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夏蟬冬雪,一年四季輪迴交替,一日四時光影變化。這裡時間忽快忽慢,世界忽大忽小,有序的自然,在四季中更換物語,朝霞、暮色、星辰,仿佛都在訴說:有幸我們跨越山海,依然相遇在原鄉。
「如果說藝術是一種情感寄託,那自然一定是最好的啟蒙。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只有它永恆。懷著虔誠的心情去欣賞藝術之美,既讓我看到了另一代人的遠行,又能夠從中汲取靈感。」
這是來自天津鴻坤·原鄉小鎮的業主王崢的心聲,作為一名畫家,她認為每個藝術作品都會以不同的紋理、痕跡、味道,在人們生活過的歲月上留下沉澱。
◎ 業主故事·鴻坤原鄉小鎮·王崢女士 ◎
第一次見面,筆者便被王崢女士身上溫和、典雅的藝術氣息所感染。走進王崢家中的小院,花香撲面而來,釋放著無限生機的大片花朵和綠植隨之映入眼帘,花圃旁邊還有可供休閒的藤椅藤桌。溫暖的陽光照進花園,樹葉悉簌,鳥在頭頂嘰嘰喳喳,深吸一口氣,便可感受到一絲愜意與涼爽。這一方庭院,仿佛接受了萬物的滋養。王崢覺得自己最好的狀態就是「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天邊雲捲雲舒」。
越過花海,來到窗前,便可以看到一排排新穎別致的小擺件錯落有致地擺放在窗臺上,為生活增添了不少細節和靈氣。房間牆面上的裝飾壁畫也是出自王崢之手,王崢將那些場景繪製的熠熠生輝,使人從中感受到時光的溫柔,整個畫面簡單、文雅,卻又彰顯著自然之美。
這便是王崢精心打造的「美麗之家」,每一個細節都化作對生活的熱愛,給她一路的靈感,讓她愜意造夢。從小喜愛美術的她尤其愛好繪畫、雕塑,在隨後的接觸中,我們發現王崢將自己對生活的愛、對生命的愛都記錄在自己的作品場景之中。
「羅曼·羅蘭說:『藝術是一種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通過繪畫、雕塑這樣的方式,直觀感受藝術帶來的衝擊,那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一份對生活的感動。雖然作品是靜止的,但它所表達的內容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藝術感慨,我想這也是繪畫最美的藝術定格吧。」王崢向我們分享道,如果將生活比作季節,王崢的生活如同秋季般色彩豐富、自然豐盈,身邊的人可以感受到她精神上充實飽滿。
01.
心之所向,便是人生的第一道際遇
王崢出生於黑龍江一個平凡的家庭,從小她就對美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自身擁有較強的美術感知力。一有時間她就拿起畫筆寫寫畫畫,繪畫的時候,王崢就會感到很快樂,這種簡單的快樂一直伴隨著她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畫家。她很享受藝術,在她看來,繪畫不僅可以表達出自我的喜怒哀樂,還可以把生活中更美的東西表達出來,讓人沉浸在其中。
「我一直有個藝術夢,學藝術不是為了名利或是別人的稱讚,而是為了表達我的心聲。」王崢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道。談及自己的學畫經歷,王崢表示很感激家裡人一直以來對她的支持,還專門為她報了繪畫興趣班,自小便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
在王崢的藝術生涯中,她主要鑽研繪畫與雕塑。即使高三學業最緊張的時期,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校時期,除了和其他同學一樣完成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的文化課業外,她每天還要抽出休息時間拾起畫筆,在白紙上繼續作畫兩個多小時,看著一張張完成的繪畫作品,當時的她感到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談及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王崢介紹到,「繪畫與雕塑是我的內在愛,也是我的生活追求。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我認識到了繪畫是一種心靈表達,可以超越時空和繪畫作品對話,給了我們想像的空間。特別是雕塑,看著突出的線條,可以讀到雕刻者對生活的極簡追求,對藝術的完美追求。雕刻不需要隨意修飾,隨心所欲盡情揮灑,雕刻下刀不留下悔恨的痕跡,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藝術人生。」
02.
循著藝術,是過客亦是歸途
生命裡最美好的時刻,常常是你去追逐夢想的時刻。並且真正的夢想會讓自己從內心釋放愉悅的反應。對藝術的執著,使王崢一步一步踏上遠方的徵程。「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別。也許路途有點艱辛,有點孤獨,但熬過了痛苦,我們才能得以成長。」大學期間,王崢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壁畫與雕塑專業,並且在2012年畢業之後決定去往美國繼續深造,開啟了異國追夢之旅。
國外生活環境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些都給王崢的藝術夢想之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國外求學期間,王崢多了一項愛好,就是經常會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詳細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學,也會經常去一些藝術文化館進行溝通交流等。
經過六七年異國求學之旅,王崢不僅在藝術上獲得了升華,並且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在美國邁阿密和國內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辦了個人畫展。「舉辦畫展最初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作品來展現我的所思所想,同時也給大家創建一個交流藝術的平臺。」王崢在提及自己的個人畫展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止不住的喜悅與滿足。
王崢的高追求不止於藝術,對生活也是如此。回國之後的她,為了尋一處滋養身心的居所,經過了多方篩選,最終選擇定居在天津鴻坤·原鄉小鎮。
利用大半年的時間,自己動手裝修了三層房子,親自刷牆、裝飾樓梯扶手等,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家園。在小鎮生活了近3年,王崢已經喜歡上了浪漫唯美的「小鎮田園生活」。在她看來,與小鎮相識雖淺,似是經年。
03.
藝術,是當下和遠方,也是自愛和愛人
王崢對姥姥的感情很深,在她的記憶中,姥姥總是陪伴在她身旁,「崢兒,崢兒」地叫著,時刻關照著她的生活日常,離開故鄉漂泊在外的許多年間,姥姥便是她的牽掛所在。
「無論你走多遠,永遠不要忘記來時的路。」王崢說這是姥姥常對她說的一句話,講到這裡她有些動容。自從上大學之後,和姥姥相處的時間就少了,現在自己終於安頓好了,就想把姥姥接到身邊,方便照顧。2020年3月,王崢把姥姥接到了小鎮,讓姥姥享受自然頤養之樂。
王崢與姥姥在原鄉小鎮的生活,與自然為伴,盡情尋找著生活中的靈感,這裡的生活所呈現的圓滿度、平衡度、快樂度,與王崢和姥姥口中的第二人生完美契合。
「對生活充滿無限期待,幸福自會降臨。」當下的日常,王崢每天都會和姥姥在家中一起畫畫,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在小鎮中漫步,共同感受生活之美。
採訪當天,姥姥正在臥室裡做針線活,別看姥姥93歲了,但姥姥身體很健康。對於王崢而言,這樣平靜而舒心的生活也是她一直期待的樣子。
原鄉雖是異鄉,卻是心之歸屬。這一片世外桃源,有鄰裡,有生活,有夢想,時光日漸豐盈。王崢說起自己在小鎮居住的這段時間以來,深刻感受到了物業和鄰裡的溫度,她還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暖心小故事。
「去年,我從外地購買了個大水晶吊燈和很多鏡子,想要安裝在進門的位置,但家裡只有姥姥和我,無法安裝。這個時候物業管家剛好經過,在得知情況以後,馬上安排工程師傅幫忙安裝。物業管家和工程師傅一起動手,很快地組裝好燈,粘貼好鏡子,悶熱的天氣讓師傅們大汗淋漓,真的很感謝鴻坤的物業工作人員。」
在藝術中感悟生活,有感情的抒發,有青春的旋律……我們的審美得到了滿足,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以及追求。當下,王崢仍行走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希望她在藝術道路上也可以獲得更高的造詣。
文 | 高志英 單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