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4歲陳賡妻子傅涯,為什麼不顧重病執意要去臺灣?

2020-12-07 詩珊涵義

三春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在當今這個社會裡,戰爭,一聽就是暴力性的詞彙,戰爭還存在著,戰爭隱藏在黑暗的角落,它們遠離普通人的生活。然而,把時間或視角轉到上個世紀,卻發現戰爭無處不在,人們無聲無息地呼救,無能為力,無處可救,當時內憂外患,但也湧現出無數英勇無畏的人物,他們走在時代的前沿,積極探索救國之路。

千百萬青年踏上戰場,為祖國獻身,為了能使中國站起來,實現崇高的理想,以自己的血肉為人民築起了一片天。雖然那一代戰火紛飛,妻子離別,甚至家破人亡,但在各種殘酷的手段之下,還是隱藏著一些小小的幸運和溫暖。

特別年代的感情總是會有不一樣的韻味,因為那個年代很艱難,讓這份感情也變得苦澀。這個人很厲害,他就是中國的開國大將,他就是陳賡,他一生戰功卓著,這位開國大將的感情生活也很溫馨。陳賡一生有兩個妻子,他的妻子也都是革命的傑出人才。其前妻王根英,就是妻子也是戰友,二人都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過貢獻。

作為上海人,王根英從紗廠的童工做起,進入工人夜校學習,在工人夜校受到先進思想的鼓舞,第二年就加入了青年團,當時陳賡擔任夜校教員,性格果敢的王根英很快引起了陳賡的注意,在那一年陳賡也向王根英表示了愛意。

但在那時,王根英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個人感受,所以也就沒給陳賡回信。由於社會急劇變遷,夜校關閉,而陳賡又返回湖南,這一段感情被認為會隨著時間慢慢衝淡。一直到1927年,因為一次會面,陳賡和王根英又見面了,陳賡覺得機會來了,終於擁抱了美人歸,也就是這一年的五月,兩人正式結了婚。但由於二人工作原因,一直聚少離多。在突圍時,王根英為了搶救文件,遭到敵人襲擊,不幸犧牲,陳賡內心十分悲傷,他承諾為王根英守節三年。陳賡的第二個老婆就是傅涯。傅涯此人生於小康之家,1938年就讀於延安軍政大學,畢業後在延安總政文工團工作。

在康復期間,陳賡與傅涯相識,傅涯以幽默的談吐和豁達的性格,引起了陳賡的注意,在交流中,傅涯被這位英雄所感動,兩人很快就熟悉了。可是因為陳賡要為前妻守節三年,又一再拒絕傅涯的請求,傅涯反而認為陳賡是個重情義的人。兩個最終在1943年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由於兩個人的工作關係,兩個人的生活還是在一起,聚少離多。

新中國建立後,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這段時間的工作卻更加繁忙。再一次把陳賡送到前線,但他的身體卻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只是他一點也不在乎。最後到了1961年,年僅58歲的陳賡在上海去世了。突然的陳賡去世對傅涯打擊很大,但傅涯一想到還沒長大的孩子,就收拾起了悲傷的情緒,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把孩子撫養長大,還每月給王根英的母親寄生活費。

事實上,傅涯的一生都是圍繞著陳賡生活的,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事情,陳賡死後,傅涯終於有時間完成自己的事情,她渴望能與親人重逢。由於傅涯到延安後與家人離異,幾乎沒有機會與家人聯繫,之後由於社會的變遷,傅涯的父母及其家人再一次前往臺灣,彼此隔絕了半個世紀,從此隔絕了。那時候,70多歲的傅涯不顧身體狀況,堅持要到臺灣,探望親人。而且她也沒有一個人從臺灣回來,她還把父母的骨灰帶回大陸,埋在自己的家鄉。也許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見到親人只是一段時間的事情,但對老人來說,見到親人的一面就很難了。

現在社會上老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什麼時候盡孝也成了一個問題。當今社會,年輕人越來越忙,家庭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年輕人並不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但年老的人,年輕人更忙,有時候當我們回首望去,卻發現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白髮了,而我們卻還在忙忙碌碌,沒有時間和他們喝一杯茶。

相關焦點

  • 1992年,陳賡妻子傅涯不顧重病執意要去臺灣,為什麼?
    陳賡先後娶過兩任妻子,在戰爭年代,她們都是優秀的革命人才。陳賡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與他相識於工人夜校,兩人既是師生也是戰友。王根英是上海人,在結束紗廠裡的童工生活後,受到革命的感召,激發了她心中的一腔熱血,於是進入了工人夜校學習,接受先進思想的進一步感召。
  • 1992年,重病的陳賡妻子傅涯,72歲高齡為何還要執意去臺灣
    在那個時候,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赫赫戰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人就是陳賡。他是中國的開國將軍,眾所周知,他除了一身戰功和名譽,他還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陳賡一生中,他有過兩任妻子。之後因為社會的變化,夜校關閉了,陳賡也回到了湖南,他們之間的感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直到1927年,在一次會議中,陳賡和王根英重新相遇,這一次兩人在一起了並且結為夫妻。不過在婚後,兩人因為各自工作的原因,也是聚少離多。之後王根英在一次突圍中,犧牲了,陳賡對此非常的傷心,並且發誓為王根英守節三年。
  • 宋慶齡問陳賡帶多少兵,陳答20萬,宋慶齡:怎麼不如四期的林彪
    24年10月,陳賡參加了孫中山指揮的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期間,孫中山出於對革命青年的愛護,親自找陳賡談了話,因此陳賡就認識了比他大10歲的宋慶齡(宋慶齡1893年出生,陳賡1903年出生)。 1932年11月,陳賡離開鄂豫皖蘇區到上海治療傷腿,就是宋慶齡的表兄弟牛慧霖醫生為他主治的。
  • 陳賡大將的愛情路:三封情書度情關
    陳賡深受祖父影響,立志從軍,為國盡忠。陳賡自幼讀私塾,識文斷字,1916年,時年13歲,投筆從戎,參加湘軍。在戰火中成長,鍛鍊自己的意志,1924年,陳賡入黃埔軍校一期就讀,在學校裡積極活躍,深受當時在校周恩來的賞識。而陳賡愛情的相遇卻是在入讀黃埔軍校之前。1923年,陳賡受黨組織委派,擔任上海工人夜校的教員,在學校裡,陳賡遇到了自己未來攜手一生的伴侶。她就是王根英。
  • 得知陳賡逝世,粟大將癱坐在地,拖病體與李克農送陳賡骨灰回京
    第一次見面陳賡和粟裕兩位大將都是湖南人,陳賡的家鄉是湖南湘鄉,粟裕的故鄉是湖南會同,兩人年紀也差不多,陳賡只比粟裕大4歲。親密合作要論資歷,陳賡自然更老,但是要論軍事能力,粟裕顯然就要高出一籌了。淮海戰役中,兩位將軍率部在淮海戰場上遙相呼應,屢立戰功,戰役進行到第三階段時,陳賡還專門組織了一個參觀團到華野學習作戰經驗。而到了建國後的1951年9月,粟裕從蘇聯結束治療回國後,被任命為總參謀部主管作戰的副總參謀長,得知這一任命,粟裕謙虛地說自己水平有限,不能勝任,並推薦陳賡來擔任這一職務。
  • 他16歲加入紅軍,從鬼子手裡救出戰友,陳賡每次提起他要起立敬禮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陳賡大將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新中國十大將軍之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當然讓他自己一個人扛著槍去打仗也是不可能的,陳賡將軍手下有一批猛將良卒,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那麼多的勝仗。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戰將有周希漢、李成芳、陳康和查玉升等四大猛將。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都被授予了將銜,三個中將一個少將。但是你們知道麼,還有一員猛將,絲毫不遜色於這四人,但是可惜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一次戰鬥中犧牲了,就連陳賡將軍每次再提起他,無不起立敬禮。這位猛將就是楚大明。
  • 19歲的丈夫害怕74歲的妻子「太有魅力」,把杜絕劈腿關起來
    簡介:印尼這個19歲的丈夫害怕他74歲的妻子「太有魅力」,把家關了杜絕劈腿這位19歲的丈夫擔心他74歲的妻子「太有魅力」會鎖定家庭杜絕「小王」19歲的李Yadi(SelamatRiyadi)三年前愛上了他玩伴的母親
  • 陳賡天性幽默,國共雙方的很多名將,都領教過他的惡作劇
    1927年南昌起義後,陳賡的腿受了傷,在盧冬生的陪同下,去上海治療。先扯兩句,這個盧冬生早年是陳賡家的牧童,後來跟著陳賡參加了革命,進步非常快,擔任過紅2軍團第4師師長、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一點也不比陳賡差,但可惜在1945年12月被蘇軍士兵誤殺,年僅37歲,太可惜了!
  • 62歲「鰲拜」自認很花心,一腳踏兩船16年,稱「風流者是英雄」
    5月29日,62歲TVB老戲骨王俊棠接受了媒體的專訪,大方分享了他的個人感情生活。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王俊棠竟然自認很花心,並稱「風流者是英雄」。先簡單介紹一下王俊棠,相信愛看港劇的觀眾朋友們一定不陌生。那些年他演過太多經典電視劇了。
  • 寶應56歲大叔將離世妻子眾籌醫藥費捐給16歲重病男孩~
    一位56歲大叔的心願:將離世妻子眾籌醫藥費捐給更需要的人 這是兩個不幸家庭的故事。韓兵來自第一個家庭,今年56歲,是寶應氾水成莊農民。10多年前,15歲的兒子因為身患急性淋巴性腫瘤離開人世。
  • 特務請陳賡去看戲,沒料到他笑著大聲說一句話,全場卻即刻大亂!
    1933年,陳賡在鄂豫皖蘇區與敵人作戰時,右腿負傷,隨後不得不秘密來到上海治傷。可是,一次在大街上,他遇到一個叛徒,對方突然抱住他大喊大叫,由此陳賡被捕了。 之後,國民黨對他又是勸降,又是施美人計,都沒有成功,只好把他送到南京進行關押。
  • 湖北農婦十幾年堅持做一件事!身患重病後,一個心願讓人淚目
    當我們提出要看她的畫時,老人的臉上會抑制不住地湧出笑意,是喜悅和滿足的樣子,沒有絲毫的害羞。她從臥室裡翻出箱子,一卷卷畫紙被整齊地放置在裡面,她像寶貝似的一張張打開,慢慢給我們講起她從煙盒子畫起的夢想。 「1976年,我才22歲,那時候在土橋小學當代課老師。學校的一面大黑板,我總會留一塊,畫點簡筆畫逗孩子們開心,有的時候是幾個小人,有的時候是神話故事。」
  • 「開心果」陳賡大將軍 曾救過蔣介石的命
    在當地提起陳賡,無人不曉。憑著練過武功,他「統率」著前村後巷許許多多的「娃娃兵」,經常打抱不平,懲惡扶弱。   陳賡剛滿13歲,就偷偷跑出家門投奔湘軍,開始了闖蕩江湖的生活,一桿比他高出半頭的大槍一扛就是4年。   在舊軍閥部隊的4年中,陳賡只落下一身疥瘡和滿腹失望。但他的閱歷卻豐富起來,直爽而不甘寂寞的性情令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選擇。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
  • 2008年,臺灣一將領解密真相
    蔣介石急了,親自就跑到前線去督戰。即便如此,還是不管用,部隊開始全線潰散。遭此大敗,老蔣羞愧難當,準備殺身成仁。此時的陳賡是連長,主要負責保衛蔣介石的安全。看到老蔣想不開,陳賡力勸他先撤退,待收攏部隊後再打。老蔣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但嚇得直打哆嗦,連路都不能走了。眼看敵人逼近,陳賡背起蔣介石就跑,跑到一條河邊,把老蔣送上一條船,安全撤退。
  • 耄耋老人20年如一日悉心照顧重病妻子
    令人欽佩的是,這位耄耋老人,20年來無微不至照顧重病妻子。特別是最近5年多來,妻子癱瘓在床,徐世俊更是無怨無悔地照顧她。丈夫在外工作 妻子挑起家庭重擔1941年出生的徐世俊,老家住宿遷經開區南蔡鄉蘇黃村。1958年從洋河中學應徵入伍,成為東海艦隊一名海軍戰士。1965年復員,被分配到四川鐵路系統,後調到南京鐵路分局電務段,一直在載波室工作。
  • 宿遷老人20年如一日悉心照顧重病妻子 且以深情共白頭
    令人欽佩的是,年近耄耋的老人,20年來無微不至照顧重病妻子。特別是最近5年多來,妻子癱瘓在床,徐世俊無怨無悔照顧的感人故事。丈夫在外工作 妻子挑起家庭重擔1941年出生的徐世俊,老家住宿遷經開區南蔡鄉蘇黃村。1958年從洋河中學應徵入伍,成為東海艦隊一名海軍戰士。1965年復員,被分配到四川鐵路系統,後調到南京鐵路分局電務段,一直在載波室工作。
  • 21年靠胃管進食 74歲大爺想再聽癱瘓老伴兒說句話
    家住鄭州的王成大爺今年74歲,70歲的妻子高小鮮21年前患腦血栓後癱瘓在床,連進食都要靠胃管,面對家庭的災難和生活的艱難,王大爺始終沒被壓倒,未來的每一天,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可憐的妻子。21年來,從一個丈夫到一名專業護理,他用7000多個日日夜夜形影不離的和患病的妻子從中年走到古稀,王大爺用樂觀面對人生,對未來永存希望,他說這輩子想再聽她開口說句話。王大爺年輕時在鐵路客運段工作,一年到頭都在火車上奔忙,妻子一邊工作一邊承擔著撫養兩個孩子的重任,他們雖然聚少離多,日子也過的其樂融融。
  • 康生曾經密令殺陳賡,是誰最後壓下指令?
    那時的陳賡已是戰功卓著,大名鼎鼎。因為自己的不慎,錯殺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戰將,不僅是中國革命的巨大損失,自己也將成為千秋罪人。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1932年底,開國大將陳賡因腿傷擬前往蘇聯醫治。途徑哈爾濱,一道對他的密殺令先他而來……近日,當年接令者李實(魏維凡)道出了這個塵封已久的、連陳賡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