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今年PET考試報名線上系統一開放,立刻癱瘓,一度上了當天的熱搜。 PET是什麼?即劍橋英語二級考試。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它已經成了很多小學生畢業之前必須拿下的目標。PET通過,意味著英語詞彙量達到了3500左右,而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高中英語,要求學生掌握3200個單詞。在青島,也有很多這樣的「牛娃」,小小年紀說著一口讓大學英語六級水平的成年人也不可思議的流利英語,但是當你了解了「牛娃」背後家長的付出和堅持後,就會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和堅持到底的力量。
今天一起來認識這位剛剛6歲上一年級的小姑娘羅凌熹,她從3歲半開始在媽媽有效而有趣的家庭英語啟蒙下,閱讀了上千本英語繪本和分級書,4歲半獲得「希望之星」全國星路風採英語大賽省賽一等獎、國賽幼兒組三等獎,5歲半取得了Star測試GE5.8,這代表其閱讀能力與美國5年級學生的中等水平相當。這樣出類拔萃的孩子也許有很多,但是就像羅凌熹媽媽車璐所言,「天才永遠是極少數,我們唯一做對的是從來沒放棄。 」
A 每天5點起床給孩子「備課」每天忙碌的工作之餘,車璐會不時翻一翻最近登上風口浪尖的家長群,她今年剛剛升級為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心態還很平和,「一個不為學習表現和考試成績焦慮的父母,可能要動更多的腦筋、有更多的耐心、承擔更大的壓力。 」而在學前,車璐已經在家庭英語啟蒙上,為孩子付出和堅持了整整兩年。
大家常常很好奇,夫妻倆都在公安系統工作,哪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和啟蒙孩子?車璐坦言,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回想英語啟蒙這一路,小凌熹Abey幾乎沒有抗拒和牴觸過,車璐覺得這是抓住了孩子喜歡玩和快樂的天性。簡單的一句「在玩中學」,背後是家長源源不斷地堅持和付出:「從Abey3歲半到4歲半這一年,我每天早上5點起床『備課』,為這一天跟孩子要說的日常英語和小遊戲做準備,每天晚上等孩子睡覺後再總結梳理今天都說了什麼、玩了什麼、讀了什麼,常常整理完已經是深夜12點。」車璐告訴記者,3歲至3歲半這個階段是英語啟蒙的絕佳介入期,因此計劃每天下班後堅持和孩子進行2個小時的英語遊戲和閱讀,這一堅持就是兩年時間,現在朋友圈裡還記錄著她每天晚上密密麻麻的英語習得打卡,350天、512天、600天……
遊戲怎麼玩?車璐和Abey在親子陪伴中一起頭腦風暴、自製道具。「搶椅子遊戲配合著新學的英文兒歌;捉迷藏可以藏各種英文卡片,玩著玩著就記住了;尋寶遊戲路上你需要的手電筒、繩子、打火機,需要過懸崖、爬山、蹚河,需要遊泳、跳躍,需要戰勝霸王龍、獵豹、羚羊……所有這些所謂的 『生詞』,在遊戲中變成了聽力詞彙,無形中就是有趣又有效的輸入。 」車璐回憶說。
每晚睡前英文閱讀成為習慣。
B 600多天堅持每晚都閱讀從小凌熹3歲半開始的英語啟蒙,除了媽媽費盡心思的準備親子遊戲,還少不了堅持不懈的每天陪伴閱讀。親子閱讀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見,但要固定到每天晚上的同一時間讀同樣量的書而成為習慣,成百上千天堅持下來,就不那麼輕而易舉了。
「孩子的啟蒙重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不能斷開,否則那個大打折扣的效果立馬就會顯現出來。 」車璐笑道。她搭配了兩套英語分級讀物海尼曼和牛津樹,跟遊戲同步進行,這兩套書加起來有1000多本,每天晚上堅持為孩子讀8至10本,每周分級進行難易搭配,滾動一周,下一周換新,就這樣一「刷」就是600多天。 「中間孩子也會有反抗,尤其是越大越會對每天讀一樣的書而感到厭煩,這個時候家長最好還是隨孩子的喜歡和興趣,適當換一換。 」車璐從不要求孩子跟讀,也不過分翻譯,更不會把「你讀一遍」這樣生硬的任務甩給Abey,只是在一遍遍不做要求地、聲情並茂地、儘可能有趣地為孩子讀啊讀,在這樣幾百天的親子陪伴和堅持中,Abey的記憶力、理解力都在快速運轉,在5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輕鬆指讀這兩套分級書和英文繪本、章節書。
「其實我也只是普通的英語六級水平,所以家長不要擔心自己的口語不好,就丟給孩子一支點讀筆讓他自己聽。」車璐說道,因為英語分級讀物並不是特別有趣,不至於讓孩子自己自覺愛上,所以非常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
媽媽為她頒發家庭獎狀。
C 為克服緊張去廣場演講2019年Abey參加了 「希望之星」全國英語風採大賽,這個伴隨很多80後家長們成長的央視英語節目,走到去年已經是第20屆了。「當時娃4歲半,誤打誤撞報上了名,初賽特等獎、複賽特等獎、省賽一等獎,竟然一路殺進了國賽,最終獲得幼兒組第三名。」現在回想起來,車璐感慨過程其實挺「虐」的,那時候的孩子年齡小,完全不懂比賽規則,限時計時、點入正題、演講技巧等都是在一輪輪比賽中邊學邊練的。
「為了克服在舞臺上英文演講的緊張,我們一起去廣場、商場等人多的地方,隨時隨地演講,受得了圍觀,才能上得了賽場啊。 」車璐咬牙陪著孩子天天練習,堅持了一個多月時間備賽,終於走上全國的舞臺拿到了獎盃。「整個比賽跟下來,我覺得Abey自信了很多。接下來,還有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等,影響力都挺大,都可以帶娃參加。 」車璐計劃。今年9月,Abey進入了嶗山區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雖然其他學業佔用了很多時間,但是他們都堅信,「你把時間放在哪裡,哪裡就會開花,孩子不會辜負你的每一分努力。 」
掃碼收聽凌熹說流利的英語。
【對話】「孩子成了我的老師」
記者:這幾年堅持陪娃英語啟蒙的時間,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候?是什麼支撐你們一直堅持下來?
車璐:孩子其實是一直開心快樂,反而壓力來自我自己,我也有很多焦慮的時候,覺得很累或者沒有時間堅持不住的時候,但是一看到孩子每天給你的驚喜,那種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回報、努力了就有收穫的感覺,讓我一次次動力滿滿。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英語思維,可以自主閱讀,我只需要幫她挑選一些書籍和資源就可以了,回看那些從零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覺得能夠堅持很有意義。
記者:接下來對孩子的英語學習和成長有什麼規劃?
車璐:我們一直堅持著「學一樣就學好學透」的觀念,而不是「廣撒網」,所以Abey這兩年只學了國象和遊泳兩門興趣課。在英語上,我們現在的規劃是一年級考出劍橋英語一級KET,二年級考出PET,並非像其他城市那樣為了小升初,而只是為孩子設定一個能夠前進的目標。現在家長們普遍工作都很辛苦,但是親子陪伴的過程其實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其實孩子反而成了我的老師。
來源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受訪者供圖 視頻剪輯 劉宇航
編輯 | ICE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