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媽媽苦惱,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從來不上大便,即使有大便也會憋著,憋到家才會上。和別人聊天得知,大部分的幼兒園小朋友,都不在幼兒園解大便。
為什麼?
不管你們是否認識到,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是「控制型」為主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在不同的幼兒園上的學,哥哥淏仔在幼兒園大班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來對我說:「媽媽,我告訴你一件事,我今天第一次在幼兒園大便!」一邊說一邊還有一種很驕傲的感覺!
女兒玥玥,上了三年幼兒園,從來沒在幼兒園大便過。
兩個孩子性格不同,哥哥比較害羞謹慎,妹妹比較積極主動。但是,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上,卻與很多孩子一樣,達成了一致的行為。
我綜合分析了一下我所知道的情況,孩子們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大多就是這樣幾個原因:
(一)老師相對嚴厲,孩子不敢說!
在幼兒園的老師,普遍沒有在小學的老師「控制感」更強,也沒有小學老師更嚴厲;
但是,再怎麼和藹,她們一定也比家裡的媽媽們要嚴厲得多。
大多數老師的管教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同時使用,也有對孩子很嚴厲、沒耐心的老師。
動作快,配合度高,給獎勵;動作慢,不願意配合的孩子,懲罰。有的孩子擔心小,壓力大,單純看到老師批評別的孩子,就嚇得不輕。
所以,老師在大多數孩子的心目中,是嚴厲的,是令人有些害怕的。
因此:
很多孩子如果能憋得住,就憋回家上大便;有的孩子本以為能憋住,結果沒控制好,拉在褲子裡。
(1)
如果老師發現了孩子拉褲子了,老師還會說:「有大便怎麼不和老師說啊?你看看,拉在褲子裡多髒!」
這時候,很多老師不會和顏悅色,而是會有批評和埋怨。
孩子一見這種情況,下次有大便,不是去說,而是更努力地去憋著!
(2)
如果老師沒發現,而是孩子會到家,爸爸媽媽發現了!那麼問題更嚴重了!
父母若不小題大做,不和老師核對或者確認,理解老師理解孩子,那倒還沒什麼;
父母若覺得老師照顧不周到,孩子拉褲子都不知道,太失職,從而去埋怨老師,責怪老師,那麼這孩子在第二天去上課的時候,估計要接受老師更嚴重的警告或者批評了。
那麼孩子下一次有大便的感覺時,就會更緊張了!
(二)活動安排太緊湊,孩子沒時間說!
我兩個孩子的幼兒園活動我基本都參加,一共參加過十次左右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每一次結束之後,我都在感慨:
這活動,一環扣一環的,老師不輕鬆,孩子們也閒不下來,太滿了!
唱歌、跳舞、讀國學、區角活動、課間操、加餐……一項接著一項的活動,孩子們像個陀螺一樣跟著老師轉。
老師上課的時候,有的孩子想表達什麼,老師有的時候不是沒注意到,就是揮揮手,說:「下課再說。」可是,下課後又要排隊洗手、喝水等,老師也許就忘了。
有的孩子舉了一兩次手沒有得到關注,就不敢再舉手了;
還有的孩子遇到喜歡的活動,玩起來就不斷地忍著,不想離開去上廁所。
(三)廁所隔離性差,孩子擔心被嘲笑!
我的兩個孩子,上的都是民辦幼兒園。兩個幼兒園的廁所略有不同。
哥哥的幼兒園是類似這種的:
妹妹的幼兒園時類似這種的:
這兩種衛生間,都沒有把每個坐便或者蹲坑完全隔離開。
那麼,如果一個孩子在拉大便,剛好遇到有的孩子進來洗手,有的孩子過來上小便,那麼很有可能有的孩子會說:「啊!你在拉大便啊?好臭啊!」
孩子此刻時非常尷尬的。
因為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候,現在家裡條件都好,衛生間也很不錯。孩子們在家裡上廁所都是開著排風、關著門自己上大便,可是到了幼兒園,排風不太給力的同時,還有其他人會偶爾進來,甚至遇到小便的時間大家排著隊進來。
這時孩子的壓力或緊張是有的,不好意思也是有的。
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四)孩子自立性差,不會自己擦屁股。
孩子遇到這樣的困擾,父母們都說得輕鬆:「沒關係,如果大便的話,就讓老師幫你擦屁股。老師說,她們會幫忙的。別害怕。」
可是,不是我們告訴孩子別害怕,孩子就真的不會害怕。
讓一個自己害怕的人,去給自己擦屁股,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壓力。
所以,我們與其教育孩子不害怕,還不如拿出時間來教孩子如何自己擦屁股!