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為什麼西方媒體不敢惹新加坡

2021-01-17 人民網

原標題:司徒格子:為什麼西方媒體不敢惹新加坡

  如果你常讀國際新聞,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恐怕印象會不錯。如果你英文夠好,即使翻遍西方主流媒體,恐怕也找不出多少批評新加坡的文章。

  問題是,新加坡真的好到沒有缺陷?西方媒體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個「有民主,無自由」的國家?其實是媒體不敢。之所以不敢,是因為李光耀從他執政起,就開始了和媒體孜孜不倦的鬥爭。

  在1959年第一屆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大選前,面對仇視該黨的英文大報《海峽時報》,李光耀公開表示,如果贏下大選,「必會跟他們算這筆帳」。30多年後,李光耀回憶道,「我們在大選中告捷。《海峽》的東主和高級編輯一併遷移到吉隆坡」。

  對付國內媒體只是小試牛刀,馴服來自西方的主流媒體,才顯示出李光耀的過人之處。

  李光耀在1986年決定,對涉及新加坡內政的外國報刊,執行限制銷量或發行量的法令。這裡面有著一個劍橋一等畢業生的精明:首先,這些報紙沒有被封禁,而是減少銷量,至於減少到多少,那就不好說了;其次,你做涉及新加坡政治的報導也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原文照登我的答覆信,那還是好同志,只是,你敢登嗎;再次,銷量給你砍下來是沒錯,但是我沒說讀者不能複印你們的文章啊,所以你們的閱讀量有可能還是很高的嘛。

  第一個撞槍口的是著名的《時代》周刊。在報導了一名反對黨議員的新聞後,李光耀的新聞秘書去信更正報導中不符事實之處。然後《時代》的銷量從1.8萬本被一路砍到9000本。8個月後,答覆信原文照登。在《時代》雜誌獲得「聽話技能」後,很多西方媒體都學會了這項技能,有好幾家還付出數十萬美元的學費。

  李光耀的一句話頗為語重心長:「如果我們不站起來回應外國媒體的抨擊,新加坡人民,尤其是記者和學者們,便會相信自己的領袖不敢辯駁或辯不過人家而不尊重我們」。

  西方歷史上曾經形成報刊的四種理論,其中自由主義理論到今天依然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李光耀對於這些理論在新加坡的適應程度不以為然。接受過西方專業法律訓練的他,能把相關問題轉化成具體的法律問題,也能在道德上,通過鑽研對方的缺點,有的放矢。

  李光耀說,報刊的擁有者和記者們,不具有想登什麼就登什麼的權限,因為與新加坡的部長們不同,他們不是民選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具有對政治指手畫腳的權利。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大使稱環球時報胡編亂造 總編輯胡錫進寫信回應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駁斥《環球時報》報導  原標題:胡錫進給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的覆信  尊敬的羅家良大使先生:  我在出差的路上,今天讀到您寫給我的信。您在信中批評《環球時報》9月21日「不結盟運動首腦會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的報導「捏造」事實,「胡編亂造」。我向編輯部了解情況後,作此回復。  《環球時報》記者是根據參加了不結盟首腦會議的知情人士介紹情況寫成此文的。我們的信息源嚴肅、可靠,記者的採訪紮實、認真,文章寫的就是真實情況。因此我不能同意您對《環球時報》報導的指控。
  • 大外交|新加坡大使與《環球時報》爭辯背後,中新關係咋了?
    一場新加坡駐華使節和《環球時報》之間圍繞一則新聞報導而爆發的公開爭執,正將輿論關注焦點引向新加坡的南海政策和立場,以及更廣闊的中新雙邊關係。新加坡駐華大使與《環球時報》之爭9月26日,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在大使館網站上發表了一份致函《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公開信,稱該報刊載的一篇文章中有關新加坡在不結盟運動峰會上言行的內容是「不符合事實和毫無依據的」。
  • 說實話 說真話——訪《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1993年《環球時報》創辦,至今已度廿載春秋,這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迅猛的20年;這20年,也是世界最為風詭雲譎的20年。2005年,胡錫進接手《環球時報》總編輯。2006年1月,《環球時報》由每周兩期改為日報,2007年11月創辦環球網,2009年4月,《環球時報》創辦英文版,今年2月,《環球時報》又落地美國,創辦美國版。
  • 輝瑞疫苗頻現接種者死亡事件,西方主流媒體為何集體沉默?
    更令人驚訝的是,西方主流媒體對此幾乎是一片沉默,這與它們大肆炒作中國等其他國家疫苗「不可靠」形成了鮮明對比。由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研發生產的新冠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已經批准大規模接種範圍最廣泛的疫苗,這樣的重大死亡事件應該值得關注,但西方對這些案例進行了淡化。多名中國醫學專家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西方對此報導和研究報告很少,目前很難判斷這些案例究竟與疫苗有多大相關。
  • 環球網駁新加坡外交部指責
    大公網21日相關報導頁面【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環球時報23日獲悉,新加坡外交部以發言人名義針對所謂「環球時報文章」作出強烈表態,並將相關內容置於其官方網站首頁。文稱,環球時報8月21日刊發的「李顯龍:中國或得到釣魚島 但會輸掉世界地位」一文,存在失實和誤導,針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相關言論,環球時報作出了不專業的歪曲和誤讀,「像這樣不專業的報導,既無益於雙邊關係,也可能傷害兩國關係及影響民間聯繫。」
  • 新加坡環球影城舉行盛大開幕慶典
    聖淘沙名勝世界主席林國泰(左)在回答媒體的提問 攝影/陶傑.  新加坡環球影城開業慶典新聞發布會 攝影/陶傑中國經濟網新加坡5月30日訊(記者陶傑)位於新加坡綜合娛樂城聖淘沙名勝世界內的好萊塢環球影城
  • 菲財長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我們完全支持「一帶一路」
    【環球時報 記者 於金翠】過去兩年多,中菲經濟往來愈發密切,菲總統杜特爾特也常站出來力挺兩國關係,稱中國是菲律賓的朋友。那麼中菲合作都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菲方對「一帶一路」有什麼期待?《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菲律賓財長卡洛斯·多明戈斯。多明戈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菲關係重新煥發活力後,兩國間的強大協同作用顯而易見。
  • 新加坡環球影城「萬聖節驚魂夜」 國慶遊獅城有膽來挑戰(圖)
    新加坡環球影城第七屆「萬聖節驚魂夜」媒體體驗專場。新華網發(鄧智煒攝)  新華網新加坡9月27日電(記者 王麗麗)洋溢著快樂和動感元素的新加坡環球影城,從29日夜間起,將變身為魔幻恐怖的世界。  記者從25日晚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七屆新加坡環球影城「萬聖節驚魂夜」活動將於9月29日到10月29日期間舉行。
  • 新加坡環球影城三大經驗:讓主題與公園真正融合
    新加坡環球影城是目前全球環球影城中最新的主題公園,由於新加坡為漢語國家,因此新加坡環球影城從開業起一直吸引著眾多中國大陸遊客前往。而且,與國外主題公園相比,國內主題公園從主題設計到園區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期,記者通過體驗新加坡環球影城,為讀者呈現主題公園的體驗報告。
  • 「非常」新加坡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所以,在在出任總理後,李光耀幾次表達重返馬來西亞的願望。1996年,李光耀曾提出過重返馬來西亞聯邦的建議,前提是馬來西亞放棄偏袒馬來人的政策。但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認為「時機還未成熟」,拒絕了他的這一請求。 奉行西方民主?
  • 北京正在建的環球影城,到新加坡體驗後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爆!
    北京正在建環球影城,等到正式開放的時候,肯定火爆,畢竟正在建的過程中,就已經吸引了太多人關注著。我也很期待,之前在新加坡就去玩了一次新加坡的環球影城,那裡也是人滿為患。
  • 看到中國外交表現後,阿富汗媒體也站出來了,向「西方人權」說不
    原本就屬於描述事實的一幅漫畫,被澳大利亞和所謂的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一張合成的照片,簡直子虛烏有。隨後華春瑩在外交發布會上表示反問了西方媒體一個問題。阿富汗人民的命不是命嗎?隨後畫師@烏合麒麟 在幾個小時候畫了一幅畫,響應了莫裡森的要求,畫名《致莫裡森》漫畫內容, 背景是莫裡森在掩蓋事實真相,還不忘指責紅衣小男孩要求道歉,小男孩面前是一幅破碎的良心,而畫的前面,是一群無視背後事實真相的西方媒體記者。極為諷刺西方人的雙標。畫的下方是「apologize!!(道歉)」。
  • 新加坡環球影城,十大必玩遊樂設施!不知道你就low了哦!
    新加坡不論是跟團還是自由行,不論是親子遊,還是情侶出行,有一個景點是必須打卡的,那就是—新加坡環球影城啦,之前的攻略中一直有講到,但是沒有仔細的說過,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最有名的環球影城。環球影城裡面有超級多的遊樂設施~如果說遇到假期人多的時候,根本不夠時間把所有的遊樂設施玩完啊!所以,我就為大家整理10項必玩的遊樂設施!
  • 騰訊最快年底與新加坡GIC籤約 聯合收購環球音樂股份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些主要收購基金退出談判後,騰訊已轉向新加坡國有投資者GIC和其他主權基金,以幫助挽救收購威望迪旗下環球音樂股份的交易。今年8月,法國傳媒集團維旺迪曾宣布,已就旗下環球音樂10%股權的戰略投資事宜,與騰訊展開初步磋商。當時,雙方為環球音樂估值約300億歐元。
  • 新加坡環球影城將於7月1日恢復開放
    6月29日,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發布的消息,新加坡環球影城、動物園等共13個旅遊景點和娛樂場所已獲準在星期三(7月1日)重開,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這些場所的人數將限制在原有的25%。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加坡,此前包括大阪環球影城、奧蘭多環球影城也已經宣布恢復營業。
  • 不能工作也不能離開宿舍 新加坡外勞的隔離日子太難了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不能工作也不能離開外勞宿舍,新加坡外勞的隔離日子太難了【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不僅不能工作,還要困在方寸之間不能離開,這就是新加坡外籍勞工目前面臨的窘境。儘管新加坡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層層設防,3月中旬後外籍勞工確診病例卻始料未及地攀升。為此,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將外勞宿舍封鎖。但對於困在其中的外勞而言,這個過程可謂身心俱疲。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報導,最近剛成立的客工(即外籍勞工)援助聯盟聯合發起人蔡引舟25日表示,病毒不是唯一危險的東西,如今外籍勞工困在宿舍裡,身體沒有活動,精神健康也可能受影響。
  • 《環球時報》長篇文章:美國加緊控制臺灣
    1月6日,她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鼓吹說,臺灣與美國之間不僅應分享情報,甚至應該展開聯合軍事演習,「雙方沒有聯合軍事演習,這實在很荒謬」。她甚至說,美臺加強軍事合作當然會觸怒大陸,但「我們不應該太在意」。  緊隨「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之後赴臺的是美國學者訪問團。
  • 環球社評:厄齊爾的表現很像狂熱「聖戰者」
    這樣的謠言連最反華的西方媒體都不敢編造,厄齊爾如此信口開河,完全破了公眾人物發言要有基本責任感的底線。 厄齊爾給環球時報編輯部出了一個「難題」。他有球星的那種影響力,你很難對他的這個獲得大量傳播的帖子視而不見。但他的這一表現又十分低級,讓他的淺薄一覽無餘,太認真回懟他又感覺有哪點不對勁。
  •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看望《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
    本網訊 8月14日,受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委託,盧新寧副主任專程到深圳看望13日晚在香港國際機場被示威者打傷的《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盧新寧看望《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該男子後被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14日零時20分至1時左右,付國豪被救護員救離送至醫院。
  • 西方對俄崛起感到不安 擔心能源受制於人
    不排除對我們不懷善意的人想在歐洲社會輿論中再次煽起對俄羅斯的仇恨。」   美國對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感到憂心忡忡。美國的一家研究所曾列出了西方媒體對俄羅斯的10條成見,其中包括俄羅斯人處於普京的苛政統治之下、俄媒體不自由、侵犯人權等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