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聰明藥」變聰明?

2020-12-04 中新網福建

2019年03月07日 18:37:02 來源:泉州網

  到了3月,距離中考和高考僅剩百日多,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孩子智力或記憶力,開始尋找各種益智藥品和營養保健品,甚至病急亂投醫。日前有媒體報導,一名高考生在服用母親給的「聰明藥」,藥名為「哌甲酯」後,學習更專注,還考進了班級前十名,但因藥物成癮最終被送進了戒毒所。

  記者多日調查發現,「聰明藥」多是海外代購藥。醫生介紹,這些中樞神經興奮藥,有嚴格的適應症,是受嚴格管制的藥物,醫生都要很謹慎使用,輕易自行服用副作用很大,常見的有失眠、焦慮、頭痛、頭暈、焦躁不安等,如果長期使用還可以導致抑鬱、狂躁等精神症狀。「沒有控制好用量,很容易藥物成癮,出現幻覺、行為異常等」。而憑「聰明藥」是造不出天才的,想要學習好,更需要靠養成好習慣,學會合理釋放焦慮。

  吃了「聰明藥」就能讓人更聰明?記者調查發現,在網上海外代購「聰明藥」不少,而且銷量不錯,學生是購買主力軍,賣家在宣傳藥品「神奇療效」的同時,也直言這類「聰明藥」服用不當會致失眠,有網友則稱服用後人很興奮,但停藥後就精神萎靡。醫生表示,「聰明藥」多是處方藥,屬於中樞神經興奮藥,不僅無法提高智力,沒有控制好用量還很容易造成藥物成癮,出現幻覺、行為異常等。

  【調查】

  「聰明藥」網上熱銷 有人停藥精神萎靡

  「有人吃過『聰明藥』嗎?過幾天就要考試了……」記者在百度貼吧上搜索「聰明藥」,發現不少談論此話題的帖子,有些網友還直接求購。

  一名網友跟帖說,父母此前在自己高考前花500元買了一盒「聰明藥」,他吃了一周,覺得見效很快,「吃完一兩個小時頭腦就感覺很輕鬆,反應也變快了」。後面堅持吃了一個多月,又感覺沒什麼效果了。記者詢問吃藥後是否有不適感,該網友稱,服藥那段時間一直覺得大腦很興奮,晚上都很難入睡。

  也有網友說:「傳說中的『聰明藥』,我吃完背書,十分鐘就能背下來一大半。」

  一名網友坦言,自己讀書時也吃過這類藥,吃完記憶力變好,成績也上去了,但是停藥後注意力就很難集中,還出現精神萎靡,「感覺人被提前透支了」。

  不少網友對此也產生懷疑:「吃了藥就能聰明,那還要天才幹嗎?」「吃這種多是因為太過緊張和焦慮為了心安的,但這些都是處方藥,有可能吃完會有不良反應,適得其反,調整心態最重要。」

  學生是購買主力軍 賣家稱沒有副作用

  在淘寶、貼吧、QQ等線上平臺,記者發現有人在代購「聰明藥」。

  記者用QQ添加一名自稱專做印度代購的賣家,對方稱賣的是一款「莫達非尼」,功效是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清醒、提高智力反應。

  「你先吃半片試試,因為很多人吃整片後晚上都睡不著。」賣家稱,該藥見效快,服用後藥效最多可以持續15個小時,適用於高強度學習和備考,並強調該藥副作用很小,除了可能睡不著,會感到有些口乾舌燥,「多喝水就好」。

  記者了解到,該藥一盒50粒賣400元,該賣家稱每天都有銷量,多是學生來購買,除了有高三學生,還有很多準備四六級英語考試和考研的大學生,「考研學生買得最多,一般一次會買走3盒」。

  在淘寶上,記者也聯繫到一名印度代購,對方宣稱所賣的是「聰明的一休藥盒,吃一片變聰明,有『大腦偉哥』之稱,適用於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人群」。

  「每天一粒,不會有任何副作用。」該代購稱,他賣的也是「莫達非尼」,10粒150元,有人剛買走20粒。「美國考生用的都是這個。」對方還稱,一些司機也會買這種藥用來保持頭腦長時間清醒。

  網上還流傳一種叫「利他林」的「聰明藥」,記者詢問是否有售,對方稱這款藥效果更好,但是容易上癮,副作用大,他們不賣,怕買的人出事惹麻煩。

  【揭秘】

  「聰明藥」多是處方藥 屬於中樞神經興奮藥

  網上流傳的「聰明藥」都是什麼呢?經記者了解,「聰明藥」常見商品名叫「利他林」,還有阿得拉、莫達非尼、苯丙胺等。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葉勵超介紹,所謂的「聰明藥」都是醫用處方藥:

  利他林是治療注意缺陷多種障礙症的藥物,只能通過興奮中樞來提高注意力,不能增進人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除了用於兒童多動症治療,醫生不會給成人開這種藥,副作用很大」。

  阿得拉是一種含有苯丙胺的藥物,有冰毒的成分,這款藥物也是作為治療注意缺陷多種障礙症的輔助用藥上市,但考慮到具有較高的成癮性,且具有易製毒的特徵,我國尚未批准上市。

  苯丙胺屬於一類管制精神類藥物,不可私自購買。

  莫達非尼是一種覺醒促進劑。它可以縮短睡眠時間,延長覺醒時間,從而延長了學習、工作時間,主要用於治療發作性睡病,在軍事領域也有所使用,比如一些需要長期清醒的崗位。

  葉勵超表示,這些屬於中樞神經興奮藥,有嚴格的適應症,是受嚴格管制的藥物,醫生都要很謹慎使用,輕易自行服用副作用很大,常見的有失眠、焦慮、頭痛、頭暈、焦躁不安等,如果長期使用還可以導致情緒不穩、抑鬱、狂躁、焦慮等精神症狀,「沒有控制好用量,很容易造成藥物成癮,出現幻覺、行為異常等」。

  【提醒】

  「聰明藥」副作用大 亂服用是飲鴆止渴

  葉勵超表示,門診中,常會有家長來諮詢,說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注意力不集中,看能不能開些藥給孩子吃,讓他們能更專注學習。

  「很多學生過來,多說自己頭暈、頭痛,睡不著覺。」 葉勵超說,一般患者在未發現有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原因,這時候多不需用藥,更重要的是心理疏導。

  門診中,很多來就診的學生是因壓力大產生焦慮,導致無法專注於學習、記憶力下降。對此可以引導學生轉移注意力,通過尋找興趣點來釋放壓力。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是本身注意力就沒有放在學習上,比如心思都放在網路遊戲上等。

  很多家長也會熱衷於給孩子選擇補腦益智的保健藥,稱能改善記憶力,提高智力。對此葉勵超也表示,大部分孩子智力是沒有問題的,記憶力更是這樣。所謂的保健品,對於家長更多是心理安慰,有的無非是輔助身體能量和營養,讓人感覺更精神一點,本質上不會有益智功能。

  「靠藥物是造不出天才的。」葉勵超提醒,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服藥會有很多副作用,保健品也不要隨意服用,家長不要飲鴆止渴。

  【觀點】

  老師:吃藥替代不了家長陪伴

  泉州市區執教20多年的倪老師表示,不光這類「聰明藥」,一些家長也會接觸一些益智保健產品。此前一名家長就向他坦言,因給女兒買的一款用來幫助學習的保健品含有激素,女兒服用後生理期紊亂。

  「如今很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結果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倪老師說,孩子上初中以後,很多家長已無法輔導學業,但還想給孩子創造各種條件,比如報各種培訓輔導班、給孩子買各種補腦品,這樣反倒讓很多孩子無所適從。

  「學生需要的是學業指導,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學習技巧。」倪老師說,家長的過度關注,使得學生學習成績提升幅度不大,學生又容易焦慮,甚至厭學,就有學生甚至出現輕度抑鬱症。所以,家長首先要尊重和相信老師和學校,在學業上家長不要越俎代庖,重要的是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幫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三觀。

  家長:吃藥不如養好學習習慣

  市區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花女士對讓孩子吃「聰明藥」感到難以置信,她一向反對給孩子服用各種保健品。只要孩子有好的學習態度,有努力,有進步,家長就要鼓勵,不要輕信用「聰明藥」「一步登天」。

  她說,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確實很大,太過於疲倦也可能出現學習倦怠,但應該在三餐上做文章,讓孩子通過食物攝入豐富營養,自然能補充腦力和體力。而最重要的,是要從小就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是受用一生的,從而孩子自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

  花女士的女兒在初中時學習名列前茅,還曾被評為福建省「最美中學生」。她認為,對待孩子學習家長不要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在了解孩子優缺點後有的放矢地引導,「我女兒升入高中後成績一直處於中等,但家長不能急,急了孩子壓力就大。」

  【專家】

  家長正視自己焦慮 才能讓孩子不焦慮

  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葉彥琪老師表示,如今不僅很多學生學業有升學壓力,不少上班族也在高負荷工作下存在著焦慮,一些人嘗試用「聰明藥」來獲得高效的捷徑,但是短時間嘗到「甜頭」後,可能會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帶來長期的傷害。

  對學生來說,首先要讓自己的身體維持在一個正常狀態,正常作息,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當運動。正常狀態下的個體自然能更專注於學習,如果一味想吃藥來補,也是「補虛」。

  如果真的存在焦慮,先用此前成功的經驗去自我調節,也可以試著多交流,幫忙解答自己的困惑,要是仍是無法緩解,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而對想買「聰明藥」的家長,本身就存在焦慮和緊張。很多人一邊隱藏自己的焦慮,一邊從行為上給孩子傳遞焦慮,這樣反倒害了孩子。建議家長坦然說出自己的焦慮,這方面與孩子多溝通,如果實在焦慮無處釋放,也可以尋求專業諮詢。

  【連結】

  長期服用「聰明藥」

  男子精神行為異常 生下兒子也有缺陷

  據媒體報導,此前在湖南一所大學讀研的李想,得知「聰明藥」可以讓人精力旺盛,提高注意力,李想代購購買了50粒「聰明藥」莫達非尼。

  持續一個多月,李想每天晚上服用一顆,每天只需睡一兩個小時,精力依然飽滿。畢業工作後,他拼命加班熬夜,經常服用「聰明藥」。結婚生子後,兒子七八個月大時被診斷是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醫生告知和他服用 「聰明藥」有關。而由於李想長期服藥,他的精神行為出現異常。最終也被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

  據悉,這類藥物濫用很可能導致胎兒基因異常,繼而導致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對於另一種常見的「聰明藥」利他林,2012年法國衛生部已就學生濫用或誤用利他林現象作出風險警告,利他林經常被學生群體濫用藉此提高學習成績,利他林濫用可能產生藥物依賴,並導致心血管和神經心理方面的副作用。(記者 許奕梅)

相關焦點

  • 有家長海淘「聰明藥」百元十粒,醫生:長期服用或致神經錯亂
    近日,據韓媒報導稱,在韓國的首爾江南區一帶,家長為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給孩子注射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一針的「聰明針」。在此之前,韓媒報導稱,為了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少學生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聰明藥」。「聰明針」和「聰明藥」在國內是否也出現過?
  • 聰明藥到底是個什麼「鬼」?
    最近,諸多媒體爆料,在中高考的學生和家長群裡,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聰明藥」。據稱,服用了這種「聰明藥」可以提高記憶力、集中注意力,幫你取得好成績。那麼,這種「聰明藥」的成分是什麼呢?是否真的存在這種讓人變「聰明」的藥呢?
  • 高考在即"聰明藥"網絡熱賣 醫生:或致神經錯亂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高考將至,有黑心商家看準商機,在網上販賣「聰明藥」,宣稱藥物可提升學生集中力和記憶力,使學生取得佳績,吸引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熱捧。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5月17日報導,但醫生說,這些「聰明藥」其實是治療抑鬱症和過度活躍症的藥物,長期服用會出現焦慮、頭痛等副作用,嚴重更可致神經錯亂。內地媒體發現,近日有多位高考生和家長在網上發帖詢問聰明藥的購買途徑。有網店以每粒約十元人民幣價格出售,月銷量超過二百。
  • 「聰明藥」地下產業鏈:藥販子借道香港人肉帶入內地
    「聰明藥」主要是指以利他林為代表的哌醋甲酯類藥品,也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林在我國屬於第一類精神藥品,即民間所稱的「紅色處方藥」,需憑藉具有資質的醫生開具的紅色處方才能在醫院藥房拿到,在國內有著極其嚴格的渠道控制。因為能提升人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考試中搶佔先機、讓上班族在工作中更容易拼出業績,利他林等「聰明藥」正在越來越多的人群中蔓延。
  • 「聰明藥」地下產業鏈:藥販子通過網絡售賣 借道香港「人肉」帶入...
    早飯前,研究生劉言像往常一樣吃了一粒瑞版(瑞士諾華生產)利他林。此後4~5個小時裡,他以高度的專注力完成了學習內容,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能在課後回憶起來。難道利他林是什麼神仙藥?當然不是,但它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聰明藥」。「聰明藥」主要是指以利他林為代表的哌醋甲酯類藥品,也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
  • 新型「毒品」盯上中國孩子,家長們長點心,別信什麼「聰明藥」
    比如,有一個與考試相關的記憶麵包,吃了它就能把書本上的內容牢牢記住。如果有人告訴你,現在就有一種「聰明藥」,吃了可以讓孩子提神醒腦,有助於學習,高考也可以輕鬆拿下,你會相信嗎?有一個高三的女生,小靜,她的媽媽就給她買來了聰明藥,小靜半信半疑地開始服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經濟觀察報|從聰明藥到量子速讀 這些坑為何總有人踩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從聰明藥到量子速讀,這些坑為何總有人踩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言詠5分鐘內看完10萬字,你信嗎?近日,一則關於「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在網際網路上傳播,視頻中一群孩子快速翻書,指尖生風。
  • 吃魚讓人變聰明?終於找到提高智商的方法了
    虹鱒魚這不,最近關於吃魚能讓人變聰明的消息又紛紛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從小家裡人就說,多吃點魚好,多吃魚能變的更聰明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帶大家詳細的聊一聊……吃魚真的會讓人更聰明嗎?首先要確定一點,吃魚讓人聰明是有道理的,因為魚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它的英文簡寫是DHA,這樣是不是就好懂多了?有娃的人都知道:就是藥店裡一瓶賣好幾百的DHA!就是傳說能讓小孩智力發育更好的DHA!就是被稱為腦黃金的DHA!就是不用唱「今年過節不收禮」也讓你心甘情願去買的DHA!
  • 吃魚就可以變聰明?怎麼吃?什麼時候吃?
    「吃魚補腦」「寶寶多吃魚變聰明」的說法,可以說是古今皆有了。從寶寶能吃「大人飯」之後,很多媽媽都會咬牙購買昂貴的海魚,變著法子做給寶寶吃,希望寶寶聰明伶俐,「贏在起跑線」。不過,在吃魚這件事情上,很多媽媽容易進入誤區,到底怎樣才是正確的吃魚方式呢?
  • 吃豬睪丸會變聰明嗎?侯友宜笑回:重點要沒有瘦肉精
    對於陳時中說吃豬睪丸會變聰明,侯笑說家裡從小就是賣豬肉的,豬的每個部位都好,但重點要是沒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臺灣豬。日前在節目上,臺灣財經專家謝金河表示自己小時候很愛吃「豬睪丸炸麻油」,臺當局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聽到立刻贊「難怪你現在腦筋好,體力又棒」。此言引發爭議,就連臺北市長柯文哲被問到此事時都諷刺陳時中「他念哪個醫學院的。」
  • 科學研究發現,吃粑粑真會變聰明
    雙管齊下,這些布氏田鼠,再也不能愉快地吃粑粑啦。吃粑粑對動物身體又有影響是什麼呢?研究人員,檢測了布氏田鼠腸道菌群的變化發現:它們的腸道菌群多樣性下降了!隨著食糞行為的恢復又發生了逆轉,此外他們還發現,被限制吃粑粑的布氏田鼠,雖然餓得更快吃得更多了,體重卻出現了下降。
  • 孩子吃魚變聰明?這3種魚被兒科醫生拉入黑名單,別再給孩子吃了
    一直以來,味道鮮美的魚肉就非常受到歡迎,魚肉易被人體吸收,而孩子處於發育階段,確實適合通過多吃魚補充。一些家長甚至對「寶寶多吃魚肉會變聰明」這一說法深信不疑。平時還會特意讓孩子多吃魚肉,我有一個朋友更誇張,幾乎一日三餐都在絞盡腦汁的想著法給孩子做魚肉吃,就是因為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雖然吃魚肉確實對寶寶身體發育有好處,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魚肉都適合給孩子吃。下面這三種魚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吃多了不但不會讓孩子變聰明,還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top1、鯰魚。
  • 研究發現:吃魚變聰明是真的!但是避免這五大誤區才能真正獲益~
    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多吃魚好,吃魚會變聰明」。於是為了變聰明的你可能一直很努力吃魚。上學了,你才發現,堅持吃魚的你好像也並沒有聰慧異常,於是明白了,那句話不過是大人哄小孩吃飯的一種招數罷了。但是,小編告訴你,長輩們沒有騙你,吃魚真的會變聰明!
  • 都說魚記憶只有三秒,為什麼又認為吃魚會變聰明、有助於記憶?
    吃魚時,您想過這個問題嗎?都說魚記憶只有三秒,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吃魚會變聰明?多吃魚確實有助於健康,但是人們對魚的記憶只有三秒、吃魚讓人變聰明的說法存在一定的誤區。英國科學雜誌及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通過對幾十萬上長期隨訪數據顯示常吃海魚及海鮮產品有助於降低疾病死亡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只其中的秘訣在於歐米伽3脂肪酸。因為魚類及其他海鮮類所含的DHA可以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促進視力健全發展也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 「聰明藥」淘寶、閒魚偷梁換柱違規銷售 淘寶客服:可網上舉報
    利他林(Ritalin)俗稱「聰明藥」,它的主要成份為哌甲酯,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被廣泛應用於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嗜睡症的治療,目前,國內將其歸入一類精神藥品。服用利他林後,人體短時間會增加與保持警惕性、抵抗疲勞與提升注意力。對於不少高考學生和上班族,利他林被視為「靈丹妙藥」。
  • 孩子吃魚能變聰明?這3種魚,已被兒科醫生拉入「黑名單」!
    一直以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魚肉都非常受歡迎,一些家長甚至對「多吃魚肉會變聰明」的說法深信不疑,平時還會特意讓孩子吃魚肉。親戚家在平時,幾乎一日三餐都在絞盡腦汁給孩子多餵魚肉。雖然吃魚肉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給孩子吃。
  • 平時很蠢的哈士奇,遇到吃的居然變聰明了,狗子果然是天生的吃貨
    狗狗都是有靈性的動物,如果家裡是養一隻聰明的狗子,那真的能省出來不少的事情。但是哈士奇確實更聰明,完全搭不上邊兒的一種狗子。狗子平時行為魯鈍憨傻,但是一遇到吃的,立馬就變得精明起來,第一次給它雞蛋時狗子就會把雞蛋磕開吃,讓人看了不禁覺得新奇。不得不說狗狗真的是天生的吃貨,估計在它們的世界裡,吃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吧,連智商經常不在線的哈士奇都能知道磕開雞蛋來吃,簡直也是沒誰了。網友們家裡有沒有養這樣的一隻哈士奇,它們對吃的有沒有特別的執著呢?
  • 李大夫食療養眼第三期: 吃魚的寶寶最聰明,吃魚的媽媽最漂亮
    孩子健康 李大夫食療養眼第三期: 吃魚的寶寶最聰明,吃魚的媽媽最漂亮吃魚能治療弱視嗎 我們去很多魚類餐廳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標語:吃魚的媽媽最漂亮,吃魚的爸爸最帥氣,吃魚的孩子最聰明等等,那麼魚真有那麼好嗎?能不能起到養眼護眼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