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政敵,為何多爾袞殺了豪格,卻放過了鰲拜和索尼

2021-01-16 七號說三國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想接替他做皇帝,但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想做皇帝,兩人隨即因為皇位展開了爭奪。同時,滿洲八旗中的兩黃旗,害怕丟失它們上三旗的地位,也反對多爾袞做皇帝,最終在豪格,以及鰲拜、索尼等兩黃旗大臣的反對下,多爾袞沒有做成皇帝,但是他因為扶持之功,做了福臨的攝政王。

多爾袞又找機會,扳倒了和他同做攝政王的濟爾哈朗,這讓他實現了大權獨攬。隨後,多爾袞開始了清除異己活動,豪格,以及反對他的鰲拜、索尼等兩黃旗大臣,成了多爾袞的重點打壓對象。

豪格是鑲藍旗旗主,手握重兵,所以他是多爾袞的眼中釘肉中刺,對多爾袞威脅很大,多爾袞做攝政王后,以豪格曾言語中傷自己,將其議罪並削爵。但是大清入關後,豪格又因平定中原有功,恢復了原封和碩肅親王。同年,豪格又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建立了赫赫功勳。

順治三年,豪格被清廷任命為靖遠大將軍,率兵西徵,他平定了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幫助滿清拿下了西北,但是豪格班師回朝後,就被多爾袞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下獄,隨後,豪格被多爾袞害死在了監獄中,年僅四十歲,直到多爾袞去世後,順治才給豪格平反。

相對於豪格,索尼和鰲拜的結局略微好一些。

反對多爾袞的兩黃旗八大臣,在多爾袞得勢後,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和冷僧機4人倒向了多爾袞,並告發圖賴、圖爾格兩人說多爾袞壞話,導致圖賴、圖爾格被清廷削去宗籍,貶為庶民。圖賴、圖爾格失去權勢後,對多爾袞沒有威脅了,多爾袞也就放過了他們。索尼和鰲拜因為功勳多,威望高,為人正直,不肯向多爾袞屈服,也沒有把柄,所以多爾袞不容易除掉他們。

多爾袞做攝政王之後,免了索尼啟心郎的職務,但仍然讓索尼管理六部,不過多爾袞雖然不滿索尼,但是也找不到處理索尼的理由。後來索尼被人告發將內褲的漆琴贈予了他人,多爾袞才以此為藉口,削去了索尼爵位。順治五年,貝子屯齊告發索尼在皇太極去世後,和圖賴等人準備謀立豪格為皇帝。多爾袞又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將索尼奪官抄家,讓索尼去給先帝守陵。

多爾袞想處理索尼,但實際上,他找到的兩個接口,將內褲的漆琴贈予了他人,是小事一樁,索尼支持豪格做皇帝,又是人盡皆知的一件事,都不足以治索尼於死罪,所以多爾袞只是奪了索尼的權勢,讓他遠離權力中心,索尼對多爾袞構不成威脅後,多爾袞也就沒有再繼續打壓索尼。

多爾袞對鰲拜的打壓力度更強。順治元年,阿濟格私下稱呼順治為「孺子」,多爾袞下令將阿濟格「稱上為孺子」之語傳示曉諭,鰲拜等人顧及英親王情面,沒有照辦,多爾袞以此讓鰲拜將徵討李自成的軍功不準議敘,還罰銀100兩。隨後,鰲拜又因庇護索尼,幾次獲罪並被革職。

順治五年,鰲拜在徵討完李自成後,他手下因冒功邀賞被懲罰,鰲拜受牽連,議處「應革職,罰銀一百兩」。隨後貝子屯齊告發鰲拜等人曾試圖謀立豪格,鰲拜因此被判死罪,得旨"罰鍰自贖"。四月,鰲拜又被人告發在皇太極死時"擅發兵丁守門",再次論死,改革職為民,得旨免革職。短短數月月時間,鰲拜兩次被判死刑,受到的打壓不可謂不重,但鰲拜最後都因功逃過一死。

順治七年,多爾袞又以"違令瀆請"的罪名,追究鰲拜包庇之罪,論死,後改免死罰贖、降爵。多爾袞去世後,對鰲拜的打壓才算結束。

多爾袞殺豪格,是因為豪格手握重兵,支持者眾多,對自身的威脅很大,而索尼和鰲拜對自身的威脅有限。同時,大清剛進入關內後,正是用人之際,所以大將幫助他們對付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南明政權等反清力量,再加上鰲拜和索尼是兩位功臣,多爾袞在罪名不充分的情況下,不敢隨意殺掉他們,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將領的不滿,讓功臣寒心,所以多爾袞在自身的地位不會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基於大局考慮,不敢殺掉索尼和鰲拜這兩位沒有犯大錯的功臣。

相關焦點

  • 多爾袞執掌朝政時,索尼、鰲拜等大臣在幹什麼?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多爾袞執掌朝政時,索尼、鰲拜等大臣在幹什麼?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當多爾袞執掌朝政的時候,索尼和鰲拜什麼事也幹不了,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忙著保命,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多爾袞給安個罪名處決。這樣的答案,想必肯定出乎大家的意料。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索尼是輔政大臣的首輔,他死前做了什麼決定,幫助康熙除掉了鰲拜
    索尼堪稱八旗入關第一文武全才,當了首輔大臣之後卻渾渾噩噩,任由鰲拜專權,臨死前才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為康熙扳倒鰲拜立了大功。清朝初期,尤其是努爾哈赤時期,八旗貴族大多瞧不起漢人和漢人的學問,皇太極和正黃旗的索尼一家子除外。索尼和父輩一樣精通滿、蒙、漢3種文字,同時又沒有落下八旗的看家本領騎射,深受皇太極的喜愛。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你看康熙背後是誰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玩「布庫」遊戲,就在鰲拜進見的時候,將鰲拜逮捕。當時鰲拜是顧命大臣之一,又是鑲黃旗重要將領,手握40萬大軍,為何鰲拜寧死不推翻康熙呢?首先,鰲拜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崇德二年(1637年),當時皇太極讓碩託、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打皮島,毛文龍鎮守的皮島很堅固,清軍久攻不下。
  • 康熙時期權力最大的中堂,遠超鰲拜,多爾袞都奈何不得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輔政大臣中的老大首輔索尼的故事,他堪稱康熙時期權力最大的中堂,遠超鰲拜,多爾袞都奈何不得。索尼出身於滿洲正黃旗,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大學士,可謂是出身高貴。他的祖上是赫舍裡氏,在整個女真族很有地位,所以一直被皇上重用。他十八歲的時候,就被皇太極封為一等侍衛,並且兼任少騎蔚,可見出身對於索尼的成長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 鰲拜真面目
    ,這就導致滿洲權貴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矛盾,其中競爭力最大的兩個人選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從實力上來說,豪格擁有兩黃旗的支持,而多爾袞則有兩白旗的支持,因此不相上下,形勢也極為嚴峻,鰲拜當時是鑲黃旗的大臣,也是這場皇位繼承爭奪中的關鍵人物,鰲拜跟兩黃旗的其他大臣主張是一樣的,那就是繼位的君主必須是皇太極的兒子,而不能是他的兄弟。
  • 順治去世時,留給康熙4大輔政大臣,為何最後會變成鰲拜專權
    由於多爾袞的專政,順治對輔政大臣比較反感,但遺憾的是,他當皇帝時只有6歲,必須要輔政,才能輔政;而順治死時,康熙只有8歲,又是少年皇帝,需要輔政,才能輔政。為了避免多爾袞再犯,這次他跳過愛新覺羅王族,選了4位外姓大臣為輔政大臣。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1、內鬼更可恨,班布爾善只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勳親,沒有太大的功績和門生故吏,殺了還可以震懾家族想吃裡爬外的。2、鰲拜是有戰功,又是輔政大臣,在朝多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特別是軍中影響。如果殺了容易引起這些人的反撲或者在他們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在這期間,鰲拜始終沒有反抗,即便康熙宣讀完罪狀之後命人將他下獄,他依舊沒有反抗。只是最後,康熙本想殺了他,他才要求見康熙一面。在獄中,鰲拜脫掉上衣,身上滿是傷痕,每一處傷痕都是早年徵戰留下的結果,其中一道極其兇險的傷疤,更是為了救皇太極才有的。不知道少年康熙是被震懾住了,還是深深感動了。最終康熙沒有殺鰲拜,只是將他終身監禁。鰲拜被囚禁後,鬱鬱寡歡,很快病死了。
  • 清朝權臣鰲拜被擒之後,為何沒有被殺?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鑲黃旗和正黃旗兩旗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而正白和鑲白兩旗則擁立睿親王多爾袞,雙方互不相讓。鰲拜和效忠皇太極的將領,則用武力逼迫多爾袞做出讓步,多爾袞見議事的崇政殿周圍,多數是由正黃旗鑲黃兩旗的精銳把守。在此情形下,多爾袞只好做出讓步,提出改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由自己和濟爾哈朗輔政,這個方案得以被雙方接受。
  •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
    鰲拜,出身將門,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滿洲鑲黃旗人。因為鰲拜的騎射功夫極高,又是滿洲第一巴圖魯,在早年曾跟隨皇太極立下赫赫戰功,深受皇太極看重,也是皇太極心目中的忠臣。皇太極死後,因為沒有立儲君,當時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之間開始了競爭,而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儲君之爭的關鍵人物。
  • 歷史上的鰲拜是怎樣一個人?身犯30條大罪為什麼還能免死?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兄弟、睿親王多爾袞為皇位繼承權展開激烈爭奪,作為皇太極心腹的鰲拜堅定站在豪格一邊。由於雙方相持不下,形勢一度非常緊張。最後關頭,鄭親王濟爾哈朗出面調停,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繼位。多爾袞順水推舟接受了這一提議,並以輔政王身份把持了朝政大權,而豪格以及支持他的鰲拜等人因此失勢。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顯然,鰲拜能在死後被康熙、雍正厚待,這恰恰就說明鰲拜並非沒有叛亂之舉,對愛新覺羅始終是忠心耿耿。對於順治一脈的清帝來說,鰲拜的功勞絕對是卓越的。若沒有鰲拜、索尼等這些對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兩黃旗將領的堅決擁立,反對多爾袞繼位,這帝位根本就輪不到順治帝來坐。而若連順治都做不了皇帝,又哪有康熙、雍正這些後繼之君的事呢!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病逝,由於沒有留下遺詔,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是當時皇位的兩個最強大的競爭者。 當時鰲拜是鑲黃旗的護軍統領,也是這場奪位之戰中的重要人物。 鰲拜因感念皇太極的信任和器重,誓死擁立皇長子豪格,不惜以命相爭。
  • 康熙之所以能除掉鰲拜,是孝莊太后用了一計,但鰲拜卻沒看出來
    因他去世得匆忙,還沒來得及留下遺囑立誰為新帝,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正式展開。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覬覦皇位。最終,皇位落在了年僅六歲的福臨身上。或許是多爾袞從大局出發,為了避免內亂而做出退讓。但促成這一切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孝莊在幕後的推動。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繼承皇位的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此時也只有8歲,為了防止類似多爾袞宗這種室親王攥權事件的再次發生,順治皇帝選擇了四位異姓託孤大臣,依次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史稱「四大輔政大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鰲拜絕對是飛揚跋扈、目無君上而硬行為之,絕非康熙皇帝本意。 鰲拜後續種種藐視少年康熙皇帝之劣跡不勝枚舉,本文就不做一一詳述,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幾個問題:他鰲拜究竟何德何能,有何背景,為何除了蘇克薩哈,滿朝王公文武無人再敢挑戰鰲拜權威?一直充當康熙皇帝「保護傘」,也就是後人都習慣稱她為「孝莊」的皇祖母,為何沒有出面阻止鰲拜?
  • 鰲拜和多爾袞誰厲害?鰲拜到底是怎麼死的?
    鰲拜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鰲拜和多爾袞誰厲害?論權力:當然是多爾袞了,多爾袞是攝政王,權利相當於皇帝。鰲拜只是輔政大臣之一,最巔峰時期也不是一言九鼎。
  •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鰲拜,還原歷史上最真實的他。 鰲拜(1610年—1669年),出生於滿洲望族瓜爾佳氏,是「上三旗」的鑲黃旗人。他歷經了天聰、順治和康熙三朝,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對滿清入關並統治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6歲的康熙皇帝扳倒60歲的鰲拜,為何沒有將他殺掉?
    考慮到這一點,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在遺詔中給他安排了4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實,當年順治皇帝繼位時,年齡也很小,只有6歲,也是在兩位輔政大臣(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輔佐下,得以成長起來,直至親政。1667年8月,14歲的康熙皇帝正式親政。照說,親政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可對於康熙皇帝來說,卻很頭疼。
  • 被康熙恨透了的鰲拜,為什麼沒被康熙殺死?
    正是皇太極和努爾哈赤的奮力拼搏才使得滿族逐漸的發展了起來,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然而皇太極死了之後,皇太極的弟弟,順治的叔叔多爾袞不甘心了,他不甘心於現在的地位,對皇位有了想法。可以說在當時,多爾袞是王位的有力爭奪者,其實本該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繼承皇位,但是由於他的"假意謙讓"讓多爾袞抓住了機會剝奪了他繼承皇位的機會。如此說來,多爾袞坐上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