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重度抑鬱全馬實現228:這位大眾跑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涅槃?

2021-01-11 騰訊網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有其志者、必有其路

這句話是這位跑者的跑步格言,他僅用了4年的時間,將自己從大眾跑者進階成為精英跑者,全馬成績從4:24 提高到2:28(2020南京馬拉松)。

以下是他的跑馬歷程:

2015年首次半馬(南馬2小時);

2016年首次全馬(南馬4:24);

2017年下半年開始系統跑步(南馬3:14);

2018年上半年(錫馬2:59)、青島嶗山100越野賽(50km組男子第三名)、下半年(南馬2:45);

2019年春牛首馬國內組第一、汕頭馬達標國一(2:33國內組第三);

2020年(大眾組第八名南馬2:28)南馬前三個月跑量分別為412km/429km/407km

馬拉松對他來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怪升級,挑戰一次又一次的不可能,以突破自我為宗旨,不斷的實現飛躍。

從追求健康到品質塑造,享受挑戰自我的過程,不斷激發自己的身體潛能,將跑步融入生活,令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他是跑者秦豔偉,大家都叫他梟秦,今年33歲,全馬PB 2:28:41 (2020南京馬拉松)。

對於這幾年的飛躍進步,這位跑者有著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體系。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他的故事,他的精英之路是怎樣的?他想和大眾跑者分享哪些訓練心得?

過去,不見!

你好!重生者

心情不好去跑步吧,跑步能幫你治癒一切煩悶;

壓力大了去跑步吧,跑步能為你帶來久違的快樂;

身體不舒服去跑步吧,跑步能助你強身健體,助你重新找回那個健康壯碩的自己。

去跑步吧,去感受多巴胺分泌所帶來的神清氣爽的感覺,鍛鍊意志和堅持到底的精神,欣賞一路變化的風景,這些都是跑步的獨特魅力。

仿佛跑步是一劑永不過時的良藥,只要堅持使用它,它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奇效。

通過跑步,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找到了最好的狀態,秦豔偉說到:

2015年是我人生最低谷時期,那時候生理心理狀態極差,得了重度抑鬱症(焦慮症),陪伴我的是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同時也喪失了一切的興趣愛好。

你可能無法體會當時的無力感,就這樣形容那時候的狀態吧:

桌上有一杯水,我好渴,但卻伸不出手。

別人以為我懶,是啊,我有意志,也有力氣。

但我病了,我得了無法控制自己力氣的病。

我整個生命失去了活力,一片灰暗,生活於我而言沒有任何色彩。

是的,抑鬱症並不是身體上的病痛,而是活力的喪失,這遠比身體上的病痛來得更加可怕。

它會摧毀一個人的情緒控制系統,一點點小事就足以讓我難過到無以復加,那種無力感真的很無助。

有人說那你後來是不是通過跑步治癒了抑鬱症,其實並沒有,跑步於我而言只能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我當時屬於重度抑鬱,僅僅通過跑步是無法緩解的,後來通過醫院治療幹預後才得以恢復的,恢復後我想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我需要感受奔跑帶給我的力量,我要拋棄曾經那個無力的自己,去迎接重生,所以我選擇跑步。

剛開始體能超差,跑100米是極其困難的,跑一會就感覺心臟要爆炸了,但是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卻讓我倍感幸福,活著的感覺真好;

我很享受奔跑為我帶來的那種肆意暢快的感覺,就這樣一邊治療一邊跑步,我的抑鬱症慢慢好轉,並得以康復。

2015.10月那是我病癒後第一次打卡10公裡,跑完第一感受就是「好幸福」!活著真好!

從追求健康到內心熱愛

從追逐跑馬到享受競技的過程

2015年剛開始跑步都是自己一個人跑,沒有什麼科學系統訓練的概念。

跑量不多,每次慢跑基本是5km/10km,月跑量平均50km;但我不僅僅跑步,一周我會安排3-4次力量訓練,恰恰是因為對力量訓練的高度重視也為我無傷奔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所以說跑步至今我從未發生過跑步傷痛;

這也是對於大眾跑者初跑時的建議,不要一上來就猛跑,拼命地加大跑量,不顧及自己自身能力,平時要注重力量訓練、加強自身核心能力,不僅要量也要講究質才能跑的更好、更快,更無傷。

2016年我迎來了人生首馬南馬,當時以六分勻速配跑完全程,覺得自己太厲害了,從未想過有一天我也能跑完全馬,當然在喜悅自己完賽的同時也更佩服賽道上那些急速奔跑的大神,下定決心下次參賽不再僅僅是完賽這麼簡單了。

開始系統的學習跑步知識,每個月循序漸進的提高跑量,2017年下半年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有幸加入南京悅跑,和大家一起跑步訓練,花時間學習健康跑步的相關理論知識,跑步能力逐漸提高;

總結這幾年的跑步過程,個人最有成就感的幾個時刻:

全馬初體驗:

第一次半馬(2015南馬)、第一次全馬(2016南馬)

跑馬裡程碑:

2017.12-2018.2

跑量為212km/112km/135km;

● 2018年無錫馬sub3

2020.8-2020.10

跑量為328km/412km/429km;

● 2020南馬2:28

對比我學生時代那時是沒有跑步經歷的,不擅長跑步,就是愛好踢踢球,當然球也踢的很一般。最好的成績是大一時體育達標測試1000米3分50秒,我記得很清楚,因為大二大三就只能跑到4分10秒的達標線了,而這次南馬(2:28)等於3分31秒的配速跑完42.2個一千米,還是挺驚訝自身潛能的,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將勢不可擋。

跑馬這幾年基本沒受過傷,主要源於較好的力量素質打下紮實的基礎以及不急功近利、循序漸進的跑量積累;

其實我的跑量在這個成績水平的跑者裡,不算很多,以下是2019、2020年的總跑量,去年3793km,今年4232km。

回顧整個運動歷程,跑步成績提升都很順利,唯一一次吃了虧是在2019年下半年急於sub230,太過急於求成,為了達到理想的體重指標,連續2-3個月控制飲食過於嚴格,導致一段時間出現了腸胃疾病及身體過度消耗的階段,後來恢復過來,就更堅信循序漸進,複利積累提升的效應。

飛速的進步和優異的成績

源於一套自身行之有效的訓練體系

談到如何訓練,其實跟其他大眾跑者沒什麼區別,現在網上各種訓練知識有很多,要想學習也都能在網絡和書籍中找到,基本上大眾跑者都開始走和專業隊接近的訓練模式,即抓兩頭:快上去、慢下來。

什麼是快上去、慢下來?

快上去:跑步訓練計劃裡,該快的課程(間歇跑、最大攝氧量、乳酸門檻),需要把速度強度提上去。

慢下來:該慢的課程(放鬆恢復跑/耐力有氧跑),需要把配速降下來,達到訓練主動恢復的目的。

不能一味的求快,這樣就會高不成低不就,訓練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訓練要講究方法,不能悶頭猛幹。

平時訓練我會很注重力量素質提升和柔韌性相關的訓練,時間投入比會較高,訓練投入時間佔比=跑步(3):力量(2):柔韌(1)。

在備賽期,我會調整計劃,略微降低力量訓練的比例,增加更多的比賽目標配速跑的訓練安排。

當然這也算是我一直無傷的基礎,跟慧跑提倡的無傷跑法理念更是不謀而合。

平時會關注慧跑公眾號推送的跑步知識很全面很專業,感謝戴老師寫的書籍《無傷跑法》基本上大眾跑者想要學習的訓練知識、技能、方法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為大眾跑者構建了一整套專業訓練體系,幫助我在PB的路上更加科學、持久和健康。

無傷跑法金字塔模型

聽說無傷跑法(二)即將預售,我很期待,迫不及待想要拜讀。

其實聊到跑步能力提升的話題,當然系統的訓練不可忽視,但對於大眾跑者真正要重視的是恢復。

訓練過重或者不當你可能是在摧毀身體,而恢復則是幫你不斷重塑身體,不斷提升身體素質的過程,恢復環節極其重要。

第一:保持充足規律的睡眠

因為我是上班族,我會在每天早上5:30準時跑步,跑個10-15公裡,跑後注重拉伸,拉伸無處不在,辦公室、等車的路邊,下班走過的馬路崖;

然後晚上10點前睡覺,讓自己保持7-7.5個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去迎接第二天狀態飽滿的訓練;

第二:保證豐富的營養攝入

我的原則就是滿足日常訓練恢復的需求,保證優質蛋白+各族維生素+礦物質+適量的碳水(根據訓練時間長度調整);

講營養不是讓長肉,耐力運動還得多看稱上的數字,個人會攝入各種類型的蔬菜,顏色越多越好,比如深綠色、紅色和橙色蔬菜,大豆和雜豆在內的豆類,根莖類蔬菜和其他蔬菜,當然有時也會根據攝入情況適當調整減少澱粉類主食,保持總碳水量相對不變。

不同顏色的蔬菜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只有混搭著吃各種顏色的蔬菜才能保證營養攝入均衡。

不能只認為只要吃綠葉蔬菜就夠了,紅黃色的甜椒、胡蘿蔔、西紅柿也要吃,紅色橙色的蔬菜往往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

(不是水果)水果的碳水比例也較高,特別是中年人更容易堆積脂肪,吃了水果,多糖類的主食我就會吃的少一些。

當然以上的飲食僅供參考,年輕跑者可以綜合考量,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狀況都不一樣,此處保留差異。

日常的早餐

制定的冬訓計劃

做個追夢人

帶著熱愛去奔赴下一場山海

我特別崇拜喜歡一位跑者,他是大眾跑者出生的重慶一哥趙浩,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跑步愛好變成一種職業。因為都是純大眾,完全沒有體校或者學校體育特長生之類的專業背景,但他通過自身的努力進階成為了國內跑進全馬2:20為數不多的大眾選手之一。

雖然我跑步很晚,但是我覺得自己只要堅持有方法也能做到很好,趙浩給了我很多知識力量和精神上的啟發,算是跑馬前進路上的偶像吧。

當然我也非常感謝家人的理解支持,跑團夥伴的陪伴激勵,他們是我前進道路上的精神支柱。

要說跑步為我帶來了哪些收穫?

跑步讓我收穫了太多,讓我更積極樂觀的對待生活,讓我更加熱愛生活,最重要的是它讓我獲得了重生,找回了生命的意義,體會到了生命賦予我的力量。

正如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說那樣:

我堅信如果人們每天外出跑上幾公裡,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跑步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外形,還能增強人的體質,從身體到精神上獲得雙重的健康活力。

跑步這項運動有這麼多好處,讓我有什麼理由不去愛它呢?

不管怎樣,我還會繼續奔跑,我會秉持著這份熱愛去奔赴下一場山海。

努力做個追夢人,追著追著會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期待2021的我能夠再次PB。

立個flag:

期待2021 全馬2:26:30 、半馬1:10:30!

願每一位跑者,都能把喜歡的事堅持下去,在奔跑中獲得健康和快樂,收穫別樣的精彩人生。

我是跑者梟秦,希望以上分享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End-

相關焦點

  • 半馬明明比全馬少了一半,為什麼更難跑更容易出事?
    半程馬拉松,路程是21.0975km,是很多跑友跑全馬時的過度。因為,他們認為半馬的路程只有全馬的一半,看起來更容易完成。然而,半馬並不是那麼好跑!它是出事最多的賽事,也是一個很容易跑崩的賽事。因此,在跑步過程中,乳酸堆積速度比全馬會更快,心肺負擔會更多一些。在一小段時間內,很多跑友都會出現大小腿發酸,呼吸急促,視野模糊等現象。有經驗的跑者此時會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而菜鳥跑者則會靠著自己的毅力堅持下去,出意外也在意料之中。如何備戰半馬的確,半馬是很多初跑者奔向全馬的踏板。
  • 訓練1個月敢跑全馬,他是江蘇靖江首位破3跑者!
    0跑步基礎,10多年幾乎不運動的「懶漢」,去年3月開始跑步並備戰全馬,1個月後完成首馬,但跑到自己懷疑人生。此後他花了7個月時間,將全馬成績從528提升到256。成為江蘇靖江第一位破3的當地跑者!不努力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上限有多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大立佳的故事。以下內容由大立佳本人自述,知行君整理編輯。
  • 這位小姐姐全馬PB310,拿了20多個越野賽冠軍
    她叫陳蓉蓉,是一名都市白領,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更是一個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用實力碾壓對手的女跑者。她說,自己是一個幾天不跑步就難受的人,喜歡跑步帶來的純粹快樂,以及在其中發現的更真實的自己;愛越野勝過馬拉松,喜歡在山中撒野,看自然的風景、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這位她的跑步故事。
  • 瘋狂,某女跑友一天跑一個全馬,現在的女跑友都太強大了!
    近日據揚州媒體報導,揚州一女跑友近期成了揚州跑友圈裡的「紅人」,整個6月累計跑量達到1461公裡,平均下來意味著每天至少要跑一個全程馬拉松甚至更遠,這樣的跑量,讓這位女跑友成為了揚州跑步圈的新晉「大神」。
  • 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最後因抑鬱與偏執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晚年也一直深受其擾。憑藉《老人與海》獲得1954年諾貝爾獎的海明威,內心時常經受著劇烈的苦痛與抑鬱帶來的煎熬。小說主人公桑提亞哥在海上與鯊魚搏鬥的經歷與內心活動,正是海明威當時矛盾心態的展示:「你儘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抑鬱像一張無形的網,將這位文學巨匠緊緊包裹。最後他自殺身亡。
  • 重度抑鬱20年想盡辦法自殺,被允許安樂死後她卻選擇活下去?
    抑鬱是座圍城,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理解不了。同時她還意識到,能活在一個能選擇自己死亡方式的國家有多麼幸福,而世上還有那麼多重度抑鬱症的同伴還深陷痛苦之中。從那以後,她開始參與拍攝紀錄片,開始寫書、接受媒體採訪,就是為了將自己的經歷擺在人們面前,告訴人們精神病患者多麼需要一個選擇,一個體面的、安心的死去的選擇。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那麼對於業餘跑者,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如何訓練去提高馬拉松成績呢?達子根據自己給跑友們的建議就是:去提高自己的10公裡成績,因為在他剛跑步的那段時間就是這樣做的。來看看達子的經驗分享:相信不少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有啥不一樣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引發了不小的爭論:《5公裡如果30分鐘還跑不完,是該檢討下自己了》,很多人說追求速度並不科學,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一個有閱歷的老跑者這個時間應該很輕鬆就可以完成的,畢竟除了新手外,跑全馬進入四小時以內的很多了。五公裡完成後對新手來說是階段性的突破,對老手來說則是家常便飯,隨意一跑就會超,而且輕鬆隨意。但不管是小鮮肉還是老司機五公裡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 如何才算輕鬆跑?慢跑並非是用速度來衡量,不妨來了解一下
    在冬季訓練的剛開始階段,不管你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精英運動員還是普通的大眾跑者,最需要鍛鍊的就是我們的基礎耐力,而要發展基礎耐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慢跑或者說輕鬆跑。那麼怎樣通過輕鬆跑來發展我們的基礎耐力呢?輕鬆跑配速應該掌握在多少才合適呢?用絕對速度來衡量,其實是對慢跑的最大誤解什麼樣的配速才叫慢跑?700、600?
  • 馬拉松大全集:聊聊全馬、半馬和迷你馬的那些事兒
    在11月5日2017漠河北極冰雪馬拉鬆開跑之前,一起來聊聊什麼是全馬、半馬和迷你馬。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之二則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全馬並不是跑兩個半馬加起來那麼簡單,通常意義上,全馬是在你跑完一個半馬的基礎上,再跑一個半馬。  迷你馬拉松是比半程或者全程馬拉松要短不少的馬拉松賽事, 主要是馬拉松賽事為了擴大賽事的參與度和降低參賽門檻,而設立的短距離的體驗賽,一般在馬拉松賽事當天,所有選手和項目同時開始,通常距離在10公裡左右。
  • 總懷疑自己抑鬱了,到底怎樣才是抑鬱症?
    抑鬱情緒的產生是基於一定的客觀事物,即事出有因。 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無論抑鬱發作的形式怎樣, 都有以下3條核心症狀: 抑鬱情緒在一天中大多數時間裡都存在,且幾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環境影響,持續至少兩周。
  • 75歲老太太全馬3:52:19,配速5分30秒!
    1988年,她跑了人生首馬——奧斯陸馬拉松,成績是4:11:50。第二年,她再次參加奧斯陸馬拉松,成績是3:46:15,這是她人生第二場馬拉松,而此時的她是44歲。  這之後,她越跑越快,參賽也越來越多。到了1992年,仍是奧斯陸馬拉松,她跑了3:13:32,創PB,一直保持至今。
  • 我有一條黑狗,它叫抑鬱 丨專業抑鬱測試
    壹心理創作者丨拉麵 似乎在大眾眼裡,抑鬱這種問題就是自找的,看開點、樂觀起來就能好。事實上這和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病,需要治療。 你是抑鬱還是抑鬱症?
  • 2020職場抑鬱情緒傾向人群報告:中重度人群佔比超40%,女性高發...
    疫情之下,從一線的醫護人員、患者到經歷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衝擊的普通人群,都面臨著自我調節的問題。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程度不一,職場人群在疫情之後,需要面對更加複雜的職場、家庭、社會等問題帶來的焦慮、甚至抑鬱的情緒。
  • 超心理學家張武源:擺脫重度抑鬱症,過上快樂幸福的美好生活經歷
    我是超心理學家張武源,是一名重度抑鬱症的康復者,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的經歷。 從我初中到大學,我經歷了十多年的重度抑鬱症。在這十幾年裡面,我父親為我找遍了一切辦法。看過西醫,看過中醫,也用過鄉下的土方子。但是還是沒能夠讓我康復起來。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昨天,讀到一位抑鬱症患者的文章,作者說:「9年前的同一天,我正因為重度抑鬱而試圖自殺。一不小心,我已經多活了9年。」身邊有親朋經歷著抑鬱,有過種種「自殺」言行,所以,看到這類文章,以及今天再次向大家推薦的《正午之魔》,更有感觸。
  • 75歲老奶奶全馬352刷新世界紀錄 配速530
    75歲老奶奶全馬352刷新世界紀錄 配速530 近日,在挪威奧勒松新年馬拉松上
  • 認識抑鬱這條「大黑狗」
    然而,看起來如此積極的首相先生,卻時常被抑鬱糾纏:那條名叫「抑鬱」的大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他不放。 在當今,這條黑狗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大眾對此毫無概念: 1.
  • 東至這位重度殘疾人用上了免費電動護理床
    東至這位重度殘疾人用上了免費電動護理床 2020-11-02 16: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跑十公裡感覺還行不怎麼累,可以參加半馬嗎?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是一位跑了5年步的業餘跑者,馬拉松跑了10幾個,半程馬拉松跑了幾十個了,我來分享下我的經驗吧!半馬,是全馬的過渡,而10km則是半馬的過渡!當你能夠輕鬆的跑完10km時,這時候你就會非常有欲望去跑個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