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青貯簡稱袋式青貯,是目前國內外廣為推行的一種方法,我國南方和華北都有應用。它只需要把青貯原料切短,裝入塑膠袋,使溼度適中,抽盡空氣,並壓緊即可。如果無抽氣設備,必須保證裝填緊密。可用的青貯原料有青草、菜葉、青玉米秸、豆秧、花生秧、甜菜葉、甘薯藤等等。
由於不需土建工程,投資很低,成功率很高,推廣前途良好。小型青貯袋能容下幾百千克,大的有長到100多米的,後者不太適宜於我國目前農戶的養牛水平。據河南省報導,1個長、寬各1米,高2.5米的塑膠袋,可裝下750~1000千克青貯玉米,袋能使用兩年。塑膠袋用於青貯,從國內使用的實際來看,要滿足以下要求:
第一,塑膠袋要厚實,厚度最好在0.9~1毫米以上。第二,袋邊袋角要封壓牢固,在邊裝邊壓時不會破裂,青貯料一定要鍘碎切短,便於每層青貯原料裝進後,層層壓緊。第三,扎口時要擠淨空氣,看到袋內青貯已沉積後,再紮緊袋口。
第四,青貯料保持65%~75%的水分,以用手捏時不沾手、不出水,一鬆手就能散開為度。第五,避開畜、禽、獸、農具和其他銳利器具等,以免弄破塑膠袋,長,深渠玻,第六,每飲取用後要封蓋,否則同窖存青貯一樣會敗壞,南方天氣熱,更應注意。
塑膠袋青貯可以看到裡面的青料,如發現青貯顏色變黃,葉脈模糊就得密切注意。此時如溫度上升到60~70℃,應打開封口,把未壓緊的地方壓緊,隨即迅速封口紮緊。
青貯溫度升高時,其質量迅速下降,適口性變差,牲口拒食即使牛還愛吃,但其營養成分已下降。正常的發酵期過後,如青貯料的溫度為40℃時,粗蛋白質要下降10.5%60℃時下降37%,70℃時下降43%;在這3種溫度下,糖分分別下降58%、81%和85%,損失相當大。原來搭配好的日糧就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牛的生產性能就會下降。
要做好塑膠袋青貯,如果是用秸稈,如玉米秸製作,在切短後最好加以碾壓,搗碎節結。對過幹的秸稈可用上面已介紹的方法來調整溼度。但薯秧最好要經過晾曬再貯存。
袋貯時間,在北方有草地和草原地區,可將放牧牛羊之後的多餘牧草或田間除草捎回,進行袋貯。在上凍的季節也可進行。南方可終年進行,但從蛋白質含量來看,在野草打籽前貯下面將一位畜牧工作者在四川評定甘薯藤青貯的指標介存最好。
上等:取出的青貯鬆軟、不沾手,一抖就鬆開,手捏時無水紹如下:顏色青黃、黃綠,葉能捻開葉脈清晰,不黴爛,藤不空。氣味芳香濃鬱,呈果酸香味。pH4。適口性最好。中等:青貯輕度粘手,捏時出水珠,但不滴下。莖葉完整,輪廓清晰,但葉脈不清,色淡或黃褐、氣味清香,有弱酸味。pH4.1~4.2.適口性好。
下等:用手接觸時有水溼感,莖葉粘連、不能分離,梗部中空。褐色或褐黑色。呈弱酸味,有輕度刺鼻感。pH4.35。牛厭食,調製後可部分飼用。等外:全呈模糊狀。黑色。有黴臭味。pH5.8。不可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