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動物能在鏡中認出自己 科學家試驗揭開謎團
從鏡子裡能認出的動物有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大象還不能認出自己猩猩可以在鏡子和水中認出自己
據《新科學家》雜誌報導,人都喜歡照鏡子,很難想像沒有鏡子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可是,其他動物也會照鏡子嗎?他們會認出鏡子裡的自己嗎?最近,科學家通過試驗,揭開了這個有趣的謎團。
雄猴雌猴反應不同
在伊索寓言中,一隻貪婪的狐狸在一個湖裡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發現「另一隻」狐狸嘴裡叼著食物,然後就想得到——它不知道那其實就是它自己的影子。當動物看到自己的影子時,大部分就像那隻狐狸一樣做出類似的反應,人們也普遍認為猴子也會是這樣。
可是,據靈長類動物研究人員說,事實上不是這樣,猴子雖然不能像猿或者人類一樣有著相當高的自知水平,但它們對自己的映像也不像對待「陌生人」那樣。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的弗蘭斯·德瓦爾和他的同事們觀察了捲尾猴在照鏡子或者面對熟悉的猴子和不熟悉的猴子時會做出什麼反應,他們發現,雄性猴子和雌性猴子的反應是不同的。和人做出的反應類似,雄性猴子看到自己的映像時會表現出競爭性,而雌性猴子則會對著自己的映像調情。但雄性猴子和雌性猴子的表現都好像並不理解它們看的是自己,但它們的表現也不像對著一隻陌生的猴子那樣。
這項研究表明,移情不僅僅限於猿,在低等的猴子和其它動物身上也能體現出來,而自我認知則是移情的主要因素。他說:「這項研究顯示,在人類和猿出現之前,就已經逐漸開始了這種進化。」
鸚鵡把自己當朋友
對於動物能否認出鏡子裡的自己的問題,其他一些科學家也做過類似實驗。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戈爾敦·格朗把黑猩猩麻醉後臉上點上2到3個紅點,然後,讓從麻醉中清醒過來的黑猩猩照鏡子。黑猩猩通過鏡子看出自己改變了容貌,開始觸摸紅點的地方,然後又是看又是聞被弄髒的手指,並開始試圖擦掉紅點,通過實驗,格朗得出結論,黑猩猩從鏡子裡認出自己,知道被顏色弄髒的不是別人,而正是自己。
從那時起,科學家對其他多種動物進行過類似的測試:貓、狗、大象、鳥、海豚,還有20多種猿猴。原來,能從鏡子裡十分肯定地認出自己的只有類人猿: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為了明白髮生的變化,類人猿需要幾分鐘到幾天不等的時間,有快有慢。
格朗對獼猴進行了實驗,但實驗結果與弗蘭斯·德瓦爾的實驗結果稍有不同。格朗把一對獼猴和鏡子一起放進籠子裡。獼猴很快習慣了新事物,但是,獼猴從鏡子裡認不出自己,但能認出為它們餵食和打掃籠子的服務人員。看見鏡子裡的服務人員,就迅速跑過去。
格朗還對鳥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鳥把鏡子裡看見的自己的影子當成跟自己一樣的「鳥友」。鸚鵡主人最清楚這一點,因為他們喜歡作為娛樂把小鏡子掛在單只鸚鵡的籠子裡。
海豚也會照鏡子
過去,科學家對海豚是否認識了鏡子裡的自己存有疑問,但他們都承認海豚是海洋動物中最聰明的動物。生物學家洛裡·馬裡諾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這種海洋動物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聰明,而且具有以前只存在於人類和類人猿身上的認知能力。
馬裡諾是一名神經系統科學和行為生物學講師,她和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紐約水族館的高級研究科學家黛安娜·裡斯一起進行了3年的研究,她們通過研究發現,海豚具有鏡中自我認知能力,這是一種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存在於人類及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身上的一種智能。
馬裡和雷斯使用一種被稱為「符號測試」的試驗方法來測試海豚的這一特性,他們把寬吻海豚作為研究目標,他們用顏料在海豚通常不能看到的地方做上記號,比如在海豚頭的一側做上記號,在每一次被做上記號後,這些海豚就趕緊遊到一面水下的鏡子前去檢查一下自己的形象。這一發現不僅對海洋生物學家或者海豚愛好者有意義,對像馬裡諾這樣的研究認知過程和神經解剖學的人也有意義。
海豚的大腦中沒有額葉,而靈長類動物之所以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就是與這一腦區有關,額葉負責認知能力。這一發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額葉確實在靈長類動物的智力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卻不是海豚智力的基礎。馬裡諾說:「這確實是趨同進化的一個顯著例子。」他用了「趨同進化」這個術語,意思是在不同種類中有著相同特性的進化。他說:「兩種非常不同的哺乳類動物顯示出一樣的非常罕見的能力,這非常有趣。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和海豚的大腦非常不同,至少在以前的9000萬年裡它們就不是同一個祖先。」
馬裡諾的結論仍有爭議
這項研究意味著馬裡諾的結論會受到一些科學家的反對,這些科學家有著自己的一套關於認知的理論,如果海豚的鏡中自知能力是真實的話,那麼認知理論就得進行修改。但馬裡諾卻不理睬這種專業批評,她希望其他研究人員能夠重複她的發現。
馬裡諾說:「我的同事中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研究海豚的人對我的發現不感到驚訝,因為他們經歷過這種動物的智力。海豚、黑猩猩和類人猿顯示出同樣的認知能力,所以我想試驗是很容易做到的。」她還說,與像世界上權威的靈長類生物學家弗蘭斯·德瓦爾這樣的同事合作對她有著巨大的幫助,她說:「與生命鏈中心合作是無價的,弗蘭斯是一個思維廣闊的科學家,他在動物王國中認知能力表現方面有著非常有趣的觀點。」
馬裡諾自從分配到研究所後就一直研究海豚,儘管她說不容易得到用於研究的動物對她的工作來說有些困難,最容易接近的活的海豚(不是在海洋中自由遊泳的海豚)就是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裡的那些海豚,但她在尋找研究目標上沒有太多的問題。馬裡諾說:「我對海豚的大部分研究是在它們的腦子上,我用擱淺海豚進行屍體檢查,不過我也可以用活的海豚進行試驗,如果你堅持下去的話,事情會比你想像得更有可能。」
人類與鏡子的歷史源遠流長
據悉,最早的鏡子是由黑曜巖磨光而成的。黑曜巖是一種自然形成的黑色玻璃,由火山熔巖迅速凝結而成。古人用鏡子來陪葬他們的屍體,認為鏡子可以容納他們的靈魂。考古學家便在古埃及法老圖坦卡門的墳墓中發現一面裝飾精美的鏡子。古埃及生命的象徵——T形十字看上去就像一面鏡子,「雞蛋形,小的一端安裝有一個T形手柄。」T形十字的名字是「ankh-en-maa-her」,意思是「看到臉的生命力量」,也可以縮寫成「maa-her」,即「看臉」。
研究人員發現,人出生後大約20到24個月時便可以對鏡子產生依戀,這是我們初次可以通過一個反射面認識自己。同時,我們學習說「我」。能夠使用鏡子是我們作為人類本質自反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