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帶來好日子

2021-01-09 法制網


■本報記者 錢宗陽 李 倩 周 舟


【新聞回放】2016年春節前夕,習主席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看望慰問老區群眾。他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冬日的井岡山,滿目青色,山水如畫。在與永新縣三灣鄉交界的渡陂村,一條寬闊的公路正加緊施工。

渡陂村黨支部書記謝新發欣喜地說:「這條路修通後,我們村就能融入湘贛紅色旅遊圈,遊客可以更加便捷地體驗從三灣到井岡山的紅色之旅。」

過去,渡陂村是兩個紅色景區的邊緣地帶,偏僻的地理位置影響了村裡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在東部戰區機關的對口幫扶下,渡陂村基礎設施煥然一新,紅色旅遊和綠色生態產業成為全村脫貧的兩大支柱。

記者看到,與修路工人一樣繁忙的,是正忙著籌備開辦生態農家樂的村民。他們說,習主席來井岡山看望我們,部隊到這裡幫扶我們,我們有信心把老區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人民軍隊的初心


革命老區,人民軍隊的心靈故鄉。

「習主席一直牽掛著革命老區。」東部戰區群工聯絡局幹事懷前進記得,習主席2014年12月視察原南京軍區機關時,就強調要滿腔熱忱做好扶貧幫困、助學興教、醫療衛生服務等工作,把黨的關懷送到老區人民心坎上。

2016年春節前夕,習主席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又一次強調大力支持老區發展。此後不久,東部戰區機關將井岡山市渡陂村確定為定點幫扶對象。

那年夏天,懷前進隨扶貧工作組來到井岡山,一路追尋紅色足跡,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

八角樓前,一棵楓樹頂裂了壓在身上的巨石,頑強地向陽而生。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這裡流傳著一種說法:反動派好比石頭,紅軍好比楓樹,楓樹能頂開巨石,紅軍也一定能打敗敵人。

楓樹究竟靠什麼頂開千鈞巨石?「井岡山兒女參加紅軍的超過18萬人,革命烈士近5萬名,僅渡陂村就有158人參加紅軍。」懷前進感慨,紅軍剛上井岡山時,有的人認為山坳裡沒有出路,沒想到人民軍隊把根深深扎進了老區。

「習主席多次強調不能忘記老區人民。助力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是統帥的殷切囑託,也是人民軍隊的初心所在。」懷前進說,每一次走進井岡山,都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

渡陂村有貧困人口44戶151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自2016年起,東部戰區機關每年都為渡陂村帶來扶貧項目,從基礎設施改造、綠色生態種植到網絡電商發展,一點點改變著這個「紅軍村」的面貌。

紅色,是井岡山最鮮明的底色。近年來,井岡山加速發展紅色旅遊。在東部戰區機關的幫助下,渡陂村抓住機遇,大力修繕紅色景點和紅色旅遊設施。

如今,走進渡陂村,遊客們不僅能參觀紅色舊址、聆聽紅色故事,還能體驗紅軍生活。村民們的收入也隨著紅色旅遊升溫而水漲船高。

「沒想到『紅軍村』的變化這麼大!」在村裡的「紅軍驛站」廣場前,一組反映渡陂村發展變化的對比圖,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拍照。短短幾年,渡陂村由原來偏僻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老百姓走平坦路、喝安全水、住安居房、上衛生廁的美麗新農村。

「為什麼那麼多窮苦人跟著共產黨走?就是因為相信我們黨能改變窮人的命運。」站在當年紅軍為村民打的「紅軍井」前,謝新發感慨道,紅軍總是想著為人民謀幸福。當年,連不識字的農民也知道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幾十年過去,子弟兵的本色一點也沒有變。

「紅軍井」映照著「紅軍村」的嶄新面貌。

2017年,東部戰區機關援建的飲水工程竣工,清澈的自來水通到家家戶戶。「紅軍井」完成了它的使命,村民們將其修葺一新,作為紅色景點精心保護。這一年,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90周年;這一年,井岡山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從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到第一個脫貧摘帽,兩個「第一」見證著黨和人民軍隊不變的初心。


扶貧不能搞花拳繡腿,扶就要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紅軍來到掌政權,春光日子在眼前;窮人最先得好處,人人都有土和田。」在井岡山,一首首紅軍歌謠被當地群眾世代傳唱。

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讓貧苦農民分得了夢寐以求的土地。同一片熱土,今天更是一派喜人景象。

走進渡陂村,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葡萄產業園中忙碌。「一畝葡萄十畝稻。」從過去種植水稻為主,到如今依託合作社開展生態果蔬種植,渡陂村的土地經濟效益越來越高。

「在東部戰區機關的精準幫扶下,村裡種植了35畝玫瑰葡萄。」渡陂村村委會主任謝信嘉說,村裡種的玫瑰葡萄每公斤能賣14元,每年能為貧困戶帶來不少分紅收入,村民還能在產業園就近務工創收。

謝信嘉告訴記者,渡陂村脫貧摘帽前,人均純收入每年不到2500元。村裡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經不起折騰。為找準適合村裡的項目,東部戰區機關扶貧工作組走遍了村裡的角角落落。

「在井岡山扶貧,我們始終牢記習主席的指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東部戰區群工聯絡局幹事王傑介紹,工作組常和群眾一起算細帳,力爭把每一分錢都花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採訪中,謝新發給記者講了一條路的故事——

前些年,村裡通向外界的唯一村道坑坑窪窪。2013年,村民種植的西瓜喜獲豐收,可運到鎮上,一車西瓜顛壞了將近三分之一。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果實扔了一地,村民們心疼得紅了眼眶。

「這條村道並不長,卻是村民致富的『腸梗阻』。」謝新發說,東部戰區機關對口幫扶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翻修這條路。

精準扶貧,不僅是一種理念,更需要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懷前進忘不了,第一次來到渡陂村,接連走訪5戶貧困戶,家家都有病人,有的還是孤寡老人。儘管看病有醫保兜底,但誤工加上缺乏勞動力,貧困戶的生活依舊面臨不少困難。

為了讓這部分貧困戶能有穩定收入,東部戰區機關為村裡引進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每年為村裡帶來約8萬元集體收益,用於貧困戶分紅。

安裝光伏板的土地還能做什麼?扶貧工作組與村裡一合計,提出一個新設想:蓄水養魚。上面發電、下面養魚,立體開發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87歲的村民郭福雲告訴記者,自己過去是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現在每年都有一定收入,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去年,老人特意買了一套嶄新的竹木桌椅。「解放軍下次來,我請他們坐坐新椅子。」郭福雲笑著說。


把群眾的小事辦好,才能贏得群眾信任


2016年春節前夕,習主席來到神山村,走進村民張成德家中,坐下來同夫婦倆算收入支出帳。習主席說,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包括我在內,所有領導幹部都是人民勤務員。

人民勤務員——這是習主席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對所有領導幹部的定位。

人民子弟兵——這是習主席對全軍將士的要求,也是老百姓呼喚這支軍隊的「乳名」。

「習主席看得遠,想得深。」在井岡山扶貧,官兵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勤務員」和「子弟兵」的意蘊。

渡陂村粟山庵的牆壁上,曾刷著一句紅軍標語:「不拿群眾一個紅薯!」這是「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向部隊明確的紀律,也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紅軍經過渡陂村時,留下了這條標語。

「一個紅薯」很小,但人民軍隊把群眾的利益看得很重。在渡陂村86歲老人劉友蘭的家中,老人給記者講起了一個關於紅薯的故事。

老人說,自己患有帕金森症,家中比較困難。幾年前,東部戰區機關扶貧工作組來看望時,他把自己曬的一點紅薯幹拿出來款待官兵。沒想到,官兵們一塊都沒吃。

「不是我們看不上,您辛辛苦苦才曬出這點紅薯幹,我們實在捨不得吃啊!」回想起官兵的話,老人說,紅薯幹不值錢,但「捨不得」3個字,自己一直記著。

群眾眼裡看到的,往往是點滴小事。

東部戰區群工聯絡局幹事王旭告訴記者,剛開始,村民們面對扶貧工作組有些拘謹,自己也不太聽得懂當地的方言,常常需要村幹部當「翻譯」。

「後來到了老人們的家中,我幫他們掃地、收拾屋子,邊幹活邊嘮家常。時間長了,他們的話我都能聽懂了,彼此也越來越親。」王旭深有感觸地說,這種感情上的拉近,不是錢和物能代替的。

收入的增長是有形的,黨群關係、軍民情感的深化是無形的。說是無形,其實也能從許多細節中感受到——

走進村委會,公示欄左邊貼著全村最後一名貧困戶脫貧摘帽的公示信息,右邊貼著入伍青年的信息。這幾年,渡陂村每年都有不少適齡青年報名應徵。2019年,脫貧後的郭龍雲老人把唯一的孫子送入部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村裡好幾位孤寡老人主動提出捐款。老人們說,自己困難的時候,黨和國家幫助了自己,現在國家有難,無論如何都要出一份力

「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探訪井岡山,記者真切地感受到:90多年過去,這裡許多東西發生了改變,但軍民魚水情一直未變……


記者手記


初心連著民心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陳列著這樣一張老照片:破舊的土坯房上,寫著一行醒目的標語——「紅軍是為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當年,落腳井岡山的共產黨人,用這樣一種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初心,又依靠踐行初心贏得了民心。

從井岡山一路走來,黨和軍隊之所以能逐步發展壯大,在腥風血雨中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如今,戰勝困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依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初心和使命。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現場聆聽軍民一心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實地感受老區人民幸福安寧的嶄新生活,記者深刻感受到:初心連著民心,它實實在在地落在了老百姓家中的一粥一飯、一磚一瓦上,也把黨、軍隊和人民的心緊緊地聚在一起。

相關焦點

  • 溫暖的迴響·軍隊助力脫貧攻堅調研行|紅色旅遊帶來好日子_新聞...
    記者踏訪東部戰區機關幫扶的江西省井岡山市渡陂村——紅色旅遊帶來好日子■解放軍報記者 錢宗陽 李 倩 周 舟【新聞回放】2016年春節前夕,習主席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看望慰問老區群眾。他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
  • 紅色旅遊漸入佳境
    經過7年的發展,紅色旅遊市場活躍,已成為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體現出其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綜合帶動作用。目前,著眼於2011—2015年的第二期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已經完成,紅色旅遊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 讓紅色旅遊更出彩
    讓紅色旅遊更出彩 ——延安創建紅色旅遊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18-11-17 07:19:29 來源: 延安日報社
  • 溧水晶橋鎮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芮家村史館 張福敏攝「我們村綜合社將把我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等革命歷史遺址,進行深入挖掘和傳承,打造紅色旅遊名片。」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說。芝山村是一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美麗村落,村內有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蘇南反頑銅山戰鬥等革命歷史遺址。
  • 人民之選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
    近幾年,紅色旅遊極速升溫,在人們出遊旅程中成為一抹亮麗的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旅遊的內涵更加豐富,紅色旅遊不再僅是一個簡單的旅遊產品,更成為一項文化工程,紅色旅遊地已成為中國人的精神高地,承載著塑造社會價值觀的使命。「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即將迎來祖國70華誕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再出發。
  • 規範紅色旅遊景區內紅軍服著裝
    會上,九三學社陝西省委會與省級有關單位圍繞「加快推進我省紅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協商交流時建議,要規範紅色旅遊景區紅軍服著裝。會前,九三學社陝西省委會組織教育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和社內專家,深入陝西省3個主要紅色旅遊發展地區——銅川、渭南、延安實地調研。調研組了解到,陝西以陝北革命根據地、渭北革命根據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等革命老區為依託,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南湖紅色旅遊「+」實力圈粉
    南湖景區遊人潮湧 周邊景點引人留步 南湖紅色旅遊「+」實力圈粉 發布日期:2019-07-03 08:51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七一」前後,南湖紅色旅遊遊客接待量攀高峰,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紛前來瞻仰紅船,聆聽「初心故事」。
  • 樂安深挖紅色資源發展旅遊產業
    (資料圖)特約記者 鄒春林 報導一條條內容豐富的紅色標語,一幅幅詼諧幽默的紅色漫畫,一首首雅俗共賞的紅色歌謠……走進樂安縣博物館的紅軍標語圖片展廳,人們仿佛被帶回到80多年前中央蘇區的崢嶸歲月裡。年逾古稀的黃大爺激動地說:「今天,我特意帶著孫子孫女來觀看紅色標語展,就是要讓孩子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紅色旅遊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聚力凝神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紅色旅遊出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整個「十三五」期間,紅色旅遊在國內旅遊市場中維持11%以上的市場份額。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紅色旅遊已形成「紅色+綠色」「紅色+民俗」「紅色+鄉村」等多種融合發展模式,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也將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 無錫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卻分散 「紅色遊」線路徵集你有好點子嗎?
    無錫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如何整合好這些資源,拓展紅色旅遊空間,已成為當前我市旅遊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昨天,市文廣旅遊局聯手市檔案史志館和市旅遊業協會,向全社會徵集無錫紅色旅遊線路。「無錫留存了不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故居、舊居、紀念館、陳列館,如秦邦憲故居、張聞天舊居、陸定一祖居、榮毅仁紀念館、孫冶方紀念館等,這些都是無錫紅色文化的亮點,另外一些紅色景點則是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如堰橋『一包三改』紀念館、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紀念館、許巷慘案紀念館等。」市檔案史志館副館長接玉松表示,無錫的紅色旅遊資源具有強大而獨特的無錫地域文化魅力。
  • 踏尋紅色景點 重溫紅色歷史——亳州重點紅色旅遊景點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踏尋紅色景點 重溫紅色歷史——亳州重點紅色旅遊景點背後的故事亳州的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方?每個景點裡承載的是怎樣的歷史故事?「七一」建黨節即將到來,本報記者為大家細數一下亳州的紅色旅遊景點,以供回顧歷史、緬懷先烈。
  • 《興國縣紅色旅遊景區設施與服務質量規範》獲批
    客家新聞網訊 卓菁 記者黃梓倩報導:近日,記者從市場監管部門獲悉,《興國縣紅色旅遊景區設施與服務質量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獲批。接下來,興國縣將從景區設施、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方面著手,提升紅色旅遊景區的管理水平,提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服務質量,促進紅色旅遊業健康發展。
  • 玉門油田紅色旅遊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玉門油田紅色旅遊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20-12-22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韶山景區紅色旅遊資源 您的韶山旅遊攻略已送達
    深冬的韶山,氣溫雖低,紅色旅遊熱度絲毫不減。1月11日,暖陽下的毛澤東廣場遊人如織,天南海北的人們爭相來此瞻仰、獻花;毛澤東故居前排著長隊,五湖四海的遊客接踵而至,聆聽發生在這座農家小院的革命故事。今日韶山分外紅。
  • 查汗都斯鄉有一條「紅色紐帶」
    查汗都斯鄉結合當地優勢,打造紅辣椒、紅花椒、紅色旅遊「三紅產業」。紅色文化成為紅光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農家院。紅軍莊廓。紅色旅遊紀念品。鄉村旅遊扶貧農業觀光項目。一年10多萬的遊客,對青海農村來說,的確是個龐大的數字,在紅光村接受紅色教育,最多一上午就結束了,看著來客多,但為村子帶來效益的卻寥寥無幾,真的是「拿著金飯碗要飯吃。」今年,查汗都斯鄉極力消除「痛點」,提出以紅光村為載體,創新建立「紅色紐帶」黨建聯合體品牌,以組織共建、品牌共創、能力共促、資源共享、發展共進、鄉村共治為紐帶,推動查汗都斯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 貴州劍河紅色旅遊即將亮相央視
    中國旅遊新聞通訊社6月17日訊 (特約記者 龍家錦) 6月13—15日,中央電視臺二套趙彬編導一行4人到劍河採風,實地拍攝紅軍過劍河紅色旅遊專題宣傳片。拍攝組一行還就劍河錫繡、水鼓舞、酸湯魚、打屁蟲等劍河特色旅遊品牌進行拍攝。  據欄目組編導趙彬女士介紹,反映劍河紅色旅遊專題片將於6月28日晚在央視2套播出,播出時長約30分鐘,劍河旅遊資源將通過該平臺傳遍世界各地,劍河將會被更多的人知曉。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08-26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河源正在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入到構建「客家古邑.
  •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發布(附全名單)
    發改委印發《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共有300處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進入名錄。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說,為保護好珍貴革命遺址遺蹟,有效加強紅色旅遊教育功能,在此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一批名錄》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二批名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經典景區體系,形成名錄。
  • 打造紅色旅遊聖地綠色環保「全電景區」
    1月12日,照金紅色旅遊景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向前來回訪的國網銅川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說道,在該公司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照金紅色旅遊景區加快改造步伐,探索打造更加綠色環保的「全電景區」。近年來,國網銅川供電公司積極開展「全電景區」建設,深化實施「電能替代」,不斷提升景區電氣化水平,逐步實現電能在終端能源深度覆蓋的全電旅遊景區。
  • 紅色文化+鄉村旅遊+漁業產業」助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鄉村旅遊+漁業產業」助鄉村振興2019-05-05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網        瀏覽量: 359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在汕頭市南澳縣中部,有一個純漁業村莊——山頂漁村,這裡曾是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這是一片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