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的原鄉生活

2021-01-16 消費日報網

春花秋月,夏蟬冬雪,一年四季輪迴交替,一日四時光影變化。這裡時間忽快忽慢,世界忽大忽小,有序的自然,在四季中更換物語,朝霞、暮色、星辰,仿佛都在訴說:有幸我們跨越山海,依然相遇在原鄉。

「如果說藝術是一種情感寄託,那自然一定是最好的啟蒙。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只有它永恆。懷著虔誠的心情去欣賞藝術之美,既讓我看到了另一代人的遠行,又能夠從中汲取靈感。」

這是來自天津鴻坤·原鄉小鎮的業主王崢的心聲,作為一名畫家,她認為每個藝術作品都會以不同的紋理、痕跡、味道,在人們生活過的歲月上留下沉澱。

◎ 業主故事·鴻坤原鄉小鎮·王崢女士 ◎

▲天津鴻坤·原鄉小鎮園區實景

第一次見面,筆者便被王崢女士身上溫和、典雅的藝術氣息所感染。走進王崢家中的小院,花香撲面而來,釋放著無限生機的大片花朵和綠植隨之映入眼帘,花圃旁邊還有可供休閒的藤椅藤桌。溫暖的陽光照進花園,樹葉悉簌,鳥在頭頂嘰嘰喳喳,深吸一口氣,便可感受到一絲愜意與涼爽。這一方庭院,仿佛接受了萬物的滋養。王崢覺得自己最好的狀態就是「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天邊雲捲雲舒」。

越過花海,來到窗前,便可以看到一排排新穎別致的小擺件錯落有致地擺放在窗臺上,為生活增添了不少細節和靈氣。房間牆面上的裝飾壁畫也是出自王崢之手,王崢將那些場景繪製的熠熠生輝,使人從中感受到時光的溫柔,整個畫面簡單、文雅,卻又彰顯著自然之美。

業主王崢女士的小花園一角

這便是王崢精心打造的「美麗之家」,每一個細節都化作對生活的熱愛,給她一路的靈感,讓她愜意造夢。從小喜愛美術的她尤其愛好繪畫、雕塑,在隨後的接觸中,我們發現王崢將自己對生活的愛、對生命的愛都記錄在自己的作品場景之中。

「羅曼·羅蘭說:『藝術是一種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通過繪畫、雕塑這樣的方式,直觀感受藝術帶來的衝擊,那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一份對生活的感動。雖然作品是靜止的,但它所表達的內容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藝術感慨,我想這也是繪畫最美的藝術定格吧。」王崢向我們分享道,如果將生活比作季節,王崢的生活如同秋季般色彩豐富、自然豐盈,身邊的人可以感受到她精神上充實飽滿。

01.

心之所向,便是人生的第一道際遇

▲王崢工作室部分作品展示

王崢出生於黑龍江一個平凡的家庭,從小她就對美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自身擁有較強的美術感知力。一有時間她就拿起畫筆寫寫畫畫,繪畫的時候,王崢就會感到很快樂,這種簡單的快樂一直伴隨著她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畫家。她很享受藝術,在她看來,繪畫不僅可以表達出自我的喜怒哀樂,還可以把生活中更美的東西表達出來,讓人沉浸在其中。

「我一直有個藝術夢,學藝術不是為了名利或是別人的稱讚,而是為了表達我的心聲。」王崢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道。談及自己的學畫經歷,王崢表示很感激家裡人一直以來對她的支持,還專門為她報了繪畫興趣班,自小便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礎。

在王崢的藝術生涯中,她主要鑽研繪畫與雕塑。即使高三學業最緊張的時期,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校時期,除了和其他同學一樣完成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的文化課業外,她每天還要抽出休息時間拾起畫筆,在白紙上繼續作畫兩個多小時,看著一張張完成的繪畫作品,當時的她感到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談及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王崢介紹到,「繪畫與雕塑是我的內在愛,也是我的生活追求。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我認識到了繪畫是一種心靈表達,可以超越時空和繪畫作品對話,給了我們想像的空間。特別是雕塑,看著突出的線條,可以讀到雕刻者對生活的極簡追求,對藝術的完美追求。雕刻不需要隨意修飾,隨心所欲盡情揮灑,雕刻下刀不留下悔恨的痕跡,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藝術人生。」

02.

循著藝術,是過客亦是歸途

▲天津鴻坤·原鄉小鎮園區實景

生命裡最美好的時刻,常常是你去追逐夢想的時刻。並且真正的夢想會讓自己從內心釋放愉悅的反應。對藝術的執著,使王崢一步一步踏上遠方的徵程。「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別。也許路途有點艱辛,有點孤獨,但熬過了痛苦,我們才能得以成長。」大學期間,王崢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壁畫與雕塑專業,並且在2012年畢業之後決定去往美國繼續深造,開啟了異國追夢之旅。

國外生活環境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些都給王崢的藝術夢想之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國外求學期間,王崢多了一項愛好,就是經常會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詳細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學,也會經常去一些藝術文化館進行溝通交流等。

經過六七年異國求學之旅,王崢不僅在藝術上獲得了升華,並且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在美國邁阿密和國內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辦了個人畫展。「舉辦畫展最初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作品來展現我的所思所想,同時也給大家創建一個交流藝術的平臺。」王崢在提及自己的個人畫展的時候,臉上洋溢著止不住的喜悅與滿足。

王崢的高追求不止於藝術,對生活也是如此。回國之後的她,為了尋一處滋養身心的居所,經過了多方篩選,最終選擇定居在天津鴻坤·原鄉小鎮。

▲王崢女士家中裝修內景展示

利用大半年的時間,自己動手裝修了三層房子,親自刷牆、裝飾樓梯扶手等,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家園。在小鎮生活了近3年,王崢已經喜歡上了浪漫唯美的「小鎮田園生活」。在她看來,與小鎮相識雖淺,似是經年。

03.

藝術,是當下和遠方,也是自愛和愛人

▲王崢女士與家人合影 攝於小鎮院子

王崢對姥姥的感情很深,在她的記憶中,姥姥總是陪伴在她身旁,「崢兒,崢兒」地叫著,時刻關照著她的生活日常,離開故鄉漂泊在外的許多年間,姥姥便是她的牽掛所在。

「無論你走多遠,永遠不要忘記來時的路。」王崢說這是姥姥常對她說的一句話,講到這裡她有些動容。自從上大學之後,和姥姥相處的時間就少了,現在自己終於安頓好了,就想把姥姥接到身邊,方便照顧。2020年3月,王崢把姥姥接到了小鎮,讓姥姥享受自然頤養之樂。

王崢與姥姥在原鄉小鎮的生活,與自然為伴,盡情尋找著生活中的靈感,這裡的生活所呈現的圓滿度、平衡度、快樂度,與王崢和姥姥口中的第二人生完美契合。

「對生活充滿無限期待,幸福自會降臨。」當下的日常,王崢每天都會和姥姥在家中一起畫畫,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在小鎮中漫步,共同感受生活之美。

王崢與姥姥在園區內散步

採訪當天,姥姥正在臥室裡做針線活,別看姥姥93歲了,但姥姥身體很健康。對於王崢而言,這樣平靜而舒心的生活也是她一直期待的樣子。

原鄉雖是異鄉,卻是心之歸屬。這一片世外桃源,有鄰裡,有生活,有夢想,時光日漸豐盈。王崢說起自己在小鎮居住的這段時間以來,深刻感受到了物業和鄰裡的溫度,她還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暖心小故事。

「去年,我從外地購買了個大水晶吊燈和很多鏡子,想要安裝在進門的位置,但家裡只有姥姥和我,無法安裝。這個時候物業管家剛好經過,在得知情況以後,馬上安排工程師傅幫忙安裝。物業管家和工程師傅一起動手,很快地組裝好燈,粘貼好鏡子,悶熱的天氣讓師傅們大汗淋漓,真的很感謝鴻坤的物業工作人員。」

在藝術中感悟生活,有感情的抒發,有青春的旋律……我們的審美得到了滿足,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以及追求。當下,王崢仍行走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希望她在藝術道路上也可以獲得更高的造詣。

文 | 高志英 單鳳香

相關焦點

  • 嚮往的生活in長白山:原鄉客棧
    這些體驗在長白山魯能原鄉民宿酒店統統能體驗到,這裡完美重現了東北農村的生活,簡直就是《嚮往的生活in東北》。長白山魯能原鄉民宿酒店位於撫松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是出行長白山的完美出發點。 在這裡,我們可以輕鬆地前往市區內各大旅遊、購物、餐飲地點,距離果松滑雪服務中心18公裡。客棧裡設有兒童遊樂場、陽光露臺和內部餐廳,大部分客房裡都配有空氣淨化器、浴室、免費速溶咖啡、更衣室等。
  • 為什麼是榮盛一品原鄉?解碼宜居宜養的完美家園
    來源:新浪證券導語: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原鄉」始終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歸屬。所謂原鄉,原初之鄉,本原之鄉,是人們時刻追尋的完美家園:既是現實生活中的家園,也是精神上的歸依。「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字「還」流露出中國人時刻回歸家園的願望。
  • 蓮田疊翠,詩畫田園——來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過上嚮往的生活
    法官秦嶺原鄉農旅小鎮屬於漫川旅遊度假區的一部分,位於法官鎮東南,北依天竺山,西鄰漫川古鎮。面積4平方公裡,以「奇山秀水、蓮田疊翠」的秦嶺原鄉山水田園而聞名,先後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中國美麗宜居鄉村」「陝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陝西省十大旅遊惠民村」「陝西省生態村」等榮譽稱號,2017年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 藍城·杭州雙浦原鄉「YOU·田」農場菜地認養開啟冬耕
    12月2日,藍城·杭州雙浦原鄉「YOU·田」農場菜地現場籤約認養暨冬耕活動在靈山腳下啟幕。作為一個旨在改變現有農業發展模式的項目,藍城·杭州雙浦原鄉此次開放的「YOU·田」農場、原·野餐廳、藍城農業體驗館等每一個功能區都迎來了人們的關注,其中,現代農業CSA模式的代表——「YOU·田」農場的現場籤約及冬耕,更是成為了當天最受期待的環節。
  • 跟思凱樂SCALER一起徒步原鄉——人一生總要有一次讓身體徒步戶外...
    而由中國知名戶外品牌思凱樂SCALER發起的原創活動「徒步原鄉」卻悄悄地在一個精英圈子裡火了起來,讓很多徒步愛好者紛紛好奇,「徒步原鄉」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為什麼要做「徒步原鄉」?作為中國知名的戶外運動裝備品牌,思凱樂SCALER對戶外運動做出過這樣的解讀:「不是身體換一身行頭出門,而是靈魂換一種態度回家。」
  • 原鄉科普 | 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光明女神閃蝶
    原鄉小鎮「蝴蝶生態科普館」,是中國林科院的「觀賞蝶科研示範基地」,也是亞洲規模龐大、種類繁多的蝴蝶生態科普體驗館這種蝴蝶產於巴西、秘魯等國,生活在南美的秘魯亞馬遜河流域,數量極少,繁殖能力弱,十分珍貴。
  • 原鄉科普 |「蝶中學霸」,地球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在原鄉小鎮蝴蝶生態館裡了解蝴蝶的分布、種類、生活習性及成長過程體會生命的變化和感動湖州原鄉酒店位於西塞山邊,周邊生態環境優美,有千畝梅園,茶山,有大量白鷺棲息,是遊客體驗生態,親近大自然的絕佳之處,極具遊憩觀賞價值。
  • 原鄉小鎮蝴蝶生態科普館:中國「國蝶」—金斑喙鳳蝶
    原鄉小鎮「蝴蝶生態科普館」,是中國林科院的「觀賞蝶科研示範基地」,也是亞洲規模龐大酒店三面環山,地勢平坦,身處於綠水青山之間,將最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宅還原在千畝梅園之中,回歸自然,體驗農家生活穿過原鄉農場、童心童趣園、竹林燒烤、蝴蝶館、原鄉湖......上一刻還是世外桃源的人間仙境,下一秒到了充滿童趣的童話世界,沿途美景如畫般從眼前掠過,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 原鄉裡民宿管理學堂首期:如何零基礎搭建鄉村民宿專屬SOP體系?
    去年的一檔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讓「民宿」這個詞迅速熱了起來,也讓「慢下來,去生活」這句節目推廣語流行起來。短暫的旅行中除了酒店,還可以有「民宿」這個新鮮的選擇,在旅行中可以更多的接觸到當地的人和當地的生活。有趣的民宿主或者民宿管家是行程的加分。
  • 快來溧陽別橋原鄉看「網紅草」
    原鄉花海它有著夢幻的粉紅色,它如雲霧般唯美,它姿態輕盈 縹緲如輕煙,現在在別橋原鄉就能看到它啦~極目遠眺,粉色的花海實在是給原鄉的秋天,添上了一筆溫柔的色彩,分分鐘有讓你身處於日漫畫面中的感覺~原鄉,你好
  • ​遊遍重慶㉖丨銅梁原鄉公園藏著童話裡的夢
    銅梁原鄉公園位於淮遠河畔,沿著塑膠人行道走進公園,喬木灌木與各類花卉相映成趣……如此美景,讓人很難想像它曾是一片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的荒地。如今的銅梁原鄉公園修建了約21公裡的濱水步道,多種健身器械、多樣遊樂設施,讓這裡成為休閒之地,也是小朋友們釋放天性的樂園。
  • 模里西斯蜜月婚禮聖地,天堂的原鄉,解放自己的秘密花園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這樣讚美:模里西斯是天堂的原鄉,因為天堂是仿照模里西斯這個小島而打造出來的。而今,這個天堂的原鄉,已經成為全世界享受生命、解放自己的秘密花園。模里西斯景色優美,風光綺麗、美麗的海灘和明媚的陽光吸引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北部的潘普利莫塞斯花園內花木蔥蔥,百鳥啾啾。大部分人知道模里西斯,都是因為這裡的海。
  • 尋找原鄉記憶——峰尾風味•油煎醋蟳
    走在峰尾老街,特色小吃,散落市井,色味俱佳的「蚵餅」、美味可口的「糯米叟」、香嫩爽口的「油佛茹」、清香脆嫩的「磨米果浮」和口感獨特的「鰻魚浮」等等,細細品味每一道道小吃,品味舌尖上的「古早味」,瞬間綻放的味蕾仿佛在尋找舌尖上的「原鄉記憶
  • 「臺灣咖啡原鄉」雲林古坑將辦國際咖啡節
    「2019臺灣國際咖啡節」將於11月9日至17日,在有「臺灣咖啡原鄉」之稱的雲林古坑舉行。導報駐臺記者從10月25日在臺北召開的記者會上了解到,由雲林縣政府主辦的臺灣國際咖啡節已邁入第17屆,今年規劃包括咖啡人說咖啡、咖啡野餐音樂會、咖啡創意市集、咖啡小旅行等系列活動,引領遊客用簡單、自然的體驗方式,認識咖啡的香氣與美好。
  • 旅遊:一生一定到蘭嶼旅行一次,探索原鄉最美麗的感動!
    蘭嶼臺灣東南方的一座熱帶小島,一生一定到蘭嶼旅行一次,探索原鄉最美麗的感動。蘭嶼是火山之島,百萬年前火山噴發後形成了這座小島。蘭嶼的第一大港,也是海景最美的地方。細白的沙灘,蔚藍的海水,原住民的拼板舟停泊在漁港,有種別樣的海島風情。同時,它也是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
  • 萬科·弗農小鎮法式原鄉別院 總價500萬-1000萬/套
    網易房產訊 萬科·弗農小鎮是萬科集團在京落地的首個產業城鎮小鎮,在距離市區70km的密雲水庫南岸,超級生態、超配園林、超級營地三位一體,為城市高階精英家庭打造的法式原鄉別院。
  • 世界喀斯特的原鄉,神奇的黑石林,你知在哪嗎?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登上了廣州開往大理的高鐵,來到世界喀斯特的原鄉—雲南石林,在這裡泡了石海溫泉,到訪了阿詩瑪的家鄉,到石頭寨裡感受了最原生態的彝族風情,雲南最美的冬天在這裡。行程為4天3晚,攻略見文末。杏林大觀園雲南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華,這裡的石頭藏在地表下面,是乳白色的,灰色是因為露出地面後,被氧化了,黑色,就代表其露出年代越久。
  • 太湖石——新銳畫家聯展
    作為此次聯展的點題之作,來自魯迅美術學院的中堅畫家侯越,將最後一輛北京312路老式紅皮公交車入畫,觀照車前兀自婀娜的太湖石一枚,與「鈦瑚時」入口處由新銳藝術家文濤創作的海綿太湖石,一同無聲宣告著當代藝術對傳統元素的重構力量。同為侯越的作品——「帶魚系列」水彩三幅,將目光聚焦並超越作為日常生活之符號的修長帶魚,為我們描繪出純粹形式美感的持久魅惑。
  • 「神主牌位告訴子孫,我們是原鄉人」
    我們臺灣人家裡的神主牌位仍然告訴著子子孫孫,我們是原鄉人。我們深信,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不斷進步和臺灣人民的覺醒,『臺獨』終將成為歷史的泡沫。」  居住在大陸的臺灣同胞林為民在發言時說,讓我們重溫林獻堂先生在代表「臺灣光復致敬團」發表談話時提到的那句話:光復後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願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 如何擁有《畫家之眼》?
    THE EYE OF THE PAINTERAND THE ELEMENTS OF THE BEAUTY畫家之眼安德魯-路米斯/美國實力派插畫大師,知名美術教育家。                本書展示了天才的藝術家如何思考,                高明的畫家如何觀察同時也啟示普                通人如何獲取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