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多讀書有個卵用

2021-01-08 清風拂明月呀

我剛才在火車站自助取票,聽後面一個戴金項鍊的大叔說:「讀書有啥用,大學生還不是得給我打工。」

我聽完握了握拳頭,取完票後默默地把取票機的語言改成English。

網上這個段子,編的很有代入感。

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喊,讀書有個卵用啊。

這觀點要是讓我老母知道,她老人家絕對嗤之以鼻。

想當年,也就是九十年代,在一個農村並不富裕的家庭。我老媽力排眾議,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供我們兄妹三人讀書。

最讓她喪氣的並不是那艱難的光景,而是家人的不支持,以及相鄰的非議。尤其對待女兒,大部分人覺得,讀個初中外出打工是最明智的選擇。

老媽偏不,她堅信通過讀書能讓我們踏上一條更光明的路途。

我讀大二的時候,在媽媽主張下,辦起了村子裡的第一個假期輔導班。那時候,村裡很多人不知輔導班為何物。

第一年,我的學生只有六個。其中,兩個是我侄女,四個是我侄子,都是被我媽硬拉來的。

我有退意,老媽堅決不同意。

我倆爭論,面紅耳赤之際,她說了一句話,我立即決定將輔導班辦下去。

第二年,有了十幾個學生,過半都是免費的關係戶。

第三年,幾十個。

第四年,上百。

到了第五六個年頭,我已經讀研,弟弟妹妹也相繼上了大學和高中,紛紛加入輔導行列。

接下來,每期的學生人數都暴增,最多的時候近千人。

此時,村子裡開始出現第二家,第三家輔導班。

我們的學生逐年遞增。

弟弟大學畢業後,索性致力於教輔行業,收益遠超上班族。

老媽當時那句話是,這口氣她爭定了,要讓村子裡那些嚼舌頭說她不該拼命供學生的人閉嘴。

她做到了。

每個人的觀念都深受自身經歷的影響,我這樣的經歷,沒法認同讀書無用論。

自古我們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早在戰國時候,一個叫孟母的普通家庭婦女,就意識到學區房的重要性。她為了孩子教育擇鄰三遷的故事廣為流傳。

中小學時,知道了範進和孔乙己,更是驚嘆於求學考試的魔力。

一朝榜上提名,從此人生功與名。科舉制度,從實用角度極大地刺激著人們的求學進取心。

世人紛紛以讀書為榮。

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

五十年後的教育改革,實行全國統一的高考和畢業生分配製度,畢業生變成「國家幹部」,其實骨子裡還是科舉。

高考,一種新式科舉,成為學子們爭相跳躍的龍門。只要跳過這道龍門,就能成為「吃皇糧」的人。

八十年代後期,政府不得不改革大學生分配製度。因為,政府再也無力為所有大學生提供國有部門的就業崗位和國家福利,只能讓他們進入市場自謀出路。

恰逢此時,商業復甦,市場經濟更多地發生作用。

商業大潮下,讀書無用論幾度浮現。尤其是大學擴招之後,人們發現,讓孩子受教育這回事,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利益差似乎並不樂觀。

於是,很多人在盤算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

如果僅從掙錢與就業的角度來看,上完大學卻無立足謀生之本的人確實存在。

但沒有大家聲稱的那樣比比皆是。

是誰給大家製造了這種印象呢。

是媒體,一些唯恐天下不亂,只求點擊熱度的媒體。

他們對大學生失業這類事件反覆報導,推波助瀾。

讀書無用論的傳播,媒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按理說,媒體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正視教育體制的諸多問題與局限上,比如教育資源的分配失衡。

可是在這些實質性問題上,媒體總是蜻蜓點水,避重就輕。卻在爭論讀書是否有用這個問題上,大肆發揮。

這就造成,不管是否身同感受,不論身邊有無類同,大家都有了這麼個概念,讀書有卵用。

得出這種結論,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迷信科舉,就把讀書受教育這回事完全放在了功利性的角度。

當然,人生在世,食色本性,功利也沒有什麼可恥。那不妨我們就從功利出發,來談談這回事。

咱們就說段子裡的那個老闆吧。

如果這老闆上了年紀,大概能代表「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發生了山崩地裂式的變化,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湧現無數機會,造就數以萬計的富翁。很多人甚至連自己也不明白,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富了起來。

他們沒有意識到,是信息閉塞給了他們機會,是信息不對稱帶給他們財富。

淘寶上有我信賴的一家外貿服裝店,店主十分講信用,是原單還是跟單,是正品還是高仿,他都會明說。

有時候網購會和他聊一聊。

眼看著他的粉絲越來越多,但他口氣裡愁苦越來越多。

他感嘆,外貿越來越不好做了,利潤太難保證了,現在大家的玩法變了。找好貨源,定優惠的價格,達成與顧客雙贏。他說他這種路子走得很艱難,如今,好貨拼不過好文案。

他這什麼意思呢?

十幾年前,中國剛入WTO時,外貿很好做,錢真如同撿來的。他的家鄉多少人因此致富。

因為那時候開工廠的很少,競爭不完全。

那時候,外國人來中國一看,哇,一條牛仔褲才20塊。這樣的貨拿回去就算50出手,也賺大了。中國人工的低廉給予這些老外巨大的利潤空間。

那是做外貿的黃金時代。因為信息還不夠流通,很多人並不知道做外貿如此賺。正是因為信息流通的慢,才讓這些老闆們有了足夠的時間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這些需要讀書嗎?

不需要。

然而今非昔比,如今的信息流通太迅捷了。沒有了信息上的優勢,生意做得日益吃力。即使像那個店主做到貨真價實還不夠,還要有足夠吸引人的文案,精美的細節圖等等。而這些,就需要知識與技術能力積累。

而大部分人只能通過讀書學習才能具備這些才技。

如果,段子裡的老闆是個年輕人,他有可能是先富之人的兒子,甚至孫子。

所以人家能大大咧咧地說,讀書有個卵用。

有人要跳起來了,你這不是典型的階級論嗎?

那好,還是看看身邊人吧。

朋友中,也不乏靠自己成功創業的。

我高中時的閨蜜,一個平凡的女孩。

大學財會專業,畢業後在一家酒店做會計。

一做就是六年。並且,除了本職工作,她無怨無悔地完成了很多份外工作。

那個北方城市,最冷的時候零下十幾度。

最初的幾年,冬日早晨她騎著電動車上班,套著兩件羽絨服都冷。

但她一直咬牙堅持。

機會來的時候,她接住了。她接手了原老闆的酒店。

幾年努力經營下,又開了幾家分店,並加盟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快捷酒店品牌。

這可是發生我身邊的故事,勵志吧。

不過,在看到她的拼搏進取之後,我們不用忙著打了雞血似的興奮,有很多故事背後的因素同樣值得考量。

比如,她老公恰好是當地工商局局長秘書,她公婆有錢且支持她的創業。

這些都不是她成功的關鍵,但在她創業之初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說,聽一個故事容易,但聽到一個客觀完整的故事就難了。況且,很多故事講述者有意讓我們忽略很多東西。

這時候,能否關注故事背後的東西,透過現象看到實質的原因規律,就十分考驗我們的判斷能力。

而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恰恰是讀書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之一。

就我對於她那個圈子的觀察來看,這些老闆們似乎更加「迷信」讀書。

看她的朋友圈,隔三差五地就去參加這培訓班那精華班,聽課費動輒數萬。

眾老闆們花著大價錢來聽老師講課,就是因為他們相信,通過這些學習,能夠得到更多的知識、經驗、人脈,以便能夠在今後的產業升級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當老闆們擠時間在讀書上課的時候,屌絲們卻人云亦云地嚷嚷讀書無用,這畫面相當諷刺。

拋開功利,讀書同樣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首先,我覺得讀書可以讓人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這點很重要。

生活裡,無論是嫁娶交際,還是消費娛樂,都要有思考鑑別能力。

不然,有可能遇人不淑誤了終生。

不然,可能衝動消費浪費金錢和精力。

就算發個朋友圈,不也得需要獨立思考能力嗎?

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無稽之談或是坑蒙拐騙信息卻被屢屢轉發呢。

讀書還能給生活增添情趣。人生在世,學習工作都只是方法,而目的是達到幸福和諧的生活狀態。

人為什麼讀書。

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下眾鳥起飛時,你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哎臥槽,這麼多鳥,真他媽好看啊!」

這也是一個段子,真佩服這個段子手的洞察機智。

可不是嗎,別小看這些小情小趣,正是這些看似無用的小細節,小情調,才累積出了生活的質感與生趣。

有時候,這些東西比功利還要重要。

身為人母,什麼事兒都會想到教子育兒,簡直是一種職業病啊。

但我還是想說,讀書對於教育孩子也大有利益啊。

某日搭乘出租,和司機聊天,說起孩子們上學的那些兒事。

司機說,現在小學的作業都特難。我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做數學卡殼了。跑來問我,我連題也沒看就訓他,這麼簡單的題,你也做不出來。

等我拿起來一看,頓時傻眼了,我也不會啊。

但我得裝會啊。

我假裝生氣地說,你再給我好好想想,這麼簡單竟然都不會。

孩子坐一邊苦悶地想去了。

他趁機趕緊溜出去給鄰居打電話問那題怎解。

然後,趁著熱乎乎的記憶,又跑過來一股腦講給孩子。

更讓他鬱悶的是,從此這樣的事情越來越頻繁。

他說,我真怕哪天孩子發現了。要是能重來一遍,我一定要像我鄰居樣,也讀個大學。

而這,只是初級教育階段。

在漫長的教子過程中,還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與交流。

一想到這些,我這當媽的更反對讀書無用論了。

不管你們怎麼認為,反正我要去讀書了。

原創,更多分享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讀書到底有什麼卵用?
    常聽說:人醜就要多讀書,似乎讀書有美容的作用;人窮就要多讀書,好像讀書能幫人發家致富;人無能就要多讀書,貌似讀書能讓人變得很牛逼,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然而…先說幾個故事。1平昌冬奧會上,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奪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
  • 王小波到底有多有趣?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有趣的人有清醒的頭腦,能獨立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警惕的是那個理所當然的世界。中國文壇外曾經有這樣一個人,長得有些醜,被人罵過流氓,時常藏著壞笑。高曉松卻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稱之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且甩開第二名很遠」。林少華將他稱作「真正敢講真話的人」,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 多讀書,有4個要點,掌握它,學好語文不難
    劍客老師思量好久,也只能說一個人所共知的常識來作為答案:多讀書。其實,除此一條之外,劍客老師心裡還有一條隱藏的答案,看天賦。因為語文好是一種能力,對於語言文字的敏感和悟性,就像是人的直覺,真的有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但是,這種說法不怎麼主流,並不討喜。大過年的,我還是說點討喜的吧。
  • 讀書需要的3個條件,缺一不可
    簡單例子簡單對待,但還是需要對待,同樣,讀書也一樣,且看都市花園的3個要點:01設想讀書是有門檻的,才會讓讀書變得簡單:為何這麼說,讀書有門檻,行動有困難。在這裡之所以有這個對比不是抬高誰,單純就是對比,有了門檻,我們先要過掉這個門檻,其次對進入門檻這個動作要熟悉,所謂熟能生巧,而後簡單,估計就是這麼來的。所以,有門檻絕對不是多餘的。讀書有什麼門檻,讀書到門檻有兩個:第一,讀書需要準備工具,需要一本字典;第二,讀書需要一個目標。
  • 毛澤東到底有多愛讀書?他是北圖第一號讀者,個人藏書幾萬冊
    孜孜不息的讀書生活伴隨著毛澤東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我從一九五〇年冬到一九六六年夏,為毛澤東管理圖書報刊,歷時近十七年,直接和間接地了解到毛澤東讀書生活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儘管是片斷的、零碎的,但是把它們介紹出來,對於了解和學習毛澤東是有價值的,對於今天的兩個文明建設也是有意義的。酷愛讀書,廣收博覽毛澤東從幼年起,就勤奮好學,酷愛讀書。
  • 真正的強者,懂得多讀書,多睡覺,少說話
    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何其狀況會有如此大的差距?有專家認為,這是因為二者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活中,真正的強者,更懂得照顧自己,他們知道多睡覺,少說話和多讀書的人生哲學。睡覺是一個人必須做的事情,只有保持足夠的睡眠,才能有比較好的精神狀況,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如果一個人缺乏睡眠的話,其生活只會變成一團亂麻,甚至會丟掉性命。
  • 讀書和不讀書有多大區別?
    明星尚且對文化如此渴望(不管是真有文化還是裝有文化,他們都希望自己是有文化的),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怎樣才能有文化?多讀書,讀好書。那麼總會聽到有人問,為什麼要多讀書呢?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是什麼意思?
    前不久剛剛解釋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裡居然又說「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天下人對讀書人是否沒有一點好感?「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官員曹學佺所寫的一副對聯。大抵是說曹學佺治下的一個案件,有錢人家的狗咬了個秀才,一個屠夫見義勇為把狗給殺了,有錢人家反過來買通秀才,讓屠夫給狗償命。曹學佺看破勾當,公平處置了此事,也因此對秀才的忘恩負義氣憤不已,就有了這副對聯。
  • 這幾句話告訴你,讀書有哪些好處?
    從小時候開始,不管是家裡還是在學校,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老實說,小的時候我還不太明白,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可是越長大我就越發現,當你在外面,看到別人談吐不俗的交談時,而自己又聽不懂別人的講話,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讀書真的很有用。
  • 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你現在還在讀書嘛?即便是沒有堅持下來的那種,你還在讀書嘛?哪怕就是斷斷續續的也好,你還在堅持著嘛?還是先別急著回答我了,萬一把你問的啞口無言,甚至是有點淚崩的衝動,那我真是有點罪過了。其實關於讀書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你要怎麼說它有沒有用處都是一個不太好評說的事情,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千人千面的答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 4.23世界讀書日,關於讀書閱讀的3個問題的思考
    在今天一個一個的問號值得我們思考但我們不看冷冰冰的數據一起來思考三個問題01讀書?重知識還是重形式?不說遠處,在我自己的周邊,就有不少朋友,他們讀書有三大原則:第一、必須看紙質版第二、必須有一整段空閒時間第三、必須有好的環境讓我們來想像這麼一個場景,一個周末的清晨,一位文質彬彬的讀書之人,信步走向陽臺,泡一壺茶、置一張椅、緩緩戴上眼鏡、手捧一本心愛之書,沉浸在愉悅的閱讀之中。
  • 推薦三個讀書APP,總有一個適合你!
    讀書也是如此,最近這段時間,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圖書館和書店都暫時關閉了,一貫喜歡閱讀紙質書的你,可能會面臨書荒,別急,其實你還有另一種選擇,這就是閱讀電子書。提到電子書,你可能會想到Kindle。不過我想告訴,其實通過手App,你也可以閱讀電子書。接下來就和你分享我最近在使用的三個讀書App。
  • 8年以上的床墊到底有多髒?
    8年以上的床墊到底有多髒?2015-11-05 11:29:27 來源:網際網路     仔細想想,你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花在床上,睡覺、讀書、放鬆等等,可是你也要清楚,它同樣是滋生細菌塵蟎的地方。
  • 了解三個閱讀能力,抓住讀書筆記的本質
    任何你覺得不可思議的領域,都會有相應的專業書來告訴你是怎麼回事兒。  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檢索信息?如何找到你想要的內容?知識那麼多,如何對每一類知識都有好奇心?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 暑期讀書|一本告訴我們讀書意義的書《兔子坡》
    我覺得兔子坡這本書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兔子坡象徵著我們守護的家鄉,祖國乃至地球,每個年輕的孩子們都如小喬奇這般無畏,勇敢,我們這些成年人,因為經受了一些磨難,對於新事物也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敢輕易的嘗試,還有一些人會如阿納達斯叔公那樣,會極力反對,惡意中傷,這是不同的人面對新事物或者說是自己不懂的事情時的反應,有好奇,有懷疑,有質疑,有反對,所以希望孩子們多讀書
  • 人醜就要多讀書,萬一有人喜歡你的內在美
    這個瑪麗蘇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其實是:人醜就要多讀書,萬一有人瞎了,喜歡你的內在美呢? 都說這是個看臉的世界,好在不是完全只看臉。這也就給了我們醜人一個機會,俗話說「smart is a new sexy」,翻譯一下,聰明是一種新的性感。讀書多的人,即使長得非人類,談吐之間總有一種讓人不由得想要去接近的強大磁場。
  • 《動物莊園》:沒文化到底能有多可怕?
    常在頭條上看到一類問題:「讀書真的有用嗎?」問題中的「讀書」,有的人指的是上學,有的人指的是閱讀。不管上學還是閱讀,概括講就是掌握知識。「有用」這個概念也很模糊,有的人聊賺錢的能力,有的人聊精神的豐富。
  • 經常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啥不同?眼神交流,談資和情商上均有不同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自古以來讀書就被世人所推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代文人都會讀書,通過讀更多的書考取功名,但是現在好多人看到書上的文字都會感覺到厭倦,許多孩子更是把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到了電視和電腦上,經常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啥不同?眼神交流,談資和情商上均有不同經常看書的人與不看書的人有什麼不同?
  • 馬平:好讀書 不求甚解
    讀書當學諸葛亮 今天我坐在這裡和大家談讀書,由頭是一個QQ群裡的對話。上個月,我和你們一個學長在同一個QQ群裡聊天,群裡有人說他認識的一個人吹牛,吹自己大學4年讀了一千多本書。我插嘴說未必是吹牛,我大學四年讀書的數字肯定比這個多。群裡立刻就有人問,一年365天,大學四年也就是1460天,你憑什麼能做到每天讀書超過一本的?
  • 胡曉霞:我有時間讀書嗎
    《老師,你有時間讀書嗎?》,是前幾天讀到的微信文章。打開文章的當兒,我不禁問自己:我是老師,我有時間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