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看起來還是孩子的蘇聯少年穿著軍服被塞進只剩一扇小窗戶的火車被帶到最前線,一下火車孩子們就被嚇尿了,眼前一片凌亂世界末日的即視感,炸毀的汽車,擁擠的人群,缺胳膊斷腿的傷員,以及遍地的難民。炮火不斷,還有敵機轟炸,對面的城市已經是一片廢墟。
河的對岸就是最前線——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現場。還沒回過神來的新兵們被像一群羊一樣驅趕到渡輪上,他們即將踏上以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很快德國人的戰鬥機就發現了他們。陳舊的輪船加上毫無保護措施沒有武裝的新兵們,這簡直就是一場屠殺,事實也是這樣。
許多船還沒踏上對岸的土地就被炸成灰燼,顯然他們是被嚇壞了,有一些新兵試圖跳河但是被自己人的子彈射殺在河裡,全身冰冷像石頭一樣沉入河底,剩下船載著膽戰心驚的新兵穿過漂浮著胳膊和大腿的河面到達對岸。好不容易到了河對岸就等著上戰場了,開始發武器的一幕可以說徹底的顯示了當時蘇聯的窘迫,排隊路過的士兵依次發一支槍和五顆子彈,這時候出場的主人公瓦西裡只獲得五發子彈。
當瓦西裡還沒明白過來時,就又被宣傳幹事像一群羊羔一樣驅趕到戰場上,勺子響起一盤散沙的蘇聯士兵開始吼叫著衝鋒。而德國人早已經在前方的戰壕裡嚴陣以待,機槍上膛,子彈壓滿,就等著蘇聯人過來。毫無疑問是一場屠殺,年輕的蘇聯士兵就像韭菜一樣倒下,瓦西裡還好沒有受傷。他看到前面有人倒下還有一支槍在地上,試圖靠近拿槍時卻被後面跟上的士兵拿走,要多慘有多慘。士兵們哀嚎著倒下,來不及反應就被德國人射殺,有人反應過來大叫著撤退。沒退幾步,蘇聯軍隊宣傳的幹部們已經在後面開槍,射殺這些後退的年輕士兵,又是一片一片的人倒下。
估計沒有比這更慘的時候了,前有德國人的掃射,後有自己人的懲罰性射殺,就這樣一來一回。這一批人已經都倒在了戰場上,正如中國人所言人命如草介,這時候生命就是這麼廉價,微不足道。故事還沒結束,醬油們都領盒飯以後還沒掛掉的瓦西裡開始了自己的表演,與他躲在同一個地方的二等政委丹尼洛夫本來要射殺不遠處的德國軍官。
可惜他只是個筆桿子,再三猶豫以後他將槍交給了瓦西裡,這時候放哨的德國士兵已經發現了他們,正在拿著槍走來。千鈞一髮的時刻,瓦西裡開槍、射擊、開槍、射擊重複五次,對面應聲倒下五個德國人,包括正在投彈準備炸死丹尼洛夫與瓦西裡的德國兵。
瓦西裡開始了開掛的戰績,丹尼洛夫發揮自己的長處大肆宣傳瓦西裡的戰績,這與新來的統帥提振士氣的主張不謀而合,一切就是這麼順利。瓦西裡成為蘇軍的英雄和提振士氣的象徵,但是也同樣得到了德國人的針對。在這場重要的保衛戰中,德國人與蘇聯人都勢在必得,德國人派出了射擊學校的校長康尼上校來射殺瓦西裡,短短幾天康尼戰果輝煌。很快就與瓦西裡展開對攻。康尼上校射擊技術驚人,瓦西裡的戰友接二連三遭到毒手,甚至在化工廠一戰瓦西裡也差點掛掉,蘇聯找來康尼曾經的學生輔助瓦西裡。
無奈也被康尼幹掉。這時候的瓦西裡已經毫無戰神康尼的信心。而由於瓦西裡與丹尼洛夫與坦尼亞的三人感情糾葛,丹尼洛夫開始了對瓦西裡的妒忌。不惜出賣情報向上級打小報告陷害瓦西裡,瓦西裡似乎陷入了絕境,無奈殺人心切的康尼自己作死殺害薩沙試圖引出瓦西裡從而殺死瓦西裡。薩沙是將坦尼亞視為親生女兒的蘇聯大媽的幼子,聰明能幹經常提供情報給蘇軍與坦尼亞、瓦西裡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
康尼的愚蠢舉動徹底的激怒了瓦西裡,這讓他像坦尼亞承諾一定會殺死康尼。被激怒的瓦西裡就像是一直狩獵的獅子等待著康尼的出現,幾乎同時護送大媽去港口的坦尼亞被流彈炸傷,丹尼洛夫以為坦尼亞已經死亡,他心灰意冷追悔莫及,來到戰場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引出了康尼。從而瓦西裡得以射殺康尼。德國人士氣大亂,蘇聯人發動猛攻,一舉殲滅德國人。蘇聯人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瓦西裡與坦尼亞在後方的醫院相遇,影片結束。
本片雖然是美國電影公司出品,法國導演拍攝,但是是一部較為客觀反應二戰歷史的電影,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二戰中真實存在的人物。為什麼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國人最後被蘇聯人打敗?這個電影已經說明的
很清楚了。在人們的印象中蘇聯人俄羅斯人一向是自大狂妄,男人尤其愛酗酒。而在二戰初期他們的軍隊也如電影中所展示的缺乏訓練,戰鬥力差的驚人,而德國人準備充足,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正如自殺的前任指揮官所言一樣,蘇聯人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事實是蘇聯人最終打敗了德國人,帶走了這場偉大戰役的勝利。主要原因在於在與德國人曠日持久的戰鬥中激發了蘇聯人身體內特有的俄羅斯民族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沒有這種精神的蘇聯人就是醉漢不堪一擊。而被激發這種精神的蘇聯人就是一頭巨大的紅色巨熊,強大的戰鬥意志和無可比擬的犧牲精神是德國人缺乏的,這也導致了這場持久戰的最終結果。
時過境遷,那頭紅色巨熊已經成為往事,留給人們的只有記憶。對那些偉大戰役的記憶,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是一個產生了列夫託爾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民族,這也是一個產生了朱可夫、庫茲涅佐夫、科涅夫的民族,與這樣的民族交戰是一場噩夢。
(本文由吉吉國王原創,不得抄襲,偽原創,洗稿等等違法行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