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紋樣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起自遠古文明初、延至當代,不論是玉器、漆器、服飾還是裝飾,都銘刻著傳統紋樣的特色瑰美。
傳統紋樣計十八種:
雲雷紋、祥雲紋、環帶紋、忍冬紋、鳳鳥紋、如意紋、饕餮紋、方勝紋、唐草紋、曲水紋、垂鱗紋、萬字紋、纏枝紋、雲頭紋、八寶紋、壽字紋。
雲雷紋
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比較少見。
雲雷紋是青銅器上主要銘刻的紋飾。呈圓弧形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狀。圓弧形也稱雲紋,方折形也稱雷紋,合稱雲雷紋。
祥雲紋
現於周代中晚期的楚地,至秦漢時期,祥雲紋的變幻已達極盛,且綿延至今,是極富生命力的藝術。
祥雲紋仿照雲彩之流動蜿蜒,是祥瑞之雲氣,寓意美好與吉祥。
環帶紋
現於商代,盛行於西周中後期和春秋時,常見於青銅器紋飾。
形似波浪起伏,故別名波紋或山雲紋、盤雲紋;或,形似山勢起伏,也稱波曲紋。
環帶紋以波線為基礎,雙線相交垂帶狀。
忍冬紋
現於東漢末年,盛於南北朝,是一種植物紋路。
忍冬是一種蔓生植物,俗名卷草、金銀花、金銀藤,故而又名卷草紋,常用於佛教裝飾,指代靈魂、輪迴。
一般為三葉片或多葉片,且變化多樣。
鳳鳥紋
現於良渚文化、二裡崗文化,此時多為鳥紋;至商周時,鳳凰是為神鳥,有鳳鳴岐山典故,故而鳳紋雄渾、肅穆,是當時的審美紋樣。
唐代鳳紋十分燦爛,且造型多姿多彩,與生活結合緊密,形式感非常強烈。
至宋元明清,鳳紋裝飾已漸變為一種特定造型,進一步規範化,如團鳳。
如意紋
如意者,古之爪杖也。為一種撓癢的器物,可如人意,因此得名,常見於南北朝,仿照其形,名為如意紋。
形似如意,借喻稱心、如意,常與瓶、牡丹等合成平安如意、吉祥如意等。
饕餮紋
現於良渚文化陶器,盛於商周青銅器。
饕餮是幻想中的怪獸,是圖案化的獸面,也稱獸面紋。
一般是仿照饕餮的面目形象,結構鮮明。
方勝紋
現於漢代,盛於明清,及至當代。
方勝是古代婦女飾物,由兩個菱形疊壓而成的紋樣。
是漢族傳統的寓意紋樣。
唐草紋
現於漢代,盛於唐代,及至當代。
呈波紋曲線排列的花草紋,盛行於唐代,因此名為唐草紋。
曲水紋
現於宋代,盛於宋代,用於織錦裝飾。
常見單朵或折枝形的梅花或套話,與水波浪花裝飾在織錦上。
又名落花流水紋。
垂鱗紋
現於商周,行於春秋。
以粗線勾勒,襯以細線,常作邊飾,用於青銅器等
萬字紋
最早為佛教紋飾,行於唐代。
形似交叉疊加的卍字,也可延伸演化。
寓意吉祥萬福萬壽。
纏枝紋
現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及明清,又名萬壽藤。
以植物的枝幹或藤蔓為骨架,四方延伸而成,是瓷器上常見紋樣。
雲頭紋
盛於元代,多用於瓶紋裝飾,又名雲肩紋、垂雲紋。
形似下垂的如意。
八寶紋
現於元代,盛行於清,初為宗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紋飾,後引申為寓意吉祥的八寶紋飾。
如和合、鼓板、龍門、玉魚、仙鶴、靈芝、罄、松;或珠、球、磬、祥雲、方勝、犀角、杯、書、畫、紅葉、艾葉、蕉葉、鼎、靈芝、元寶、錠等,隨意選擇八種。
壽字紋
盛於清朝,寓意萬壽。
是傳統紋飾,形態分為圓壽、長壽、花壽。
象紋
現於商周。
商周時期黃河地區尚有大象,以此成紋,用於青銅器。
蟠螭紋
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
是青銅器傳統紋飾,為螭龍無角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