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國產晶片徹底不被卡脖子,還需要兩個五年

2020-12-03 騰訊網

胡偉武稱,自己是在中科院讀研究生時開始的讀《毛選》的,越研究越覺得它有用。談到國產晶片如何擺脫被卡脖子的狀態,他說:「在實力懸殊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農村包圍城市』路線。」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環球人物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尹潔 周盛楠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寫過一篇文章《我們的CPU》,講述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發「龍芯1號」的過程。這是我國首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晶片,胡偉武當時是研製組組長。

這篇寫於2001年8月的文章,最近又開始在國內網絡上流傳。在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華為圍追堵截,甚至下發晶片「斷供令」的當下,大眾回憶和追溯著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裡面臨的每一個艱難時刻、每一次自力更生、每一段奮鬥歷程,並期待所有埋頭苦幹的人能為今天的困境開闢新的道路和希望。

這也是胡偉武20多年來致力的事業,讓他從一名博士畢業生成長為國內晶片行業的代表性人物,在時不我待的歲月中青絲變白髮。

2020年10月10日,胡偉武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本刊記者 陳昊/攝)

「中國人要有自己的CPU」

1996年,胡偉武從中國科學院博士畢業,成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下稱計算所)的助理研究員。4年後,已晉升為副研究員的他回到自己的本科母校中國科技大學招生。在曾經做過課題的實驗室裡,胡偉武看到了10年前自己和同學用手工焊接的晶片電路。

「我原來做的機器還靜靜地躺在那裡。面對與當年一樣凌亂的實驗室和滿桌觸手可及的晶片、電容、電阻、電烙鐵,我有一種重操舊業的衝動,因為10年前那些沒日沒夜地與邏輯門、觸發器、解碼器、選擇器玩命的日子有一種深深的誘惑,至今我還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出好多當時用過的集成電路晶片的引腳定義。」胡偉武在《我們的CPU》中這樣寫道。

激情澎湃的胡偉武給自己的師兄、計算所系統結構室主任唐志敏打了一個電話,他當時正在進行計算所一個CPU設計項目的籌備工作,「我開玩笑說,一兩年之內不把通用作業系統啟動起來,提頭來見」。

2001年,胡偉武正式出任龍芯CPU首席科學家。在計算所前輩們的指引下,他帶領幾十名年輕骨幹日夜奮戰。那段時間,他形容自己「比周扒皮還狠」,課題組的成員們也很玩命。有好幾次,胡偉武在早上六七點鐘打開實驗室的門,發現有些人手摸著滑鼠靠在椅子上睡著了。

「當時就是滿腔熱情,覺得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的CPU。」胡偉武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有一次,成員們在深夜等待計算機的運行結果時聊到了生死。「大家都有一種觀點,我們現在落後這麼多,別人不比我們笨,如果大家都每周5天、每天8小時上班,恐怕很難趕上人家,唯有像當年搞『兩彈一星』一樣拼命,甚至得累死一批人才能趕上。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受欺負,我們的子孫才有希望重新做到『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之』。」

2002年9月28日,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1號」成功發布,終結了中國人只能用外國人的CPU造計算機的歷史。

在技術領域之外,胡偉武還有一個愛好——鑽研毛澤東著作,用他自己的話說,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龍芯課題組」「用毛澤東思想搞龍芯研發」。

在他擔任董事長的龍芯中科公司大樓裡,長長的走廊兩側,牆壁上高掛著毛澤東語錄,每一條都印在一塊牌子上,配以火紅的底色,一眼望去就像兩排士兵在站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樓共有五層,每一層的走廊都是這樣布置的,而且「每一條語錄都是胡老師選的」。

「徹底不被卡脖子,還需兩個五年」

《環球人物》:您怎麼看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行為?

胡偉武:這提醒我們,技術核心要素要自己掌握,形成循環,不能依賴別人,過去的很多幻想都要拋棄。

還有一個警示是,從集成電路來說,我們過去一直跟著國外發展,這個方向要改變,要在已有的工業水平下強調自主性。先把短板補上,做出自己的生態體系,暫時不要太追求技術的先進性。尤其是工業技術,不要太追求5納米、3納米,先把14納米、28納米這些我們已掌握技術的自主化問題解決好,形成閉環、形成迭代之後再前進,會比原來快得多。

如果沒有自己的生態體系,等於是在別人的地上種莊稼,現在我們要自己弄塊地來種。

《環球人物》:您估計國產晶片需要多長時間能擺脫被卡脖子的狀態?

胡偉武:晶片研發就像蓋樓一樣,人家已經蓋到三層了,你說那我們一樓、二樓都不蓋,直接蓋三層吧,不可能的。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就是基礎很薄弱。有一段時間,我們覺得造不如買,所以CPU不做了、作業系統不做了,都基於國外的產品做整機、做應用。做得是都不錯,但問題就是會被卡脖子。

在實力懸殊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國際巨頭就像中心城市,我們只能在山裡打遊擊,但也能活。等發展好一點了,打下幾個縣城,更好一點了,打下幾個省會,最後才是三大戰役。根據我自己的判斷,被卡脖子的問題三五年內會有初步緩解,但要得到根本性解決,還需要兩個五年的努力。

《環球人物》:您曾說國內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都在教學生怎麼用計算機,而沒有教學生怎麼造計算機,這種情況現在有好轉嗎?

胡偉武:有初步好轉。我在中科大上學的時候,教我計算機的老師是造過計算機的,還有老師造過印表機、運算器、流水線。而現在很多國內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近年來,我們一直努力推動這方面的改變,而且我發現即使是計算機本科生,能力也很強,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做出水平比較高的CPU,而過去他們只會編程。

另外,我發現國內中小學的信息化課程基本就是微軟培訓班,這對我們建設自主生態體系是不利的,也需要改革。

用《毛選》管理團隊

《環球人物》: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毛選》的?

胡偉武:是我在中科院讀研究生時開始的,越研究越覺得它有用。三四年前,我們團隊的薪酬只是國際同行的幾分之一,甚至是級數的差距。能堅持下來的關鍵,就是解決了「為誰做龍芯」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自主體系?如果是為了上市賺錢、發財,就不用那麼辛苦搞自主研發了,買國外技術做個晶片,拿去賣就行。

我們是為人民做龍芯。別人不支持,我們也要堅持做自己的生態體系。企業要設立一個高於賺錢的目標才能長遠發展。所以我經常說,發軍餉的舊軍隊,打不過不發軍餉的紅軍、八路軍、解放軍。

2003年7月,胡偉武(左)作為2003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在會議上發言

《環球人物》:對於國產晶片的發展速度、技術水平,網上有一些爭論,也有不太善意的評價,您是怎麼看的呢?

胡偉武:這個沒關係,有時候反而說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有些人不了解情況,覺得只要國家投入,很快就能趕上國外。我說這件事沒那麼快。打個比方,一家外國巨頭研發晶片50多年了,我們如果從零起步,不可能5年就達到他們的水平,但經過努力,當他們幹到60年的時候,我們達到他們2/3的水平是有可能的。

《環球人物》:現在國際環境變化很快,如果未來外國一些政策發生變化,中國科技企業面對的壓力變小了,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胡偉武:外國人是怎麼對我們的?當你沒有技術的時候,他們對你封鎖技術;當你努力了10年,開始在市場上對他們形成威脅了,他們就來找你合資了。

「咱倆合夥辦個企業,你控股行不行?」「我給你技術授權,你直接用行不行?」2010年之前,很多國外大企業找過我,核心思想就是:我知道你龍芯做得還不錯,但沒有我的好,不如你直接用我的算了,原始碼都可以給你一部分。這就是個誘惑。

《環球人物》:您是怎麼抵擋住的?

胡偉武:就是想清楚「誰拿槍桿子」的問題。誘惑背後都是4個字——繳槍不殺。你用了他的東西,自己的技術能力就會受到損傷,就沒有自主研發的需求了,開始不斷地跟著他發展。他每升級一代,就給你個好一點的,但永遠不會把最好的給你。

《環球人物》:您對年輕人有什麼寄語嗎?

胡偉武:就是三句話: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受得了委屈。我們搞科研的,尤其是做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科研項目,必須經得起這三句話的考驗。前兩句不容易做到,但第三句更難。

相關焦點

  • 底層防範漏洞,國密築就安全,龍芯發布CPU安全體系
    2020年8月5日,由龍芯中科牽頭髮起的「築造信創安全邊疆——龍芯CPU安全體系發布會」成功召開,龍芯聯手合作夥伴發布龍芯安全模塊及SDK,推出龍芯CPU晶片級內生安全體系,加強CPU與國產密碼、安全可信等安全生態產業鏈協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出席了本次大會並致辭發言。
  • 龍芯1C0300B主控晶片進入激打市場
    8月7日消息,近日龍芯官方宣布龍芯1C0300B作為主控晶片,已經批量用於天津光電出品的多款雷射印表機中,在列印掃描、通信控制、協議解析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龍芯晶片作為天津光電的主力機型,它們可以運行在龍芯中標麒麟作業系統上,並已與多款國產計算機成功適配,參與到信創項目當中。
  • 華為首款手機晶片叫K3,龍芯首款晶片叫「狗剩」,有什麼含義?
    如今說起華為麒麟晶片,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華為手機這麼賣得好,麒麟晶片功不可沒,因為麒麟晶片,華為手機有了不一樣的特色,能夠和蘋果、三星媲美。很多人說要是華為和小米一樣全部使用高通的晶片,估計華為手機一樣只能走性價比路線了。
  • 國產龍芯硬體產品猛增:裝XP開機27秒
    普通人在生活中一直無法感受到龍芯的存在,處女座沒朋友的傳說好像還真的應驗了呢。看著Intel和ARM架構的處理器伴隨著科技發展白日飛升,閉眼數錢,說好的龍芯總是不見蹤影,這也許正是這款被給予太多期望的晶片逐漸被人詬病的原因。說到底,龍芯給人一種缺少合作夥伴的感覺。看起來就像一個剛從鄉下轉學來的孩子,雖然用功讀書,卻沒有同學願意和他做朋友。
  • 龍芯3A4000即將流片,會用上中芯國際14nm工藝嗎?
    最近龍芯官網發布的有關新聞稱,龍芯最新一代處理器3A4000即將流片,據龍芯技術白皮書的介紹,龍芯3A4000的主頻將提升到2.0Ghz,其性能相比目前的龍芯旗艦處理器3A3000系列,提升一倍左右的性能。
  • 「中國芯」發展趣聞,看完別再吐槽國產晶片企業不爭氣了!
    神州龍芯:2003年3月5日開始收尾,是從2002年推出的32位、266兆赫版本改進而來,它針對的是嵌入系統市場。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提起國產晶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不得不提,龍芯中科研製的處理器產品包括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號三大系列,涵蓋小、中、大三類CPU產品。
  • 倪光南談國產化替代戰略:申威/龍芯/飛騰替代英特爾處理器
    在今天的智能時代信息安全高端論壇上,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再次談到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他還提到了四大國產化替代,其中一個就是用申威、龍芯、飛騰等3款國產晶片取代英特爾晶片。,為漢芯的國產晶片展臺,結果.....
  • 氣體「晶片」:中國95%氦氣靠進口,美國牢牢卡著脖子
    直到去年開始美國加大了對我國優秀企業華為的一系列「絕殺」,我國大部分民眾才意識到,其實我國和美國之間還有十分巨大的鴻溝,尤其在高精尖技術上,還有很多領域我們需要依仗他國的鼻息。因此有很多人開始關注到底我國還有那些技術是會被西方發達國家卡脖子。經不完全的測算,我國至少有三十五項技術會被「燈塔國」卡著脖子按在地上摩擦,大部分的技術壟斷多半都還是在高精尖技術上。
  • 中企6英寸晶圓片開始試產,斷供晶片就是一個笑話
    圖為晶片在川普下臺前夕,中國晶片傳出了一大好消息,將讓中國從此不再受任何人卡脖子,原來中國企業的6英寸晶圓片開始試產,這也意味著國產晶片將進一步實現自主化,而之前美國還妄圖用晶片技術來卡中國的脖子,一旦中國全面實現晶片自主生產
  • 國產信息基礎軟硬體行業深度報告:開源、遷移、上雲、生態
    信創並不等於徹 底的技術封閉。開源已經成為龍芯、鯤鵬、統信、麒麟等國產行業「支柱」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 時代發展的趨勢。3)遷移成本:信創推進過程中,遷移成本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過去,國內 IT 產業對 IOE 體 系較為依賴。如何低成本地實現已有設備中的應用、數據、文檔向國產設備順利的遷移,是影響信 創順利推進的重要問題。
  • 從華為時間看到工業軟體是怎麼卡住中國脖子
    幾周之前美國商務部又出臺限制措施,就是說只要華為和供應商,使用了美國的工業軟體和生產設備就要受到制約,注意,這裡有兩個點設計晶片的軟體。可生產晶片的,硬體這裡我做個調查好了,你覺得軟和硬哪一個更重要,待磨高速如果說生產晶片方面國產企業還可以湊合一些場景但是在軟體上中國差的就太遠了而關鍵的是軟體其實是生產的上遊也就意味著。
  • 晶片工藝捅到天花板?臺積電正式宣布,我國早已開始布局!
    科技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了5G、AI、雲計算、物聯網等多種行業,行業雖不同,但都需要晶片作為核心驅動。要知道,晶片行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其中包含設計企業、製造企業和晶片製造核心設備的生產企業,西方對國產晶片的卡脖子,讓光刻機成了業內比較受關注的話題。
  • 中國豬肉被人卡脖子了?種豬和晶片一樣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
    中國晶片產業已被美國盯上,晶片設計大廠華為和晶片製造大廠中芯國際先後被美國盯上,9月5日和9月6日,中芯國際或被美國拉入黑名單,刷爆國內外熱搜榜。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種豬和晶片一樣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否則中國豬肉或被人卡脖子。
  • 國產晶片白皮書發布,華為創始人東奔西跑,存儲晶片首當其衝
    國產晶片白皮書正式發布 國產晶片,一個沉重的話題,若非華為公司,國產晶片一詞恐怕不會如此深入人心。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半導體能夠憑藉麒麟晶片,佔據半導體行業的一席之地,是值得敬佩的!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去年進口總額近3040億美元,遠超「工業血液」的石油!
  • 從電腦到手機,再到汽車,空「芯」成為國產發展的大阻礙
    對此消息,國內一家汽車品牌企業表示,實際上國內汽車產業嚴重依賴外國晶片,一旦不能從國外進口汽車晶片,大部分中國汽車企業都不能製造汽車,都很難獨善其身。這表明,在整個中國汽車產業中,空白的「核心」是最大的問題。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汽車產業佔全球30%的份額,但國產汽車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僅佔全球4.5%左右,自給率不到10%,超過90%。
  • 國內自主研發一款商用的手機晶片需要多少錢?
    而這些還不包括架構開發,生態構建等的費用。也許大家覺得這種複雜的SoC晶片比較特殊,需要花費的成本價當然比較高。那麼咱們可以看一下一款普通的NAND FLASH控制器晶片需要多少錢才能開發出來?研發一款商用的普通NAND FLASH接口控制器晶片需要多少錢?
  • OPPO等手機廠商齊齊入圍半導體行業,國產自研晶片安排上了?
    熟知行業的人知道,國內大多數手機都採用了高通與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方案,國產自研晶片的份額佔比較低,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供應商的制約,繳納大量的專利費已是常態,缺乏核心技術的當下廠商與消費者不得為其付出成本,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