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齊魯志願者老濟南志願講解團的小志願者來到濟南歷下區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一起尋訪百花洲裡的老濟南記憶。
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小志願者們重新遊覽了百花洲,「以前跟家裡人來過百花洲幾次,但這些故事還是第一次聽到,感覺以前逛了一個假的百花洲。」小志願者們紛紛表示。
在講解進行過程中,小志願者也不斷提出問題,想要更多地了解這些特色老濟南故事。遊覽結束之後,小志願們還寫了遊記,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遊百花洲,尋訪老濟南
齊魯志願者 劉鴻源(濟南市歷下區盛景小學)
這個「五一」假期,雖然不能出遠門,但是我也過得非常有意義。媽媽帶我來到了百花洲,聽老濟南人講老濟南的故事。
曲水亭街畔的百花洲古香古色,真的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泉水護著庭院,幾步一棵柳樹。看,清澈的水中央泛著一葉扁舟,旁邊幾隻天鵝正在引吭高歌,好像在歡迎遊客的到來。順著青石小路,我們找到了齊魯志願者「青未了」活動中心。一進門就看見幾位年過花甲的爺爺奶奶,已經在等待我們了,他們就是今天的講解員。爺爺奶奶分別給我們介紹了百花洲的來歷,思敏街的歷史,岱宗街的故事……還從幾尊青銅雕塑中向我們展示了老濟南的茶館、水車和生活萬象。
思敏街是這裡唯一一條以人名命名的街道,是為了紀念著名教育家鞠思敏先生而命名。1913年,時任山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的鞠思敏,開始著手籌辦私立正誼中學,目的就是為了開創民主進步的教育局面,實現「教育救國」的主旨。在他的帶領下,經過艱苦創業,學校發展很快,聲譽也很高,成為當時省城很有名望的一所中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頗負名望的教育家,就把學校門前的這條街命名為「思敏街」。解放後正誼中學改為濟南第17中學。鞠思敏先生的愛國、救國精神令人欽佩。
一路走,一路學,老濟南的故事豐富多彩,既有內涵厚重的歷史,又有泉水人家的風情,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每一尊雕像的背後也有它動人的故事呢。平時我們見到的關公像,都是手拿「青龍偃月刀」,威武的站在那裡。可是今天我在書香胡同看到的這尊雕像,關公竟然坐在椅子上,手拿一卷《春秋》,一改往日的嚴肅神情,專注的讀著書,被人們稱為「文關公」。原來,關羽也非常喜歡看書,最愛的就是這本《春秋》,能文能武的關公更加讓我佩服了。
今天的尋訪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我不僅對家鄉濟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對「志願者」有了新的認識,他們樂觀好學、無私奉獻:爺爺奶奶們年齡這麼大了還頂著烈日,熱情洋溢地為我們、為遊客做公益講解;小小圖書管理員年齡雖小,卻耐心地為公益圖書館整理書目;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積極為我們組織活動……我也想做一名志願者,為我的家鄉、為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濟南深厚的傳統文化,濟南人的根,需要我們的保護,需要我們的傳承。
記百花洲
齊魯志願者 王傲珏(濟南市歷下區山師附小)
百花洲與大明湖南門一路之隔,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岸邊垂柳臨風,嬌柔婀娜,湖裡很多魚兒歡快的遊來遊去,還有白天鵝和鴨子,景色非常美麗,每天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從小我來玩過多次也不知它的意義?
5月2日上午,聽了齊魯壹點志願者爺爺、奶奶們的講述後,才知道百花洲裡深藏著這麼多的歷史故事啊!
原來百花洲為水中小島,北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調任齊州州官,為解決水災,在大明湖上築百花堤,小島為百花臺,後改為百花洲。
百花洲除了有可見特色的泉池,還有縱橫交接的老街小巷和各樣的四合院,每一條小街小巷和四合院都有泉水串聯起來,這也是老濟南「家家泉水」特色的最美寫照。
沿湖畔小街周邊,現在有泥塑、雕刻、皮影等等很多的民間民俗文化,經常來百花洲遊玩,可感受到老濟南深厚的歷史文化。
在這裡還有齊魯志願者共享書屋,遊客們都可以進來參觀,坐下喝點水、看看書歇歇腳。
百花洲遊記
齊魯志願者 王婉婷(濟南市歷下區燕山小學)
我是小小志願者王婉婷,今天參加了齊魯壹點的百花洲老濟南尋訪團,參觀了百花洲。我最喜歡書香胡同的文關公故事,文關公也是關公。他身穿戰袍,手拿《春秋》這本書。《春秋》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文關公看書的時候,真是神情肅穆呀!在講解員爺爺奶奶的講解下,我們還知道了流杯池、思敏街、大賓第、芷蘭第的故事。我還和小朋友一起推磨磨豆腐,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天精彩的時光!
百花洲遊記
齊魯志願者 李響(濟南市歷下區龍德學校)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了解老濟南的很多秘密。其中包括思敏街名字的來源,老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特點,還有娘娘廟的故事。讓我領略到了老濟南的獨有風採,感受到了老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講解員老師們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了百花洲片區的老濟南秘密,讓我頗有感觸。公益講解員老師們在炎炎夏日裡滿頭大汗,讓我很是感動。我也要成為齊魯志願者公益組織的一員,盡力所能,為建設美麗泉城作出貢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