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2021剛開年,一位世界級音樂大師就離開了我們。1月3日,據外媒報導,法國國寶級音樂家克勞德·柏林(Claude Bolling)去世,享年90歲。克勞德·柏林是享譽全球的爵士樂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和電影配樂達師,他對世界爵士樂有著突出貢獻,因此也被稱為 「現代爵士之父」。
改變了現代爵士樂的克勞德·柏林
師承艾靈頓公爵
上世紀50年代名噪樂壇
1930年4月10日,克勞德·柏林出生於坎城,作為一個音樂神童,他14歲時就開始與萊昂內爾·漢普頓和羅伊·埃爾德裡奇等鋼琴家同臺演奏。
克勞德也是著名音樂家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的得意弟子,常被譽為 艾靈頓的「靈魂之子」。艾靈頓是首位將爵士樂元素、即興演奏與傳統音樂形式相結合的作曲家,對爵士樂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曾獲得普立茲獎、美國總統自由勳章、格萊美終身成就獎等;2008年成為美國硬幣上的第一位美國黑人。
艾靈頓公爵
曾和馬友友合作
鋼琴和大提琴「琴瑟和鳴」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頗得艾靈頓公爵真傳的克勞德不斷與美國頂級的搖擺舞樂隊合作舉辦演奏會、錄製唱片。與他出過唱片的合作者名單就像是二戰後的爵士樂名人錄,其中包括 唐·拜亞斯(Don Byas)和巴克·克雷頓(Buck Clayton)等。
克勞德·柏林人生掠影
此外,他還跟不同流派的古典音樂家合作,隨便點名幾個都能組一個當代音樂家夢之隊:著名的長笛演奏家 讓·皮埃爾·朗帕爾(Jean-Pierre Rampal),以色列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皮恩卡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等。
此外,克勞德·柏林還曾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有過「琴瑟和鳴」。《大提琴與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一直以來都是一張暢銷的唱片,吸引著各種音樂人的口味,而這首組曲是由克勞德·柏林與馬友友一起錄製的。
馬友友
跨界傳奇
巴洛克音樂和搖擺樂完美合體
說到克勞德·柏林的音樂成就,還不得不提到他最經典的《長笛和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此曲最初於1973年創作,是由七個樂章組成的,為古典長笛和爵士鋼琴三重奏(鋼琴、弦樂低音和鼓)而創作。 樂曲混合了巴洛克式的高雅樂風及現代的搖擺樂(swing),成為巴洛克風格爵士樂的不朽之作。
克勞德·柏林正在演奏爵士樂
《長笛和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於1975年錄製並發行專輯,於1975年獲得格萊美最佳室內樂音樂獎提名;當年CBS公司為其錄製的唱片530個星期榜上有名,並獲得1976年與1977年納爾姆獎、白金唱片與金唱片獎。
此外,克勞德一直被看作是在世演奏拉格泰姆(Ragtime)音樂最棒的鋼琴家。拉格泰姆是美國流行音樂中第一次出現、影響全美的、真正的黑人音樂。它最初是一種鋼琴音樂,在黑人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歐洲音樂特點而發展起來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切分,通常是低音區保持規則的雙拍子,高音區進行連續不斷的變強變弱的節奏變化。
克勞德·柏林
寶藏級配樂大師
一生為100多部電影作曲
值得一提的是,克勞德·柏林還是「寶藏級」的電影配樂大師。美國《綜藝》雜誌稱,他曾為100餘部電影配樂。或許是因為出生在法國的電影之城坎城,克勞德對電影的情緣貫穿了他的一生。他曾於1957年為關於坎城電影節的官方宣傳片做主題曲,然後又為大量法國和加拿大的電影配樂,諸如雅克·皮諾託執導的《我和四十歲的老男人》(1965年)、阿蘭德龍主演的《江湖龍虎鬥》(1970年),喜劇片經典《奪命太陽下》(1973年)等等。
《小丑》
《戀愛假期》
克勞德·柏林最後一次給電影操刀配樂是在1998年,那是巴西超模亞歷桑德拉·馬提尼斯主演的《偶然與巧合》。當然好萊塢也不會錯過克勞德·柏林這位配樂大師,當年《戀愛假期》就選用了他的音樂,該片主演因有凱特·溫絲萊特、卡梅隆·迪亞茨、裘德·洛、傑克·布萊克而名噪一時。2019年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的《小丑》也曾出現過克勞德·柏林的經典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