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本來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百花盛開,輕裝出行,樹蔭乘涼,湖畔吹風。
但因為蚊蟲的存在,給這個美麗,添了一絲瑕疵。
對於上班族來講,夏天若家裡沒個蚊帳,有種要被蚊子吃掉的既視感。
於是,蚊帳成了家庭的必備品。
但對於懷舊的人來說,蚊帳,還代表著對一個時代的懷念。
1.懷舊人的夏天
我是一個懷舊的人,對於曾經擁有的東西,總是百般留戀,不捨得扔掉。
有時候靜下來時,會想一想,那留不住的舊時光。
那年的天很藍,星星很亮。
夏夜漫漫,屋內悶熱。若屋外沒雨,父親會把自家編織的軟床搬到小院裡。
為了防止蚊蟲叮咬,他將床的四隻腿分別豎起一根棍子,然後撐起來蚊帳。
夜間的自然風一吹,隔著蚊帳望著星空,很快入睡。
所以,童年時最盼望的,除了美食、玩具和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在寂靜的夏夜,吹涼爽的風,也成為一種期待。
此後多年,熱天在床上撐起蚊帳,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甚至在上大學時,已近秋分,我的蚊帳也未曾取下。
那感覺,與小說《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想法相仿。
一層薄薄的蚊帳,帳裡帳外,在心理上是兩重天地。
蚊帳之內,自成一個空間,雖然它實際上不會隔開什麼。
2.蚊帳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昨日吃了晚飯後,腦海中突然有個想法:我們今天處處能享受蚊帳帶來的便利,那麼它是何時產生的?中間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我國在春秋時期就有了蚊帳,這讓我震驚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那時候,蚊帳的名字叫「幬」。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用「翠紗之幬」,來防止蚊蟲叮咬。
《楚辭·招魂》中寫道,「翡帷翠幬,飾高堂些」;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 意為單層的帳子,也引申為「覆蓋」。
早期蚊帳名曰「蚊幬」。
被網友詬病的大渣男、優秀詩人元稹,有篇作品叫《張舊蚊幬》,也曾記錄蚊帳:
「破盡裁縫衣,忘收遺翰墨。獨有纈紗幬,憑人遠攜得。」
現代人或許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講究,然而,關於蚊帳這個,您未必有古人文雅。
《孔雀東南飛》中寫道,「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也就是人說,人家的文章有雙層結構,四個角配有香囊,美觀大方,又有安神驅蟲之效。
漢武帝用的蚊帳就更奢侈了些,其蚊帳不光防止蚊蟲,還鑲有名貴的珠寶,氣派上面,處處顯示帝王之尊的身份地位。
最初的蚊帳雖然能防止蚊蟲,同時也存在著問題。其透氣性並不好,那蚊帳擋住蚊子的同時,把自然風也給擋住了。
3.現代蚊帳的做工
有時候,相比於蚊蟲叮咬來說,怕熱體質的人,更受不了高氣溫。
相傳,三國孫十萬之稱的「孫權」,就是一個怕熱的人。
東吳的夏天,雨水多,氣溫高,那是蚊子的天堂,也是孫十萬的噩夢。
他在後宮和妃子做遊戲的時候,由於氣溫太高,蚊帳擋住了風,他會選擇把蚊帳撐起來。
沒辦法,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是,被嗡嗡響的蚊子纏繞,很影響工作效率。
據《太平廣記》記載,趙夫人當年也是孫十萬的後宮佳麗之一。
趙夫人生的沒其他妃子美麗,後宮爭鬥中很不佔優勢,為了能得到大帝的青睞,心靈手巧的她也動了一番心思。
相傳,趙夫人有三絕,即「針絕、機絕、絲絕」。憑著這三絕,趙夫人開創了蚊帳的新時代,他發明了網眼式的蚊帳,成功在後宮中奪得了孫十萬的恩寵。
蚊帳製造時所用的材料,代表著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職業和貧富程度等。富人家的蚊帳有網紗、香囊;平民家的蚊帳用葛布;窮人家如嶽雲鵬所說的,窮的渾身只能穿一個鞋帶,要防蚊蟲,就要靠意念了,沒辦法,做不起。
書香門第製作蚊帳,別有一番趣味。其用紙製作蚊帳,並在蚊帳上做以書畫,顯得格外雅致。
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八:「紙帳,用藤皮繭紙纏於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線折縫縫之。頂不用紙,以希布為頂,取其透氣。或畫以梅花,或畫以蝴蝶,自是他外清致。」
文學家蘇軾的蚊帳,就是如此做的,可見其火熱程度。
古代文人娛樂項目較少,有人在蚊帳中躲著,自得其樂。如沈復《浮生六記》中寫到: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之為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意思是,夏天蚊子嗡嗡響,飛來飛去,就是咬不到我。有時候,我還會造點菸霧,目的是燻死那幫蚊子。
自得其樂,也是讓人佩服。
4.蚊帳出國引關注
蚊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讓人意外的是,國外很多國家,在近幾年才知道有蚊帳這個東西,並驚呼蚊帳可與瓷器相媲美。
這是怎麼回事呢?
《非正式會談》的一期節目中,有嘉賓介紹,西班牙最火的中國貨是蚊帳。
當年巴西裡約奧運會,舉辦期間突發寨卡病毒,有記者想去採訪一下中國運動員,驚奇的發現了蚊帳這個神奇的產品。
此後多家媒體爭相報導蚊帳的來源、防蚊蟲的效果,從此,蚊帳代表著我國國貨的形象,遠赴多個國家,並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介紹,在國際市場上,圓形蚊帳因其美觀大方,相對來說更受歡迎。
古人的這個智慧的結晶,不僅讓我國的國民受益,如今也代表著國家名片,走向了全世界。
一個小小的細節和創造性思維,造福國人數千年,時至今日,它還擁有者旺盛的生命力。這或許,對當下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有著另外一層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