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濱旅遊城市的連雲港,海鮮美食一直是餐飲界的特色招牌。可以說,海鮮佔據了連雲港飲食文化的重要位置。也正是憑藉這種原汁原味的傳統海鮮風味,連雲港海鮮不但徵服了港城人的味蕾,更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前來品嘗。
日前,記者專訪了連雲港市海名威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正勇,和讀者分享連雲港飲食中的「鮮」文化。
港城人尤其愛吃海鮮
清晨,連雲港各漁港岸邊都會被各種貨運車輛佔滿,漁船剛一靠岸,船艙裡的各類海貨就被搶購一空,每日如此,供不應求。為了保證海貨的新鮮,運輸車裡都帶著冰塊和海水,經過不到半小時至1個小時的車程,這些海貨就被送到了各大海鮮市場、酒店。如果是在海頭邊兒的飯店就餐,還能吃到剛剛上岸的活海鮮,想想都令人垂涎三尺。
連雲港擁有200多公裡的海岸線,擁有全國著名的八大漁場之一的海州灣漁場。海州灣漁場面積7900平方海裡,表層水溫年平均為14.4~15.7℃,因盛產魚、蝦、蟹、貝等近百種海產品而久負盛名。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採集、撿拾、捕撈、經營各類海鮮百餘種,匯集港城特有的烹飪技藝,以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漁家風情為底蘊。
「連雲港海鮮風味享譽全國,品種繁多。有味道鮮嫩的黃魚、帶魚、墨魚;有連雲港特有的沙光魚,可口的海蠣子;有營養價值高的螃蟹、大蝦;更有上等佳餚鮑魚、海參、扇貝……」提到連雲港海鮮,李正勇侃侃而談。
中國的飲食文化,有「無雞不成席」和「無海鮮不成筵」的說法。由於海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品種繁多,已成為當今餐飲消費的熱點。連雲港人尤其愛吃海鮮,就像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愛吃大米一樣。
海鮮,貴在「鮮」字上,挑選海鮮自然也要挑「鮮」。要圖新鮮,一般上午9點至11點為搶「鮮」的最佳時間;想要實惠,則以下午的2點至5點為宜,海鮮價格會稍便宜些,特別是下班前就更便宜了。海產品價格跟蔬菜、肉類價格一樣有波動,人工養殖的貝類價格較穩定,魚類則波動較大。
舌尖上的港城「鮮味」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話用來形容近海的港城人再合適不過。連雲港的海鮮,因其溫和的海洋氣候,使得地處溫帶和亞熱帶交匯區域的連雲港海州灣漁場的海鮮,呈現獨特的美味。
李正勇的父輩、祖輩都與海結緣,一年四季離不開「海」:工作離不開「海產品」,吃也離不開「海產品」,用他的話來說:「三天不吃魚,心裡就痒痒。」1987年,李正勇進入海鮮餐飲行業,並接觸海鮮廚藝,他最大的興趣就是探索海鮮領域,提高海鮮廚藝,傳承海鮮飲食文化。
採訪中,李正勇向記者介紹了幾樣連雲港特色的海鮮美味。
連雲港有句話叫海裡三樣香:馬鮫、勒魚、碗口鯧。「馬鮫魚的魚頭愈嚼愈香;碗口鯧,是說鯧魚最好如碗口那麼大,因為太小了吃不到肉了,太大了就『老精』了;而鹹勒魚更要慢慢地品,愈品愈香,那真是留在舌尖上、讓你久久回味的魚香。我們飯店就有一道特色菜品———鹹勒魚帶餅。」李正勇說。
自古以來,連雲港就有食用沙光魚的習慣,民間有「十月沙光賽羊湯」之說。10月至次年正月的沙光魚是最為肥美的,作為連雲港的特產食材,細嫩的肉質和鮮美的味道,給食客一種唇齒留香的感覺,無論是紅燒還是清湯,都能將食材自身的鮮香味提煉出來,這正是沙光魚能夠列入《中國名菜譜》的原因所在。
李正勇說:「一般港城人吃沙光魚不是做湯就是紅燒,我們飯店的奶湯沙光魚是食客必點的一道菜。此外,油炸沙光魚乾也很受食客歡迎。一年中飯店至少要吃掉5000斤沙光魚乾,足見人們喜愛吃沙光魚的程度。」
對於連雲港這樣的海濱城市來說,梭子蟹、對蝦、蝦婆婆已經成為特產食材。此外,還有海蠣、八爪魚、比目魚、烏賊、馬面魚、鳳魚、海鰻魚、石雜蟹、黃毛蝦、毛蜆、文蛤、扇貝、狗腿魚等。這些舌尖上的港城「鮮味」,經過大廚們的精心烹製,品嘗過後都會讓人回味無窮。
吃海鮮就要原汁原味
「吃海鮮最講究的是原汁原味,越是簡單的做法,越能保持海鮮的風味。」李正勇介紹,「比如一道溫拌八爪魚,將八爪魚放入沸水20秒後撈出來,隨後加上蔥、姜、蒜、芥末、醬油、醋等作料即可。」
連雲港海鮮最大的特點,是夠生猛新鮮。近年來,隨著連雲港旅遊業的興盛發展,海鮮的吃法不斷創新,烹調手法層出不窮,蒸、燜、焗、煮、燉、炸、炒、烤、煎等靈活搭配。在這些烹調手法中,人們最愛的依舊是「烚」「白灼」的方式。以「鮮」見長,也讓連雲港海鮮的美名在遊客口中遠播。
幾條小魚熬出一碗清湯,入口滿嘴都是海的味道。為將海鮮的原汁原味呈現出來,連雲港人常用「烚」「白灼」的方式來烹調,不加任何調味料,讓海鮮中「鮮」這一味發揮得淋漓盡致。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遊客,為了這超脫於五味之外的「鮮」,而來連雲港尋味。
「我生在海邊,學習、創業也都在海邊,從小也是吃海鮮長大的,對海鮮有深刻的了解。」李正勇告訴記者,他對於海鮮的烹製如庖丁解牛一般遊刃有餘。
李正勇說:「我要求廚師最大限度體現海鮮的原汁原味,摒棄繁瑣複雜的香料,絕不讓入口的海鮮沾上煙火氣,因為海鮮美食最害怕失去本味。精心烹製的過程、海鮮精美的色澤,再加上與盤器精心的搭配,這會讓食客產生視覺上的刺激以及對食物的渴望。我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傳承海鮮飲食文化。」
記者手記
不喜歡被乏味的菜單束縛,鮮美的味道及滑嫩的口感是許多「海鮮控」所追求的,連雲港的大廚們憑藉著對海鮮的理解,抓住食客們的心理,在嘗試中尋求轉化的靈感,將連雲港海鮮美食文化不斷推向巔峰。
如今,連雲港進入高鐵時代,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連雲港來吃海鮮。如何保障海鮮佳餚的一貫水準,如何把海鮮這張「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如何將海鮮與城市文化結合起來……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策劃 劉毅 記者 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