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在哪裡?人類最初也是從猿猴進化而來,漸漸的學會使用工具、製造工具,動物不會;人類控制了火種,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動物不會;人產生了感情並且懂得了利用它達到某種目的,動物不會;人類有會思考、辨別、分析,動物不會……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太多了,可是人類始終也只是眾多生物的一種,只是同其他的動物來說,人類更加的智慧、文明,把人與動物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也不例外,但是有的時候做過頭了,便與野蠻的動物無異。就好像非洲的一個女子,她因為身體異於常人就被關進&34;,年僅26歲就離開了人世,可是她離開之後仍舊被當成展覽品被人參觀了200年。人們把她當動物,可是籠子裡,籠子外,到底誰才是動物呢?
歐洲大肆殖民擴張的時期,金錢和土地無法滿足一些歐洲人,他們想要追求更加刺激和新奇的東西,就像古羅馬人追求鬥獸場一樣,於是在歐洲地區,一些人開始新建種&34;。動物園我們都知道,裡面有許多不常見的動物,很多大人都喜歡帶著孩子,去參觀裡面各式各樣的動物,而&34;裡面則是各種各樣的人。
這聽起來很匪夷所思,人有什麼好看的?可是&34;真的建起來了,裡面關著的都是從殖民地帶來的,大多數人的身體都多多少少的有些不同,俗話說&34;,就算身體有些與眾不同,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利益薰心的人不這樣想,他們以此為噱頭,吸引人們購票觀看。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做巴特曼的女子,就因為特殊的身體被關進了動物園。1789年巴特曼出生在南非的一個小部落中,很不幸的是,她的家鄉正被殖民者統治者,殖民者們稱呼這個部落的人為霍屯督人,這是一個非常屈辱的稱呼,意思是在殖民者眼中這個部落的人就是類人猿。
在這種情況下,巴特曼從小就吃了很多苦,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活著,疾病、飢餓是她生活中的全部,父母親人相繼離世,僥倖存活下來的巴特曼淪為了一個奴隸,每天要不停的幹活,只能獲得極少量的食物,還有經常性的打罵。20歲之前,她一直在為一個農場主做工,這時候她異樣的身體還沒有對她造成多大的影響,就算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嘲諷她,巴特曼也顧不上去傷心,畢竟她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1810年的一天,農場住的哥哥和一名叫做威廉·鄧洛普的應該外科醫生來到了農場,見到了巴特曼,一下子就注意到她碩大凸出的臀部,那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可以理應巴特曼賺錢。兩人對她說,跟著他們走的話,就可以獲得自由和財富,這正是巴特曼最渴望的,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三、被當做動物展覽
這兩人欺騙了巴特曼,當巴特曼跟著他們到達倫敦之後,他們立即將巴特曼關在一個籠子裡,一件衣服也不給她留,只讓她在籠子裡走來走去,供好奇的人們參觀,從而獲得利益。巴特曼沒有自由和尊嚴,生活的還不如動物,而說到的財富也是屬於威廉醫生他們的。
為什麼那時候的人對巴特曼如此感興趣呢?她特殊的身材是一個方面,那時候的歐洲種族主義歧視,而非洲人在他們的眼裡就是落後的存在,再加上那時候&34;思想已經漸漸流傳開,科學主義逐漸佔據了人性的高點,巴特曼此時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一種具有說服性的&34;。
當時的倫敦《時報》有說到:&34;1814年,巴特曼被帶到了巴黎,此時已經沒有什麼人再來參觀她,於是威廉把她賣給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裡她要進行各種表演,忍受無盡的折磨,終於在1816年1月,巴特曼在疾病中去世。
可是悲劇沒有因為死亡而停下來,她的屍體被解刨,經過特殊的辦法保存下來,放在巴黎的博物館中展覽,1992年當時的南非總統曼德拉提出要讓巴爾曼魂歸故裡,巴黎方面遲遲不答應,直到2002年8月9日,巴爾曼才得以回到家鄉安葬,此時距離巴特曼去世已經將近200多年。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人性,可是當人性被利益、偏見壓制的時候,人類可能還不如動物,因此,人要保持清醒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