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2020-11-29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有何變化?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牛錚、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吳炳方、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匡文慧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深度解讀了2020年度報告3個專題的編制工作。

牛錚:給地球「拍照」 生態環境監測離不開衛星遙感

11月20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牛錚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人民網 唐宋攝)

衛星遙感是什麼?它能做些啥?報告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牛錚介紹,衛星搭載的傳感器,類似於照相機,不僅能看到可見光,還能看到微波、紅外光等,在衛星圍繞地球轉的時候,它們可以隨時隨地對地球表面進行成像、拍照,獲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氣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狀況。通過比較不同時期所拍的「照片」,就可以幫助我們掌握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詳細]

程曉:南極冰蓋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11月20日,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教授程曉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人民網 唐宋攝)

「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南極冰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也對生活在南極的企鵝造成了顯著影響。」「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表示,南極冰蓋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它的表面融化和前端崩解都非常劇烈,其中一次特別大型的崩解發生在2017年,崩解後形成的冰山面積相當於一個上海市。在全球環境變化、冰蓋融化和冰架崩解的大背景下,對於企鵝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詳細]

匡文慧:近20年來,全球城市土地面積增長一倍

11月20日,中國科院學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匡文慧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人民網 唐宋攝)

「2000年以來,人類進入更快的建設發展階段,全球城市加快擴展,城市土地面積幾乎增長了一倍。」「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國科院學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匡文慧介紹,其中全球城市擴展的熱點區域是在北美洲和亞洲,佔全球城市擴展面積的78%。

匡文慧特別提到,在城市快速增長過程中,城市綠化水平也在提升。「綠地比例從2000年的27%左右,發展到2020年的33%。」[詳細]

吳炳方:遙感監測顯示全球糧食供應總體充足

11月20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吳炳方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人民網 唐宋攝)

由於新冠疫情、非洲沙漠蝗蟲、旱災等影響,今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形勢如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編委會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吳炳方介紹到,從遙感監測結果來看,今年全球的糧食生產總體來說受影響並不嚴重。

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無論是小麥、玉米和大豆產量都是增長的,而水稻由於受湄公河中下遊旱災以及我國夏季洪水等影響,減產比例超過1%。從全球的供應形勢來說,糧食是充足的。[詳細]

相關焦點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2020-11-27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解析度高的生態環境遙感調查報價
    解析度高的生態環境遙感調查報價,企業落戶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依託東協和北部灣經濟發展優勢,服務輻射全國和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監測報告輸出模塊,用於根據所述水質參數濃度值圖像,構建水環境遙感監測質量報告。
  • 生態環境部、中科院開展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中科院決定聯合開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據介紹,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調查評估工作。兩部門將深入合作開展全國和省域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分析生態系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調查評估工作預計於2021年10月結束。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
  • 生態環境部聯合中科院啟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趙春曉) 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中國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年我國環境監測及細分市場規模走勢圖  《中國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對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生態環境監測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現狀、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動態、生態環境監測重點企業經營狀況、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政策以及生態環境監測產業鏈影響等。
  • ...全球財經要聞」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周全球財經要聞(2020年5...
    聯合國: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2% 負面5月13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2020年中期《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3.2%,這標誌著世界經濟發生了自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經濟收縮。報告預計,2020年,發達國家經濟將萎縮5%,發展中國家經濟萎縮0.7%。
  • 中科院團隊發布首套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劉良雲研究員團隊對外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該數據集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地表覆蓋分布是氣候變化研究、生態環境評估及地理國情監測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信息
  • 南潯區召開2020年度生態環境治理新聞發布會
    12月18日上午,南潯區召開生態環境治理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度生態環境治理情況。
  • 蕪湖市灣沚區2019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資料庫建設項目...
    蕪湖市灣沚區2019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資料庫建設項目競爭性磋商文件(服務)     項目編號:蕪自然資規採購〔2020〕29號蕪湖市灣沚區2019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與遙感監測資料庫建設項目的潛在供應商應在蕪湖市灣沚區人民政府網站獲取採購文件,並於2020年12月29日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提交響應文件。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2020年7月24日,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發起外來入侵物種首次外部審查(First External Review of the IPBES assessment
  • 2020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初評會在京召開
    會議期間還委託各專業組開展了2020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初選工作。(不按得分統計排序)1. 2020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擬提交終評項目名單序號項目名稱推薦單位1海水養殖貝類對環境脅迫的響應及適應機制大連海洋大學2島群綜合開發風險評估與景觀生態保護技術及示範應用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3海洋與颱風的相互作用機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4深遠海複雜海底淺部地層精細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5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熱帶海洋生態系統研究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內蒙古舉行2019年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自治區氣象局召開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  7月3日,內蒙古舉行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請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海波介紹有關情況,自治區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牛寶亮、自治區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張存厚、自治區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桂蓮、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韓芳出席發布會
  • 大氣所等發布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
    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的20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上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鹽)變化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海洋「鹹變鹹,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層化持續加強。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被海洋吸收,海洋熱含量成為判斷全球是否變暖的最佳指標之一。
  • 衛星遙感技術在冬小麥種植情況監測上的應用
    圖2 主產區2019-2020年冬小麥種植分布從分布變化的空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出,冬小麥種植面積減少區域主要在華北地區河北省、山東省一帶,原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規劃將河北省部分耕地調整為生態用地,且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區等低產地塊逐漸退出小麥生產
  • 武漢大學鍾燕飛教授團隊走進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致力自然...
    2020年12月29日,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舉辦專家講座與交流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信息處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自然資源遙感監測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鍾燕飛教授進行講座與交流。
  • 全球14家單位學者聯合發布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
    Trenberth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ADVANCES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以News&Views的形式發布了國際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度和鹽度)變化研究報告。新的研究指出:2020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報告還指出:海洋「鹹變鹹,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層化持續加強。
  • ...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生態環境部印發...
    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環生態〔2020〕7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黨中央生態監測網絡要根據地理單元特徵和生態保護監管需求建設,通過推動部門監測站點資源共享、推進環境監測站點向生態環境監測綜合站點改造升級、補充設置新的生態監測站點和生態監測樣地(帶)等方式實現。積極探索開展水生態、土壤生態監測及相關生態脆弱區地下水位監測,不斷加大內陸水域、海洋生態監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