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管少事」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那麼老該不該管少事呢?

2020-11-25 關山聽風

「老不管少事」一句住住也說成:「老不管小,越過越好」。意思是老人不要管小孩子的事,他們的生活就會越過越好。

中國社會不是西方社會,孩子們成年後可以不用管他們,在中國是講究以家庭為中心的傳統社會,「老不管少事」這句話只有部分道理,不完全正確。這種話,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一種老人之間的自我寬心之語,一種兒女對父老人的嫌棄之語。

我下面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我的觀點,看說得對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家庭的不同,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一是兒女很能幹,用不著老管少事。

芸芸眾生之中,總有一部分人在社會出人頭地,混得如魚得水,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精英階層。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父母強,用不著父為他們的事業及小家庭操任何心,是中國古代老話說的那種人:「子孫強過我,買田做什麼?」不用父為他們打下實物根基,只要把他們培養成材就可以了,社會是個廣闊的天地,任他們暢遊,不用擔心他們會嗆水,或沉入水底。

有這樣的兒女,他們不但不用父母管他們的事,為他們操心,相反,他們還要來管父母的事,操父母的心,作為父母用不著管他們的事。這是父母之福。其實這也是每一位父母養育女兒最好的結果,也是人們認為是養育女兒的最高境界。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老人稱讚另一些老人的兒女時說:「你們兩個老真有福氣啊,兒女一點也不用你們操心。」不過,這種兒女在社會上是少數。

二是兒女能力一般,要父母搭把手。

這種能力一般的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也可創造財富,甚至出人頭地。只是在打拼的時候,要父母搭把手,如幫照看小孩、幫看門面、幫看守物質等等。還有的人最原始的創業資金就來自父母的積累。在創業的時候,最值得信任的人是父母,最可靠的人也是父母。這個時候,老不管少事行嗎?君不見,現在社會有多少家裡兄弟姐妹,為了爭父母給自己做義務保姆而爭得面紅耳赤,致使家庭不和,甚至有怨恨父母的。也有一些年輕人,總埋怨父母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無非就想要父母管他們的事,這事當人就是人力、錢和財產。

在這樣的人群裡,個人的事業、家庭等出現了問題,父母往往是「救火隊員」,有時還是小家庭的「潤滑劑」。

當然,在這樣的人群裡,父母也可能是矛盾的製造者,或者是矛盾的擴大者,毋庸諱言,這種家庭也不是不存在。

這個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的社會。但這個社會的兒女大多數都要父母的幫助,包括那些令很多年輕人羨慕的富二代,如果沒有父母管事,他們能有富二代的稱呼和實力嗎?而大多數父母有一個共性,老了,老來還童,越老性格脾氣越像小孩子,嘴巴子也碎了,說話也不中聽了,於是,就有了年輕人對父母的嫌棄,就有了「老不管少事」。

前面我提到過一句老話:「子孫強過我,買田做什麼?」其實這只是半句,還有半句是:「孫強過我,買田做什麼?」你看,強於父母的子孫不靠祖業,弱於父母的子孫守不住祖業,只有與父母能力差不多的子孫沒有說,看來這種子孫還是要給他們買田,他們能守住祖業,且要依靠這樣一份祖業才能很好的生活。

這一類人是任何社會的主體,佔了大多數。

三兒女沒能力,老要管少事。

這種人生懦弱,在社會上謀生很困難,有的甚至是傷殘人,生活不能自理。像家種人,大多數都是父母與他們斯守,除非眼睛閉了,離開了這個世界,才眼不見肚不憂。這種人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算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

總之,人們常說:老不管少事,但人們又常說:家裡有老,勝於有寶。因此,老不管少事的說法,就要看是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環境,並如何處正確理解和對待。

相關焦點

  • 人老了後,管好「嘴」,少說「三話」,避免晚年悽冷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將來能過上一個幸福的晚年,但很多老年人卻因為管不住「嘴」,常常因為說錯話,而影響了晚年的生活質量。說話的態度和方式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際遇,人到晚年,少說話,多傾聽。前半生學著如何說話,後半生就要學著閉嘴。不該說的不說,非說不可的,必要時好好說,如此這般,才能避免晚年悽涼。
  • 人到六十,少說話,少管人,你就活明白了
    時不待人,在這個人事變遷如此之快的社會上,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我們已經老了。 此時的我們,早已鬢角斑白,韶華不在,歲月饋贈給我們的,除了這半生的顛簸流離之外,就只有這一生疲憊了吧。 嘆這時光荏苒,在往事的回憶裡,又有多少人能夠說得清楚自己到底學會了,懂得了,經歷了什麼呢?
  • 農村俗語:「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對每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的一種描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少不食壯火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在80年代以前的農村,有一種叫「放火」的手藝,年齡大的人應該還有記憶。那時候人們沒錢買藥,一旦上火後,就會找會去火的老人幫忙,自己仰面躺下,老人們用手掐住肚臍眼下面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把火放掉了。當然容易上火的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無論男女都會上火。
  • 「熱心雖好,莫管閒事」:容易招惹是非的5件事,少管為妙
    所以,不管你再熱心腸,對於「爭利之事、感情之事、他人家事、秘密之事、無力之事」還是少管為好,若管了,容易招惹是非。前言:助人為樂是一件好事,但是助人為樂一定以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為前提,就像當一個老人在你的面前摔倒,扶不扶就是一個問題,當你好心將他攙扶起來,萬一他是故意的怎麼辦。
  • 翡翠中的老種與老色指的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鑑定呢?
    翡翠中的老種與老色指的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鑑定呢?隨著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裕,奢侈品逐步進入了大家的眼前,都知道既然被定位於奢侈品,那麼它的價格一定不菲,但對於奢侈品每個人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有些人選擇奢侈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有些人熱衷奢侈品則是為了投資收藏。
  • 農村老人常說:「人老了奸,驢老了猾,兔子老了不好拿」是真的嗎
    農村老人常說:「人老了奸,驢老了猾,兔子老了不好拿」是真的嗎?自古以來,作為諺語、俗語、習語、老話、老人常說之類的語言,是經過時間千錘百鍊和沉澱的語言精華,也是老祖宗經過貼身經驗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就像俗語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題主說的這句老人常話是真的!還有一句是這麼說的「人老了奸,鬼老了猾,兔子老了鷹難拿」,也是這個理。
  • 視力退化說明貓咪老了,主人該怎麼做呢?
    視力退化說明貓咪老了,主人該怎麼做呢?導語:人類衰老信號和貓咪非常相似,身為動物的我們無法避免生命的消亡,只能盡力讓死神來的慢一些。貓咪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前有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即使視力退化。你是否經常看到貓咪獨自眯著眼睛視線一直盯著一個地方?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說明貓咪的眼神真的不行了,它還在試著掙扎。
  • 古人忠告:「不管貧窮還是富貴,儘量少說這三件事」,啥意思?
    同樣一句話,用不同語氣講出來的效果大相逕庭,且看那些成功人士,絕大多數都精通語言技巧。農村有句俗語:「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講的就是說話的藝術。有些人口無遮攔,心裡想啥就說啥,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即使本意是好的,也很容易得罪人。芸芸眾生,極少人能做到視金錢如糞土,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誰都希望日子越來越好,若能達到所謂的富貴,那就再好不過了。
  • 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鮮為人知
    但是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年少時讀《水滸》,滿眼望去都是令人嚮往的兄弟情深,等到有了一定社會經驗以後,滿紙寫的都是各種算計,然而少年時期通常缺乏這種判斷力,所以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就更加簡單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寫的其實是一群「失意者」,儘管在那一個年代他們都是當世梟雄,但他們都是失意者。
  • 為何你炒出來的牛肉又老又柴?其實你少了這一步,難怪牛肉不好吃
    導讀:為何你炒出來的牛肉又老又柴?其實你少了這一步,難怪牛肉不好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了,各種各樣的肉類都相繼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除了豬肉外,最常見的就是牛肉了,現在豬肉的價格也不便宜,很多人都覺得買豬肉吃還不如買牛肉吃,牛肉的營養非常的豐富,口感也很嫩滑,再加上牛肉的做法多種多樣,不管怎麼做都非常的美味,所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牛肉。
  • 吃肉少更快老?長期不吃肉真的影響健康!
    均衡飲食離不開肉類,那怎麼吃、吃哪些肉才是健康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吃肉少,更快老 對,你沒看錯:吃肉太少反而老得快。 很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中老年人要少吃肉,肉吃太多會導致三高。 其實,這是錯誤的。中老年朋友如果不注意營養均衡,拒絕吃某些食物,反而容易加快身體器官功能衰退。 營養專家說,中老年人應該吃肉,只是吃法要注意。
  • 曾國藩:年輕人,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
    曾國藩曾在《曾國藩家書》中告誡兄弟子侄說道:「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這一句話是曾國藩吃一塹長一智的經驗總結,值得現代年輕人借鑑!年輕人,只要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而人生,少做這四件事,則可以留住好福氣,黴運走開!1.
  • 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以後還怎麼讓老師管「熊孩子」?
    對此事,網友評論基本呈一邊倒狀態:好多網友說:「建議家長教好孩子後再送去學校。假如此事不處理,大家都默認這種教育方式,以後哪個老師還能管好學生?」「假如我是老師,這種處理結果,以後的學生都懶得打他手掌心,不想學就不學,上課講話就講話,考零分就零分,畢竟我要保住工作!」
  • 鬼谷子:人窮莫說3句話,沒錢少管3件事,讀懂了你就「開悟」了
    比如說鬼谷子就曾經說過人窮莫說三句話,沒錢少管三件事,到底是哪三句話和三件事呢,我們來看看。,那麼自然而然,你的人生軌跡會和你說出的話一般,不甚如意,要想人生和事業有點進步,一定不能說這些讓人消極的話語,否則一生將徘徊在漩渦之中,無法走出來。
  • 《大宅門》:人老了是非常無奈的事,人老了最怕什麼?
    《大宅門》第二部,白二奶奶老了,死了。白景琦也一天天的老了,白景琦的晚年生活很讓人感慨。多英雄的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任何人,老了都是很無奈的事。英雄如白景琦者也逃不過老了的現實,最後白景琦坐在大宅門前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回顧,讓人既感嘆也無奈。那麼人老了最怕什麼呢?
  • 狗狗出現這3個徵兆,說明快要老去了,知道了會少很多遺憾
    狗狗出現這3個徵兆,說明快要老去了,知道了會少很多遺憾人老病死,是一直以來的定律,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當我們重要的人離開我們的時候,更多的可能是遺憾,因為如果在有生之年我們可以多做一點,多陪伴一會兒,多說一句話我們就不會如此難過了。
  • 管好自己的嘴,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和人說
    背後說人壞話者,一般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說別人的壞話閒話,就是堵了自己認識世界的一條路。真正聰明的人,一定管得好自己的嘴,善於把握說話的「度」。做人,要千萬管好自己的嘴,有時候一句話,就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俗話說:覆水難收,話在暖,說在慎。管好自己的嘴,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和人說。不要說別人的閒話。
  • 去年最老的考生今又高考 雄風尚在分數沒見長(圖)
    老伴兒以為這下汪俠該「老實」了。卻不料,落榜成了他二次高考的起點。  既然是自找苦吃,老伴兒也就不客氣了。家裡該做的事一樣不能少。結果,汪俠依然買菜做飯,而大傢伙兒「對菜的要求還挺高」,家務事兒沒完沒了。汪俠無法像應屆學生那樣實行全日制,每天也就三個多小時學習,還要等老伴兒孩子們吃好準備休息,自己才能打開檯燈,坐在客廳裡挑燈夜戰。
  • 談愛已老,談死尚早 老要孝,少要教 這個年齡該何去何從?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經典言語:這是個令人尷尬的年齡,談愛已老,談死太早,和年輕人一起談經歷太幼稚,和老年人一起談人情世故不好,出去瘋狂又怕吵。跨過三十邁進四十說的也也許就是這個年齡吧!沒有青年的朝氣蓬勃,沒有老年的安逸生活,為父母的晚年擔憂,為孩子的前程奮鬥,不敢休息,不敢後退。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正所謂「天不渡人,人自渡」,那麼,我們人微言輕的時候,人生低谷的時候,該如何自渡,如何自救呢?其實,我們只需要儘量少做以下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就可以了!如此這般,我們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早日走出低谷,迎來好運!第一:人微言輕的時候,儘量少做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