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的青蛙:一次能「飛」15米,會隱身,樹上安家,幾乎不下地

2020-09-09 怪羅科普


青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動物了,從小課本裡就有青蛙的故事,它們喜歡生活在水塘邊,蹦蹦跳跳的,會呱呱叫,還能幫助我們消滅害蟲。

然而有的青蛙就是如此與眾不同。

不喜歡待在水塘裡,喜歡待在高高的樹上,極少下地;

不喜歡到處蹦躂,喜歡「飛來飛去」。

會「飛」的華萊士飛蛙

這種青蛙的學名叫黑掌樹蛙,是樹棲蛙類的一種,常見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熱帶叢林中。

大部分時間,它們生活在樹上,只有到繁殖季節,需要產卵的時候,才會「飛」到地面。

黑掌樹蛙首次發現是在1869年,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徒步穿過婆羅洲的熱帶雨林時,當地人給他帶來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動物標本。

根據華萊士描述,這隻大樹蛙可以從一棵高樹上飛躍而下,一次能「飛行」15米。

因此被命名為「華萊士飛蛙」。

喜歡在樹上生活的青蛙

和其他樹蛙一樣,飛蛙完全適應了樹棲生活。

婆羅洲的熱帶雨林,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大島。在這裡,樹木高大,枝葉繁茂,水果、花卉、鳥類和昆蟲種類豐富。生活在樹上,飛蛙可以找到大量的食物。

身體也非常適應這樣的生活。

它有獨特的腳掌,大而圓,可以幫助它攀爬並抓住垂直的表面。

很多人認為這種抓力是來自腳掌的吸力,但事實上,飛蛙是通過微小的特化細胞穿透樹木微小裂縫和不規則樹幹來實現的。

與此同時,腳掌也會分泌粘液,幫助飛蛙不會從樹上掉下來。

它有又長又有力的後腿,能攀爬,也能推動它在樹林中跳躍。

它還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既能感知顏色,也能同時看到四面八方。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發現昆蟲最輕微的運動,並捕捉它。

華萊士飛蛙真的會飛嗎?

其實和俗稱的「飛蛇」金花蛇一樣,華萊士飛蛙沒有翅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它們做的只是滑翔。

而一次能滑翔15米,靠的是樹的高度、強有力的後腿、又大又圓的腳掌和滑翔時的身體控制。

這種滑翔,有點像人類駕駛滑翔機。

在滑翔運動中,飛行員從懸崖或山頂跳下,在空中以逐漸向下傾斜的方式航行,由輕量的「翅膀」支撐在空中。

飛蛙也是如此。

雨林中的樹木間隔很寬,飛蛙用強有力的後腿給予身體一定的速度,跳離樹木後,飛蛙會打開又大又圓的腳掌和身體上的皮膚,以此擴大身體的表面,來減緩下降速度。

整個過程如同降落傘下降,因此這種小動物也被稱為降落傘青蛙。

在飛行過程中,飛蛙可以移動它的腿或扭轉腳掌,來控制降落的方向。

滑翔,成為飛蛙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最有效的出行方式,也是躲避捕食者的最佳逃跑方案。

會隱身,可以改變自身顏色

飛蛙可以通過改變顏色來調節體溫,和它的池塘親戚相比,它更善於改變。

眾所周知,不同的顏色反射的熱量也不同,所以在炎熱、明亮的陽光下,飛蛙的皮膚顏色會變淺;當氣溫下降或天黑時,青蛙的皮膚會變黑以吸收熱量。

這些變化是由皮膚細胞內各種色素的運動引起的。

這樣的改變也能提供更好的隱身。飛蛙的顏色隨時都可以改變,可以和周圍的環境完美融合,貓頭鷹和猴子這樣的食肉動物就很難發現它。

即使被發現了,它還能通過「飛行」來逃脫。

最後

能讓飛蛙從樹上下來的唯一原因就是繁殖。

即使下來,飛蛙和一般的青蛙繁殖略有不同。大部分青蛙會把卵產在靠近水的地方孵化,而飛蛙產卵也是在樹葉上,樹葉一般位於水域上方。

產卵時,飛蛙會分泌一種「蛋白」物質,並將這種物質打發成泡沫團。

泡沫團不久後外表變硬,但裡面仍然是溼潤的,卵就在泡沫團裡生長,直到雨水衝刷,將它們帶到池塘裡。

華萊士飛蛙是一種有趣的生物,但在熱帶雨林中,飛蛙面臨著威脅。

隨著越來越多的森林被人類砍伐使用,汙染物的影響,飛蛙也面臨著非常不確定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不是鳥卻會飛的動物,它們如何「短暫」飛行的呢?
    導讀:它們雖不是鳥兒,卻能「短暫」的飛行目前地球上現存的飛行動物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鳥類、昆蟲以及特殊進化的哺乳動物。飛行能力對於動物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動物躲避天敵,獲取食物,進而提高改物種的生存能力。
  • 你不知道會飛的五大動物
    其實火雞在很短的距離,就能飛起來。但是當它們飛行時速度非常快,可以以每小時55英裡的速度飛行,相當於每小時近90公裡。關鍵是野火雞是樹棲動物,這意味著它們棲息在樹上,因此必須以某種方式站在那裡。從本質上講,對於這些大型鳥類而言,飛行比爬山更自然。雖然野火雞可以飛,但那些供人類食用的火雞卻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殖者長期以來將它們培育成大胸脯,這阻礙了它們起飛的能力。
  • 超會借風使力,安地斯神鷹在空中連飛5小時完全未拍翅膀
    安地斯神鷹(Andean condor,學名:Vultur gryphus)又名康多兀鷲、安地斯禿鷹、南美神鷹、安地斯神鷲等,主要分布在安地斯山脈、南美洲西部鄰近太平洋的沿岸,是西半球體型最大的飛行鳥類,體重可達15公斤,翼展可達3米;它們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可以活到100歲。
  • 鳥類在天上飛沒什麼奇怪的,這些動物在天上飛你覺得正常嗎?
    飛蝠鱝 體型超過5米,重量超過一噸,也能跳出海?是的這是蝠鱝!它們可以跳出海面近2米。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女子被殺害時,飛蝠鱝跳進了船,她坐的地方正好被撞上,試想一下,你被一噸重的飛魚撞上結果會如何。飛行負鼠 飛行負鼠屬於澳洲負鼠亞科,它們在跳躍時可以「飛行」15至45米的距離,其可愛的模樣深受大家的喜愛。飛行狐猴 不管你信不信,飛行狐猴是最接近於靈長類動物,它的外形很像蝙蝠,是最適於飛行的哺乳動物之一。正如你看到的,它們的四肢和尾巴連接著皮衣,從而增加了身體的面積,讓他們更好地飛行。
  • 身體細長的毒蛇為什麼會飛?下樹上樹太費時間,還是飛比較快
    這種蛇一般棲息在樹上,在樹上尋找食物,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尤其是有掠食者靠近的時候,它就會採取「飛行」。科學家認為,對於這些飛蛇來說,它們的「飛行」其實就是一種滑翔。有時,為了到達地面或其他樹上,它們會飛到空中,並以一定角度滑翔下來。飛蛇能「飛」多遠,一般取決於它們下降的高度,有人曾目擊,一條1米左右的飛蛇,從10米的高度一躍而下,最後降落到了水平距離20幾米的地方。
  • 毒蛇中的「空軍」,會「飛」的不一定是飛禽,也可能是爬行動物
    其實,飛蛇是一種安全的蛇類,它們的毒性不強,大多數飛蛇的毒液只夠對付鳥、青蛙和蜥蜴等小型獵物,並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它們是一種樹棲性蛇類,分布在熱帶雨林之中。通過這套完美的飛行姿勢,這位奇特的&34;能以每秒8~10米的速度,從10米高的樹枝上&34;出24米遠,好似一根細長的蜿絲帶從空中飄落下來。由於熱帶雨林的樹木枝條繁多,飛蛇在飛行的過程中,一般都能夠在另一棵樹上順利降落,完成一次移動。
  • 體重15公斤,展翼3米的巨鷹,空中飛5小時172公裡竟完全未拍翅膀
    安地斯神鷹(Andean condor,學名:Vultur gryphus)又名康多兀鷲、安地斯禿鷹、南美神鷹、安地斯神鷲等,主要分布在安地斯山脈、南美洲西部鄰近太平洋的沿岸,是西半球體型最大的飛行鳥類,體重可達 15 公斤,翼展可達 3 公尺;牠們也是世界最長壽的鳥類,可以活到 100 歲。
  • 有一類樹蛇不僅善於爬樹,還能在空中滑翔100多米,像會飛的蛇
    在動物世界中,蛇類是一種冷血的爬行動物,蛇的種類非常多,它們具有本領也很多,能在水裡遊,也有在陸地爬行,還有善於爬樹的,但在蛇類中,還有一類蛇被稱為「飛蛇」,它們具有滑翔的本領,看起來像具有飛翔本領,其中天堂樹蛇更是唯一能在飛行途中變向的飛蛇。
  • 御風飛行的軍艦鳥:可連飛數月不停歇,即使睡著了還在飛!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它只能一直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句充滿了文藝範的雞湯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鳥指的是軍艦鳥。在眾多海鳥當中,軍艦鳥可以說是辨識度相當高的一種。一身黑羽、翼展超過2米,加上剪刀般的分叉尾羽,飛行姿態輕巧優美,頗受一些鳥類攝影師的追捧。
  • 有一類樹蛇不僅善於爬樹,還能在空中滑翔100多米,像會飛的蛇
    「飛蛇」,它們具有滑翔的本領,看起來像具有飛翔本領,其中天堂樹蛇更是唯一能在飛行途中變向的飛蛇。一、天堂樹蛇的種群    天堂樹蛇屬於遊蛇科一員,也是一種樹棲蛇類,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低地熱帶雨林的樹上,體長一般在1米-1.2米之間,主要以蜥蜴、小鳥、青蛙、蝙蝠等為食。
  • 會飛的蛇不只有白素貞,科學家研究發現,蛇真的會「飛」,彈跳力還...
    《白娘子傳奇》相信80後都看過,當時小編也是被趙雅芝迷的一塌糊塗,特別是電視劇裡,白娘子飛來飛去的樣子太美了,只恨自己不是許仙。今天小編說的雖然不是白素貞,但是也是她的「同類」飛蛇。
  • 鳥為什麼會飛——自然奧秘
    如果我們知道鳥為什麼會飛,我們就會知道,整個自然界的動物是如何遵循著進化機制的。鳥能夠會飛,是由其本身的生理條件與樹棲生活的特點所決定的,鳥的飛翔是經過了長期的演化才形成的.鳥的翅膀也是由它的前肢慢慢地演變而來的.
  • 一對鴿子在黔靈山公園「安家」還孵化了7隻幼鴿 遊客:真會混
    原來是一對鴿子在此安家,還孵化7隻幼鴿。記者在路邊看到,在水禽區池塘的中間,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搭建了一個木棚。空地上有三隻鴿子在覓食,頻頻點頭巡視四周;在旁邊的樹上,兩隻鴿子飛來飛去,時而相互嬉戲,時而站穩不動;還有兩隻在木棚上來回走動,不時發出「咕咕咕」的聲音。
  • 這對「夫婦」在黔靈山公園安了家,還生了一堆小寶寶!遊客:真會混
    原來有一對鴿子在此安家,還孵化7隻幼鴿。記者在路邊看到,在水禽區池塘的中間,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搭建了一個木棚。有三隻鴿子在覓食,頻頻點頭巡視四周;在旁邊的樹上,兩隻鴿子飛來飛去,時而相互嬉戲,時而站穩不動;還有兩隻在木棚上來回走動,不時發出「咕咕咕」的聲音。「真的會混,在這裡天天都有吃的,拍兩張近的照片給我們看一下嘛!」
  • 北京的雨燕飛去了哪裡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一直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中的這句臺詞哀戚動人,令人難忘。雨燕就是現實生活中最接近「無腳鳥」的一種。其實,它當然有腳,但四趾向前的特殊構造使其無法抓握,因此除了築巢生產育雛以外,它的一生幾乎都處在飛翔中。或許正是這種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質,讓它被如此命名。不同於「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家燕,雨燕形體更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細縱紋。它翅膀狹長,單翼的長度幾乎相當於體長的兩倍,飛在天上就像掛了兩把鐮刀。
  • 精選一組趣知識;黑掌樹蛙一次能滑翔15米遠
    三,「會飛「的青蛙——黑掌樹蛙 。黑掌樹蛙生活在樹林裡,夜間以捕捉蚱蜢為食。在樹林裡它能跳躍到2米遠的樹枝上,若另外一棵樹更有利於捕食,它也能跳過去。它能彈射到空中,張開網狀的腳趾來滑翔,同時它還能收縮腹部,增添升力;這樣,它一次能滑翔15米。四,泰勒·斯威夫特很高,身高達180CM.
  • 賽鴿家飛的習慣飛行區域
    信鴿家飛的時候,會有一定的習慣飛行區域。這個區域基本上比較固定。在一開始家飛的時候,飛行區域隨著你的訓練會擴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基本上固定下來。除非遇到其它鴿群一起合群,改變了一定的飛行區域,否則鴿子的飛行區域基本上固定,甚至說飛行的方向都基本上一致。這是訓練賽鴿的一個常見的現象。
  • 兩位特殊「遊客」在貴陽黔靈山公園「安了家」,還生了7隻「小寶寶」遊客:真會混
    原來是一對鴿子在此「安家」,還孵化7隻幼鴿。記者在路邊看到,在水禽區池塘的中間,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搭建了一個木棚。空地上有三隻鴿子在覓食,頻頻點頭巡視四周;在旁邊的樹上,兩隻鴿子飛來飛去,時而相互嬉戲,時而站穩不動;還有兩隻在木棚上來回走動,不時發出「咕咕咕」的聲音。「真的會混,在這裡天天都有吃的,拍兩張近的照片給我們看一下嘛!」
  • 「生活家」壽帶首次安家武漢動物園,雛鳥開始放飛自我啦!
    楚天都市報7月2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陳立雲 彭少波)在林區山區比較常見的漂亮精靈——壽帶,今年首次發現它們在武漢動物園安家了,築巢的位置還比較低。今天,武漢動物園發布好消息稱,最近幾天,雛鳥們已學會放飛自我啦。
  • 生活在西藏雨林的青蛙,不僅有毒,還和鼯鼠一樣會飛行
    而在墨脫雨林之中,生活著一種特殊的青蛙,它的學名叫「墨脫吻蛙」。墨脫吻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從外形上來看,它確實長了一張特別的嘴巴,嘴巴向前突出且尖銳,像是鱷魚的吻部。在吻部的掩藏下是一顆尖銳的毒牙,至於該毒牙的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因為目前尚未發現有動物或人類被墨脫吻蛙攻擊的案例。這種青蛙身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擁有天然的保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