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地理中國:永州之野產異蛇

2021-01-14 湖南在線

在湖南省永州市,一直流傳著一個駭人聽聞的傳說,據說,在永州地區生活著一種異蛇。這種蛇毒性猛烈,行蹤詭秘,「觸草木盡死。」但從古至今,卻幾乎無人見過這種蛇的真實模樣。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這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對於永州異蛇的描述。

有人認為,這種長相奇特而又毒性猛烈的怪蛇,很可能是一種尚未被科學界明確認知的特殊物種。也有人猜測,由於環境氣候等因素的改變,那種曾一度在永州地區大量存在的異蛇,也許如今早已蹤影難覓,甚至已經完全滅絕。

傳說中「黑質而白章」的異蛇究竟是何物種?它會是一種在深山裡繁衍千年之久的神秘蛇類,還是由於永州獨特的自然環境而演化出的新物種呢?

為了揭開永州異蛇的身世之謎,同時探究永州地區的地質地理狀況,《地理·中國》攝製組跟隨一支由地質專家和生物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察組,在永州的群峰溝壑間,展開了系統的考察。

攝製組一行來到了位於永州西南部的勾藍瑤寨,在村寨背後的大山中,攝製組發現了一條長度在一米五左右,通體赤紅色的赤鏈蛇,以及體色與周圍的樹葉十分相似的翠青蛇,兩條蛇皆為無毒蛇。

老鄉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他告訴我們,在他們家中保存著一些殘頁,上面的文字村中無人能識,但相傳,其中記錄著永州地區一些古時的奇聞異事。

經過多天的系統考察,專家將科考的重點鎖定在了一座人跡罕至的天坑之中。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考察組終於到達了天坑的核心區域。

在坑底行進了十多分鐘後,一個黑黢黢的洞口出現在了考察組的面前,考察組一行進入到這座洞穴之中,開始了更為深入的考察。不多時,考察組發現了一條蛇,這條蛇長度雖然不足一米,但在手電光的照射下,它的鱗片竟然閃耀著如夢似幻般的五色光芒。專家說,這種蛇的學名叫海南閃鱗蛇,是一種無毒蛇,屬於我國特有的物種。

考察組來到了九嶷山的三分石,專家解釋說,之所以能形成三分石這種三峰並峙的奇特地貌,主要是因為這裡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花崗巖,外層的花崗巖顆粒較粗,而中心位置的花崗巖質地細密。所以在長時間的風化侵蝕之後,外層的抗風化能力較弱的粗粒花崗巖基本全部脫落,只剩下了中心質地細密的花崗巖保留了下來。

在之後的地質運動過程中,巨大的花崗巖山體上出現了多條豎直方向的巨大構造節理,隨著節理不斷地發育擴展,才逐漸形成了眼前三分石景觀。

在山中尋找了不多時,附近的一陣鳥鳴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循著聲音望去,只見在不遠處的草叢中,出現了幾隻驚慌失措的幼鳥。

就在這時,眼前的一幕突發狀況讓我們每個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電光火石之間,一條大蛇突然從草叢中撲了出來,狠狠的咬住了雛鳥。透過凌亂的雜草,我們只能看到這條蛇那粗壯的身體和詭異的菱形花紋。

考察組一行再次在山中展開了考察。尋找了半個多後,只見不遠處,一條小蛇正在快速地遊動。透過雜草我們發現,這條小蛇竟然長著黑白相間的奇異花紋。專家告訴我們,這條蛇的學名叫做白鏈蛇,是遊蛇科鏈蛇屬的一種蛇類,是一種無毒蛇。

考察隊沿著河道中的巨石一路向前搜索,就在這時,在一條空間狹小的石縫中,考察組有了新的發現。只見眼前這條蛇頭部呈橢圓形,身上布滿了黑質而白章的花紋。

專家告訴我們,這條蛇的學名叫做銀環蛇,雖然它的花紋與白鏈蛇相似,但它卻是眼鏡蛇科的一種劇毒蛇。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劇毒蛇類,屬於我國「十大毒蛇」之一。

考察組現在所在的這條山谷,可以說是九嶷山山脈中毒蛇最為集中的區域。那麼,這裡為何會集中出現這麼多毒蛇呢?

專家解釋說,花崗巖的烘烤邊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地質標誌,它的出現說明這一區曾經歷過較為劇烈的地質運動,花崗巖巖體較為破碎,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破碎的巖體會沿著裂隙不斷崩塌。許多巖塊相互堆積在一起,就形成了地貌學上的倒石洞。而這些倒石洞中的空間,便是蛇類生存和捕獵的理想場所。

柳宗元筆下的「永州異蛇」,很可能並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生物,而是柳宗元在綜合了永州地區的銀環蛇、五步蛇等多種毒蛇的特性之後,加上藝術的合理想像而創作出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學意象。

永州,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樣本。

相關焦點

  •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引言:我們從初中課本裡學到過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篇第一句話「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
  • 永州,一座因蛇而出名的城市,地方特產多
    自從高鐵霸座女被曝光以後,不少人將目光鎖定在永州這個地方。永州,是湖南下轄地級市,自古以來就是湖南通往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的交通要塞。永州下轄二區九縣,人口650萬左右,經濟一般,處於湖南中等水平。不過,永州特產較多,有名的有永州血鴨、永州喝螺、永州異蛇酒、東安雞、油茶,以及江永香米、香柚、香芋,江華苦茶、道縣紅瓜子、道州灰鵝、新田薯酒、藍山黑糊酒、金桔等等。恐怕永州給大家最有印象的是《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這篇散文就是柳宗元當年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時寫得。
  • 關注|永州養蛇人堅持20年放蛇於「永州之野」每年放600—800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3日訊(通訊員 歐宇馨 安月 小莽)「永州之野產異蛇」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說》對永州描述。7月2日,永州的一位養蛇人周大武帶領他的養殖團隊,在當地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的指導下,將800多條養殖了2年的蛇放歸山林,種類有眼鏡蛇、五步蛇、烏梢蛇、王錦蛇等有毒和無毒蛇。 周大武是永州之野異蛇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96年開始創立養蛇公司,成為永州最早的蛇類養殖戶。
  • 』永州異蛇『已成搖錢樹
    』永州異蛇『已成搖錢樹
  • 柳宗元《捕蛇者說》,是害了永州野生蛇類?還是宣傳了原始永州?
    還記得學校課文裡,必須背誦的《捕蛇者說》那篇課文麼說起湖南的永州 ,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都是來自於教材課文的《捕蛇者說》,這篇唐代柳宗元所寫的《捕蛇者說》,堪稱是中國知名度非常高的一篇保護野生動物的古文,這篇必背誦課文,不知道讓多少做過學生的人記憶深刻,在記住這篇課文的同時,也記住了一個地名,那就是永州。
  • 探秘重口味夜宵,感受熱辣的湖南永州夜市!
    唐代文豪柳宗元筆下《捕蛇者說》,寫道「永州之野產異蛇」。事實上,永州因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確實是個產蛇的地方。近年來,人工養殖蛇得到發展,永州異蛇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蛇肉成為永州人餐桌上的美味。這些年,永州的廚師們摸索過近幾十種蛇美食的做法。其中紅煨蛇、姜辣蛇是比較受歡迎的吃法。
  • 柳宗元《捕蛇者說》成絕唱:野蛇難尋,湖南永州捕蛇者變養蛇人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昔日,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寫就《捕蛇者說》,湖南永州因此揚名。彼時,村人捕蛇多為藥餌,量少,時間短。但1990年後,異蛇曾遭到瘋狂捕殺,導致永州之野,蛇影難尋。▲籠中的異蛇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眼見野外蛇少,有人將蛇捕回家中,開始自養。永州「女蛇王」譚群英甚至幾經周折將「柳宗元」幾個字註冊成了商標,開始發展異蛇產業。
  • 永州美食霸屏央視!看看有哪些美食上榜
    近日,央視CCTV2播出2018中國夜市全攻略:湖南永州。 「瀟湘美味」被呈現在國人面前,讓人垂涎的美食強烈說明永州是個多麼幸福的城市~ 資深吃貨們,美食秘籍來了, 一起瞧瞧這些被重點報導的美味~ 01 烤蛇、口味蛇 美食愛好者芸朵:「永州之野產異蛇」,所以來到永州,我肯定要給你推薦我們的蛇。
  • 中國十大毒蛇安徽有七種 眼鏡蛇毒性排第五(圖)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中國十大毒蛇中,我省就有七種,「名聲在外」的眼鏡蛇毒性也只能排老五。目前正值毒蛇活動的高峰期,加之城市居民戶外運動、野外休閒遊的興起,蛇之毒距人們是越來越近,僅祁門蛇傷研究所7月以來就收治350多人,今年以來已達800多人。
  • 永州,你這麼牛,紅到了全中國!家裡人知道嗎?
    永州是中國最早的愛情故事發源地——二妃(娥皇、女英)尋夫的故事流傳千古,感天動地。永州是道德之源,人文始祖舜帝崩葬於九嶷山,所以永州是舜帝藏精之所,他所創立的中華道德文化深深紮根於永州大地。永州將擁有瀟湘源頭第一街——一條集餐飲、文化、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於一體的永州源味街。
  • 文化永州丨唐俊:陽明山「和」的故事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永州,有一座因「和」而美的歷史名山——陽明山。這座流傳著大禹治水、二龍戲珠、霧仙封山、妙竹歇馬建庵、七祖肉身不朽等歷史傳說的神秘古山,有一座煥發浪漫色彩的山盟石。這座山盟石,矗立在被譽為「天下第一杜鵑紅」的十萬畝野生杜鵑花海裡,相傳上面印刻的「日月為盟山為證,石爛花枯情不移」為三國時大將蔣珩與陽明山美少女杜鵑所留,觀音菩薩曾多次把他們投放凡間讓其相愛相守,因此相愛之人在此盟誓則情如堅石牢不可破。2006年,首屆中國·陽明山「和」文化旅遊節在這裡成功舉辦,199對新婚和金婚、銀婚夫婦共同為愛情盟誓。
  • 永州電大(永州社區大學)零陵社區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本網訊(通訊員:王瑩、李春豔、粟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完善永州市社區教育體系建設,12月14日下午,永州電大(永州社區大學)零陵社區學院在零陵區文化館正式揭牌成立。永州電大校長崔瑩、零陵區文化館館長楊斌峰、永州電大終教辦工作人員以及零陵社區學院的師生代表參與了此次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