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 南風窗網

2020-12-05 南風窗網

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藝術家已經出局,有的已經離開,有的轉移到了租金稍低的周邊。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作者:文∣本刊記者 李少威 發自北京、上海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6-09-14

   一個愛思考的人,在感覺精神枯燥的時候,不妨去所在城市的藝術區轉一轉,或有所得。如果出來後還是一無所獲,至少可以形成對藝術區的批評意見。
   這就是藝術區難逃的宿命:在開始階段,它名副其實,是社會審美和思想動態的標杆;慢慢地它被鳩佔鵲巢,成了反思藝術與商業的關係的標本。
   7月底去北京798,本意當然是去找藝術家,但找到的只有藝術品經紀人,想感受藝術,但感受到的主要是價格。藝術家已經出局,有的已經離開,有的轉移到了租金稍低的周邊。
   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藝術區素描
   7月中旬,我在宋莊見到了藝術家老吳(姑隱其名),統計數字說宋莊有5000多名藝術家,但老吳在此生活多年,他認為應該有好幾萬名。
   對主流社會而言,這是神秘的。由於對平庸生活的過敏,藝術家一般被認作是不合群的人,但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這些人卻自覺聚集起來,在各大城市邊緣地帶形成了一個個藝術區,以群居的形態存在著。
   一大批獨立、敏感、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社會「另類」,扎堆一處形成一個精神共同體(表面如此),這是怎樣的一種氛圍?正是這種神秘感,調動了社會大眾的窺視欲,這是798這樣的藝術區遊客如織的心理條件。
   是遊客,而不是自覺尋求藝術滋養的求知者,至少大部分不是。人們去798和去南鑼鼓巷,在心理訴求上沒有本質的區別,遊客需要的不是一種精神上的啟發,而是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比如在798,各個入口處寫著「798」的招牌下是人們爭相留影的「聖地」。
   很多藝術區,其實已經變成「藝術區遺址」,但它們依然是城市裡「逼格」最高的地方,人們仍然將其作為自豪感來源之一。
   今年1月到上海,當地朋友推薦我去田子坊,到了之後發現,餐廳、咖啡館和工藝品商店是其中的主角,這裡最適合用餐和談戀愛。田子坊也曾是藝術家自發聚集形成的藝術區,起始於1998年畫家陳逸飛在此租用閒置廠房建立工作室。
   不管怎樣,商業對藝術這一旗號的需要,本身不是壞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社會審美能力和物質承受能力的提高。在798的一家畫廊,一名藝術品經紀人告訴我,因為供應充足,藝術品已經平民化,一幅畫作原件,低端的只需要幾千元甚至幾百元,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因此它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家裝行業的一部分。
   然而商業與藝術無論如何相互滲透,仍然抹不去兩者之間基因上的排斥。商業最強大的能量就是推高地租成本和生活成本,製造以喧囂為外在特點的繁榮,而這些都會趕走藝術家。
   從經濟關係上開始思考,就能慢慢指向藝術區的社會性起點。
 
   精神流浪者的「收容所」
   從被組織的程度上看,藝術家分兩類:體制內藝術家和自由藝術家。自發聚集而形成藝術區的,絕大部分是後者。
   在藝術完全服務於政治需要的時代裡,基本不存在自由藝術家,他們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工業化進程中,和農民工、個體戶一起登上歷史舞臺的。
   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區,一般都脫胎於城市裡廢棄的廠房,或者郊區的村莊。從群體特性上看,藝術家的天賦讓他們總能「變廢為寶」,同時再前衛的藝術家在生活空間上大多都對老舊和傳統有解不開的熱衷—社會疊加在自然之上,而藝術家的價值在於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疊加於社會之上。
   物質原因則更具有解釋力—因為藝術家大部分都很窮。無論是北京的798、草場地、宋莊、上苑、酒廠,還是上海的莫幹山、田子坊,廣州的小洲村,深圳的大芬村,成都的藍頂,重慶的黃桷坪,藝術區早期形成的最重要的條件都是低廉的租金。
   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宋莊,是在1994年開始形成的。最早到來的包括慄憲庭、方力鈞在內的數十名藝術家,原本在圓明園旁的村子聚居,後來被趕走,四處考察後看中了交通相對便利的宋莊。
   據慄憲庭回憶,如今藝術家最集中的小堡村,當時1/3的房子都已倒塌,當地人生活貧困,老吳則說,到今天為止,宋莊還有吃不飽飯的農民。藝術家和農民,一方承受能力有限,一方租金要求不高,兩者因此互相需要。
   農民工、個體戶、自由藝術家在歷史舞臺上一同出現,但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價值位置卻有天壤之別,農民工仍然繼續著社會機器的「螺絲釘」使命,個體戶作為一種逐漸被認可和鼓勵的身份而正當地存在,而自由藝術家則一直被視為新的結構中的異質體。
   這批藝術家被從圓明園藝術村趕走,正是因為他們被視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到達宋莊之後,他們的奇怪外形及莫名其妙的作品,也不能被當地農民接受,最終停留下來,是因為當時小堡村書記崔大柏目光長遠,力排眾議。
   宋莊這才成了自由藝術家的「根據地」。關於根據地,毛主席有過一個很有趣也很精準的比方:根據地就像人的屁股,有屁股,人才能坐下來,而不是一直走或一直站著,最終垮掉。宋莊就是早期漂泊在北京的那群自由藝術家的「屁股」。
   位於朝陽區的798工廠閒置的包浩斯風格廠房,也在2002年引起了藝術家們的注意。它和宋莊的一致之處的是租金低廉,不同之處則在於,798的廠房出租整體控制在一家企業手上,一開始就是以資本的角色出現的,這也就註定了它與宋莊後來的命運分化。
 
   並不神秘的群居
   藝術區留給社會公眾的神秘感和嚮往感,是因為「藝術家」這一名詞。英文「Artist」,如果按本義翻譯為藝術工作者,就是一種普通職業。而一個「家」字,在中國社會心理中長期代表著一種高級榮譽,藝術區於是給人一種「大師薈萃」的感覺。
   事實上,身在藝術區的藝術家,大部分就經濟地位而言其實處於社會底層。八九十年代那些主動放棄體制內身份,或者從「單位」離開的藝術家,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藝術家,而在新世紀以後,「自由藝術家」很大程度上是「藝術失業者」的同義詞。
   各大城市的知名藝術區,主要形成於新世紀初到2008年之間,其實就是這一時期藝術專業人才極端過剩的結果。起於大學擴招,終於金融危機造成的市場萎縮。
   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高校數量劇增,到2004年,全國有2000多所高校,其中有700多所設立了藝術類專業,當年招生人數達到26萬多人。廣州小洲村最早成為藝術區是因為嶺南畫派關山月、黎雄才等大師在此建立工作室,而後來則因為靠近廣州大學城而成了藝考學生租住備考的大本營。
   畫家西茜對我談及繪畫的「學院派」問題時說,以往「學院派」是少數,而在新世紀以後「學院派」每年畢業幾十萬人,已經不是一種專業主義的代名詞。相反,爆炸性增長造成教師、學生質量不斷下降,一部分藝術畢業生甚至連基本功訓練都不充分就畢業了。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直到2005年的一次井噴才形成於一定規模,這一規模依舊不足以容納如此之多的藝術生就業。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2005年藝術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不足30%。
   未能就業者,要麼轉行,要麼就成為「自由藝術家」。而此時,早期那批進入藝術區的藝術家中有少數人已經實現個人的「成功」,可以憑藉自由的創作獲得巨大的回報,他們於是成了一個個「神話」,將那些未能就業而又不甘心轉行的藝術類畢業生吸引到了藝術區。
   老吳說,在宋莊,半年賣不出一幅畫的大有人在,於是一些人失望地離開,一些人兼職其他行業,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源源不斷地到來,這個地方就成了流水戰士的鐵打營盤。
   所以,藝術區裡的生態一點也不神秘,簡單地說,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藝術領域的提前版本。我在2014年專門調查過義烏的「淘寶第一村」青巖劉,其內部社會生態和人員流動的心理機制與很多藝術區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老吳所說的「宋莊有幾萬名藝術家」,其實是「產業鏈」意義上的,他把從藝術作品生產到策展人、經紀人以及畫廊、承銷商等一整個鏈條上各環節的成員都稱之為「藝術家」了。
   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社會印象中「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們為什麼看上去總是熱衷於群居?
   其中一部分答案是,因為在群居條件下,一種產業生態可以圍繞藝術品生產這一核心而形成,從而幫助藝術家們連接他們不熟悉的藝術品流通環節。
 
   商業是只杜鵑鳥
   相對於主流社會而言,藝術家群體的同類聚居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特異性,反而有加強作用。
   他們的性格、氣質與價值觀,在主流社會很難找到共鳴,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身份相似或相同的群體,來共同確認一些不同於主流社會的喜好、行為、規則的正當性,藝術區就滿足了這一心理需求。然而群體對個人特質有淹沒傾向,容易消滅自我,為了在群體中證明自我,很多另類的「作品」就出現了。
   在老吳的藝術家朋友中,有吃大便的,有當眾做愛的,還有把自己的一根肋骨手術取出後鑲金展出的。在「藝術行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樂於顯露自己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分道揚鑣。
   考慮到藝術表現方式的千門百類,這些行為與價值都可以以藝術的名義予以理解。而且因為藝術家群體與社會大眾的天然疏離,他們對社會的真實影響也十分有限,主要目的是在圈子內獲得認知度。所以,藝術家群體內部的各種「醉態」,並不會從根本上殺傷藝術區這一社會生態。
   真正可能瓦解它的只有商業。
   798和宋莊,作為從城市內的廢棄工廠和遠離城市的農村分別改造而來的藝術區各自的代表,都在商業面前難以招架。最突出的矛盾是商業製造了高地租,使得相當一部分作為「精神流浪者」的藝術家無法承受繼續逗留的成本,只能離開。
   最具破壞性的商業是地產業,位於城市裡的798,在地產業包圍下,租金以極快的速度攀升,藝術家已無容身之所。宋莊遠離城市,有一些慄憲庭所說的「私地產」出現,但畢竟沒有成為規模地產商覬覦的目標,雖然房租也已經從早期的幾百元上升到幾千元,藝術家們仍能勉強支撐。
   藝術評論人仇海波在分析宋莊的蛻變時感慨,「藝術家似乎常常是在給資本、商業或政府作嫁衣……往往容易被利用,利用完了、沒有價值了,就不了了之了。」
   不得不說,這是藝術區幾乎無法逃脫的命運,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
   商業是一隻杜鵑鳥。藝術家群體這些各種各樣的「鳥類」找到一個地方安家,然後勤勉地築巢產卵之後,杜鵑鳥悄悄地把他們的卵推出去,產下自己的卵。於是藝術家們辛勞撫養長大的,最終是別人的孩子,隨著孩子長大,就發現越來越不像自己。
   然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這不正是這群另類而「不穩定」的、曾經四處不受待見的人最終被接納的根本原因嗎?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誌、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誌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

相關焦點

  • 母雞下了「變種蛋」?專家說這其實是杜鵑鳥蛋,雞窩被鳥給佔了!
    我家雞窩裡發生了件怪事,最近幾天母雞下了不少變種蛋。   「今天上午我給雞餵食的時候注意到雞窩裡除了正常的雞蛋外,還多了幾顆比一般雞蛋小很多的黑色怪蛋。」好奇的吳女士特地把這些奇怪的蛋撿了出來,拍照發到朋友圈,這些變種蛋立即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一些網友猜測這不是雞的變種蛋,而是鵪鶉等鳥類的蛋。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杜鵑鳥雛鳥拱蛋要分析部分杜鵑鳥為什麼會託卵寄生,如果從遷徙性鳥類和留鳥的特點來分析,也許會找到答案。為什麼呢?不會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南方本地留鳥,而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會遷徙的。會不會是因為遷徙時間緊迫,杜鵑鳥認為託卵寄生會讓自己的後代存活率更高?但是我們研究了其他會寄生的鳥類,這個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
  • 杜鵑鳥的媽媽是燕子?真實版的「鳩佔鵲巢」上演了
    大家都聽說過成語「鳩佔鵲巢」,近日,北戴河區牛頭崖鎮大泥河村村民李益國家的燕子窩裡竟然孵出一隻杜鵑,上演了真實版「鳩佔鵲巢」。今年開春,有兩隻燕子飛到李益國家屋簷下,在簷下的木樑上築了窩,安家落戶孕育寶寶。大概一個來月前,李益國發現,燕子窩下方的窗臺上有兩個摔碎的燕子蛋,「好好的蛋咋從窩裡掉出來了?」
  • 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他通知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但是,我有時分以為,迷信是一種煞風景的工具,並且,比擬義山師長教師提出的那些,迷信有時分煞風景更甚。由於,迷信通知我,杜鵑鳥並非一種仁慈的鳥兒。
  • 一個接一個的把蛋推出窩外,小杜鵑的手段,是真的夠狠!
    你們有沒有聽說「鳩居鵲巢」,這句成語是比喻:強佔他人的居處,而用這句成語,形容 動物界的一種鳥類,是十分恰當的,那就是杜鵑。杜鵑,在我國古代,名聲很好,很多的 詩人還紛紛為杜鵑填詩作詞,不過如果他們真的了解杜鵑的所作所為的話,估計會從 棺材裡爬起來,一巴掌把杜鵑給拍死!
  • 一個接一個的把蛋推出窩外,小杜鵑的手段,是真的夠狠
    ,不過如果他們真的了解杜鵑的所作所為的話,估計會從 棺材裡爬起來,一巴掌把杜鵑給拍死!杜鵑將目光方向了別的鳥類的窩,杜鵑會趁別的鳥媽媽外 出的覓食時候,偷偷的跑去宿主的窩裡下蛋,有時候就算鳥媽媽還在,它也會強行把鳥媽媽趕走,然後下自己的蛋,為了防止被鳥媽媽發現,杜鵑在下蛋之後,還會偷偷的把宿主的蛋給吃掉一個,在別人的窩裡下蛋,要別人幫養孩子也就算了,還吃掉宿主的鳥,這手段真的是太狠了。
  • 杜鵑鳥生子百鳥巢
    杜鵑鳥的叫聲像是「布穀布穀」,所以也稱杜鵑為布穀鳥, 杜鵑科鳥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杜鵑鳥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普通杜鵑身長約16釐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
  • 南湖:葦鶯哺育杜鵑鳥寶寶(組圖)
    大葦鶯(右)叼著食物飛到杜鵑寶寶身邊.  7月22日早晨,在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裡,一隻杜鵑幼鳥站在湖畔木棧道的護欄上,不時扇動著翅膀,發出呼喚媽媽來餵食的叫聲。在空中,兩隻成年杜鵑舒展著長長的翅膀,飛行中悠閒地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絲毫沒有理會小杜鵑的叫聲。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雌杜鵑鳥為了多生孩子,每年3月到7月都在持續生蛋,一年大約能生15枚。但是杜鵑的蛋孵化很快,只要12天左右雛鳥就會從蛋裡鑽出來。於是雌杜鵑鳥的處境就是這樣的:第一批蛋裡的雛鳥剛孵出來,需要餵食了,第二批蛋則已經在它們的肚皮裡蓄勢待發了。雄杜鵑鳥既然妻妾成群,斷然不可能擔當哺育後代的責任,只專心做個渣男了。雌杜鵑鳥也沒法一邊孵蛋一邊還能哺育雛鳥啊,只好」拜託「別的鳥幫忙了。
  • 鳩佔鵲巢說的是誰,杜鵑鳥有哪些惡習
    他告訴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可是,我有時候覺得,科學是一種煞風景的東西,而且,相比義山先生提出的那些,科學有時候煞風景更甚。因為,科學告訴我,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 動物奇趣:雌杜鵑為什麼把蛋下到別的鳥窩裡
    大自然講究的是平衡,所以儘管雌杜鵑把蛋下到別的鳥窩裡,給鳥族帶來不少損失,可是在消滅森林害蟲方面,很少有誰能比得上它。  不過,最近還有些研究人員試圖從養育子女角度試圖為杜鵑平反,至少對雌杜鵑在養兒育女方面的「不負責任」行為作出下列兩種解釋:1、雌杜鵑此舉是為了不讓孩子被貪食的父親吃掉,因為兇殘的雄杜鵑是見剛下的蛋便吃;2、雌杜鵑平均每年得下15枚蛋,只是中間間隔的時間很長,一般得從3、4月下到7月,所以即使它有時間抱窩,卻沒功夫餵養,結果第一隻雛該餵食了,可第二枚蛋剛剛孵,以後的十幾枚蛋還不知該如何處理
  • 南風窗網
    孫恆海告訴《南風窗》:不管怎樣,得先把觀眾拉進劇場才行。而走進劇場看話劇,只是話劇整個鏈條中的「冰山一角」。   中國話劇的發展,背後是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在大眾文化的大背景下,話劇要保持小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品格。同時也要尋找與大眾文化的連接點。」李伯男告訴《南風窗》。   以李伯男為藝術總監的工作室已經布滿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這是李伯男的話劇商業演出的通道和模式。從而一個城市的劇場對他來說特別重要,「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書店和劇場,那就是一片沙漠。」
  • 尋找身邊的鳥蛋
    生活中,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鳥巢,裡面還有幾枚蛋。看過這篇鳥蛋鳥巢的大揭秘後,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家窗口的蛋是它的呀!」戴勝在野外,戴勝喜歡在大樹的樹洞中或者巖石縫隙間築巢繁殖。而在城市裡,很多樹洞都讓園林工人用填充物堵死,以保護大樹不被進一步侵蝕。
  • 杜鵑鳥是金腰燕最大的天敵
    很多喜歡燕子的朋友都知道燕子是一種特別沒有壞心眼的鳥,但是鳥善被鳥欺,遇到杜鵑鳥金腰燕就要承受失去孩子的後果。,它們的羽毛都要長出來了,那可是燕子夫婦不眠不休孵化了整整半個多月才孵化出來的燕子寶寶,就這麼被該死的杜鵑鳥給害死了,我當時發誓一定要捕捉到杜鵑鳥,把它殺死,為我家的7隻燕子寶寶報仇。
  • 杜鵑鳥想偷偷借巢下蛋,沒想被知更鳥發現,遭到一頓「暴打」!
    眾所周知,杜鵑鳥自己是不築巢的,它的孩子都是別的鳥類幫忙養大。據《每日郵報》6月4日報導,一野生動物攝影師拍到一組知更鳥大戰杜鵑鳥的精彩畫面,雖兩者體型相差巨大,但戰鬥之激烈讓攝影師驚嘆不已。隨後知更鳥更是落到杜鵑背上,這過程中雙方交互攻防,激烈程度讓攝影師驚嘆不已。據艾倫表示,最後結果是知更鳥「守巢」成功,杜鵑鳥離去。杜鵑鳥,屬鵑形目杜鵑科,體型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而且飛行急速無聲。杜鵑因常常「布穀、布穀」的給老百姓們報春,所以被稱為「布穀鳥」。
  • 讓人又愛又恨的杜鵑鳥
    大家刷抖音的時候都會看到長的比杜鵑鳥還小的葦鳥給杜鵑鳥餵食的視頻,葦鳥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給杜鵑鳥投餵食物,然後杜鵑鳥轉個身將排洩物噴出,葦鳥將它的排洩物銜起來丟到巢外。,有杜鵑鳥出沒的地方一定會有小鳥寶寶遭殃。
  • 雌杜鵑鳥借窩繁殖,只因遇到妻妾成群又不顧家的「渣男」
    在鳥類當中杜鵑鳥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我們對杜鵑鳥的了解大都從一些書籍的故事,比如杜鵑啼血。此外還有和它同名的杜鵑花。最有名的莫過於「鳩佔鵲巢」這個成語了,這個成語中的"鳩"指的並不是斑鳩,而是杜鵑。交配後的杜鵑都會將自己的蛋悄悄產在其它鳥的鳥窩裡,比如喜鵲的鳥窩,甚至一些較小體型的鳥如畫眉、葦蔦窩也不放過。
  • 杜鵑鳥會把自己的孩子寄養在別人家,杜鵑鯰魚也會
    之前小編跟大家講過杜鵑的故事,杜鵑鳥會將自己的蛋下到別的鳥的巢穴中,而且杜鵑鳥的孵化期較短,會先孵化出來,然後將其他的蛋丟出去。魚裡面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事情是這樣的:在非洲大陸東部,有處綿延6000千米,縱貫大地南北的裂縫,人稱東非大裂谷,其中有三大湖——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
  • 天藍色的鳥蛋:你見過嗎?-動物,鳥,鳥蛋,天藍色, ——快科技(驅動之...
    最近,一則發生在南京紫金山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人們在鳥巢裡發現了五顆鳥蛋,大約鵪鶉蛋大小——這不奇怪,重點是這些鳥蛋都是萌萌的天藍色。隨後,有人正確指出了,這是棕頭鴉雀的蛋。那什麼是棕頭鴉雀?它們的蛋都是藍色的嗎?鳥蛋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