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魚翻肚 臺灣養殖業嘆:這個年難過了

2020-11-22 華夏經緯

    強烈寒流侵襲,嘉義縣陸續傳出養殖業魚兒被凍傷、凍死,業者一早忙著打撈。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黃煌權/攝影

華夏經緯網1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低溫重創養殖業,嘉義、雲林、臺南沿海蝨目魚、鱸魚、臺灣鯛大量凍死凍傷,粗估損失數億元(新臺幣,下同),養殖業哀嘆去年賺的全賠光,「這個年難過了!」

據報導,昨早嘉義沿海所到之處都可看到養殖業忙打撈凍傷、凍死的魚,大多是蝨目魚、鱸魚、午仔、臺灣鯛,業者說:「這次寒害很慘!」

嘉義蔡姓業者清晨五點就到魚塭巡視,看到金目鱸、午仔魚相繼凍傷、凍死浮出水面,立即抽地下水增加水溫,希望降低損失,他說,這波寒流不僅溫度低且連續下雨,對魚殺傷力極大。

布袋鎮養殖業者蔡福財和兒子昨忙著搶撈蝨目魚,他說,剛凍傷、凍死的還可以賣,但價格剩一半;義竹鄉黃姓養殖業者說,二萬多尾七星鱸及五萬多尾臺灣鯛陸續凍傷、凍死,損失至少百萬元。

臺南海邊七股區、北門區和將軍區大批蝨目魚翻白肚,陳文平、陳志宗兄弟養殖達五十多公頃,他們哭喪著臉說,以每公頃養殖一千尾推算,總損失恐超過千萬。

雲林昨清晨溫度不到4℃,養殖戶整夜沒睡,心思全在魚塭,根本無心看電視、賞雪景。天一亮就頂著寒風打撈凍死的蝨目魚,就怕死魚影響水質造成二度損害。

20多年來不曾碰過!」養殖文蛤30年的許志豪說,以前頂多是半夜低溫、中午回溫,此次低溫超過24小時,「人都受不了,何況是魚?」大家冒著寒風在水中作業就像在冷凍庫中,手腳都凍僵。

養殖戶邊打撈邊抽地下水,為魚塭加溫,希望魚群可以撐過低溫,但大家心裡也都知道,沉在池中凍死的蝨目魚今天將浮出水面,將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責任編輯:張暉

相關焦點

  • 翻肚魚不在「仰泳」在補氧?
    2012年07月09日 09:36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哎,這牌子上明明寫著翻肚魚一元一條,怎麼不賣我?」黃先生撇頭望了望魚缸內的翻肚魚,用手指著頭頂碩大的承諾牌,很不甘心。
  • 觀賞魚出現側遊、翻肚該怎麼辦?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是關於觀賞魚出現翻肚的症狀該怎麼辦?其實觀賞魚翻肚的情況不只是龍魚的專利,像錦鯉等中大型觀賞魚都很容易患上此病。導致此病的原因到現在一直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認識和結論,老青年在這裡也不好給出確切的結論。
  • 紫荊山公園裡好多魚翻肚
    這些魚有的已經翻肚有的奄奄一息  商報記者 陳亮/攝  ■商報記者 劉鵬  王女士在紫荊山公園養魚4年多了。「多可惜啊,我兒子就喜歡這兒的魚了,每次來都嚷著要餵它們。」一名遊客說。   周一,天氣忽然變冷時,就有翻肚魚漂在水面上。「24日魚死得最多,水面上白花花的一片。」王女士說,「一天就撈出了3大桶扔進垃圾桶裡,估計有幾百斤。」  死因還有待調查  2004年王女士承包下來,公園只提供魚塘,王女士出資數萬元購買上千斤觀賞魚。
  • 鄭州帝湖漂浮大量「翻肚魚」 專家稱不建議吃
    去年4月,帝湖就發生千條魚「集體翻肚」事件。對此,帝湖花園方面稱下雨缺氧才導致了魚兒集體「翻肚」,眾多業主和知情人更擔憂水汙染,且更怕有人誤食了該非正常死亡的魚兒出現問題。昨日,東方今報記者沿帝湖向上遊金水河實地調查,發現該湖區水質渾濁,而上遊金水河河道上,也堆積有大量的垃圾,且設有排汙口。
  • 今天給大家推薦:臺灣地方的魚,臭肚魚、有的小夥伴們有的沒聽過吧
    臭肚魚也叫(泥猛魚) 喜歡啃食附生在礁岸的海藻,因此細長的腸子裡,經常塞滿尚未消化的海藻,每當漁人捕撈上岸清理魚肚時,一股臭腥味便撲鼻而來,因此「臭肚」之名不逕而走。由於喜群遊,常成籃被捕獲,中國大陸稱它為「籃子魚」。
  • 帝湖「萬把斤」魚「翻肚」 打撈者售賣20元一條
    去年4月,帝湖就發生千條魚「集體翻肚」事件。對此,帝湖花園方面稱下雨缺氧才導致了魚兒集體「翻肚」,眾多業主和知情人更擔憂水汙染,且更怕有人誤食了該非正常死亡的魚兒出現問題。昨日,東方今報記者沿帝湖向上遊金水河實地調查,發現該湖區水質渾濁,而上遊金水河河道上,也堆積有大量的垃圾,且設有排汙口。
  • 湖中魚兒大批「翻肚」死亡 只因晝夜遭遇「異常」溫差
    當日下午4時許,位於鄭州西四環馬寨農民公園湖面,一名管理員正操作著一隻小船在湖面四周忙碌打撈著大量漂浮在水面的死魚,不一會時間,船艙中已經撈上了百餘斤死魚,這些突然死亡的魚,小的半斤,大的三四斤左右。據湖面工作人員介紹,最近幾天,湖裡邊出現了大量魚兒死亡現象,每天早上湖面上都漂浮著白花花一片翻肚的死魚。
  • 龍魚翻肚全面解剖,膽小的魚友遠離.
    養魚那些事——分享養魚的酸甜苦辣鹹這條魚(近60CM),是因為包魚程序不對。
  • 龍魚翻肚是怎回事?該怎麼辦?龍魚翻肚處理方法
    喜歡養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魚兒一旦翻肚子那就是最危險的時候,不及時的急救處理,魚兒很久就會死亡的。那麼,如果龍魚翻肚子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如何的急救才能挽救它的生命呢?  龍魚  研究發現,魚兒的血液流動方向與人類是不一樣的。在翻肚子的情況之下,其身體大量的血液會衝至魚兒的腦部,這就會造成龍魚腦充血而昏迷,然後就是死亡。
  • 2000多斤鱸魚翻肚,竟是因為它「爆」了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    氧氣管爆裂致鱸魚翻肚,魚中十多年來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文/  鱖鱸前沿 李曉欣    今天,朋友圈刷到了「扎心」的一幕:    圖片中,池子裡密密麻麻的加州鱸魚翻肚死亡
  • 臺灣蘭嶼瀕危「龍王鯛」 被切成生魚片吃下肚(圖)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消息 臺灣蘭嶼1名釣客日前把釣上的大魚照片發到網上炫耀,沒想到這條跟小孩一樣高的魚,竟然是瀕臨絕種的「龍王鯛」(學名曲紋唇魚)。這種魚類體型最長約300公分,在臺灣周邊海域相當稀少,全蘭嶼不超過4隻,而如今其中1隻龍王鯛被做成生魚片吃下肚,網友直呼「太痛心」。
  • 鄭州十八裡河的魚死了好多 翻肚漂水上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正是萬物生長的時候,紫東路十八裡河橋下的魚兒卻紛紛翻肚死亡,管理部門稱上遊汙水通過雨水管網排入水中,引發水體變質進而導致了魚兒的大量死亡。
  • 這個長假過後怎麼熬?臺灣旅遊業者嘆艱難
    這個長假過後怎麼熬?——臺灣旅遊業者「十一」嘆艱難  新華社臺北10月8日電(記者張鍾凱 陳君 劉剛)「我不明白,大陸遊客都去哪裡了?」這個「十一」長假,在臺灣著名景點日月潭經營紀念品商店的石美燕感到非常困惑。  從業30多年的她說:「以前日月潭到處都是大陸遊客。
  • 江西南昌一養魚戶三萬斤魚一夜間「翻肚」
    江西南昌一養魚戶三萬斤魚一夜間「翻肚」2014-11-06 08:5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昌晚報  「辛苦養了一年的魚,一夜之間3萬斤草魚全翻了肚,直接經濟損失達15萬元。」  10月29日,喻先生發現魚塘內魚兒出現「浮頭」現象,便帶著池塘水樣及魚,前往聯信大市場「鄒氏漁藥批發部」檢測,店內一名年輕人看過後給他配了1800元魚藥,並叮囑他使用方法。回到家後,喻先生按照叮囑將魚藥倒入池塘。  當天夜裡,喻先生起來給魚供氧,卻發現魚不停地浮到水面,然後死去。「到了第二天上午9點,整個池塘都是死魚,死的都是草魚,大概有3萬斤。」
  • 原產北美的「大肚魚」,是蚊子的最強剋星,如今卻泛濫在中國江河
    其實外來物種也是動物,之所以它們會這麼「惡名昭彰」,是因為每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都是演變了千百年的成果,已經十分穩定,但是入侵物種的闖入會這個系統出現混亂。打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生態系統看成是一個大餅,裡頭的動植物各自分配自己的份額,而外來物種的入侵就會像是一個強盜,搶奪本土動植物的份額,甚至是佔據毀滅本土動植物,於是這個生態系統就需要重新洗牌,就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對待外來物種是不能夠掉以輕心的。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外來物種都只有負面的影響。有一些物種就因為獨特的作用而被各國引進,並且還收穫好評不斷。
  • 30釐米水位養的金魚,放到70釐米深的水缸裡,它不翻肚了
    前天,我又發現這傢伙在魚缸裡翻肚了,而且是在魚缸的底部,我就知道壞事了,有可能是炸鱗,結果一看,果不其然,只是情況還不算太嚴重。那麼,對於這樣一條翻來覆去患病的金魚,又處在我頻繁進魚的時間段,我哪有時間去管它?
  • 北京十幾人在臭水河放生500多斤活魚,魚入水即翻肚死亡
    北京十幾人在臭水河放生500多斤活魚,魚入水即翻肚死亡 秦季維/央廣網 2016-04-27 12:12 來源:澎湃新聞
  • 工作30年買不起房!在臺日語老師嘆臺灣房價超病態
    中國臺灣網2月1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薪水凍漲房價卻太高,在臺工作逾8年的日語老師Iku大嘆「臺灣房價根本病態,辛苦工作30年,結果可能連1間房都買不起,並直指投資客養空房的行為,是釀成房價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 主子丨《翻肚肚貓咪同好會》特別喜歡貓咪肚子的人有福啦
    可是家裡的貓老大有時候想要撒嬌或是想要討摸摸才會翻肚肚給我~相信各位貓奴們應該都可以理解吧!在reddit上就有一個《翻肚肚貓咪同好會》讓大家一起來分享自家的貓肚肚~看到貓咪這樣翻肚的模樣真的超超可愛啊!!!
  • 臺灣水產業的現狀,極可能會成為大陸養殖業的未來
    臺南是臺灣蝨目魚養殖的重鎮,又以七股區為最,因為七股區擁有最大面積的養殖魚塭,是區內最重要的產業。雲林、嘉義、高雄及屏東等縣市也都有養殖,主要與白蝦混養2015年11月19日,首屆臺灣國際漁業展期間,筆者得以機會近距離與臺灣多家知名企業進行交流,有一些體會。作為山地較多的島嶼,臺灣可供發展水產養殖的土地有限,水產養殖業的市場容量也極易見頂,但是早於大陸進入水產精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