女主關懷備至,呵護有加。
  • 青春的旋律 | 追憶八十年代黃金歲月
    讓我們跟隨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同學們,領略八十年代的愛情代言曲《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1月7日20:45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青春的旋律》,我們不見不散!八十年代公開歌唱的愛情: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女孩在前面奔跑,男孩在身後追趕,歡笑聲不絕於耳。這是1979年上映的電影《甜蜜的事業》中,表現青年男女戀愛的標誌性畫面。電影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是當時最廣為傳唱的愛情歌曲之一,幾乎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愛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