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提到人類的起源,很多人不禁會想到周口店的猿人,這應該是亞洲人類最早的祖先。周口店遺址是世界文化遺址,享譽全球,每年都會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了解人類祖先的歷史。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人類的起源與周口店猿人有著密切聯繫,然而一個最新發現的言論震驚了整個考古學界,那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有可能是來源於非洲,然後分布到世界各地,換句話說我們中國人有可能是非洲人的後代。」對於這個說法,讓整個學術界都炸開了鍋。
人類起源是很複雜課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發源地
人類起源一直是比較複雜的的課題,在科學界中也是一個很大的謎團,科學家們在近百年來一直都在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在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到,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從古猿到南猿,從南猿進化成人猿,這個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而且其它物種是不可能進化成像人類這樣高級智慧和情感智商。隨著基因的進化,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在600多萬年前就出現了,而且是起源於非洲。
1、「夏娃理論」——人類都是親戚,來源於一位非洲女性
在西方傳說中,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祖先,他們因為在伊甸園中偷吃了禁果而有了後代,那就是我們人類。當然這種說法只是迷信之說,可出乎意料的是在科學界中卻興起了一門新興學科分子人類學,而且確認了「夏娃」是存在的。這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簡單來說分子人類學科是專門用來研究人類DNA的問題,並且能通過DNA來尋找人類的起源。「夏娃」理論,早在上世紀就被科學家們提出來的,科學家們所指的「夏娃」是一位非洲女性祖先,它是人類起源的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人類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都是親戚。
我們都知道鑑定血緣關係的唯一檢測方式就是通過DNA對比,DNA是可以遺傳的,科學家們便通過追溯線粒體DNA來探索人類的起源。在探索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能夠遺傳給下一代,只有母親的體內的線粒體DNA才能做到,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比對後,科學家們發現在距今20萬年前的非洲女性——夏娃的身上,存在著和現代人類相似的DNA,她就是人類起源的祖先。由於非洲的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夏娃的後代分布在不同的世界區域。
2、人類的遺傳基因多樣性在非洲最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的人口總量近80億。80億人類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從膚色到語言,再到生活習慣等等各不相同,存在著明顯差異。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地球上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可能都來自於非洲的人種群。這個人種群在非洲是採集群體,靠打獵為生,只是在後來遷移中,逐漸分化,形成獨立的群體。
在1998年中國科學家利用30個常染色體微衛星位點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遺傳結構,通過微衛星的深入分析,科學家們預測現代中國人的祖先來源於非洲,並且是從東南亞進入中國大陸的。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國外專家在對一具人類木乃伊中成功提取了線粒體DNA,通過提取的DNA推測人類進化歷史是起源於非洲。
3、北京周口店發現的猿人化石和非洲祖先夏娃有何關係?
有網友不禁會問到:「非洲距離中國這麼遠,怎麼可能說是中國人的祖先呢?而且北京周口店發現的猿人化石又怎麼解釋呢?兩者會不會自相矛盾呢?」科學家們對此作出的解釋是:「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經有60萬年了,它應該是最早從非洲猿人走出來的後裔,並不是我們的直系祖先,換句說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應該是從非洲走出來的最後一批智人。」
回顧我們的歷史課本,雖然從開篇就重點提出北京人是我國境內最早人類,但它沒有詳細地講北京人到底是不是我們的祖先。此外,在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中,有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其中在澳洲境內的化石中就記錄了與古中國人相似的DNA組成,這證明了從非洲走出來的最後一批智人是中國人的祖先。
中國復旦大學是分子生物學在中國研究領域的大本營,復旦的教授們同西方學者一樣,認為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起源於現代非洲地區。在科學實驗中,研究人員採集了近200多個群體,覆蓋大部分東亞地區,共檢測了12000多個Y染色體。實驗完成後發現,所有個體統統來自非洲,分子生物學強有力證實了中國人的祖先起源於非洲。
4、為何人類的祖先來自非洲,而不是全世界其它地方呢?
為何人類祖先會如此恰巧出現在非洲而不是世界其它地方呢?我們都知道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它就像一道巨大的傷疤橫跨在非洲東北。非洲東部大裂谷形成是由於地殼板塊的運動,巖漿從板塊(中亞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湧出造成的。
這條裂谷深度達到了2000多米,成功阻礙了非洲原始森林古猿的交流,在大裂谷的東岸,森林面積逐漸減退,古猿活動空間受限,隨著草原面積不斷擴大,為了適應草原生活,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下,古猿四肢有了明顯的進化,後肢負責獨立行走,前肢負責採摘食物,漸漸的早期人類行走就出現了,這也是為何古猿會出現在非洲的原因。
人類又是如何從非洲走出去遍布世界各地呢?
世界各地其實都是緊密相連的,亞歐非三大陸也是如此。為了尋找更適合的宜居地,人類勢必會選擇大規模遷移。比如在第四紀冰期降臨時,非洲的氣候除了更加寒冷之外,還越發乾燥,面對草原的食物越來越少,非洲直立行走的猿人,不得不選擇離開非洲家園,向世界各地遷徙,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外國研究學者認為,猿人類走出非洲最可能的路線是,沿紅海西岸,再穿過北方的死海出發的。
換句話理解,直立人出走的路線是選擇河流方向,因為河流有很多食物,可以食用大量的烏龜和各種魚。在海岸行走時,僅憑手就能從露出海面、覆蓋著海草的巖石上拾獲特別多鮑魚和貝類,有了強大的食物做保障,直立人很快就容易走出非洲。當全球氣候回升變暖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們會停止遷徙,選擇定居下來。這時,在亞歐非三大洲遍布著很多直立人,不同地區的直立人受到生態環境的不同影響開始出現了不同的進化。
人類起源於非洲,為何至今非洲是發展最落後的地區呢?
如果說現代人類是起源於非洲,為何非洲卻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地區呢?有很多人認為非洲人比較懶,做事消極,他們缺乏積極努力拼搏的精神,其實非洲經濟落後,地區貧窮主要跟它們的發展歷程有關。
1、農業文明時期就已經發展滯後
從非洲走出的直立人已經會進化使用各種工具,進入石器時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直立人出現了巨大改變。比如在公元前8500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批農民,他們位於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兩河流域和敘利亞的區域。農業出現後,代表著人類馴服了農作物,糧食產量提高後,人口便迅速增加,人類開始創立文字,建立國家,發展各種工種,形成農業文明。
在當時農業得到發展就代表人類會富裕,非洲本身土地開墾資源有限,農業傳播到了埃及尼羅河流域就戛然而止,而其它各地區都沒有傳播到農業發展,當我國逐漸出現了大秦王朝後,非洲才剛剛起步。這就好比你剛剛在學走步時,別人都已經會騎自行車了,從根本上就存在很大差距。
2、氣候與地理條件惡劣,南北走向不利於文明的交流
與其它世界各地相比,非洲的地理條件比較特殊,北臨撒哈拉沙漠,寸草不生,中部海拔極其高,內陸河又比較少,惡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非常不適合人類居住。而且南北走向的撒哈拉大沙漠和尼羅河阻隔,使兩岸土著居民缺乏交流而迅速衰落,沒有溝通和交流,人類就會陷入發展停滯狀態。
3、地廣人稀,沒有核心技術動物馴化難度大
在世界中,非洲是出了名的動物和植物難馴化地區,沒有馴化動物做基礎保障,農業發展就會受限,比如在古時最常見的出行工具馬匹在非洲都沒有得到馴化。非洲地域,斑馬是最常見的動物。
當初很多歐洲人入侵非洲時就打起了斑馬的主意,隨著在年幼時就不斷投入精力馴化斑馬,在它長大時,虐暴次數越多,斑馬傷人程度就越大,頻繁的斑馬傷人致死事件發生後,讓歐洲人徹底放棄了馴服非洲斑馬。連最基本的馬都不能馴服,非洲人的出現也成為了阻礙,在歐洲和亞洲等各地人們都開始騎馬捕獵時,非洲人還靠著原始步行為主。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也許很難接受「非洲古猿」是我們祖先這個說法,但在遺傳學和生物學家的眼裡,我們和全世界的人一樣,都是非洲智人的後代,因為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DNA騙不了我們。值得慶幸與欣慰的是,最後一批智人走出非洲進入亞洲,在進化過程中來到中國地盤,最後逐漸形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發展成為華夏民族。沒有非洲祖先或許就不會有我們人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各國應該齊心協力,向非洲貧困地區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