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溫燙傷的患者。
「又有一位患者被燙傷了。」貴鋼燒傷醫院近期陸續接到被燙傷的患者,經醫生詢問得知,大部分都是熱水袋和暖寶寶「惹」的禍。
隨著氣溫驟降,熱水袋和暖寶寶的使用率增高。安全成了大家使用這些取暖設備時忽略的問題。
近日,家住貴陽市南明區都司路一小區的陳女士,在使用去年購買的注水熱水袋取暖時突然破裂,導致陳女士右下肢燙傷。
據該院燒傷科接診醫生介紹,患者燙傷嚴重,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才康復出院。
燒傷科醫生從患者處了解得知,多人會將自己的肢體直接放到暖寶寶上,當時未感覺燙,當醒來時局部就出現了很大的水皰。
「相較於普通的水火燙傷,低溫燙傷會偏深一些,恢復較麻煩。」燒傷科醫生分析說,水火燙傷由於溫度很高,會刺激人體出現應激性的躲閃,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讓我們迅速脫離致傷源,從而減輕損傷。相反,當遇到低溫燙傷時,人不會做出反應,這時損傷會呈一種漸進式的過程,由於市民正處於休息狀態,導致損傷會越來越重。
據悉,低溫燙傷多見於下肢,以足跟、雙踝、小腿後側,常見於一些下肢感覺較差的老年人,但近幾年,年輕人群有逐步增多的趨勢。而且,低溫燙傷不容易癒合。
為此,醫生建議,市民使用暖寶寶一類的物品時,要儘量選擇在睡前對被窩進行加熱,睡眠時取出,或放置在不接觸身體的地方。如需要接觸身體,需要用毛巾包裹,不能直接接觸皮膚,同時在使用暖水袋一類的產品時,70-80攝氏度的熱水足以暖和,同時,擰緊蓋子前一定要擠出大部分空氣,防止空氣受熱膨脹致暖水袋發生破裂,導致燙傷。
編輯:宋德政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