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仙人概念中有死亡這一說法嗎?

2020-12-05 白樸說

大家好,我是專講神話故事老白。

仙人,在《家語》中說到:「不食者,不死而神。」也就是說不吃飯,不死亡就是神仙,但是到了古代越來越多的小說中,仙人慢慢有了一定的壽命,經過了這個壽命面臨的就是死亡,到了近代的玄幻小說中,到了死亡之期,只要提高了境界就不會死亡,那麼仙人到底有沒有壽命這一說呢?道教中是怎麼說的?

仙人的壽命

最早提到仙人壽命這個話題的就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比如《西遊記》中的蟠桃,凡人吃了蟠桃可以得道成仙,仙人吃了蟠桃可以長生不死,也就是說沒有吃蟠桃的仙人是有一定壽命的,再比如說鎮元大仙的人參果,吃一個可以活四萬七千年,這就是小說中對於仙人壽命的記載,聽上去是很合理的,仙人比凡人的壽命要長,但是也有一個期限,不然的話仙人就太bug了,但是事實上道教中是這麼記載的嗎?其實在道教中仙人就是沒有壽命的。

永恆的仙人

仙人在道教典籍中就被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也就是說是沒有壽命的限制的,如果要看有沒有壽命,那就要看在仙人這個層次有沒有輪迴,很明顯,在最低層次的鬼仙級別也是沒有輪迴這個說法的,在《洞元自然經訣》中記載:「真人者,體洞虛無,與道合真,同於自然,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也就是說,仙人這個級別本來就是長生久視的,根本不存在死亡這個事情,而且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因為在道教的概念中,人是受到天道的管束的,順應天道,知道天道的規律,可以做一個奇人,逆反天道而行並且跳出了天道管束就是仙人,也就沒有了世俗和壽命的說法了。

千百年來無數王侯將相都在尋找成仙的辦法,為的就是這個無所不能和不死不滅,跳出天道的管束可能就不存在這個世界了,但是到了傲遊太虛還是飛往崑崙,或者是去到蓬萊仙界,還是更高的維度有沒有管束我們就不知道的,有人就會問了,神仙難道就不會死亡了嗎?其實不然。

仙人的壽命

成為了仙人確實是可以不死不滅了,但是歷來還有兩個說法是提到了仙人的死亡,仙人沒有壽命這一說是肯定的了,但是不一定會不死不滅;有一個說法稱,仙人之所以為仙,一是通過了修煉,二是得到了天庭的冊封,只要冊封一去,貶為凡人,那就有了壽命了,第二個說法是,仙人之所以不死不滅,是因為體內有金丹和元嬰形成,只要是打破了金丹和元嬰,那麼仙人就沒了任何能力了,這個雖然在道教中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按照道教的修煉過程來說,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

大家好,我是老白。

我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志怪的故事和道教的文化知識,咱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道教體系中的神與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明朝小說《封神演義》描寫一場仙人大戰,其中仙的地位是高於神之上的,在三教共押封神榜的其中一條就是,如果三教弟子中誰犯殺劫就會上封神榜,從此為天庭所用,而仙則不會受到這個約束。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的地位卻完全相反過來。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很多人提到「神仙」這個詞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神和仙視為一個概念,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於神和仙概念的不同,還嚴重影響到了外來文化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情況。那麼,「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並且,這二者誰的地位更高?這一切,還要各位看官聽小編慢慢道來。
  • 我們拜的道教神仙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道教廟觀殿堂正中端坐一位位道教神祇,在虔誠禮拜的同時,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這些道教神仙都是從何而來的呢?,讓人感慨的是,哪怕這些人自身並沒有道教信仰也不妨礙其成為道教神靈,充分體現了道教「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萬物玄同觀念。
  • 揭秘道教:道教的道觀為何大多建在山上?
    喜歡戶外旅遊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道教的很多宮觀都喜歡建在山上,例如武當山上的真武觀,道教聖地青城山的諸多宮觀,最神奇的是被稱為「秦楚一柱,絕頂道觀」的陝西塔雲山道觀,修建於金頂的大殿,地勢十分險要,三面都是數百米的深淵,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為什麼道教都會選擇在山上修建道觀呢?
  • 道教有分身法術嗎?道教的陰神和陽神
    在神話傳說中我們常常聽到「分身」這個詞,不管是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其中的「分身」好像都是通用的,道教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提到「分身」這個詞,但是說到了陰神和陽神,那麼陰神和陽神究竟是什麼呢?什麼是出陰神?什麼是出陽神?
  • 隱仙派的故事:這可能是比道教還要正統的門派了
    可能漢朝時期的人覺得是正一派,元朝時期的人覺得是全真派,也確實,這也是道教之中發展最大的兩個門派,但其實,修真者比較尊奉的還是隱士文化,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修仙者的門派應隱於市中,沉默、龐大,卻又不被世人所知,近幾天,我在翻閱一些典籍的時候還真的發現了這麼一門派系,而且,我認為這可能是最正統的一個門派了,這個門派的作風也絕對符合大多數人眼中的修真者形象。
  • 道教文化:道教的神仙那麼多,到底怎樣才算是「仙」呢?
    你知道這描寫的是誰嗎?不太了解?那你一定知道最近大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珠圓玉潤愛喝小酒,騎著一頭豬,酒葫蘆不離手的仙人是誰——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是《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之一,《封神演義》又是依據我國本土宗教「道教」而成書的。《封神演義》中有著極其龐大的道教神仙系統,無疑,道教必然包含成仙的內容。
  • 我們常說的「老天爺」,到底是佛教,還是道教中人?
    蒼天有眼吶!"在人們心中,"老天爺"是非常複雜的意向。我們發現在西方社會,人們也會這樣感嘆"oh god!"與中國非常相似,那麼東西方兩種老天爺的內涵是相同的嗎?其實所謂的"老天爺"有兩種內涵,一種是具體的,指的是某一個明確的任務或者事物;另一種是抽象的,有很多不同的形態和理解,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分別討論。
  • 道教文化裡道教三清、四大真人、四大天師和道家八寶都包括哪些?
    「」道教三清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
  • 你只知道道教三寶,那道教七寶、八寶是什麼?
    關於道教三寶,網上科普的人很多,但是道教七寶和道教八寶在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甚至有很多道士都不知道。今天筆者為您盤點道教七寶、八寶。一、道教七寶根據經典《太上老君內日用妙經》中所言,道教七寶為:「人身中有七寶事,為富國安民,精黑血滿也。
  • 也說「中和」,和你聊聊道教修行中的根本奧妙
    其實,不論是在何朝何代,「中和」思想一直都是道教修行所要遵守和保持的核心要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的先祖聖賢們曾對「中和」一詞做出過不同的解釋,而歸其大要,可以做出兩個方面的解讀:一個是「中」,一個是「和」。註: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開幕式何謂「中」?這其實不難理解。
  • 道教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何來歷?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有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神仙體系,其中有先天之神,也有後天之神。神仙與人一樣,也要分為男神仙和女神仙,既然有這樣的分別,就有女仙之首和男仙之首,他們就是西王母和東王公。由於他們地位相似,因此,總是有人認為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夫妻,實際上,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各司其職罷了。
  • 「天神地人鬼」道教五仙在典籍中如何定義的,修煉之法是什麼?
    《鍾呂傳道集》中記載「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舍而已」。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也就是說,鬼仙其本質上還是鬼,只是沒有輪迴,生前的神識不散,有靈而已。
  • 道教三寶、七寶、八寶,各指什麼?
    在道教宮觀三清殿的神案上,元始天尊位居中位,頭罩圓光,手執丹丸。相傳元始天尊是最早得道的仙人,因此,在道教眾神仙中位次最高,輩分也最高。冬至日乃元始天尊的聖誕日。相傳上清靈寶天尊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託胎一位姓洪的女子,懷三千七百年而生。後得元始天尊真傳,得證道果。在三清殿中,位居元始天尊左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夏至日乃靈寶天尊的聖誕日。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史記》中記載燕昭王,齊宣王,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經派人「入海求仙」,這是由於亂世徵戰而激發的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海山三神山,曰蓬萊,方丈,瀛洲,其傳在渤海中」,齊人徐福後來真的被秦始皇派出海尋找仙山了,一說去了日本,其中真偽有待於專家研究了。
  • 百鬼夜行,道教中的鬼都很可怕嗎?
    道教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在很多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都會把人死之後的魂魄描述成厲鬼,並且認為七月半時會有諸多厲鬼危害人間。其實,這都是對神鬼信仰的誤解。中元節(資料圖)道教中認為的鬼神,不過是陰陽二氣所化。人生天地之間,本身便稟賦著陰陽二氣。
  • 宇宙大爆炸與道教先天理論的詭異契合!難道修真文明真的存在過
    我們把身體看做一個小世界,它與外世界全息對應,便有了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的說法。比如道教常說的「陽神」與「出體」,從內修的另一個角度去看待,本質上所有的出神,都是在自己的身體內完成的。道教的三十三天和西方的極樂世界——這些世界都可以從我們的「生理、心理」找到對應點(焦點),通過長期的修煉,達到隨意出入的境界。
  • 道教人物:赤松子、寧封子、廣成子、赤精子、彭祖、容成公
    據宋人倪守約《金華赤松山志》載,皇初平曾在赤松山中遇赤松子,修道於石室中,能叱石成羊,汲井愈疾,坐起立亡。赤松子修煉成仙的故事有諸多傳說,且屢為故籍所載。後世某些道士為了將所撰之書託之遠古,曾假赤松子之名以名書,如《赤松子中戒經》、《赤松子章歷》。據今人研究,此二書皆出於魏晉南北朝。 寧封子 寧封子,又稱龍蹺真人,為古代仙人。
  • 有什麼說法嗎?原來是這樣
    其實這裡面是很有諸多講究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個上香每次都要三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說法?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民間很早就有這個天,地,人這一說法。他的意思呢,就是說在我們的天地之間,人類是萬物之最。是非常有靈性,有感情的高級人類,而且呢,在古代人的意識裡,人只有順應天,順應地,才能平安順遂,得到神靈的庇佑,很好的生存下來。
  • 揭秘道教:原來神仙也有等級,你知道太上老君是幾等仙嗎?
    此外還有許多凡人因為功德無量被祀奉成神,如三國猛將關羽,由於其義薄雲天、忠肝義膽,死後被民間追奉為武聖,道教也將他奉為關聖帝君,成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吸收和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神仙,這就造成了神仙的構成愈加繁雜和混亂。對此,道教的神仙體系進行了多次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