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早上起床的時候扭扭脖子,結果「咔擦」響;
在椅子上坐久了,一站起來膝蓋骨「咔咔」響;
坐著工作時間長了,站起來活動一下肩膀,也會發出「咔咔」響。
聽到這種響聲不禁會讓人擔心,難道是生病了?
一 什麼是肩關節彈響
肩關節彈響主要是因胸廓與肩胛骨連接處在肩胛活動或運動時出現異常的摩擦而產生可以聽到的聲音或觸摸到的震動。肩胛骨在胸廓上滑行,形成肩胸關節。
肩胛骨和胸廓間有兩塊肌肉:肩胛下肌和前鋸肌,數個滑囊,正常時,肩胛骨滑動自如、無感覺;當該滑動引起不適、疼痛感覺,伴響聲、摩擦感時,即為痛性肩胛骨彈響症。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肩胛骨上內角前屈角度太大,造成與後胸肋骨之間的摩擦。後天性因素包括肩胛骨與胸壁之間的滑囊出現慢性發炎性増生及肥厚,或肩胛上內角有骨軟骨瘤或有異常纖維軟骨結及骨贅片增生。
二 肩關節彈響嚴重嗎
肩關節彈響的成因很多。比如肩關節內關節頭和關節盂對位異常,和關節內繁雜的韌帶產生摩擦、擠壓,就會產生彈響。
如果這種彈響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偶爾產生的,那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手臂做某些特殊動作肩部產生彈響和彈跳感從而引發酸痛或不適,那就得注意了。
生理性彈響
當我們靜止一段時間比如長時間坐著聊天,或者剛起床時,此時伸個懶腰常常會有全身關節彈響,這種叫做生理性彈響,沒有疼痛與不適感,並且彈響過後會有放鬆的感覺。
這是因為我們身體的關節腔是密閉的,當我們不動時,關節腔內由滑液填充。當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由於對應關節面的突然分離以及周圍氣體迅即向明顯腔擴散而發出清脆的彈響聲。
這種彈響可故意產生,例如在壓折手指時。
比起病理性彈響,生理性彈響特點較為明顯:
l 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
l 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靜止期;
l 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l 不伴有疼痛或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病理性彈響
滑囊炎
滑囊是骨骼與骨骼、骨骼與肌肉、肌肉與肌肉之間普遍存在的潤滑結構,肩關節中共有6處滑囊。
肩胛骨在胸部的一次性創傷或重複運動刺激軟組織,導致肌肉損傷,引起慢性滑囊炎和炎症,滑囊纖維化鈣化形成瘢痕組織,與骨骼肌肉撞擊產生彈響、疼痛。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肢體過度不當使用後,如遊泳,網球、棒球等揮拍運動及投擲運動。
肩峰——肱骨撞擊
肩峰撞擊肱骨產生彈響,也叫肩峰撞擊症候群,抬手便產生彈響,這種彈響往往還伴隨著疼痛。肱骨位於孟肱關節,活動度較大,這也是我們肩膀能夠轉圈,上提,下沉等動作的原因。
當牽拉肱骨的肩袖肌群過度收縮,導致肱骨上提,極易碰撞肩峰產生彈響;同時圓肩、駝背等體態問題也會降低肩峰的高度,縮小肱骨的活動空間。肩峰——肱骨彈響往往伴隨著肩膀活動不便,疼痛。
肩胛骨——胸壁撞擊
我們的背部有一塊骨骼,骨骼末端的關節就是孟肱關節,連接肱骨,這塊骨骼就是我們的肩胛骨。
肩胛骨為三角形扁骨,貼於胸廓後外面,介入第2至第7肋骨之間。肩胛骨是我們上肢運動的連帶裝置,我們在進行上肢運動的時候,肩胛骨就會隨著我們抬肩或環轉,在我們的胸壁上進行上下迴旋。
當配合肩胛骨活動的菱形肌和斜方肌配合出現問題的時候,肩胛骨的活動位置出現了偏差,肩胛骨和胸壁的摩擦和碰撞就出現了。菱形肌的主要作用是收緊肩胛骨,讓肩胛骨向軀幹中間靠攏,而斜方肌上束的作用更多的是讓肩胛骨上移上迴旋。
一般來說,肩胛骨彈響的原因是斜方肌的力量足夠大,而背部的菱形肌長期得不到鍛鍊,虛弱無力,使得兩者出現了"背弱胸強"的現象,背部肌肉虛弱還容易造成圓肩等體態問題。
肱二頭肌肌腱撥響
肩關節彈響還存在軟組織碰撞的可能。
肱二頭肌長頭肌建通過肱骨的結節間溝進入肩關節囊 ,如果我們的結節間溝天生較淺,或者肱二頭肌長頭肌建緊張,導致肌腱在運動的時候脫出/進入結節間溝,產生類似「撥弦」的彈響。
用手按住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的位置,這個時候如果彈響能緩解,表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存在問題。
骨異常
骨異常造成的肩胛骨彈響並不常見,例如肩胸間軟骨瘤,脊柱側彎或後凸會改變肩胸關節位置,導致肩胛骨彈響。
三 肩關節彈響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l 聽到或/和感到彈響、摩擦感
l 感覺異樣、不適,可以不痛
l 有時感到肩胛骨跳動
l 滑囊炎時疼痛,不一定有摩擦感
l 滑囊炎區域觸痛、感覺增厚
l 活動時肩胛骨運動軌跡異常,伴疼痛
l X線片或CT了解骨骼情況
l MRI了解肩胛下滑囊和其它軟組織情況
治療:
首選非手術治療
l 消炎止痛藥、 休息、 冰敷
l 物理治療
l 封閉治療
l 針刀治療
手術治療
l 手術指徵:骨性畸形或非手術治療無效時
微創手術使用關節鏡切除發炎的肩胛下滑囊或 開放手術切除肩胛骨上角
四 肩關節彈響訓練
胸背肌肉不平衡,訓練胸背肌肉是關鍵。
彈力帶肩胛後縮
1.自然站立,然後雙手去抓住彈力帶,手臂貼住身體肘關節成90度。
2.手臂屈肘90度,上手臂貼住身體,肩膀進行外旋的方式來進行。
3.利用肩膀往後夾的方式將彈力帶往外拉緊(肩胛骨後縮)。切記,不是用手掌、手腕或手臂出力,而是肩膀往後縮(收),理想的狀態上,你的肩胛骨可以夾住一支
內旋、外旋
1.手抓握拉力繩一端,前臂和上臂保持直角,利用我們肩袖肌群發力,將前臂拉到體測或者提前。內旋外旋動作。
2.鍛鍊時候,不要做太多次數。
3.當肌肉開始酸脹,有刺激感時候,就可以開始休息,等回復後在進行下一次練習。
俯身肩外展+外旋
1.俯身於凳子上,然後單手自然向下垂。
2.開始動作,啟動肩膀向上拉起手臂至大臂平行地面,大小臂夾角約90度。
3.然後順勢向上外旋肩膀,直至前臂和軀幹成一個平面,停留5秒。返回。
彈力繩拉伸
1.彈力繩固定在正前方,雙手分別握住彈力帶兩頭。向身體兩側回拉手臂;
2.往回帶手臂時,有力地將肩峰向回擠,同時將胸部上部向外推,保持這個姿勢,肩峰向回擠,肘關節在體側附近;
3.不要向後拉手臂使肘關節超出身體;
4.維持15s,慢慢返回起始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頸肩的保護,工作時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放鬆一下肩關節也尤為重要。當然,也應加強鍛鍊,增強胸背肌肉力量,保持健康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