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餘秋雨對今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人才百年難遇,歷史將銘記。--賈平凹
人生沒有完美的人,儘管許多文學家都稱讚餘秋雨,但在之前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他卻將「仁者樂山」中的「樂」讀為「lè」,成千上萬的觀眾打電話來批評:這個字讀「yào」。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觀眾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前一次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擔任綜合素質評判員的餘秋雨先生,在評語中引出了「仁者樂山」,他將「樂」字念出了lè。聽說成千上萬的觀眾打電話來批評:這個「樂」字應該讀yào,讀成lè是不對的。對此,餘秋雨通過媒體進行了辯解,他說:
從古代讀音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孔老先生在兩千多年前確實提出了「樂(yào)山樂(yào)水」,但是兩千多年前,我們究竟是受傳統文言文的束縛,還是用現代世界語解讀?仁者樂山」的「樂」字古音讀yào,但我在讀lè時也沒有讀錯。
兩個「樂」是動詞,自北宋起,官修韻書《廣韻》中專門為其定音,yào。至南宋,朱熹將這一音韻重新編入《論語集注》,並因其對儒家經典的解讀具有權威地位,在全國廣為傳誦,經約定俗成後,一直流傳下來。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仁者樂山的「樂」字,當代學術界的觀點是一致的,且早已形成共識。餘秋雨先生無任何根據,強不知以為知,硬說自己讀lè沒有錯,顯然是胡說八道。
儘管仍有一部分人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質疑餘秋雨在文壇的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作品仍然沒有銷路。
二十一年持續暢銷千萬冊,正版脫銷近5年,盜版現象猖獗,銷售2億冊。那就是《文化苦旅》,這本書應該說是同樣有爭議的作品。
有人認為是好的,就把它捧上天;有人認為是壞的,就恨不得踩在腳下。
《文化苦旅》這部作品到底怎麼樣呢?
儘管有18倍之多的盜版書,正版《文化苦旅》依然暢銷不衰,自1992出版以來長期佔據排行榜:全國文學書籍排行榜上它名列前茅,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它也赫然前列。
這是中國父母給海外留學的孩子們寄來的最多的書籍。據開卷資料及相關研究機構評估,22年來,《文化苦旅》正版銷量超過千萬冊。
應該說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不管有多少人對它有什麼評價,但對於這部作品所傳達出的文學價值,誰也不能隨便否定。
寫這篇作品的餘秋雨本應該是吃苦受累的,本來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他,卻選擇了辭職,開始全神貫注地進行創作。
這個寫作過程大約是兩年,按照他自己的順序,兩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文化苦旅》的創作上,有時為了考證一個特定的文化遺址,他必須親自前往當地,進行實地考察後,才能下筆。只要有這種寫作精神,那就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文化苦旅」的精髓在於「苦」字。這一苦惱,並非旅途中的苦惱,而是指「中國文化歷史」,就像一位苦澀的老者,經歷了風風雨雨,苦行到現在。
「苦」是承載,「苦」是傳承,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苦痛最能激發每一個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熱愛,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餘秋雨將自己思考、思考、感受融入「旅」中!使讀者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讀人生,感受生活。在物質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旅遊。
但是很少有人能像餘秋雨一樣在旅行中思考,在旅行中探索。常常我們更習慣於去漂亮的景點打卡拍照,吃喝玩樂成了我們「旅行」的主旋律。
歷史的靜謐,在現代的喧囂中,才更有力量。旅遊的痛苦,是真實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物慾橫流的世界,讓我們浮躁的心開始變得平靜。學著聆聽來自大自然和先輩們的藝術傳達給我們的深刻道理。
讀《文化苦旅》時,讀得深沉渾厚,感人肺腑,就會明白:讀書,是另一種形式的旅行。
閱讀《文化苦旅》,可以使你從字裡行間獲得新的認識,在閱讀中跨越平庸,從而獲得進取的人生。
現在是48元,一頓飯的價格讓人心曠神怡。
趕快點擊下面的連結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