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能長多高?你可以參考遺傳公式這樣算

2021-01-21 騰訊大浙網

7日,網上熱傳姚明女兒的一組照片,網友驚呼:「6歲的女孩子已經這麼高了!」

姚明身高有2.29米,他妻子葉莉身高1.9米,被稱為「身高最高夫婦」。他們的女兒Amy(姚沁蕾)2010年出生,今年6歲。

近日,葉莉接姚沁蕾下課回家時被拍到,女兒的身高已經到媽媽的腰了,有人看了照片後感嘆:神基因!

事實上,姚沁蕾3歲的時候身高就比一般同學高,當時就有1米1了,而在2016上半年曝光的照片中,有網友猜測她已經長到1米3,如今身高到了1米9媽媽的腰,有人推測她可能有1米5了。有專家甚至預測,姚沁蕾繼承了優良基因,未來身高可能會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

那麼,這個身高是怎麼來預測出來的?準不準確?

浙大一院兒科主任梁黎教授也感嘆:

6歲女孩這麼高,真是神奇的基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梁黎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全國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的副組長。

梁黎教授說,評估兒童身高,目前門診中比較通用的是全國衛計委2005年統計了全國9大城市的兒童身高后,做出來的《身高百分位數值標準表》。

註:上述標準數值可與孩子的實際身高、體重上下浮動兩個百分位。

「根據性別分成兩張表,每個年齡可以查到對應的身高標準。每個年齡段又有P3、P50和P97三檔。可以理解為100個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由高到低排成隊,這三檔分別為兒童最矮的3%、中間的50%和最高的97%。」

P3對應的數值以下,矮小;在P97以上,超高。一般來講,身高處在P25-P75之間,是正常人。

這個表格是根據人群調查來的,適用於普通大眾。家長們在門診中看到表格,對應自己孩子的情況,就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到底處於哪一個狀態。

「姚明女兒6歲,可能已經長到1米5,表格上6歲的P97一欄是125.4,超過了二十多釐米。我們醫生也要感嘆一句,神奇的基因!姚明和葉莉兩個人的身高在中國成年人當中算是數一數二,放在調查表裡,可能是P99.99以上,兩個這麼高的人再結合生出的女兒,真的是鳳毛麟角。」梁黎教授說。

參考父母遺傳的公式算出來

姚沁蕾有多少高?

網上說,有專家預測,姚沁蕾未來身高可能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這怎麼預測出來的?

梁黎教授說,有一個公式,也是門診中使用頻率蠻高的,這個公式參考了爸媽的身高,計算了遺傳背景——

男孩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cm

女孩高(cm)=(父親身高-13+母親身高)÷2±5cm

我們算一算,姚沁蕾身高(cm)=(姚明229-13+葉莉190)÷2±5cm,也就是在198釐米到208釐米之間。

「這是根據姚明和葉莉的身高來計算他們女兒的身高。可以說他們女兒的先天優勢非常明顯,都說身高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這個小姑娘就算後天發揮一般也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公式中『±』號體現了後天因素,如果發揮不好,身高減掉5釐米,發揮得好,又能加上5釐米。所以,後天好不好,也能對身高造成10釐米的影響。」梁黎教授說。

姚沁蕾未來身高有多高

還要看8-13歲長多少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還有多少長個子的空間?很多爸媽都會問。

浙江省體育局體育醫院骨齡研究中心餘紹淼主任退休後到浙大一院兒科門診,他說,人的生長發育可用兩個「年齡」來表示,即生活年齡(日曆年齡)和生物學年齡(骨齡)。骨齡即骨骼年齡,可藉助於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圖像來確定。醫生可以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等的發育程度,確定骨齡。

「比如說孩子的實際年齡是9歲,但他的骨齡測出來是11歲,那他的生物年齡提前了,以後生長的空間就少了兩歲。」餘紹淼說。

拍一張標準的骨齡片,要拍一張左手正位片,拍攝時,左手五指自然張開,手心向下,中指與前臂保持中一條直線。

餘紹淼建議擔心孩子身高的父母,在孩子4歲和8歲時做骨齡檢查,孩子長個有兩個飛躍期。一個是3歲以前,差不多每年能長25釐米;另一個是青春發育期,男孩子在9-14歲,每年長8-10釐米,十八九歲達到終身高;女孩在8-13歲,每年會長7-9釐米,十五六歲達到終身高。在這兩個時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最好每個月都給孩子量量身高。

爸爸1米81,媽媽1米6

這個孩子為什麼到1米6就不長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傅君芬教授也是兒童內分泌專家,參與編寫了《小兒生長與發育》等書。

「爸媽如果身高條件比較好,對孩子的身高也不要盲目樂觀,門診中碰到不少爸爸1米8、媽媽1米65以上,兒子只有1米6左右的人。」傅君芬教授說。

身高后天因素佔30%,影響孩子發揮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疾病引起的,如生長因子缺乏症(侏儒)、甲狀腺素低下、腦垂體腫瘤等;提前發育,比如性早熟,導致骨齡生長周期縮短,骨骺提前閉合;特發性矮小,即不明原因的矮小。在後天因素中,性早熟影響最大。

「前兩天剛剛碰到一個男生,骨齡片出來,媽媽哭,奶奶也哭。爸爸181釐米,媽媽160釐米,兒子一直個子偏矮,坐在班級前兩排。小學六年級,媽媽覺得不太對勁,想帶兒子來醫院,奶奶攔住,說他爸爸小時候也這樣的,還沒到發育的時候呢,等到初中就噌噌噌上去了,不要急。等到初二,兒子胡茬都出來了,還是坐前兩排,這才到醫院來看,骨縫都閉合了。這說明什麼?孩子長個長好了,沒有空間了……想到孩子只有1米6的個子,一家人都很難接受。」

這個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倒不是「性早熟」,他是青春期快速進展,青春期和大家一起開始,人家從10歲進行到14歲,可以長二十多釐米,他的青春期草草結束,兩年就發育完成了,只長了八九釐米。

「這種變異型的青春期現在門診中越來越多,原因有很多,可能和飲食有關、和後天環境有關。比如吃了過多的蛋白質,甚至吃補品,孩子就像吹足了氣的氣球,一下子發起來,但後勁不足。還有,孩子在青春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比如看了成人書籍、電影電視,也會讓他們性激素分泌旺盛,從而縮短發育周期。」傅君芬教授說。

男孩子的性發育更隱秘

睪丸大起來就要小心了

梁黎教授在門診中收到過好幾例矮小的男孩病例。

「媒體上經常提醒家長當心孩子性早熟,現在父母已經很重視這個情況了。門診中,來看的小女孩居多,因為小女孩性發育,從外觀上很容易發現,乳房隆起就說明性發育開始了。但是小男孩的性發育,卻往往被忽視。」

梁黎教授說,有個男孩,現在是12歲10個月,身高142釐米,屬於偏矮。剛過12歲的時候到杭州一家醫院測骨齡,骨齡測出來和他的實際年齡相符,醫生說還有生長空間。結果等了10個月,男孩長了3釐米,又拍骨齡片,骨齡已經加了兩歲半,快要閉合,生長空間很有限。

「這個男孩子平時吃得很好,愛吃肉,幾乎不吃蔬菜,蛋白質攝入過多,這可能是他快速發育的原因。學齡期兒童蛋白質佔所有飲食的比例在20%-25%之間,多於這個量,會刺激性發育。」

梁黎教授提醒家長,男孩子的性發育比較隱匿,從9歲開始,爸爸要有意識地和兒子一起洗澡,如果發現兒子的睪丸增大,就是性發育的信號。9歲,睪丸增大是性早熟,10歲增大也是偏早的。

男孩的性發育過程是睪丸增大、陰莖增大、長陰毛,這時候開始長高,接下來是變聲、遺精,最後喉結出來。「有些孩子過來,喉結都長出來了,家長才注意到男孩的變化,這時已經晚了。」梁黎教授說。

相關焦點

  • 身高有2個黃金生長期,2個公式算出遺傳身高,給你一個參考
    毫無疑問,遺傳對身高佔了很大一部分影響,如果父母都比較高,孩子身高比較高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父母都比較矮,孩子身高比較矮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但是身高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很多後天因素也在影響著孩子的身高。
  • 什麼是遺傳身高,遺傳身高的計算公式
    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是遺傳身高,家族遺傳了孩子的身高,在努力補充生長激素也沒有用,不如順其自然。今天我們來說說遺傳身高。遺傳身高是由父母或家族身高對孩子的生長一個身高趨勢推斷。孩子的身高只有70%由遺傳身高決定,實際生活中孩子比父母高,甚至高很多的比比皆是。
  • 孩子身高計算公式:做得好多長5公分,做不好少長5公分
    想著夫妻倆也不矮,為啥孩子就是長不高呢?莉莉為此經常感到焦慮不安。在這個看臉的社會,俊朗漂亮的外形、挺拔的身軀是一項通往成功吸引眼球的敲門磚。雖說內在很重要,但外在形象的確能加分不少,加之很多光鮮亮麗的高薪職業都有著身高要求。孩子身高也逐漸成為家長們成長中關注的重點,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身高主要受父母基因的影響,也有少數情況受後天環境影響。如何知道自家孩子將來身高有多高呢?
  • 孩子身高是遺傳媽媽還是爸爸?真相是這樣的!
    孩子能長多高,是很多家長非常關注的事情。孩子的身高到底遺傳爸爸還會媽媽?父母都不高,孩子能長得高嗎?今天一文說清楚,關於孩子身高的那些事兒。 先天因素:遺傳 目前普遍認為,身高和遺傳有著很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講,個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高,個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矮。在相同的社會經濟狀況下,身高的遺傳度.為70%左右,也就是說,成年人的身高大多數是取決於遺傳的,只有少數取決於環境。
  • 父母矮擔心孩子長不高?專家教你如何計算孩子的遺傳身高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 霍營)孩子的身高是寶媽寶爸們最為關心的話題。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出門運動量減少,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生長發育,很多個子不高的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長不高,那麼孩子的身高到底由什麼決定的?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身高?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長高呢?
  • 最新狗齡換算公式,算算你家狗子相當於幾歲的人
    來源:興證資產管理作者:遊識猷 來源:果殼(ID:Guokr42)你家狗狗換算成人的歲數的話,到底幾歲啦?也許你已經開始心算乘7了。然而,這個廣為流傳的公式並不可靠。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小組,根據「分子時鐘」提出了一個新換算公式。這回你可以更準確地得出,家裡那隻汪星人到底相當於人類幾歲了。狗狗先極速成熟 再慢慢老去此前的狗狗年齡換算人類年齡,一般是簡單粗暴地乘7,原因是狗狗壽命常在10年左右,而人類壽命在70年左右。
  • 你的狗幾歲了?可以用這個公式算算
    他說,「我傾向於認為,這很像你看一個人的臉,根據皺紋、頭髮灰白程度和其他特徵來猜測這個人的年齡」,「這些不過是分子層面的類似特徵」。伊德克和同事研究了104隻拉布拉多獵犬的甲基化模式,這些拉布拉多獵犬的年齡從幾周到16歲不等。然後將結果與人類的甲基化模式進行比較。
  • 你家的狗狗到底多少歲?科學家提出了新公式
    我們知道,基因之所以能夠保持一個生物體的遺傳特徵,就在於它能指導生物體合成不同的蛋白質、RNA等物質,這個過程就叫做基因的表達。簡單來說,如果把生物比作一部手機,那麼基因相當於它的系統,而不同格式的APP就是蛋白質以及蛋白質指導的產物。如果一部手機的「基因」是蘋果系統,它顯然不可能安裝安卓的APP。
  • 用公式算算你到底需要喝多少水?
    你是否也為此糾結困擾過。美國一家醫學中心給出計算公式,幫你精確計算你到底要喝多少水。但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差異,你需要的飲水量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科學公式來計算:計算飲水量的公式如下:Step 1: Take your weight (in lbs) and divide it by 2.2.1. 測量體重(單位:磅),然後除以2.2Step 2: Multiply that number by your age.2.
  • 半數孩子身高,未達父母遺傳身高,原因何在?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身高: 9 .2%的父母希望男孩長到 75釐米以上 82.7%的父母希望女孩子能長到 65釐米以上 平均期望身高超過遺傳身高6釐米,按照目前的身高預測,79.7%的兒童未來身高將達不到期望身高。
  • 寶寶長個先長腳?很多人不知道,孩子腳長和身高存在這樣的比例!
    這時其他寶媽也都附和,說長個先長腳,看孩子小時候腳的長短,大致能判斷出將來的身高。那麼,「長個先長腳」說法真的有道理嗎?1、人的腳長和身高存在這樣的比例關於腳長和身高的關係,在我國古代有「立七坐五盤三」的說法,說的是人站立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7倍,坐著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5倍,而當人盤腿坐的時候,兩膝之間的距離是腳長的3倍。
  • 孩子的「頭型」,竟然暗藏了身高密碼,哪種頭型未來「海拔」高?
    根據相關研究,孩子的身高受父母雙方的基因影響,遺傳因素高達70%以上。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身高都很關心,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孩子未來到底能長多高,很多人還會特意找來計算公式,預測孩子的身高。
  • 風靡全球的「壽命計算器」,你不試一試嗎?快算算你能活多久!
    「我們村裡的老人,基本都有90多歲了,我們村可以算是長壽村。所以我預計自己至少能活到90歲……」飯桌上,小龍開始炫耀起自己的家鄉。 長壽,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但你知道嗎?每個人可以活多久,其實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 你的狗幾歲了?可以用這個公式算算
    他說,「我傾向於認為,這很像你看一個人的臉,根據皺紋、頭髮灰白程度和其他特徵來猜測這個人的年齡」,「這些不過是分子層面的類似特徵」。伊德克和同事研究了104隻拉布拉多獵犬的甲基化模式,這些拉布拉多獵犬的年齡從幾周到16歲不等。然後將結果與人類的甲基化模式進行比較。科學家們能夠設計出一種更複雜的公式,更好地匹配對照狗與人類的生命階段——但你需要用科學計算器才能算出結果。
  • 三國裡面的關羽身高九尺是有多高?如果你在古代,你算幾尺男兒
    在裡面經常有一些對人物身材的描寫,什麼紅顏長鬚,濃眉大眼,身長九尺等,在小編心中一直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這古人口中的八尺和九尺,到底有多麼的高?換成現在的長度單位到底是幾米幾?書中對武將的身高描寫的語句非常多,比如張飛身高八尺,關羽九尺,馬超八尺,而呂布居然有一丈之高。
  • 孩子的智商,遺傳爸爸的基因多,還是媽媽的多?科學家給出解釋
    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後,前來探望的親朋好友可能都會對孩子的樣貌以及各個方面評頭論足,到底他的眼睛像誰?他的鼻子又像誰?在這時會不停地跟爸爸媽媽來做對比。而孩子的父母在親友們都散去後,也會盯著孩子的面龐來談論一下到底哪一個特質更像自己。
  • 泰迪犬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它能達到幾歲小孩的智商呢?給你講講
    泰迪犬的智商到底有多高?它能達到幾歲小孩的智商呢?給你講講人們養狗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有些人家裡養一養就是好幾條。可是也有人會發現,有些狗狗並沒有像網上說的那麼聰明。泰迪就是最近很火爆的一種小型的寵物犬,它們很受人們的喜歡,在大街上走著通常都可以看到十幾條泰迪,幾乎見到十條狗狗中有六隻或者八隻泰迪。那麼泰迪的出場頻率那麼高,養它的人又都有什麼感想呢。其實大都人們都說它們並沒有那麼聰明,有時甚至會犯蠢。那它們的智商到底有多高?能達到幾歲小孩的智商呢?跟你講講。為什麼現在有養泰迪的人說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聰明呢?
  • 老年人體重多少斤算正常?根據這個公式,自測一下,別忽視
    可能你的家裡也有年齡很大的老人,讓他們安心地度過晚年,是子女十分在意的事情。或者你的父母也已經達到60歲,進入老年,此時,會發現他們的身體開始慢慢變弱。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會有一個明顯的發現,那就是進入老年,發現自己竟然變胖了,確實是這樣,很多老年人會發現自己比以前胖了十多斤,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富態了。當然,再結合老年人常說的:千金難買老來瘦,無疑是不願意面對的。
  • 衛生部:0-1歲各月齡身高、體重參照標準,你家孩子達標了嗎?
    0-6歲男女各月齡需要達到的身高、體重標準,爸爸媽媽也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表。010-1歲寶寶每月會長多高,長多重?足月寶寶身長平均為50釐米,1-6個月時平均每月長2.5釐米,7-12個月平均每月長1.5釐米。
  • 孩子長個先長腳,孩子腳大就能長得很高嗎?這組數據告訴你真相
    母親開始連連稱讚「長個先長腳,孩子這是又長高了,看來比小小要長得高!」以前也聽說過「立七坐五盤三」的說法,意思是說人站著的時候高度是腳長的7倍,坐著的時候高度是腳長的5倍,盤腿坐的時候兩個膝蓋之間的距離是腳長的3倍。醫學上也認為人的身高是腳長的7-7.5倍。還給出了這樣一個公式:成人身高(釐米)=13歲時腳長(釐米)x7±3(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