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泉州市鯉城區宗教藝術瑰寶薈萃

2021-01-10 徽燕南居

1300多年來,泉州市鯉城區一直是歷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鯉城區宗教人文藝術瑰寶薈萃,素有「海濱鄒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美譽。區內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等珍貴文化史跡林立,擁有開元寺、清淨寺、天后宮、府文廟、崇福寺、承天寺、李贄故居、朱熹遺蹟等一大批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1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泉州天后宮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殿頂築九脊重簷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雙龍戲珠,造型精美,光澤鮮豔,表現整個大脊龍的至高題材,四岔脊頭組合鳳凰圖案,對應大脊成龍鳳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龍鳳、麒麟、玄武、雙虎、體現了吉祥如意,慶賀長壽的象徵,為閩南建築藝術之一絕。

東西兩廊及兩軒和寢殿,均由國家文物局立案撥出專款依!日復原修繕。東西兩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現改為閩臺關係史博物館陳列室。寢殿又稱後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

建置於宮內的閩臺關係史博物館是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上淵源關係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已舉辦「閩臺民間藝術展」「泉州古今字書展」「閩臺民俗風情攝影展」等展覽。

02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

府文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文廟內設有「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泉州古代教育展覽館」。

泮宮即學宮,周代諸侯的學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諸侯的學校就稱泮宮,意在伴水邊建學宮而名。明清科舉制度規定,學童考進縣學為新進學員,須入學宮拜謁孔子,叫做入泮或遊泮。

孔廟外面露庭東西各有一座石構朝門,原系木牌坊,後改為石構建築。東朝門內寫「賢關」,外寫「禮門」;西朝門內寫「聖域」,外寫「義路」。

原欞星門建於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單簷歇山頂,鬥拱抬梁式木結構。雕龍石柱,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莖的綠色圓筒,稱為六經筒。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民間暗藏六經於芭蕉莖內,得以流傳。

大成門是孔廟第二進院落的正中大門,在露庭北面,現存系清末建築。單簷懸山頂,磚木結構。三開間,二進深,東西兩端連接金聲、玉振兩旁門連成一體,寬60米,深10米。大成門的兩邊有一對青石花鼓、屋簷下立有左右兩尊「避邪」,明間有大型「萬字不斷牆」的磚砌壁飾。

泮池在大成門內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圓,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間縱貫一座石橋(名曰泮橋),橋長約26.6米,九跨,面寬3.6米,由16根石柱橋七墩承重石樑,中稍拱突,石板橫鋪、護以欄杆。

月臺又叫露臺、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臺式石建築,為古代文武官員紳士祭孔時跪拜歌舞之地。

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於南宋初年,歷代均有修葺。為典型的宋代重簷廡殿式結構,代表當時最高建築規格,是目前泉州唯一存在的這種建築結構。

殿為重簷九脊,正脊兩端雕飾兩條跳躍的小龍,其他各脊用泥塑、瓷雕、彩繪裝飾著飛禽走獸、農耕狩獵、草木花卉……極具閩南建築藝術特色。殿的東西兩側東廡和西廡各18間,各長112米,寬10米,略低於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築。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後代聖賢的牌位,後為作為府學的齋房。

殿內東西兩邊對向置四木龕,供奉顏回、曾參、孟軻、孔伋(子思)等孔子四大賢弟子及傳人的畫像,稱為四配。殿內東西兩側還沒有兩龕,分別供奉閔子騫、仲弓、子貢、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遊、子張、朱熹等十二賢哲的畫像,稱為十二哲人,並簡略介紹其生平。

正廳上方梁上懸掛有清·康熙皇帝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御書「生民未有」、嘉慶皇帝御書「聖集大成」等匾額,金碧輝煌。據說歷代皇帝的御書還有乾隆的「與天地參」、嘉慶的「聖集大成」、道光的「聖協時中」、鹹豐的「德齊幬載」、同治的「聖神天縱」、光緒的「斯文在茲」、宣統的「中和位育」。帝皇的鐘愛有加,顯示了一種極高的規格,對孔子給予很高的評價。

相關焦點

  •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些佛教古蹟你可曾去過?
    寧波,古稱明州,明洪武年間,為避國號諱,朱元璋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稱寧波府。 寧波一直是我國港口和造船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與建築技藝一脈相承的造船技藝便率先經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國門,為隨後的宗教、建築等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工具。當宋元時期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時,寧波地區的宋代佛寺建築也對日本及韓國的佛教建築技術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其中的代表,當屬寧波保國寺。
  •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一個宗教的聖地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這是宋代先聖朱熹,對泉州宗教的評價。說到閩南的傳統文化,不能不提的就是泉州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泉州在宋元時期就是中國世界級的通商港口,世界各地商客往來絡繹不絕,甚至許多人都在泉州定居。
  • 鯉城區古龍路泉州市蔬菜批發市場對面空地垃圾成堆 還有水坑隱患
    近日,網友「日月之約」向@96339記者熱線反映,鯉城區古龍路泉州市蔬菜批發市場對面有一大片空地,被市民當成停車場,空地裡有不少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十分影響城市文明,希望部門將垃圾清理乾淨。記者就此進行走訪,並採訪有關部門。
  • 6條街巷提升改造中,泉州鯉城區古城街巷要顏值也要宜居!
    而作為古城街巷較多的泉州市鯉城區今年下半年,將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規劃,實施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一起來看下吧。泉州市鯉城區8月底,承天巷、玉犀巷率先開工;日前,花巷、古榕巷、許厝埕、濠溝墘等古城街巷市政綜合提升工程也接連開工。
  • 聖誕節憶聖人,修持密法救眾生
    2020年12月25日西方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是紀念西方聖人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偉大世尊紫光上師在聖山佛國健康大廈為各國有緣舉辦隆重聖誕慶祝紀念大法會。
  • 10天47個,泉州市中心市區新的一批老舊小區即將啟動改造工程!
    據了解,泉州市將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城市成片老城更新,建成一批完整居住社區。今年泉州計劃新啟動20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其中鯉城區計劃啟動實施12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 白色作為一種時尚,德化瓷的古與今
    同時,德化當代陶藝也在國際舞臺逐漸嶄露頭腳,從法國裡昂的匯流博物館、英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再到尼斯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的1618畫廊,都展示了這一白色瓷器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與未來的巨大潛力。那麼德化瓷的特殊之處究竟何在,「中國白」這一稱謂又是從何而來?德化瓷不僅用於內銷,也在17、18世紀大量外銷,它是如何參與「中國風」潮流、左右歐洲人的美學品位以及影響當地的陶瓷生產的?
  • 鯉城區明新華僑中學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監控設備、烹飪設備採購...
    1、項目名稱:鯉城區明新華僑中學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監控設備、烹飪設備採購等貨物類採購項目2、項目編號:>[350502]QZXHZB[GK]2019022-13、採購人名稱:鯉城區明新華僑中學   地址:江南大街
  • 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銅鏡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 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流通批發環節)雙隨機抽查結果公示
    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流通批發環節)雙隨機抽查結果公示序號抽查時間抽查項目市場主體名稱許可證號抽查情況備註12017.5.10日常監督檢查泉州市豐澤區浪妮美商貿有限公司913505035811466995
  • 《佛國京華——大同》釋中峰
    大同不僅是中國的古代名都、更是佛教文化之都,以北魏時期由皇家開鑿的雲岡石窟和遼代由皇家建造的華嚴寺為代表,充分展現了大同佛教的國家性格和民族性格,因此,大同被稱為佛國京華。  還是為大同這座古老而佛教文化歷史悠久佛都,盡心盡力呢?上報四重恩,如何發菩提心、發大願心、及發出離心去完成自身的人格呢?只有去力行,去做,佛都,具足慈悲無量、智慧無量的恆沙界,時時攝受每位大同人民的心啊?人傑地靈,佛佑大同……  慚愧小僧深知這座古老而佛教文化底蘊深如智慧海的佛國京華。如何走向世界?如何還以其來面目?這是小僧時時思考的問題!
  • 福建省政協洪捷序副主席一行走訪慰問泉州市基督教兩會
    同時為籌備開展海峽兩岸宗教交流活動進行調研,了解關於泉州基督教與港、澳、臺的交流情況。泉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蔡自力主席、協會林澤偉會長以及班子成員謝青山牧師、曾惠娥牧師、鄭寶蘭牧師、董冬梅牧師、周雲鵬牧師接待並進行座談交流。
  • 敦煌220窟是翟氏家窟,因北宋的重塑得以保留,是人類藝術瑰寶
    敦煌莫高窟雖然不是中國最早的石窟,但其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也是最魂牽夢繞的石窟,因為敦煌莫高窟及其發現的遺書、文物,在國家上還形成了一門學科,敦煌學,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