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專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2021-01-13 交匯點客戶端

交匯點訊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這一研究發現來源於22塊從湖北三峽地區挖掘的化石,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些是來自5.5億年前的早期動物。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

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它們靠吸盤吸附在海底,「樹葉」的「莖幹」和「葉片」部分,則直立在海水中。平時,這些海底「樹葉」隨海水搖曳。「它們既沒有口,也沒有肛門。」龐科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捕食器官,這些遠古「樹葉」相當於趴伏在海洋的底表面,通過在搖擺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機物小顆粒來維生。「它們一生都呆在原地不動,一動可能就死了。」

當被問及這22塊化石的來歷,龐科說,埃迪卡拉紀的時代為6.35-5.41億年之間,這將近1億年的時間內,生物們展開了爆發式的進化歷程。埃迪卡拉紀生物群對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生物群1947年在澳大利亞首次發現,但這種獨特的化石生物群,長久以來從未在我國被發現過。

2013年,龐科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幾名同事在湖北三峽地區的山區裡做野外考察。山裡的居民常用一種黑色的片狀石板當瓦片,斜著蓋在房子的屋頂上。當地沒有人注意這些石片的細節和紋理,也很難有人仔細端詳它們。但在經過一處廢棄的瓦片堆時,研究人員們發現了異樣。石板上面有一塊像芭蕉葉一樣的印跡,特別像化石。

幾番觀察後,研究人員認為這確實是化石。這是古生物學家第一次在國內找到可以與國際埃迪卡拉生物群相對比的化石標本。「那時我們經常拿著望遠鏡在人家屋頂上找化石,把每家的屋頂都看了一遍。」龐科說,找到第一塊標本後,他們詢問當地人是從哪裡撿到瓦片的。「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我們爬上山頭。在那兒挖了二三十天,終於挖到了第一塊樹葉形的化石。」

「獲得這些化石非常不容易,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所以7年來我們也才採挖到了22塊。」龐科表示,雖然這類化石數量豐富且分布廣泛,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它們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早。解開這些遠古海底『樹葉』的謎團,可能會為人類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線索。」龐科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古生物學國際專業期刊《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交匯點記者 張宣

L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5.5億年前的海底「樹葉」!你見過嗎?中美科學家剛剛發現
    導讀: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它們靠吸盤吸附在海底,「樹葉」的「莖幹」和「葉片」部分,則直立在海水中。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5億年前的海底躺著一群形似樹葉的動物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神似「樹葉」!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長著圓形吸盤可在海水中立起捕食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在深不可測的廣闊海底,仍然存在著許多我們未知的生命。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海底生物,並從中獲得了難得的探尋海洋奧秘的機會。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大約5.5億年前,它們曾廣泛生活在附近海底,不過現在已經完全滅絕。
  • 5億年前的蟲子,範特西
    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 5 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 " 耳形範特西蟲 "。參與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 "90 後 " 碩士研究生孫智新說,把 5 億年前的 " 兔耳朵蟲 " 命名為 " 範特西 ",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蟲子長得太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難以想像,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研究向周杰倫的經典專輯致敬。" 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吧。" 孫智新說。
  • 【新華網】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新華網】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2019-09-16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大 中 小】
  • 2.5億年前的巢湖蝦長啥樣?形態類似於現生的貝殼(圖)
    據江淮晨報消息,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義大利、美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我國安徽巢湖地區發現了上百塊埋藏有一種新型節肢動物的化石。這類新發現的節肢動物生活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早三疊世海底,與同一時期最常見的海洋底棲蝦類形態明顯不同,研究團隊將這一新物種命名為「巢湖安琪蝦」。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蠍子、蜘蛛等螯肢動物始祖
    新華社南京9月1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與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合作,新發現一種生活在5億年前的古生物。這種名為胖女獵手莫裡森蟲(Mollisonia plenovenatrix)的新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類節肢動物。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科學家認為,地球誕生於45.7億年前。英國生物學家於2017年3月1日稱在加拿大發現了最古老的化石,顯示約43億年前就已經有生命的存在,這證明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比人類先前的認知的認知更早。自古以來,科學家都在探討生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遠古生物到底長什麼樣?生命到底是何時形成的?
  • 有隻5億年前的蟲子,它叫,呃…範特西
    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參與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90後」碩士研究生孫智新說,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命名為「範特西」,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蟲子長得太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難以想像,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研究向周杰倫的經典專輯致敬。「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吧。」孫智新說。
  • 有隻5億年前的蟲子,它叫,呃……範特西
    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參與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90後」碩士研究生孫智新說,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命名為「範特西」,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蟲子長得太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難以想像,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研究向周杰倫的經典專輯致敬。「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吧。」孫智新說。
  • 5億年前的蟲子範特西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參與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90後」碩士研究生孫智新說,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命名為「範特西」,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蟲子長得太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難以想像,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研究向周杰倫的經典專輯致敬。據介紹,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
  • 中科院古生物學家在山東濰坊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復原圖(霍秀泉繪)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奇怪「蝦子」
    新華社南京9月1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它們體型巨大、造型奇特,有能夠快速捕獵的前肢和長長的尾巴。最大的奇蝦個體可以長到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動物大多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加上擁有堅硬的外殼,這些「巨無霸」動物幾乎成了海中之王。不過,雖然名字、長相和蝦子類似,奇蝦和現代蝦類並無親緣關係。它們是一大類已經滅絕的原始節肢動物。此次,研究團隊在我國山東發現的線紋心蝦,是一種相對「迷你」的奇蝦。
  • 科學家發現 5億年前奇怪「蝦子」
    據新華社南京9月1日電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它們體型巨大、造型奇特,有能夠快速捕獵的前肢和長長的尾巴。最大的奇蝦個體可以長到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動物大多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加上擁有堅硬的外殼,這些「巨無霸」動物幾乎成了海中之王。不過,雖然名字、長相和蝦子類似,奇蝦和現代蝦類並無親緣關係。它們是一大類已經滅絕的原始節肢動物。此次,研究團隊在我國山東發現的線紋心蝦,是一種相對「迷你」的奇蝦。
  • 中國發現5.41億年前「非主流」生物化石(組圖)
    5.8億~5.41億年前,有一群奇特的「非主流」生物群:它們有的像一張大葉子,有的像水母,有的像蠕蟲……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埃迪卡拉生物群。過去中國一直沒有發現它們的身影。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在三峽首次發現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並發現了一個新類型:霧河管。
  • 30載接棒式勘探,一隻5億年前的「蝦」破解「達爾文困惑」
    46億年前,地球形成,在黯淡無光的環境中,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至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這顆藍色星球上,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幾乎所有動物,在短短幾百萬年間快速登場,一系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生物「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這一快速的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新華社南京11月3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臨沂發現5億年前原始節肢動物!快看看長得什麼樣
    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它們體型巨大、造型奇特,有能夠快速捕獵的前肢和長長的尾巴。最大的奇蝦個體可以長到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動物大多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加上擁有堅硬的外殼,這些「巨無霸」動物幾乎成了海中之王。不過,雖然名字、長相和蝦子類似,奇蝦和現代蝦類並無親緣關係。它們是一大類已經滅絕的原始節肢動物。
  • 5億年前「怪蝦」長什麼樣?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這種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它們長著愛心形的頭部,在遠古海洋中捕食。在寒武紀的海洋中,奇蝦是最兇猛的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