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美國出品,法國導演,看蘇聯如何取得二戰勝利

2021-01-10 往事辜負

一群看起來還是孩子的蘇聯少年穿著軍服被塞進只剩一扇小窗戶的火車被帶到最前線,一下火車孩子們就被嚇尿了,眼前一片凌亂世界末日的即視感,炸毀的汽車,擁擠的人群,缺胳膊斷腿的傷員,以及遍地的難民。炮火不斷,還有敵機轟炸,對面的城市已經是一片廢墟。

河的對岸就是最前線——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現場。還沒回過神來的新兵們被像一群羊一樣驅趕到渡輪上,他們即將踏上以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很快德國人的戰鬥機就發現了他們。陳舊的輪船加上毫無保護措施沒有武裝的新兵們,這簡直就是一場屠殺,事實也是這樣。

許多船還沒踏上對岸的土地就被炸成灰燼,顯然他們是被嚇壞了,有一些新兵試圖跳河但是被自己人的子彈射殺在河裡,全身冰冷像石頭一樣沉入河底,剩下船載著膽戰心驚的新兵穿過漂浮著胳膊和大腿的河面到達對岸。好不容易到了河對岸就等著上戰場了,開始發武器的一幕可以說徹底的顯示了當時蘇聯的窘迫,排隊路過的士兵依次發一支槍和五顆子彈,這時候出場的主人公瓦西裡只獲得五發子彈。

當瓦西裡還沒明白過來時,就又被宣傳幹事像一群羊羔一樣驅趕到戰場上,勺子響起一盤散沙的蘇聯士兵開始吼叫著衝鋒。而德國人早已經在前方的戰壕裡嚴陣以待,機槍上膛,子彈壓滿,就等著蘇聯人過來。毫無疑問是一場屠殺,年輕的蘇聯士兵就像韭菜一樣倒下,瓦西裡還好沒有受傷。他看到前面有人倒下還有一支槍在地上,試圖靠近拿槍時卻被後面跟上的士兵拿走,要多慘有多慘。士兵們哀嚎著倒下,來不及反應就被德國人射殺,有人反應過來大叫著撤退。沒退幾步,蘇聯軍隊宣傳的幹部們已經在後面開槍,射殺這些後退的年輕士兵,又是一片一片的人倒下。

估計沒有比這更慘的時候了,前有德國人的掃射,後有自己人的懲罰性射殺,就這樣一來一回。這一批人已經都倒在了戰場上,正如中國人所言人命如草介,這時候生命就是這麼廉價,微不足道。故事還沒結束,醬油們都領盒飯以後還沒掛掉的瓦西裡開始了自己的表演,與他躲在同一個地方的二等政委丹尼洛夫本來要射殺不遠處的德國軍官。

可惜他只是個筆桿子,再三猶豫以後他將槍交給了瓦西裡,這時候放哨的德國士兵已經發現了他們,正在拿著槍走來。千鈞一髮的時刻,瓦西裡開槍、射擊、開槍、射擊重複五次,對面應聲倒下五個德國人,包括正在投彈準備炸死丹尼洛夫與瓦西裡的德國兵。

瓦西裡開始了開掛的戰績,丹尼洛夫發揮自己的長處大肆宣傳瓦西裡的戰績,這與新來的統帥提振士氣的主張不謀而合,一切就是這麼順利。瓦西裡成為蘇軍的英雄和提振士氣的象徵,但是也同樣得到了德國人的針對。在這場重要的保衛戰中,德國人與蘇聯人都勢在必得,德國人派出了射擊學校的校長康尼上校來射殺瓦西裡,短短幾天康尼戰果輝煌。很快就與瓦西裡展開對攻。康尼上校射擊技術驚人,瓦西裡的戰友接二連三遭到毒手,甚至在化工廠一戰瓦西裡也差點掛掉,蘇聯找來康尼曾經的學生輔助瓦西裡。

無奈也被康尼幹掉。這時候的瓦西裡已經毫無戰神康尼的信心。而由於瓦西裡與丹尼洛夫與坦尼亞的三人感情糾葛,丹尼洛夫開始了對瓦西裡的妒忌。不惜出賣情報向上級打小報告陷害瓦西裡,瓦西裡似乎陷入了絕境,無奈殺人心切的康尼自己作死殺害薩沙試圖引出瓦西裡從而殺死瓦西裡。薩沙是將坦尼亞視為親生女兒的蘇聯大媽的幼子,聰明能幹經常提供情報給蘇軍與坦尼亞、瓦西裡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

康尼的愚蠢舉動徹底的激怒了瓦西裡,這讓他像坦尼亞承諾一定會殺死康尼。被激怒的瓦西裡就像是一直狩獵的獅子等待著康尼的出現,幾乎同時護送大媽去港口的坦尼亞被流彈炸傷,丹尼洛夫以為坦尼亞已經死亡,他心灰意冷追悔莫及,來到戰場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引出了康尼。從而瓦西裡得以射殺康尼。德國人士氣大亂,蘇聯人發動猛攻,一舉殲滅德國人。蘇聯人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瓦西裡與坦尼亞在後方的醫院相遇,影片結束。

本片雖然是美國電影公司出品,法國導演拍攝,但是是一部較為客觀反應二戰歷史的電影,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二戰中真實存在的人物。為什麼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國人最後被蘇聯人打敗?這個電影已經說明的

很清楚了。在人們的印象中蘇聯人俄羅斯人一向是自大狂妄,男人尤其愛酗酒。而在二戰初期他們的軍隊也如電影中所展示的缺乏訓練,戰鬥力差的驚人,而德國人準備充足,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正如自殺的前任指揮官所言一樣,蘇聯人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事實是蘇聯人最終打敗了德國人,帶走了這場偉大戰役的勝利。主要原因在於在與德國人曠日持久的戰鬥中激發了蘇聯人身體內特有的俄羅斯民族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沒有這種精神的蘇聯人就是醉漢不堪一擊。而被激發這種精神的蘇聯人就是一頭巨大的紅色巨熊,強大的戰鬥意志和無可比擬的犧牲精神是德國人缺乏的,這也導致了這場持久戰的最終結果。

時過境遷,那頭紅色巨熊已經成為往事,留給人們的只有記憶。對那些偉大戰役的記憶,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是一個產生了列夫託爾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民族,這也是一個產生了朱可夫、庫茲涅佐夫、科涅夫的民族,與這樣的民族交戰是一場噩夢。

(本文由吉吉國王原創,不得抄襲,偽原創,洗稿等等違法行為,謝謝。)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大片《兵臨城下》,我純潔的一刻,遠勝你邪惡的一生!
    《兵臨城下》作為歐美經典戰爭電影,改編自蘇聯同名小說,其內容描寫了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狙擊手瓦西裡的戰鬥故事。他與德軍狙擊手的對峙與戰鬥成為了曠世經典,同時也反映出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兵臨城下》多個畫面能更客觀地展示了當時蘇聯戰爭的準備情況。那時,蘇聯士兵供不應求,而且訓練、完全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戰爭環境。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有大批新兵未接受任何訓練以進行戰爭,武器和裝備沒有完全分發。
  • 再看《兵臨城下》磅礴氣勢中夾帶了太多「私貨」
    一場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解放壓迫活動的偉大勝果,相比同時期的歐美,蘇聯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實現了工業化,當時是海明威、高爾基、羅曼羅蘭、畢卡索等無數大家們嚮往的天堂,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意識形態的中心。即使蘇聯後期出現了許多問題,糾錯改正能力也不如美國,但是其成就是不可否認的。導演讓-雅克-阿諾的祖國法國在二戰時表現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說。
  • 二戰名帥,蘇聯英雄:朱可夫
    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這在蘇聯歷史上僅有兩人。同時也是獲得兩次勝利勳章的三個人之一,榮譽武器1件,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這就是二戰史上具有濃重一筆的蘇聯元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位於紅場邊的朱可夫雕像)他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二日生於盧加省斯特列爾科夫村一貧苦家庭。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亮點搶先看!
    俄羅斯將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推遲到6月24日舉行,在5月9日當天僅僅進行了空中閱兵式。那麼,您認為疫情之下,俄羅斯堅持進行紅場閱兵的原因是什麼?曹衛東:我認為現在是兵臨城下的紅場閱兵。我們知道,作為紅場閱兵,過去通常是指俄羅斯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 千萬別被《兵臨城下》給騙了,蘇軍政委可不是在背後打黑槍
    如果你看過像什麼《兵臨城下》或者《登陸之日》這樣的小丑電影的話,你就知道,劇中可謂是把蘇軍政委黑了個底朝天,在電影裡面,蘇軍政委就是一個打黑槍的存在,在後面,裝備了機槍和各種輕武器,然後,只要有士兵當逃兵後撤,就請他們吃花生米,但大家知道嗎?真實的蘇軍政委絕對不像電影裡面的那樣。
  • 真實的蘇軍政委,別被《兵臨城下》給騙了,他們都是帶頭衝鋒的
    首先,這裡要給大家講解一下政委在蘇軍部隊裡面是屬於什麼性質的,他們在二戰時期起到的作用是為了防止部隊譁變和潰退而專門設立的軍職,只不過,不同於《兵臨城下》裡面,政委在那後面拿著重機槍,讓逃兵們吃花生米,實際上的政委在戰爭期間,大多都是起到了帶頭衝鋒的作用。
  • 《兵臨城下:蘇聯武器》莫辛納甘、波波沙、馬克沁蘇軍的武器盛宴
    2001年一部非常精彩的狙擊手對決電影《兵臨城下》,電影裡的很多武器都是來自真實的二戰東部戰線武器。    從電影發布以來就成為了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影片圍繞著東部戰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而拍攝,其中兩名狙擊手的對戰更是此片最經典的部分;蘇聯的瓦西裡·扎伊採夫(裘德·洛)和德國軍隊的埃爾溫·科尼格(Ed Harris)進行遠距離決鬥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向世界傳遞了什麼信號?
    俄羅斯將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推遲到6月24日舉行,在5月9日當天僅僅進行了空中閱兵式。那麼,您認為疫情之下,俄羅斯堅持進行紅場閱兵的原因是什麼?曹衛東:我認為現在是「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我們知道,作為紅場閱兵,過去通常是指俄羅斯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明不如美國,卻還要去招惹美國,這是為什麼?
    日本偷襲珍珠港,幾乎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這是太平洋戰爭的起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最大規模的標誌。可日本為什麼會主動招惹比他強大得多的美國人??是日本人瘋了還是美國人軟弱可欺?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美國對日本的態度逐步轉向強硬。
  • 《兵臨城下》男主角的原型,曾擊斃400多名敵軍,現成一遊戲角色
    導語:《兵臨城下》男主角的原型,曾擊斃400多名敵軍,現成一遊戲角色喜歡玩遊戲的小夥伴一定知道,現在很多的網路遊戲裡的角色名字都是根據古代的英雄所取的名字,就拿王者榮耀來說就有:韓信、呂布、關羽、鍾無豔等等,這些都是遊戲裡的英雄名字。
  • 英國和蘇聯有何仇怨,為何邱吉爾一直慫恿美國打蘇聯
    打了數年終於贏得勝利的美蘇英終於長出一口氣,心中的石頭算是落了地,期待已久的人們總算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不過,就在歐洲戰事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人卻跳了出來。英國首相邱吉爾聯合巴頓等美軍高級將領,強烈要求對蘇聯採取強硬措施,英國人甚至制定了代號為「不可思議」閃電戰的對蘇作戰計劃。按照英國人制定的計劃,美英將於7月1日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不過這項計劃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拒絕,美國人拒絕發動對蘇聯的戰爭。
  • 二戰時,法國的文物是如何「逃亡」的?
    希特勒與「林茲計劃」沙盤在這樣的「精準打擊」下,在戰亂中的法國羅浮宮、蘇聯埃爾米塔日、英國大英博物館等作為各國國家象徵並保存稀世珍寶的文化機構,同大量難民的處境一樣,孤立無援、任人盤剝。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文化官員無一例外的選擇轉移文物。大英博物館先後在倫敦和威爾特郡的採石場建立防空洞保存轉移來的文物和書籍。
  • 四部優秀的二戰電影推薦,有你喜歡的嗎?
    《敦刻爾克》,2017年電影作品,影片講述了英軍在被德軍趕到法國邊境敦刻爾克之後,對面敵人的炮火和追擊,展開了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軍事行動,該片由諾蘭執導,在國內擁有超高人氣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可能是當今最好的科幻和懸疑片導演了,他的作品在廣受死忠影迷們追捧,這次涉及了戰爭題材電影的諾蘭同樣讓人們見識到了他的實力
  • 二戰蘇聯的狙擊英雄!神出鬼沒令納粹忌憚,軍官都不敢佩戴肩章
    在二戰中,就湧現了很多的王牌狙擊手。而瓦西裡·扎伊採夫作為全球十大狙擊手之一,不管在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他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15年3月23日,瓦西裡出生於俄羅斯奧倫堡省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他就經常跟著父親和哥哥去山上打獵,這樣的生活既鍛鍊了瓦西裡的身體,也教會了他如何悄悄隱蔽起來,可以說瓦西裡很早就具備了狙擊手的基本素質。
  • 聯合國建立初期,美國同意中國「入常」,但是蘇聯堅決反對
    次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籤署的宣言中,以蘇聯、美國以及中國在內的政府號召儘早建立一個用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最終在英國、美國、蘇聯和中國的堅持下在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大多數籤署國的批准之後,《聯合國宣言》開始生效,聯合國就此成立。但是在聯合國成立的過程中,蘇聯一直反對中國參與。
  • 誰是二戰中最堅韌國家?美國僅能排第四,中國排名實至名歸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浩劫,全世界先後有60多個國家被捲入到了這場戰爭中,除了南極洲之外,基本上世界各大洲都被戰火侵襲過。針對這些數據,很多人有一個疑問,二戰時各大國家哪個才是最堅韌的呢?今天咱們就來細細的列舉一下。
  • 電影賞析:《兵臨城下》
    提到他,不管是以前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都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人物,而且還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他在二戰中出色的狙擊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他小的時候和祖父一起學習狩獵養成的,年幼的他就已經具備了一個狙擊手應有的勇氣和耐心了。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面對法西斯盟友德國的請求,以及對蘇聯豐富資源的渴望,日本還是無法下定出兵蘇聯的決定,卻選擇派出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企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放棄幫助盟友攻擊蘇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日本的這一操作不僅出乎各國的意料,也成功將美國推向了法西斯的對立面。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成功讓法西斯勢力走向滅亡,奠定二戰後的新秩序。那麼,日本為何出現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呢?
  • 二戰軍用罐頭哪國最好吃?英國午餐肉,蘇聯包菜,日本被稱為豬食
    罐頭食品是兩百多年之前才出現的新興食品,是由法國糕點師尼可拉斯·阿佩爾發明的。1795年時拿破崙還是法國陸軍的衛戍司令,因為行軍的途中食物腐敗太多,拿破崙便懸賞12000法郎來徵得一種不易變質的食物。
  • 二戰中的各國軍人,蘇軍狙神瓦西裡的原型,飢餓垂死的日本兵!
    東線戰場: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軍狙擊手瓦西裡·扎伊採夫和他的戰友,在二戰期間,憑藉著手中的莫辛納甘擊斃了約400名德軍士兵,在電影《兵臨城下》中,便是根據他為原型而改編的蘇聯衛國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