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字的六音六義。總有你不知道的一種

2021-01-12 思路漫漫

樂,這個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字。它一共有六種讀音,六個釋義。其中有一種讀音,有人做過統計,全國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知道。而在這種讀音下的正確釋義,知道的人又更是少之又少了。反正我在一本書上有看到過,可在百度上卻無法查到。 第一種讀音為le,取第四聲。釋義為快樂,歡樂等。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說。但它還是蒙古族人姓氏的讀音。 第二種讀音為Yue,取第四聲。釋義為心情歡快。這個大家也熟悉,不多說。但它是除蒙古族外其它姓氏的讀音。如戰國名將樂毅。 第三種讀音為lao,取第四聲。這是古代的一秤弦樂,是五聲八音的總名。音樂愛好者應是知道。 第四種讀音為LⅠA0,取第二聲。釋義為通現在的漢字醫療的療。 第五種讀音為Iuo,取第四聲。古代有一詞為:樂託。異形於現在的:落拓。形容人行為不拘小節,放蕩不羈。 第六種讀音為yao,取第四聲。在百度中能找到的釋義是喜歡、欣賞。用這個讀音的主要是《論語》中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等用語。從邏輯角度來說,知者喜歡水就不喜歡山嗎?仁者喜歡山就不喜歡水嗎?而且也與知者動,仁者靜無法對應上。所以,這種釋義顯然是不正確的。可惜我沒有記住那本書名,不過我記得清楚書中對這個樂字的釋義是:接近。我更準確地理解為:接近於。這樣一來,無論是從邏輯,還是字裡行間各方面卻完全合順了。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佛教:念誦六字真言,其意義是什麼?
    學佛的人都知道,六字真言也稱為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六個字。 而這六個字的咒其實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特持的咒語。也就是說,六字真言這個咒語,是釋迦牟尼佛還未成佛之前,就曾學會並深懂得此咒的真義,在他成佛之後,也曾在多個場合傳授此咒。由此可見,六字真言這個咒有多麼重要。
  • 佛教:觀世音菩薩與「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佛教裡有百十個咒語,有長有短。咒語也稱「陀羅尼」(梵文音譯),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持各種善法、遮除各種惡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大乘佛教裡比較經典的咒語,如「楞嚴咒」(最長,咒中之王)、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觀音菩薩心咒)、準提神咒、文殊菩薩心咒、十小咒等等。咒語,聽起來似乎很神秘,其實就是在度心。它一般用於佛教法會上或修行人日常念誦,幫助人破除一切無明煩惱、消除障礙,得無邊殊勝利益和圓滿的光明智慧,獲究竟清淨。「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念咒語可以攝心,令身心安穩、福慧雙增。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人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餘秋雨注釋時引用了「仁者樂山」這句古語,但在餘秋雨中將樂讀為「lè」。這樣的話,事情就變大了,根據金文明教授的不完全統計,上萬人打電話到節目組批評餘秋雨讀錯了字,這個「樂」應該讀在這裡的「yào」。按道理說,讀錯一個字,道歉不就完事了嗎,結果餘秋雨還偏著整套理論證明是正確的。
  • 六字大明咒的讀音和功效
    「六字大明咒」的緣起就是蓮花生菩薩祈禱西方極樂時所唱的六個字。這六個字是:唵、嘛、呢、叭、彌、吽。另外,習慣在發音末尾加一尾音「敕(chi)」。這便是「六字真言」。「唵」,表示佛部心,「嘛」、「呢」表示如意寶,「叭」、「彌」意為蓮花,「吽」,表示金剛部心。我們現在用漢字書寫的「六字真言」,由於系音譯字,故其寫法與讀音不盡相同。
  • 謙卦:六二「鳴謙,貞吉」解析;君子之行,德音不已
    「鳴謙」在謙卦中先後出現兩次,現今一般將六二爻「鳴謙」之「鳴」解為「聲望、名聲、宣揚」,「鳴謙」解為「有聲望且謙虛」、「名聲在外且謙虛」、「宣揚謙虛的美德」。但我個人卻不認可這種解釋!鳴:《說文解字》「鳴,鳥聲也。」;《玉篇》「鳴,聲相命也;嗥也。」(獸亦曰鳴,《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增韻》「鳴,凡出聲皆曰鳴。」
  • 古希臘文的心字有幾種寫法,你知道麼
    反倒是文化人在正字法裡規定某個字母有幾種念法,某個念法有幾種寫法,還附帶一堆不發音的字母,不知道高明在什麼地方。 那這是抄錯了,還是真的發音不一樣? 這個問題反而不難回答。古時候雖然沒有錄音機,但是有韻文。韻文講究鍊字,以使在朗頌或歌唱時能取得聲律上的某種協調,讓聽者感受到和諧的美。在漢語古體詩,就是講平上去入,講押韻;在日語,就要講音拍數目;在英語,講究重音位置;在法語,就是各種各樣的韻式。對於古希臘語,音節的長短(又稱輕重)對韻文來說至為重要。
  • 學書法不知道這六個字,那你還在書法的門外面!
    學書法中鋒用筆,沒有不知道的。可是光知道中鋒用筆,也不是人人都能學好書法。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書法知識深奧不是光學會中鋒用筆就行了。很多古代書法家的絕妙筆法我們可能一輩子也學不會,但對書法初學者有一個書法口訣很重要,這也是很多書法高手秘不外傳的的六字書法口訣,知道這個口訣再加上中鋒用筆,書法基本可以算是入門了。這個書法口訣就六個字,學會了你就算書法入門了,甚至成為書法高手。別覺得簡單,你得從心裡領會它才行。這六個字的書法口訣是,逆入,澀行,緊收。
  •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一種內功修行方法,能壯元氣,開智慧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在佛家裡面又名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心咒。也是"嗡啊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在佛家中,認為此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常誦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在世俗的傳承過程中,很多人把這咒語過於神化了,並沒能真實的體認到這六字咒語的真實含義。在傳統功夫的修行之中,我們把佛和菩薩認為是修行有成的大智慧者,他們通過努力的學習,修煉,開發了真如智慧。真正的學佛並不是要頂禮膜拜,而是要學習他們這種勇猛精進的精神和無上的智慧,要通過修煉來升華自我的身心。
  • 也談《清平樂》中「樂」的讀音
    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清平樂》詞的表現與此一致,宋後有歌頌「清平盛世」的,但不少是延續了李白時的清寂、別離、相思之情。沈教授所說「『清平樂』詞亦多為昌平盛世而歌」,不知道他採用的是本事還是後來因人而異的流變。
  • 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包含深奧佛理,集中全部佛法精髓
    一句感嘆的語句,是一句未念完的佛經,或是僅表現讚美觀世音菩薩、憧憬幸福的心情。唵嘛呢叭吽又被稱作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大明咒,更是民間最受人們尊敬的觀世音菩薩心咒,藏傳佛教將這六字視為一切根源,循環往復念誦,既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
  • 封住孫悟空的六字真言怎麼念?為何要寫成「俺那裡把你哄」?
    比如第一個字ong,就找不到對應的字,只好寫一個「唵」或者「嗡」來代替。總之師父傳授的時候,知道看見這個字,就要這樣念,就可以了。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心咒,源於梵文中,此咒含有諸佛無盡的加持與慈悲,是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聲顯現。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常誦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
  • 陳寧:「恪」字què音考釋
    摘 要:陳寅恪的「恪」字時常被讀作què,但是這個讀音的來歷始終不甚明瞭。本文考察了近代多種音韻文獻資料,理清了恪字讀音演變的軌跡,揭示了què音的源頭和產生原因。恪字本為一等字讀洪音,在明代王文璧增訂的《中州音韻》中始與「確卻」等字同音,讀細音。這並非單純的自然音變,而是在南北語音接觸的背景下人為造成的。陳寅恪先生的恪字音kè還是音què,一直討論頗多。
  • 梵文六字真言經幢,單簷覆缽形塔,你見過嗎?
    巖後有石亭,亭下為「童子拜觀音」神龕,觀音為男相,形態端莊,左手託淨瓶,右手持柳枝,眼觀海門,頷首稱善。石亭旁半圓形的巨巖上鐫刻「半輪」,與經幢對望。經幢建於宋代,俗稱寶瓶塔,為實心單簷覆缽形石塔,總高約3米。六邊形塔基比較高大,高約1.25米,每邊長約1.3米,束腰六面浮雕仙草,角柱兩邊束結。
  • 念佛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到底什麼意思,你可能還不知道
    念佛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到底什麼意思,你可能還不知道。在我國有著「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之稱,觀世音自然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有很深的因緣,有很多人在家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但是要記得把所念功德要回向西方極樂世界。
  • 為什麼你的六字訣健身術沒有效果?就像古法八段錦,都是有秘密的
    六字訣健身術,是深受大家喜愛的養生保健方法。自古以來,醫家、道家、佛家都有採用,也都有發展。就像八段錦一樣,看似簡單,功效宏大,所以流傳甚廣。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寶貝,可為什麼你的六字訣健身術沒有效果?噓、呵、呼、呬、吹、唏,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據說效用如神。
  • 拋球樂十首:懂我弦音解我文 紅塵誰是有緣人 多少繁華似煙雲
    輪迴裡收拾散落的過往,那些生命裡一起走過的人,那些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如今,誰還在,依然給你相濡以沫的陪伴?為此,你常常感念那些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一起有過的淚水與歡笑,一起走過薄涼清貧的歲月,而今想來是多麼懷念。走過了,才知珍惜,離開了,才知懷念,那些如水流一般一去不返的日子啊!既相遇,便有緣。緣來惜緣,緣去隨緣,無需感嘆日月匆匆!
  • r音發成l音,「吃肉」為什麼是「吃漏」!
    這是因為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中並沒有「r」這個聲母,發不出來r音。所以當他們遇到聲母是r的字時,通常會改讀成別的聲母,比如部分浙江人會把「好熱」念成「好樂」,江西人會把「吃肉」念成「吃漏」,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們念的是什麼意思,但難免還是會忍不住鬧出笑話~今天我們就來說說「r」音與「l」音的區別,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發音練習。
  • 無音之樂 無智之慧:三十年只做一件事的阿璞把最後的愛給了最愛的...
    ▲阿璞的第一本出版畫冊《無音之樂》,獲得了多方的高度評價1998年6月1日,酷愛古典音樂的阿璞,以「聽著音樂繪畫」的獨特創作,第一次出版了《無音之樂》黑白畫畫冊,這是廣州市第一部特殊人士的繪畫作品。阿璞手中的「神筆」猶如一根充滿「魔法」的指揮棒,一首首名曲都在他的筆尖「凝固」,轉化成生命律動的線條與色彩。
  • 「樂」字的由來是什麼?
    樂字象形,象鼙鼓木架形,本義音樂。樂字就是由支撐鼙鼓的木架演變來的。人的一生,就是追求樂的一生。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無論年長,還是年幼,無論偉大,還是渺小,無論名顯,還是無名,...等等無不是追求、求獲一個樂。求不得的就是一個白活。
  • 南懷瑾講藏族老居士臨終前的神通:念誦觀音六字大明咒神奇感應
    有一天,一個藏族的朋友突然找到文先生,說是有一件緊急的事情想要佔卜吉兇。這個藏族朋友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非常不吉祥的夢:她夢見了自己掉牙齒,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的徵兆,心裡忐忑不安,一直耿耿於懷,認為不是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