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批香港詠春拳愛好者到少林寺寺拜訪,並觀看少林武僧表演一系列的少林拳法,他們看到少林拳大開大合,動作幅度較大,當時就疑問少林拳的適不適合實戰?
這些少林武僧拳法練得怎麼樣暫且不論,因為詠春拳愛好者的疑問是大開大合的長拳類武術。詠春拳的特點是馬步小、出拳緊湊速度快、拳法的幅度很小。
毫無疑問詠春拳是有一定的實戰性,練法也比較接近實戰。武術常說的怎麼實用就怎麼練,詠春拳在這點上符合武學理論。但要說最符合實戰的恐怕只有拳擊、摔跤、mma等現代格鬥了,因為這些格鬥的訓練方式完全就是為了實戰。
其實現代格鬥的練法很簡單,拳擊就是幾種拳法反反覆覆地練習,這些格鬥常用的技法就那麼幾種,只是大運動量的重複練習。
與之相比較武術的練法就複雜得多了,那麼為什麼武術流傳了這麼久遠,而不是在幾百或幾千年前就練拳擊來防身自衛呢?總不能說是想不到現代格鬥這些簡單實用的幾種技法吧!
這就又回到練法和用法了,武術有幾個動作幅度很大,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實用,比如歇步衝拳、僕步穿掌,這兩組動作幅度下沉得很低,再實戰中幾乎用不到。
極少用到不代表不會用到,如果想快速提高防身自衛能力,練拳擊打沙袋是最好的方式,但要提升一個檔次就要拳腿並用一起練了,在想進步就要練摔法,要想取得質的突破必須要練各種步法,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長拳的動作幅度都很大,但這些動作並不是強行套招的,非要用這個招式當然會幅度過大。詠春拳的幅度是很小,看上去極其貼近實戰,但幅度過小並不利於身體的平衡,所以很多練詠春拳的真到了實戰的時候成了雙手左右揮舞的「王八拳」。
王八拳有利於身體平衡,只有先掌握身體平衡才能出拳有力,而看似很符合實戰的詠春拳直線型快拳反而是用不上了。
眾多長拳是因為步法含有跳躍,拳法必須和步法一支,所以看上去大開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