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女子因身材特殊,被關動物園,去世後遺體仍被展覽近200年

2021-01-10 騰訊網

有些人因為一些特殊的才能被人們所注意,也依靠這些注意飛黃騰達,人生走向新高峰。而有些人則因為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被人嘲笑,甚至被人所利用,人生陷入低谷。

人生在世,不同的遭遇會帶來不同的影響,有時一些人們的選擇也會使一個人的命運徹底改變。比如說在上世紀,許多西方的殖民者會為了個人利益,將一些非洲的人民帶到歐洲進行展覽,而他們的這個舉動也改變了這些非洲人民的命運。非洲女子因身材特殊,被關動物園,去世後遺體仍被展覽近200年。

歐洲殖民者在進行資本主義擴張時,屠害了無數非洲人民,而他們所賺的金錢中滿是非洲人民的血汗。而在後來,他們並不滿足於爭奪非洲人民的財產,他們選擇把一些有特徵的非洲人民帶到歐洲,讓那些沒有見過這些非洲人民的歐洲人來參觀這些非洲人民。以此來賺的利益,那些殖民者將自己的這種做法稱為人類動物園建造計劃。

而所謂的人類動物園,就是說在這個動物園裡人就像動物一樣被其他人參觀,這是非常不人道的一種行為,那些被迫關在動物園的人們都失去了尊嚴失去的人權,而那些殖民者們無視他們所失去的,只想從他們身上得到利益。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非洲少女,她就是因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被這些殖民者帶到了歐洲,關入人類動物園中,被人們所參觀,那些殖民者們也依靠這個非洲少女賺的盆滿缽滿。這個非洲少女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她的臀部非常的肥大,她原本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無奈她父母雙亡,她只能去給農場主當奴隸。

就在她在農場做工作的時候,兩個殖民者來光臨這個農場,這兩個殖民者看到這個非洲少女與眾不同的一點,也從中看到了商機。想著把這個非洲少女帶到歐洲,關注人類動物園中,一定會有很多人去參觀,從而為自己賺得利益。

那兩個殖民者哄騙這個非洲少女說,他們帶她離開這裡,她就可以獲得自由和幸福。這個非洲少女將他們的謊話信以為真,便乖乖地跟著他們走了。結果這兩個殖民者將這個非洲少女帶到了歐洲,便狠心的把她關注了籠子之中。然後這個非洲少女被這些殖民者們脫光衣服,像一個動物一樣被人們參觀。因為這個非洲少女與眾不同的身體特點,所以許多歐洲人都慕名前來觀看她。他們眼裡,這個非洲少女根本算不上人,而是一種低他們一等的動物。這些歐洲人以一種很高傲的姿態來欣賞這個非洲少女,而那兩個殖民者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這個非洲少女在籠子裡被關了許久,她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在26歲的時候就與世長辭了。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她在去世之後,她的遺體依然被那些歐洲人展示,那些歐洲人將她的屍體做成標本繼續讓人們參觀。這個少女的屍體就被人們這樣參觀了兩百多年,這個少女的屍體直到2002年才被送回她的家鄉。

相關焦點

  • 非洲一女子,因身材特殊被關進動物園,26歲離世後被展覽近200年
    就好像非洲的一個女子,她因為身體異於常人就被關進&34;,年僅26歲就離開了人世,可是她離開之後仍舊被當成展覽品被人參觀了200年。人們把她當動物,可是籠子裡,籠子外,到底誰才是動物呢?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做巴特曼的女子,就因為特殊的身體被關進了動物園。1789年巴特曼出生在南非的一個小部落中,很不幸的是,她的家鄉正被殖民者統治者,殖民者們稱呼這個部落的人為霍屯督人,這是一個非常屈辱的稱呼,意思是在殖民者眼中這個部落的人就是類人猿。
  • 非洲女孩因身材奇異,被抓進動物園,26歲去世後仍被展覽近200年
    曾經有一名非洲女孩,因為她的身材跟旁人看起來都不一樣,非常怪異,所以被抓進了動物園。她不但生前接受非人的待遇,在死後還不得安寧,屍體被放在博物館進行展覽,200多年之後才得以安息,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謊言背後的衣冠禽獸 這個女孩的名字叫巴特曼,1789年出生在非洲南部,那時候她的家鄉被荷蘭人統治,一出生就是奴隸。
  • 一個被人為消滅的民族,最後一位土著去世後,遺體被挖出當眾展覽
    近代歷史上,同樣有一個被人為消滅的民族,最後一位居民去世,遺體還被公開展示,他們就是塔斯馬尼亞人。    但是殖民者的到來,打破了他們的生活,外來侵入者和本土居民的矛盾不斷增加,而到了19世紀20年代,大量的塔斯馬尼亞人在西方殖民者發動的圍剿當中被屠殺,等到1835年的時候,整個部落只剩下了不到200人。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哪些領導人去世後捐獻了器官和遺體
    遺體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家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其實,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放棄了墓葬,而選擇將骨灰灑向大海,寓意「毫無保留地獻給黨和人民」。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遺願:別展覽我別研究我,卻未能如願
    1935年,塔斯馬尼亞人僅剩下200多人,為了避免種族滅絕,他們遷移到了弗林德斯島,此時塔斯馬尼亞女子楚格尼尼才23歲,她已經經歷了母親、姐姐、叔叔、未婚夫等親人被士兵或伐木工殺害,而她也遭到了伐木工的欺凌,但楚格尼尼逃到布魯尼島上後與當地的一名塔斯馬尼亞人結為了夫妻。
  • 女子因病去世後捐獻遺體,家屬要求送回骨灰時遭拒:自行領取
    更有甚者認為自己的器官進入了別人身體並發揮作用時,自己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重生,而願意遺體捐獻。三年前,四川宜賓,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為患有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楊家珊生前,因為家庭貧困而獲得愛心人士資助治病,特別感恩,但是又無以為報,她在臨死之前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用於醫學研究,為國家的醫療事業也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特殊「夫妻合影」:雲南醫學伉儷捐獻遺體,骨骼標本放在一起
    …一對為共和國醫學奉獻一生、身後捐獻遺體的醫學伉儷,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相遇」。>供教學使用 胡素秋教授10年後的2015年冬李秉權的妻子、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追隨丈夫而去也將遺體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她在遺囑中稱:「眼角膜、進口晶體
  • 湖南女孩得「巨人症」,長得比姚明高,18歲去世後遺體37年不火化
    不過鑑於曾金蓮的情況是極少數的特殊,當地政府也是給予了特殊的照顧。曾金蓮參加籃球隊許多人都會想到姚明身高巨大可以打籃球,曾金蓮也可以利用她的身高優勢去參加籃球對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當時曾金蓮的高大早就流傳全國,這當然也就引起了國家籃球隊的注意力了,在曾金蓮剛剛參加進入國家女子籃球對的時候憑藉出眾的身高在各項測試指標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留下遺言希望火化,最終卻被解剖展覽72年
    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楚格尼尼去世,標誌著馬尼亞人徹底地成為了歷史,而她的一生就是一部真實的歐洲殖民史。在歐洲人進犯以前,塔斯馬尼亞人在這塊小島上過悠閒愜意的日子,儘管他們的社會形態非常的原始,甚至還停留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但他們仍然是獨立的、自由的。
  • 90後女子做遺體整容師:見過全身腐爛的逝者,也聞過逝者身上的異味...
    「我見過全身腐爛的逝者,也聞過逝者身上的異味,有因車禍導致面目全非的,也有全身水泡而腫脹的,有時忙完回到家洗澡,覺得自己的手不再是自己的……」辛沙沙回憶給逝者整容時說到。辛沙沙是濟南市殯儀館的一名90後女性入殮師。業內把她這種職業稱為「遺體整容師」,她們自稱為「職業送行人」。
  • 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人,死後被展覽72年,而她的遺願是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社會化的趨勢加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資本家甚至幹預國家政治,以獲取更多的利益,之後野心愈發膨脹,跨出國門,進行國際壟斷,從而促使國家向外殖民。因此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非洲、澳大利亞等未殖民地區獲得了大片殖民地。
  • 羅一笑去世 羅爾夫婦捐贈女兒遺體用於科研
    24日上午,深圳市政協委員、原市眼科醫院角膜及眼表病區主任、眼庫執行主任姚曉明微信發布消息稱,羅一笑在當天早上6點去世,她的父母希望捐獻她的遺體和器官。  此前「羅一笑事件」曾引起大量爭議。  封面新聞記者聯繫上羅一笑的爸爸羅爾,他跟記者確認一笑離世。羅爾說:「昨天她還好好的,今天突然就走了,5點多的時候接到了醫院的電話才趕過來。」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妻子:別解剖展覽我,死後被觀賞72年未能如願
    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人死於1876年5月8日,她此生最後願望是希望死後安生,希望人們不要解剖她的遺體,不要將她的遺體放在展覽館中展覽,她希望死後能讓她的骨灰能夠在恩特卡斯特斯海峽與家人永遠團聚。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願望她都始終不能實現,直到1976年,她離開人世的72年後,她的遺體才得以被火化,骨灰撒入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峽,這時的她才實現了最初的願望。
  • 家中寵物去世後正確的處理方式
    現在很多年輕人家中都會去養一隻寵物,其中貓咪的數量算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常見的寵物,貓比起狗來說更為安靜,小巧可愛,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的主人來說養貓也會省很多心,在城裡寵物去世後如何善後一直是個問題,直到各地慢慢出現的寵物火化,寵物火化慢慢延續至寵物善後殯葬服務,把這一特殊冰冷的行業做到人性化,尊重的對待逝去的寵物。
  • 寵物去世遺體合適的處理方式
    其實當今當狗狗去世,沒有比寵物殯葬更合適的處理方式,雖然這是很合適的處理方法,也需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其次寵物去世遺體所滋生的細菌不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遠離水源,有很多人會說:「水的生命之源,希望愛寵去世後能夠回歸本源」,前面說到寵物遺體滋生細菌,這樣的行為會汙染水質,所以埋葬的時候需要遠離水源。找到合適的埋葬地點是,我們就可以動手挖坑了,注意挖坑的時候其深度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一般都是要求深埋,挖好後將愛寵遺體放入撒上消毒粉,埋好就行了,在條件準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標記好這是我們愛寵的墓地。
  • 塔斯馬尼亞女子遺願:別解剖我別展覽我,死後還是被觀賞了72年
    塔斯馬尼亞人開始完全與澳洲大陸想隔絕的生活,他們雖然與世隔絕,但是在早期卻絲毫不落後,會用木頭和打磨後的石頭做武器,用作各部落之間的爭鬥和捕獵用,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數萬年之久。1812年,一名叫楚格尼尼的小女孩,出生在塔斯馬尼亞島的西南部的一個部落中,她和祖先一樣按照傳統的方式生活著,只是這個部落還不知道,歐洲人的侵略戰爭已經拉響了,早在1804年,歐洲人便在塔斯馬尼亞島上建立起了據點。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直到咽氣前:別展覽我,但未能如願
    但在1642年,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的一次意外著陸永久地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他原本是要前往澳洲大陸,卻因天氣寒冷臨時改變航線,然後來到了這個世外桃源。塔斯曼的發現被歐洲人得知後,移民們紛至沓來。1770年,英國殖民者將這塊土地據為己有。19世紀後,他們運送來大量罪犯,並宣布要活捉當地的塔斯馬尼亞人,每個成人獎勵5英鎊,孩子獎勵2英鎊。
  • 捐遺體的夫妻十餘年後特殊重逢 醫學伉儷捐遺體十年後骨骼標本「會...
    2005年3月,雲南神經外科奠基人、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李秉權在昆明逝世。按照其生前遺囑,他的遺體被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其中骨架被製作成醫學標本,陳列在學校生命科學館內,供教學使用。10年後的2015年冬,李秉權的妻子、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追隨丈夫而去,也將遺體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妻子遺言:別解剖別展覽我,但她卻未能如願
    1835年,楚格尼尼和其他原住民被誘騙到弗林德斯島上的安置地,當時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的人數不過一百,此處生存環境極度惡劣,許多原住民都因染病去世。眼見族人數量銳減,種族滅絕近在眼前,深感歐洲人的暴戾與殘酷,楚格尼尼與丈夫伍拉迪選擇逃出殖民者的控制,來到了飛利浦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