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兩種基本的教育形態。一種是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的「親子教育」,另一種則是由受孩子父母委託的「隔代教育」。我們無法否認隔代教育的社會功能和教育功能中有利的一面,但隔代教育在現實運行中也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集中體現為祖輩對孩子的過度溺愛或者是不敢教育。
近日,北京地鐵4號線上,一個男孩為了讓奶奶站起來,不斷地對奶奶大吼大叫,甚至十分不禮貌地罵奶奶「我警告你給我站起來」、「你是個什麼東西!聽不懂人話嗎?」
據了解,當時地鐵上只有一個空座位,老人因為步行接孩子上車時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當有空座位時,奶奶有說過讓男孩去坐,但他不僅不坐,在奶奶坐下時還對其大喊大罵「就不讓你這個老東西坐」。
奶奶十分無奈地和路人攀談,表示這是小孫子,自己不敢打也不敢罵,只能等他的父母來教訓。周圍的乘客不斷地勸老人家該打打該罵罵,老人也只能默默地搖頭。因為怕男孩持續吵鬧影響乘客,老人家最後還是把座位給了男孩。
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年輕父母要上班,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而部分孩子在老人的溺愛下,變得自私、任性而天不怕地不怕。那麼,如何解決好隔代教育帶來的問題呢?
1. 監護人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其實,能不能教育好孩子,關鍵不在於是誰帶,而是怎麼帶的問題,在於監護人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和健康。要使孩子能健康成長,必須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
2. 父母和祖輩要相互配合,找準定位,可授權祖輩對孩子的懲戒權限
正如同上文中的奶奶一樣,在面對小孫子的極端做法時,也表示自己不敢打也不敢罵,只能等他的父母來教訓。奶奶為啥不敢打,歸根到底還是孩子父母的責任,要是祖輩真的打了的話,可能孩子父母又要護短,甚至責備老人。最後形成祖輩「想打不敢打,想罵不敢罵」的局面,最後不了了之。
對於這件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