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青貯飼料的優點是:技術簡單,操作方便,易於掌握;成本低,比坑、容貯藏減少開支30%-40%;密封性能好,不接觸泥土,減少汙染;不受地理環境條件限制,適合千家萬戶的飼養條件。
1.製作技術要領
(1)適時收割。根據當地栽培季節、品種、氣候等,適時收割。一般玉米、高梁莖葉,在不影響籽實生產的前提下,在莖葉未枯黃(玉米蠟熟期有4片以上綠葉,高粱有一半以上綠葉)前收割;甘薯藤在早霜前葉未黃收割;豆科藤蔓在花前期或花蕾期收割;青草、菜葉等在生長旺盛期、莖葉未枯黃前收割。
(2)合理製作。合理青貯的基本條件是密封缺氧、水分適宜和糖分充足,缺一不可。密封缺氧是關鍵。塑膠袋透光不透氣,能嚴密封閉。注意排盡袋內空氣,保持無氧條件。水分適宜,以青貯原料含水70%為宜,菜葉等水分宜低於70%,這樣才能排盡料間空氣,控制青貯袋內溫度。含水分高的原料要風乾後裝袋。水分過多,不易壓緊,排不淨料間空隙的空氣,原料過幹可以適當添加水分。糖分充足,以青貯原料含糖量不低於1%-2%為宜,含糖少的原料(豆科、禾本科、青草、菜葉等)可以添加4%-7%麩皮或米糠。
(3)選擇塑膠袋。用作青貯的塑膠袋薄膜,以選白色透明的聚乙烯幅統式袋形薄膜,寬100釐米(雙幅),厚0.6-0.8毫米(小於0.6毫米易破損,大於1毫米成本高)。一個青貯袋用250-300克重透明塑料膜,袋長170-200釐米,最長不超過230釐米,最短不小於130釐米。在剪斷的塑膠袋一端加熱粘壓封口,或用細繩拴緊。不能用縫紉機扎封。一個170-200釐米的塑膠袋,可裝切碎的青飼料200千克。
(4)嚴格操作。
原料準備:將青貯原料運到計劃存放地點,用清水洗去泥沙和汙物,保持原料乾淨。
原料切短:將青貯原料切短至1-2釐米,為的是易排出細胞液,減輕不良發酵,增大貯藏密度,提高青貯品質。
晾曬水分:剛收割的鮮葉或經水洗、雨淋的原料在切短前晾曬1-2天,一般不超過3天。晾曬時要翻動。裝袋壓緊:晾曬後原料分層裝入塑膠袋內,邊裝邊用手按壓,注意不可藏破塑膠袋。袋底邊角應在開始裝袋時先塞滿,以減少袋內空氣。裝袋最好在1天內完成。
密封貯放:裝袋後用細繩貼近飼料處紮緊,豎立存放(豎放有助於原料下沉壓實),並就地豎放在房前屋後避風雨處,選址要考慮到日後取用方便。40天可以開袋取料投喂。
2.注意事項
(1)塑膠袋厚度必須是0.6--0.8毫米,無破損,厚薄均勻,無砂眼,拉力強度達標。嚴禁使用裝過農藥、化肥、化工原料或其他有毒物品的塑膠袋。不選用聚氯乙烯有毒塑膠袋。編織袋由於達不到密封要求也不準使用。
(2)青貯袋就地裝料,就地存放,不要移動。裝料過多,移動時易撐破塑膠袋。青貯塑膠袋不能被日曬雨淋,以免薄膜老化。
(3)環境溫度只要不在0℃以下,不會影響青貯品質。
(4)青貯袋裝料半小時後,原料呼吸耗氧,袋內有水氣出現,一般5-7天自行消失。因此,青貯袋內的水氣不能開袋散氣。有些原料貯藏時水分偏多,在袋內發酵後積有水分,這時也不能刺破薄膜放水,由其自行消失。
(5)開袋取料要餵多少取多少,取後立即紮緊袋口。一袋青貯料用完,塑膠袋用清水洗淨,擦去水分,晾乾,撒上滑石粉,收藏備用。保管得好,可連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