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一般以花卉魚蟲鳥為主,或者又山水。對於貓狗之類的動物,也出現,在隋代就以狗入畫的作品出現了。現存比較早的就是唐代的兩幅畫中出現的狗。而且其中一幅是大名鼎鼎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周肪《 簪花仕女圖卷》。另一個就是唐代趙福畫得《猶圖》(這個存疑,因為查不到此人生平,但是看畫中題字卻有「錦衣鎮撫」趙福題字,感覺年份有點不太對,是否是以訛傳訛,是不是佚名了,然後這圖偶然被明代叫趙福的錦衣鎮撫官員得到,然後題上字?)。


狗入畫相對比較少,但是也能找到一些以狗入畫的圖。一方面當時狗是人類的主僕關係,而且一般是看家護院和獵犬之用,所以並不被文人墨客所看重,這是其一,說白了點:就是地位比較低,不像現在狗的地位很高。
宋代以狗入畫相對就多了些,不過下面這些都是佚名的。


實際還有其二:狗機敏忠誠的形象特徵,也成了歷代畫家描摹的對象。古言畫有四難: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狗,畫花難畫葉,畫樹難畫柳。因人類對狗太過熟悉,國畫作品中的狗稍有「不順眼」的地方,觀者很容易發現,因此畫狗成為畫中四難之一。所以也只是出現部分作品中也可以理解。而且古代狗還沒有上升到寵物的地位。
到了清代,狗入畫的畫家和畫作就多起來了,尤其是外來來中國的朗世寧,其做一系列狗的中國畫。

實際貓也差不多的處境,貓在古代也是屬於逮老鼠,看糧食的角色。
不過在中國古代實際也有把貓狗當成寵物,只是不是主流,僅限於部分富貴之家。而以士大夫為主流的畫家人群,也很少養只狗養只狗當寵物,這同他們的當時追求的完全相悖。



不過富貴人家尤其他們的孩子和貴夫人們還是喜歡貓狗 ,尤其是隋唐代同西域交流頻繁,外來犬和外來貓同中國本土的貓狗模樣不一樣,當成寶來養也不得而知。
在中國古人畫中出現貓狗的場景也非平常人家,都是達官貴人甚至皇室深院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