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IPO按下暫停鍵後,金融科技又走在了十字路口。
11月24日,樂信發布了2020年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三季度,樂信持續發力新消費,收入結構更趨優化,用戶規模持續快速增長,To B科技服務初顯成效,促成借款額48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0.6%;營收32億元,毛利潤9.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息稅前利潤5.0億元。
除了公司業務規模增速、研發投入、To B科技收入佔比等多項核心指標行業領先外,此次樂信財報最大的變化,還在於其「輕」字訣的發展邏輯。這表現在:一方面是在新消費領域尤其是年輕人消費市場,樂信多項業務的融合布局,帶動交易額的持續增長以及用戶粘性的增強,季末用戶數已達1.06億同比增長69.6%,而通過品牌升級,樂信正在率先從「滿足年輕人消費需求」向「引領年輕人消費需求」進化;另一方面,To B輕業務的營收佔比越來越高,樂信已快速從重資本擔保風險助貸模式,轉向不承擔風險的科技助貸模式,這種分潤模式更輕,也更加符合監管需求,讓整體業務更穩,也更具有明確的成長預期。
對於這樣的變化,資本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回應,12家機構給予樂信股票買入+增持評級。而從當下的金融科技行業來說,樂信或許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樣本。
01
線上線下融合
新消費業務持續增長
在拉動國內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經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從2016年-2019年,年均社會消費額增速高達9.4%。而根據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消市場的增長潛力,預計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如何抓住這種新發展格局下的機會?樂信的做法是,通過線上線下的多業態融合,做深做透新消費業務贏得先發優勢。當前拉動樂信新消費戰略的「三駕馬車」:分期樂商城,主打消費金融服務;樂花卡,讓用戶在分期樂的自有場景外實現全場景的分期消費;會員消費平臺樂卡App,主要提供線上、線下包括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在內的消費權益。
從此次財報看,樂信新消費下的「三駕馬車」再次創下增勢新高。樂信Q3財報顯示,樂信平臺訂單量達8440萬筆,同比增長50%,11月以來,日均訂單量超過110萬筆;上線多項創新業務,增長勢能強勁。其中分期樂推出開放新版本,實現「屏幕即店鋪,內容即商品」,提高消費獲得感及貨客匹配效率,支持用戶跳轉淘寶、拼多多等平臺購物,雙11當天平臺日交易額創新高;樂卡等會員產品累計服務用戶數超270萬,擁有品牌權益數量超4000個,會員服務費收入超2760萬元,同比增長14%;樂花卡發揮場景打通、支付便捷優勢,用戶規模擴大。截至三季度,樂花卡開通量達1138萬,三季度完成6976萬筆交易,同比增長70.4%,顯示出強大用戶粘性。今年以來,樂花卡通過線上帶動線下,累計服務612萬商戶,創造2.1億個訂單,完成交易額496億元。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線上線下消費雙向深度融合,促進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內循環、擴大內需、全面促進消費,這也意味著消費已全面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在消費復甦疊加政策利好,以及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背景下,中國消費市場的成長空間十分廣闊。而樂信在年輕人的新消費市場,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伴隨著用戶的成長周期,未來將獲得持續的領先地位。
02
技術賦能模式變輕
無風險To B科技服務收入大增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前幾年金融業的調整陣痛,以及監管趨嚴的當下,向無風險的「輕資產」模式轉型已成為助貸行業的趨勢。今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新規最大亮點在於充分肯定了助貸市場和機構的作用,並鼓勵商業銀行合作吸收新技術推動信貸行業變革創新,這對樂信等頭部金融科技平臺是重大利好。
二季度,樂信首度披露平臺服務及科技收入已近10億。今年三季度,樂信此項業務的營收則達到了11.3億元,佔收入比重達36%,增勢強勁。其中,無風險To B科技收入6.14億,同比大增159%。新增交易額中,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的部分,佔比擴大至40%,進入10月以來,佔比已超過50%,顯示增長質量越來越優。
在這種無風險To B科技服務模式下,金融機構承擔風險,樂信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收益,長期看會使得公司業務模式變得更輕,也更符合監管要求,成長空間變得更大。
此前樂信CEO肖文杰就曾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全面發力新消費,金融業務轉向To B服務模式,網際網路平臺收入明顯上漲,為公司創造出一條新增長曲線。而如果再進一步看,樂信這條全新的增長曲線已經有了足夠的支撐,通過發力To B科技服務模式,樂信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獲客支持、風控能力建設、網際網路運營支持和技術系統搭建等服務。
比如在獲客方面,「樂薦」定製化獲客服務系統,可根據金融機構需求定製用戶畫像,篩選有效用戶,使合作金融機構用戶註冊轉化率提升10-30%,授信轉化率提升20-50%;風控支持上,「樂圖」風險畫像產品採用遷移學習建模理念,將樂信風險區分能力泛化至各個風控場景,幫助金融合作夥伴將授信通過率提高20%,風險降低50%以上;另外,「負熵」風險運營平臺,也為金融機構提供反欺詐部署、決策流配置、聯邦學習、風險定價等核心風控能力。與此同時,樂信還為金融機構提供網際網路運營支持和技術系統搭建服務。
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樂信研發投入1.18億,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樂信累計服務包括銀行、消金、小貸在內超過100家持牌金融機構。
03
被低估的樂信
正釋放其抗周期的增長潛力
正如來咖智庫此前撰文分析,在螞蟻集團IPO暫緩後,其會引發整個金融科技公司以及行業的連帶效應,資本市場對相關業務板塊也會重新估值。
對樂信來說,雖然業務增長迅速,但樂信目前的市盈率只有14倍左右,遠低於標普500企業3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從營收規模看,樂信從2015年25億元,到2019年106億元,期間收入增長超4倍,即便在今年受疫情和監管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樂信前三季度的總收入也達到了87億元。而從商業模型以及業務營收佔比來看,樂信已經展現出其強科技屬性,如果將其歸為網際網路企業去做估值,那麼未來仍有較大的股價成長空間。
財報顯示,9月14日樂信管理層宣布將在6個月內購買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後,截止目前,樂信CEO肖文杰、總裁吳毅以及其他高管已出資約1290萬美元,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了約185萬股樂信ADS(美國存託股份),顯示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近日,多家投行針對樂信三季度財報發布研報指出,樂信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業務佔比的迅速上升,將釋放該公司未來的業務增長潛力。
海通國際表示,樂信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部分的利潤轉換率(take rate)已經從2季度的10%上升到3季度的12%,利潤轉換率的上升反映了合作金融機構對樂信純科技助貸模式的接受度增強,樂信的議價能力提升。
招銀國際則認為,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業務佔比的上升,雖然會略微降低樂信的利潤轉換率,但會優化樂信的收入結構,有效增強其抗周期能力,並釋放其未來的業務增長潛力。
對於未來的業績,華興資本指出,無風險、純科技服務模式業務佔比的加速提升,是樂信完成2020年全年1700-1800億元的強勁業績指引的重要支撐。花旗也預計,樂信的交易額在四季度將再創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樂信共獲得包括瑞信、華興資本、花旗銀行在內的12個投行的買入評級,買入數量遠高於同行。
而從國內來看,新型消費企業受利好政策影響,在資本市場也頻頻獲得融資,加速擴張發展。《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統計,以A股中與新型消費行業相關的10大行業計算,今年以來截至11月19日,新型消費領域企業IPO和再融資規模達3912.17億元,同比增54.31%。市場人士認為,在政策導向下,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大力支持新型消費企業融資發展,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國內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企穩回升,支持創新驅動型企業做優做強。
結語
來咖智庫一直關注國內金融科技行業的轉型話題,從此次樂信財報看,在新消費平臺的戰略定力下,樂信已經構建起一個從C端到B端的商業模型,樹立了一個合規監管下的正循環發展樣本。如果再把時間線拉長,還能窺見樂信的成長邏輯和節奏,從最開始的分期購物平臺,到to B科技業務嶄露頭角,再到現在多業務布局的新消費服務平臺,每一次進擊都帶來了正向的無限可能,而在加快新型消費政策的催化下,樂信也將打開全新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